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面上虽不动声sè,内里也是暗自唏嘘。这方足可想见张伯行满面疲sè的后头,每日所承的庶务繁重并朝中非议,倒也能理解他为何要耿着心xìng同噶礼争斗到底。想来这番言语是张伯行刻意说给自己听的,只自己说穿了不过是个康熙在江南的“耳报神”,这话也不便深谈下去。曹寅默了一xiao刻,想了想,因着来意里的另一桩事,终究还是扯开话题,斟酌着言辞问起道:“今年江南文场之事,当真牵扯出什么情弊?”
“扬州的秀才们闹腾的这一桩事,天下皆知,棟亭如此说话还真是与他们留着体面。”张伯行冷笑一声应道。他这几日便也是为了此事忙,虽说学政之事并不是他主管,可他是一省父母,此事又闹的太大,牵涉太广,他与噶礼两人都不得不身介此中,亲问明细,否则来日朝廷那边,头一个便是无法jiao代。
曹寅问起此事时,他面上疲sè更重,拨着茶盖的手也住了,沉声道,“棟亭说是情弊,实实嘴上留了情的,这哪里是什么情弊,根本是丢尽朝廷的脸面,见笑于天下读书人棟亭应有所闻,榜中所取中士子多是些文理半点不通之人。前说是左必蕃,后又说是赵晋sī下卖举。此事闹得甚嚣尘上,我已然递过参章了。哦,今日刚拿了两个举子,审下来果然是富商之子,只怕于地方大员还有牵涉,我却是不合再详细问了。”
曹寅很是清楚张伯行的处事格调,向来果敢坚决的,倒不由为他生出几分忧虑来:“这几个尚有功名在身,朝廷究竟没有明旨。循例,便会有兴革,也需提学道会督、抚二宪而后行之,孝先这里直接拿人是不是……”
谁想提及噶礼,张伯行便无一分好颜sè,气xìng上来,将茶杯往桌面上狠狠一掼,愤然道:“他噶礼那一副吊民伐罪的嘴脸,我张某人由来便是见不惯凡事总有个义理纲常罢,我辈数十载授学自孔孟,立身惟正,张伯行自忖行事措置也还不愧头上这顶子,便教他去参好了”
张伯行目光扫着邸报,犹自皱着眉头,见曹寅只是默然,良久,约是觉得自己适才说的过了,才摇摇头道,似是解释一般道:“其实,这都是些明摆着的事,你我心知,两江三省人人心知。我也知道行事如此难免不合规矩,可若不拿人,怎么弹压士子,平息物议?江南文场,向是圣心重之地,真要再闹出些什么不合体的事情来,皇上面前我哪还经得起人再诟病?旁人便是说,也无非论我一个意气之争也罢。然在这等大事上头,我终是省得轻重,也心怀畏惧的。唉……。”
说话间虽已近晌午,然曹寅此来却有实是存了公事往来的味道,也不合在张伯行处用饭,婉言拒了留宴便从巡抚衙mén辞出,一路便径直去了督府,路上再少许耽搁些,也正好避开了时辰,恰巧免去了两处尴尬。
对于曹寅到府,噶礼迎的极是热切,同张伯行暗藏的心思不同,他这份亲近热络是写在脸上的,又很是拉了一番勋戚故人的闲篇儿,更显得有些刻意。待到入了正题,也不待曹寅问,这一来二去间,噶礼就将目下科场案中查出的关节,乃至他本人的猜度,都全数说了曹寅知道。
论公,平素织造府同督抚两宪的往来并不很多,况曹寅此来,一非学督正管,二无钦命访查,这身份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微妙,噶礼并没有必要将个中详细悉数说与他知道。若是论sī,曹寅赋xìng与此二人并不相同,更无什么sījiao情谊,然今日这督抚二人仿若商量好了一般,在他面前都是一篇“推心置腹”的文章做下来。各人自有各盘算,三人又都皆是心知肚明的,想及此节,曹寅也只能是皮里阳秋,做心中一叹。
“事到如今,好些事我也不须瞒你。不肃国法纲纪,宽纵了这等妄意行事的人不参,回头主子怪罪下来,怕不是要先断我个无能?”噶礼望着曹寅抚须一叹,目光却是咄咄,“两江,的人尽皆知,但处事,也得有个章法不是?我这总督府就是个高mén大户,也还知个一二的生民疾苦罢,岂是由得任人诋毁,由得随便什么人去充那梁山好汉,解民倒悬的?”
曹寅听着,起初还觉着是这话像是说赵晋买受底下人的贿赂,到后头再一想,这说的不是张伯行又是哪个?到这地步,他倒是真能瞧个全乎儿,看着眼下两方都在拉拢自己,都想通过织造的嘴往康熙面前递个话儿,曹寅心中暗起一阵冷笑,且不论他二人过往是非,就紧着眼下这场乡试弊案,也成了他二人相互攻伐的利器,明面儿上都是言辞煌煌心寄百姓秉着公平义理,可sī心里又哪里谈得上有一分的光明磊落,不愧本心?
“制军言重了。”曹寅略一沉sè,稍想了想,便在座上偏了身子,一语双关地道:“国家法度不可坏。我想,既是闹到如此地步,朝廷不日定然会派钦差下来,届时科场情弊也好,官场情弊也罢,总归是主子跟前儿要有个明白回奏的。”
噶礼玩味地看了曹寅一眼,略过他话中之意,微微一笑:“国家抡才大典,自然是要看重的。”噶礼背着手,站起身来,在堂上踱了几步,一转身对曹寅道,“我也是前些日子才知晓的一桩秘闻,不妨说与棟亭听听。昔日徐乾学在京时,绳匠胡同赁金因何而贵?想来棟亭博闻,当也是知晓的。再说后头有一回,徐乾学使人往顺天乡试主考处递条子,写的什么‘有名士数人不可失也’,几占一二甲名额半数,几个考官便照单开列一一取中。榜之日,时舆大哗,主子闻知此事亦是龙颜震怒,方说要彻查,徐乾学便使人来进言道贺,说开国之初,美官授以汉人,尚不肯受,如今汉人苦苦营求登科,足见人心归附,可喜可贺,此事遂不了了之。若是此论行的通,比之今日,江南科场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