32、创业艰难


本站公告

    戈伟本来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家乡白云村是一个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千百年来,小村子就像摇篮一样躺在大山的怀抱里,安静而又孤独,一心一意地做着封闭的梦。这是一个真正的山旮旯,在这里,如果你要远行,要转很多趟车才能走出群山的缭绕。村子被两条小溪包围着,确切地说是一条,是小溪到他们村的时候分了叉,出了村又汇合在一起。村子四面都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像屏风一样遮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也拦住了村民远行和致富的步伐。

  戈伟家同堂兄家相距不到40米,堂兄比他大12岁,是一个并不高大的农民,一双粗大结满老茧的手,看起来很有力量。他眼睛不大,单眼皮,眼睛附近有一颗痣,使他看起来更显衰老。堂嫂比堂兄小5岁,长得比较漂亮,据说曾经有几个相好。为此,夫妻吵过架,闹过离婚,两人一来二去不知道斗了多少个回合,最后堂兄落败了。记忆中,不吵架的时候,他们夫妻的感情还算不错,就像家门前的小溪一样平静安详。堂兄在兼顾农活的同时在一家石料厂做工,堂嫂呆在家里一心一意做家庭主妇。那时,堂兄很宠堂嫂,从来不让她做砍柴,在稻田喷洒农药等粗重的农活。

  村子前面,隔了一条小路,一块菜地就是小溪,站在家门口就可以清晰地看见溪水和溪水里面的石头,听见潺潺的水声。小溪的另一边是很容易望见边际的田地,一块一块被分割成各种形状。群山在田地的另一边,群山上是那片时而阴晦时而晴朗,时而黑暗时而湛蓝的天空。

  在白云村生活了近20年,戈伟知道在农村受苦是什么滋味,更知道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堂兄是如何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他的。现在,兜里有了几个闲钱,该回报他了。捐钱修桥后,听说堂兄当上了村长,决心干一番事业,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戈伟很激动,他想,为堂兄和家乡做点事情的机会来了。

  怎样让白云村快速致富?有人提出,村里竹子多,品质好,竹子纤维密度比其他地区的要高出15%,这种品质的竹子是发展竹产业难得的资源。应该说,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办竹制品加工厂,发展竹产业是发展经济最恰当的选择。

  戈伟同堂兄等村干部一合计,决定办竹加工厂。当然,他们没有鲁莽地马上开工投产,而是先赴外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毛竹产品的加工、技术、销售、资金需求量等情况,知道毛竹生产加工技术要求不高,小规模生产的资金需求量也不是很大。他们还得出了一个远景目标的结论: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和运用,竹子加工也将从传统的竹筷、竹椅、竹工艺品等向竹地板、竹编胶合板、竹装饰材料、竹木复合地板、竹集成材料家具等多用途方向发展。

  既然可行,就立即行动!戈伟拿出10万元做开销,一头闯进了沙城,捕信息、跑企业、寻机会、求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同一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又发动村民集资30万元,修建了厂房,购置了生产加工机器设备,办齐了各类营业热照。生产加工的原材料――毛竹也收购来了,他们开始了紧张的实地操作,机器转动了,一个有40多名职工的竹加工厂诞生了。

  办厂初期,设备简陋,工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不高。为了减少质量和其他事故,戈伟同堂兄还通过小红的亲戚关系从外地请来了几位师傅指导生产。堂兄坚持吃睡在厂,加强管理,每天很早就起床,深夜才入眠,常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跟班作业,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天对各道工序严格检查,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

  正当竹加工厂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销售员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因市场开拓得太快,大批产品发给了经销商,货款一时收不回来,资金链断裂,没办法维持正常生产。听说要停产,戈伟本能地反对,因为在此之前一直听说竹产品很有市场潜力,心想,只要能挺过几个月,盘活了资金,厂子就可以盈利。因此,他主张继续生产。可他全部积蓄已经花光了,工厂没有了周转资金,怎么办?思来想去,最后向金玲提出拉她入股的要求。金玲说,竹产业我不懂,不会入股,不过,你有困难,就借给你20万吧。

  注入资金后,工厂维持了3个月的黄金时期,实现了几十万元的赢利。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急功近利,加班加点,设备满负荷运转,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电线短路,一把大火将厂子烧了个精光,工人散了,厂子停产了。戈伟回到家乡,同堂兄站在废墟前,看着厂区长满了一尺多深的荒草,北风吹过,荒草飘摇,一片衰败凄凉。想到折腾了这么久,投入了这么多,没有挣到什么钱,给村民带来他们祖祖辈辈都盼望的幸福生活,兄弟俩内心不胜凄凉,真是欲哭无泪啊!

  就这样,生活跟戈伟开了个大玩笑。从此,他每天晚上都睡不着,不是怕孙召楠造谣,不是怕小红为他心痛,也不是怕金玲责备。他一再反省其中的得失,得出的结论是,过于自信,缺乏经验,管理不到位,一句话:自己还不是办大事的料。

  *谢谢阅读,请评论、推荐、收藏。小说共84章,精彩故事在后……*?\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