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卧薪尝胆


本站公告

    勾践回国后,他把此次历过劫难平安归来,当作一雪会稽之耻的吉兆。他回到越国后,重新住进越国宫殿里,越国宫内所有的宝物财帛己贡献给了吴王夫差,现在只剩下一座若大空虚的宫殿,宫里萧条寂静,长廊尽头落叶满地无人打扫,从前居住在内的宫早己在三年前被遣散,他抬头,看到未经管理的园里枝叶横生,菊生于草丛中被雨淋过后,瓣零落于青苔上,衰败景象让人徒生伤感,荷池里残根烂藕,青蛙跃于池中呱呱乱鸣,灰蒙蒙地天空肃清单调,繁霜霏霏雾雨朦胧,鹍鸡晨鸣鸿雁南飞,越国落魄于此。他每每想到要复兴越国,夺回君权,就像当初吴王夫差为替父报仇一样,派人时时提醒自己:“会稽之耻焉能忘,任何嘲笑均应忍!”

  他曾记得被困于会稽山上是如何死里逃生的,三年的奴役生活,使他完全丢弃了一个君王的尊严,更因为经历过这种非人的苦难,才使他后来成为一代霸主。越王勾践,霸心生于会稽——此话一点不假,三年来的囚徒生涯,让他懂得了许多哲理,就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他一步一步地推上了秋霸主这个历史舞台。

  勾践为了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首先做的是完全抛弃了过去为王时安逸享乐的生活,和平凡人一样勤劳节俭,亲自到田间去耕作,王后姬玉与他一样,亲自纺纱织布,和普通农没有两样,不是自己种的粮而不食,不是夫人所织的衣不穿,每天一日三餐,他和姬玉拿着斗、概等器具,自量而食,清茶淡饭,不贪恋珍馐味,并且从不浪费,穿的衣服也是素清一,并且只穿旧的,不穿新的,为了能达到贤君这个标准,并且远离,不娶姬纳,对视若无睹,清心寡,完全改头换面。勾践为了深得民心,亲自下乡安抚人民,医治战争惨败带给人民的创伤,对病者予以慰问,对死者帮助埋葬,对孤儿老人予以救济,酒肉食,自己舍不得吃,全施与了孤寡残弱,赈济无家可归的人,勾践的所作所为,果然更加地深入民心,得到万民的爱戴。

  勾践深知,要使越国富强起来,必先得到更多的贤人智士,能为国献计献策。求贤若渴的越王经常礼贤下士,遇到贤能之士就与他们谈论救国之道,有四方投奔而来的志士,勾践用隆重的礼节接待他们,并赐与房舍和谷米,授予职帮他打理百废待兴地越国。

  虽说勾践做到了回国前所想做的一切,但目前现状乃是国破家亡、满目疮痍,死去的战士堆积如山,流失的财物无法估量,他对范蠡文种说:“今孤之怨吴王深入骨髓!”

  范蠡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大王何必如此忧郁!”

  从此后,勾践白天奋笔疾书,总结失败经验教训;晚上朗诵典籍,参谋诸子百家的各种主张,经常通宵不眠。当他疲劳想要睡觉的时候,就用一种蓼草的苦汁涂于眼皮之上,用来刺激眼睛消除睡意;脚感到寒冷时就浸泡在冷水里,强忍挨冻的痛楚;半里想着亡国的奇耻大辱,更是不能入眠,常常暗自伤心啜泣。

  勾践为了复兴越国这个宏伟目标,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亡国之耻,他苦身焦思,克己自责,终日把一个苦胆悬于所居室内的榻之上,出来进去都要亲口尝胆,夏秋冬,这个习惯唯持到他打败吴国的数十年之后,于是,后世就有了“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而流传至今。

  勾践自从安全得以返国后,就更加地信任范蠡文路二人,有语云:主思臣谋,其往必矣;君臣同心,其利断金。范蠡陪伴勾践在吴国受苦时,文种则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勾践不论大小事,必先征寻他们二人的意见。为了实行使国家富强的新政,勾践请教范蠡,说:“眼下越国己重归于我手中,接下来该怎么办?”

  范蠡不紧不慢地回答:“生育万物,长养,大地上的生物不分善恶丑都让其生长,等待时机,绝不要轻举妄动,命令所有男都从事耕织,开辟田野,充实国库,鼓励生育,添加人口,除去对人类有危害的一切事物,避开上天带来的灾难,不要荒废人民的生计,免得他们因为贫困而生怨恨,这是暂行之计。”

  勾践听之,说:“然,范大夫之言甚矣!”

  有一天,勾践又召来范蠡,问他治国的方针,他说:“古代圣主治国,通常是去什么?取什么?”

  范蠡答道:“圣人治国,去末取实。”

  勾践又说:“何谓取末取实?”

  范蠡答道:“所胃末,是名声,如名过其实,百姓则不亲附,贤士不为纳用,并会流落到其他的国家;所谓取实,指五谷、财物,得人心、任贤士,有这四样,定能安邦定国,民富国强。”

  勾践听之又说:“先生所言之事,寡人皆亲自落实,先是克己节俭,招览贤才,不使名过实,同时鼓励耕作,储积粮食,使百姓得以丰衣足食,没有怨言,尚可避免,如水旱天灾却无法用人力解决,该怎么办?”

  范蠡说:“在没有天灾的时候,把储存的粮食用于干旱或水灾无收成的季节,人民不就得以安生。”

  勾践听了,点头赞成,他说:“现在诸候国众多,或大或小,或强或弱,如果兵革骤起,该如何应付?”

  范蠡说:“知道保人之身的可以为天下王,不知道保人之身的将会失去天下。”

  勾践迷惑不解,说:“不懂其意,望先生详细解说。”

  范蠡说:“现在天下纷争、战事频繁,国与国之间,随时都会起干戈,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就得铸造强大的兵队,能够排除外国的扰,而要兵强马壮,冲锋杀阵所向披靡,就得有足够的粮食,有了粮食,人民才能活得安乐,兵士才有力气打仗,所说民众则主安,谷多则兵强。”

  越王听之,就把范蠡所说的话记在布帛上,经常拿出来翻看,当作宝贝一般。范蠡把他所学的知识无一遗漏地告诉越王勾践,他说:“夏秋冬,各有各的安排,天耕种,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要想万物生长旺盛,得通晓阴阳二气,阳气主持生长万物,夏季如果炎热不至,则万物不能长成;阴气主持杀灭虫灾,冬季应寒冷而不寒冷,来年必然歉收,阴阳不济则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为了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农业生长,范蠡在龟山建造了一座怪游台,用作天气预报,观察高空出现的气候变化,台高四十六丈五尺二寸,周围有五百三十二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和气象台。

  范蠡同时主张发展多种经营,他建议让人民种桑养蚕,这样就可以收获蚕丝,用来织布做衣;还主张发展养鱼业,因为越国水产丰富,如果专门伺养,必定是一项大的收益;另外主张发展畜牧业,养中原之内皆有的马、牛、猪、羊、驴这些生畜。他所主张的事,均被勾践一一采纳,疆域狭小的越国,在被吴国踏平之后,又在数年间迅速地崛起,实现了勾践先前所言国富民强的局面。

  勾践卧薪尝胆,度日如年,铭记国耻,总是想尽快地伐吴,每当他提起此事,范蠡文种二人皆不赞成,不久,他遇到了前来越国的计然,也就是范蠡的恩师。计然是一位稀世奇才,范蠡得到他的真传,才有今天的醒世杰作。

  勾践诚心问计然,说:“寡人伐吴之心,有如一块心病,时时揪心,活得寝食不安;寡人灭吴之念,有如利刃在手,一日不用,就会使之生锈。但是吴国强我几倍,要想伐之,有如取卵击石,一定败之,先生说该如何办?”

  计然说:“大王举兵兴师,是国家大事,必先作好充分的准备,内蓄五谷,收集金银,丰其府库,励其兵甲,做好此四件事后,然后观察天地之气,原于阴阳,明于孤虚,审于存亡,乃可迎敌。”

  勾践又问:“天地,存亡,如何得知?”

  计然说:“天地之气,物有死生。原阴阳者,物贵贱也;明孤虚者,知会际也;审存亡者,别真伪也。”

  勾践再问:“何谓生死、真伪乎?”

  计然又说:“种八谷,更长而养;秋成而能,冬蓄而藏。天时有生而不救种也,是一死也;夏长无苗,是二死也;秋成无聚,是三死也,冬藏无蓄,是四死也,倘若遇到这四种情况,便是天亡于越也。”

  勾践问:“何种情况才有生呢?”

  计然说:“天时有生,劝者老,作者少,反气应数,不失劂理,一生也;留意省察,谨除功秽,秽除苗盛,二生也;前时设备,物至则收,国无通税,民无失德,三生也;仓己封涂,除阵入新,君乐臣欢,男及信,四生也。太阴阳者,太阴所居之岁,留息三年,贵贱见矣。夫孤虚者,谓天门地户也,存亡者,君之道德也。”

  勾践听了,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他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勾践听了计然的话,把伐吴当作长久之计,他仰观天象,集察经纬,历审四时,从阴收著,望阳出粜,很快越国便库丰廪盈。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