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灭吴九术


本站公告

    越国的都城原先处于会稽山的山区里,勾践自从即位后,曾把国都向北移到沿海的平原上来,自从被吴战败后,为了铭记亡国的耻辱,想把国都龟缩到山区里去。勾践对范蠡说:“我不能继承先王的遗志,修德自守,而逃亡兵败于会稽山上,乞讨求和,受辱被耻,被囚于吴国三年之久。今番归国,封以百里之地,我想重尊先王之意,把都城迁于会稽山中,那里是宜于摆脱吴国的地方。”

  范蠡道:“大王要立邦建都,摆脱吴国的控制,理应把国都立于平坦易行之区,据四通八达之地,不然如何成立霸业?”

  勾践听取范蠡之言,并把这桩事交给范蠡全权办理。范蠡于是在国都中心建成了周长二里二百二十三步的城墙,命名为“勾践小城”,这个城中设有陆门四个,水门一个。城中建有宫台,周围有六百二十步,接着,范蠡又在小城外修筑大城,大城周长二十里七十二步,设有陆门三个,水门三个,这个大门,就是后来的绍兴城。因为这个城墙是范蠡亲自督造的,所以后人一直称它为“蠡城”。为了不使吴国怀疑越国在备战,大城的西北隅没有筑城墙,以表示臣服于吴,不敢壅塞吴国来越的通道。在大城西面的卧龙山顶上,范蠡建造了一座很高的楼台,命名为“飞翼楼”,其实就是一个辽望塔,站于其中,可以辽望到很远的疆域和河流,到后来改名为了“望海亭”。越国有了巩固的城墙,并设制了抗敌的防御设施。之后,范蠡又在越国的边域筑城,并屯兵于此,建立了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可以坚守,因此取名为“固陵”。

  勾践把军事备战方面的事委托于范蠡,又把主持国内政务交给文种办理,并不断地向文种请教。一天,勾践向文种询问管理政治的方法,文种说:“大王要想实现心中的理想,把越国状大,就要做到爱民如子,才能得到人民真心地拥护,得民心者得天下,到时候大王何惧区区一个吴国哉!”

  勾践问:“那具体该怎么办?”

  文种说:“使人民得利而不要加害,成功而不去破坏,生养而不去杀害,给与而不要剥夺。”

  勾践听了,说:“先生所言寡人都己想过,不知具体该如何办?”

  文种说:“缓刑薄罚,省其赋敛。大王应做到与民同乐,与民同悲,施民所善,去民所恶。”

  于是勾践就实现“爱民”的政策,番布法令:如果一户的长子死了,就免除三年的徭役;小儿子死了,可免除三个月的徭役;独子、寡、患病或贫困无家可归地人,他们的儿子可以照顾入仕,领取府的俸禄。这些措施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越国境内那些孤苦无依的人,均能得到温饱,拥护爱戴越王的人是越来越多。

  勾践始终挂怀得是灭吴大计,他对文种说:“当初会稽兵败时,我听从了先生的话,才能从穷困潦倒地境地逃脱出来,得以保全命,安全返回越国,现在我打算逐一实行灭吴的计划,来洗雪我旧日的仇恨,先生说该如何办?”

  文种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高飞的禽鸟,往往死于味的食物;深泉的游鱼,往往死于的饵。大王想要伐吴,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吴王的嗜好,熟悉吴国的内情,之后再采取对策。三年前越国兵败会稽时,我经过三年细细地思索,己得灭吴九术,我把它写于竹简之上,现在交给大王,请大王熟悉这九种计谋。”

  勾践听了,有如获得瑰宝,他接过文种手中的竹简,细细地读之:“第一条,尊敬天地,事奉鬼神,以求得他们的保护;第二条,用厚重的礼品赠送给吴王,用大量的财物贿赂吴国的臣子,以博得他们的欢心;第三条,高价买进吴国的粮食,以使得吴国国库空虚,顺利满足吴民的,以使得吴国民众疲弊;第四条,赠送与夫差,用以迷惑吴王的心志,扰乱他的计谋;第五条,赠送吴国能工巧匠,精木良材,使是吴王修建宫殿,耗尽他们的钱财;第六条,抬高其谀臣的地位,使其容易居功自傲;第七条,强化吴王的谏诤之臣,使得他们自相残杀;第八条,使越国国富民强,准备锐利的武器;第九条,准备好精锐、坚强的军队,以乘敌人疲弊之机攻之。”

  文种听勾践念完,马上说:“这九种方法,商汤、周文王得到它就可成就王业,齐桓公、秦穆公得到它可成为霸主,用它来伐吴,攻取城池如脱鞋一样容易,希望大王闭起口来,不要外传,用谨慎地态度来对待它,用这些法术引得吴国一步一步走向亡国的末路。”

  勾践拿着这本竹简,藏于书柜中,日读之,很快就可流利地背诵。他把灭吴九术交给范蠡看,两人一同商量如何把文种所说的九种方法付诸现实。

  范蠡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吴国虽然可依照文大夫的计策灭之,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经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后,到时越国五谷丰登、国富兵强,天道就会逆转,越顺利伐吴,大王登上秋霸主之位。”

  勾践有了灭吴九术后,雄心壮志意气风发,恨不得马上能把吴王夫差擒获,而远在姑苏城的吴王夫差,正计划向北伐齐伐鲁,对越国无丝毫戒惫,他的霸主之梦就像千秋大梦一样,因为对勾践一时的仁慈而留下患害,终于危及到自己命不保,国破家亡。

  范蠡回到越国三个月后,才稍有空闲,这天,他骑着马来到了苎萝村,想来找西施,偏偏在半路上遇到了越,越看到范蠡就说:“范大夫是来找西施吧!她今天一早就和郑旦去了泰溪山,现在恐怕还未归来。”

  范蠡问:“西施去泰溪山干什么?”

  越说:“她跟随郑旦一起去采草药,你要是想见她,就到苎萝村口去等吧!”

  范蠡听了,于是骑着马飞奔去了泰溪山,他去了剑池,没有看到昔日在此的铸剑大师欧冶子,茅草屋中空空如也,只听到黄莺在枝头啾啾地啼叫声,屋内人去楼空,铸剑的器具一件也没有留下,剑池的水依旧冰寒刺骨,不知道欧冶子大师于何时离去。范蠡想起四年前在此请欧冶子铸剑的往事,就三年的光景,就己物是人非。他沿山而上,想寻到西施和郑旦,走了大半天,不见有人的踪影,眼见太阳己将西沉,他想西施可能从别的路径下了山,于是回过头,一直奔驰到府第,拴好马后,管家跑过来说:“范大夫迟回来一步了,西施姑娘刚刚走,她在这里等了范大夫老半天,见天将晚,就和郑旦姑娘回去了。”

  范蠡说:“哦,我也寻了她好半天,除了西施姑娘外,没有别的人来过吗?”

  管家说:“没有,只有文种大夫差家丁来过一次,说是请范大夫过府有事相议。”

  范蠡回到屋中,脱下外面穿的长袍,吩咐下人准备开饭。秋天来了,正是丰收的季节,四处看到忙着收割庄稼的人民。庭院里秋正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月明风清,趁此佳期,他拿起凝碧剑随兴舞起来,到了仲,抬着见到圆月当空,他突然想起来,这个月下旬就是西施的生辰,他想到自己入吴三年,害得西施心惊胆颤等到如今,应该趁此机会好好补偿一下西施。

  第二天一早,范蠡就私自出门,一个人游于街市,游荡了老半天,逛了丝绸店、玉器店、首饰店,寻觅了好久,终于在一家银器店里找到了一支银制地凤簪,上面还镶五颗闪闪发光地彩宝石,他了一百银钱才买下这支昂贵的珠钗,用一支红檀木制成的绵盒包起来,打算在西施生日那天送给她作生日礼物。

  范蠡把珠钗拿回府后,转身就去了文种的府第,恰巧文种和两位大臣在议事,他刚踏进门,文种就说道:“范蠡,你来得正好,我正准备去找你。”

  范蠡坐下来,说:“找我有何事?”

  文种便说:“大王说要选入吴,送给吴王夫差,这件事就交由我们两个去办,这事越快越好,我想,要在越国境内挑出两个佳人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光有光鲜动人地外貌,而无贤良地品德,送到了吴王身边,到时候败坏我越国名声,岂不事得其反?”

  范蠡说:“大王想用人计迷惑吴王,当然得选天资聪颖、气质娴雅、知书达理、心灵慈善地佳丽,想那吴王何等聪明刚烈之人,岂是所能惑之的纣王之类的昏君,这事得慢慢看着办,反正现在还早,我们派人到越国各地去察访,只要寻得才貌兼备的子,最主要的是要有超过常人的智慧,才能陪在夫差身边而不被他发觉我越国的真正用心,如若能得到夫差的宠爱,就正好达到我们的目的,到时候灭吴又近了一步!”

  文种笑道:“你所说这样的,除了天仙外,没有别人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了,夫差是相貌出众的贵族君子,万人之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他自然自恃高傲,凡夫俗子是看不上眼的,庸脂俗粉只能引起他的厌恶,不过有两个人选我己看中了,不知你认为何如?”

  “谁?”范蠡好奇地问。

  “<诗经>上说窈窕淑,君子好逑!我看能胜任此任的,莫过西施、郑旦二人也!”文种缓缓地说道,他知道西施是范蠡的心头肉,如果把西施送给夫差,他肯定万万不肯的,可是眼下的越国,人们生活得狼狈不堪,就算有,也被战争带来的创伤弄得憔悴不己了,西施郑旦二人深居苎萝村中,那里胜过世外桃源,两个姿貌品质纯良的孩,同样地貌比天仙,想必夫差一看必中。

  范蠡听之,果然脸大变,他十分不悦地说道:“你所说之言虽然不差矣,可是要把西施当作礼物送给夫差去糟蹋,不如拿把剑来把我杀了,一了百了,要送西施入吴,我是万万不答应的。”

  文种只好说:“范蠡千万不要动怒!我也只是这么设想而己,并没有说非要选西施郑旦二人,大王交代下来,选之事最多一个月内办妥,不然这样,从明天起,我们就骑着马到乡下逐村去查访,凡是寻得姿出众的年轻子,就把她们请到越宫中来,经过我们一番调教和训练,相信必能赢取吴王的欢心。”

  范蠡听了,这才缓和一口气,他说:“好吧!从明天起,我们就专心挑选,苎萝村除了西施、郑旦外,还有一些姿不错的孩,要不,我们明天就先去苎萝村看看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