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我有记忆,
武侠小说就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这几年来,我为它着迷的程度,
简直可用走火入魔来形容。
――施婕妤
提起金庸小说中杨过和小龙女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就算没看过的人应该也听过吧!而我早在有记忆以来,武侠小说就出现在生活里了。
父亲走到那,武侠小说拿到那、放到那的习惯,做女儿的我自小就司空见惯。只是当时的我觉得有些好奇,薄薄的一本书怎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
一次换一部、爸定下规榘
尽管如此想,却也没有真正去翻过那些书名看起来很怪异的书。直到有一天┅┅犹记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古龙的「绝代双骄」,起因於当时我正在看电视连续剧,为小鱼儿的古灵精怪颇为着迷,因此央求爸爸带我去借原着瞧瞧。
谁知这麽一瞧,从此就再也抽不出身,回不了头,一头栽进那仗剑江湖,快意恩仇的世界里,那时我才小学四年级。
看完了「绝代双骄」,又听说凡是武侠迷不看金庸小说,这辈子算是白活了;这麽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当然得赶快去借来看看罗!不过多年前的小说出租店,除非规模较大的,一般的小店面,书都不是很齐全,不是缺页破损,就是少了上集或下集,想要借全一部(可能有数集)小说,说实在是满难的一件事。
为此,疼爱我的爸爸,决定带我去向他的一位至交好友借回金庸全集。只是那时书是放在办公室内,公司里的人都会去向我那位叔叔借,因此爸爸只好等我每看完一本就载我去换下一部,直到我看完全套为止。
这样的安排看来很好,只是有一点让我满痛苦的是,当我一拿起书就放不下了,一心想要快点看完,好知道结局。而偏偏爸爸特别告诫过我,书是向别人借的,千万不能弄脏弄破,所以吃饭时为避免溅到汤汁,是不能够看的,这可让我常常吃得食不知味。
除此之外,爸爸还规定手湿时不准摸书,不准摺书或卷书,这一堆规榘,使我以後看到有人把我心爱的武侠小说弄皱弄脏,或是弄得书皮书页卷起时,都会火冒三丈、大发脾气,也养成了我看书使用书签的习惯。
卖力开夜车、养成书言不离身
看完了金庸,此时的我已经深探的被书中情节起伏所震撼,当下就决定要爱它一辈子、看它一辈子。此後陆陆续续又看了许多名家的作品,截至目前为止,我看过的作品虽不算多,但没有上千部,五六百一定有;若是以本计算,早超过了千本;作者从早期的「还珠楼主」(李寿民)至近期的「黄易」,都略有涉猎,只要叫得出字号的,我多少都看过一些。
尽管看了这麽多武侠小说,但对曾发下宏愿要看完租书店中全部武侠小说的我,还是不够的;因为,跟那成千上万的作品比起来,我所看过的只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呀!
记得初看武侠小说时,那股冲劲已经不能用着迷、喜欢等字眼来形容了;我为之疯狂的程度,简直就是走火入魔、被鬼附身一样。我的世界只剩下武侠小说,下课看、上课看、回家看、吃饭看,睡觉也躲在被窝里看,速度之惊人,令爸爸苦不堪言,逼得他动作也得快起来,好带我去还书。
这还是指学校学期间的情况,若是寒暑假那可更不得了了!我一定没日没夜,拚死拚活的看,一天看个两三部不是问题。我总是看到隔天凌晨四五点,妈妈睡眠惺忪地责备我,才肯上床睡觉,睡到下午又起来看;有时才刚借回来的书,一天不到我就全部看完。只是我看得快,老爸的荷包瘦得也快。
後来我改到文化中心去,虽然借来借去就是那几套武侠小说,办事员老以奇怪的眼神打量我,但我仍是不以为意地照借不误,而且乐此不疲。後来我养成了书不离身的习惯,除非情况真的不许可,否则我到那儿去都会带着武侠小说,出远门一定得带,床边和学校抽屉、书包里一定都放着几本武侠小说,以供我随时在车上看、在下课看、在睡前看。
後遗症不少、爱它终不言悔
不过看武侠小说「太猛」,也产生了一些後遗症。有一次我在开学期间连熬了三夜,白天上课,晚上看武侠小说,结果第四天一回到家就倒了,睡得像死猪不说,第二天的作业连碰都没碰,到学校下场可想而知。还有常常上课偷看,总不免有「失风」的时候,那可就不妙了,不仅得面对老师的怒气,还得想好等一下的道歉词,以便顺利把书讨回。不过偷看久了,自然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现在的我,已经很久很久不曾被老师抓过了。
看武侠小说至今已迈入第八个年头,这些年来,我从武侠小说中得到了很多;如果要问我得到些什麽,或为什麽如此着迷,这就请你自己去看看罗,相信你他一定会为它痴狂的!
******
武侠散记
随波于纸醉金迷
自言无聊读金庸。
随波随糊涂看的第一本金庸是射雕英雄传。那时大约高一高二吧,发现许多同学都迷上了一套16开本的黄皮书,知道是武侠小说,颇有些不屑。经不住狐朋虫友再三怂恿,勉强借来读了,起初读不进,后来倒觉得情节挺吸引人的,和经典的文学读物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还有一丝丝儿离经叛道的感觉。不过和经典的文学名著比如百年孤独,简爱,傲慢与偏见,红楼什么的相比,无论是意境,韵味,还是人物形象,结构都差了好几重。就连新华文摘(新华月报?)上某些小说也不一定比得上。所以看是看了,也没有到入迷的程度。上大学以后又陆续看了几部,也没留下很深的印象。天龙八部六本,囫囵吞枣看了一晚,记得最清楚的竟是某人爱上了一堆妹妹(实在对不起,中学小哥们如此说,俺就不知不觉如此查证,否则恐怕连这也没记住:),现在也纳闷当时咋就连萧大侠都没记住呢?)。
书剑朋友说有个香香妹美,只吃花不吃饭,结果也就冲它去了。两部飞狐看得颠三倒四,最可怕的是笑傲:彼时涉世不深,一目十行翻过,被东方不败那一段骇世惊俗的故事吓得毛骨耸然,其它竟没有留下多大印象。唯一看得认真的是神雕侠侣。恐怕跟俺对感情的顶礼膜拜有关。就这刚看到杨过那油子形象也没多大好感。
后来年纪大了,自以为看破世情,甘居颓废,无所事事时候再读金庸,一下子就翻来倒去看了许多遍。也许是故意对碍眼的地方视而不见,慢慢儿就都看进去了,也越看越有味儿了,渐渐就上了隐。<天龙>八部同悲,孽海人生;<神雕>缠绵悱恻,为情欢为情苦;令狐冲何尝<笑傲>江湖;韦小宝却成五湖大夫;看灵素阿朱去,恨天公不公;为红颜弃万金,辽东大侠真豪逸;萧峰之伟,胡斐之灵,无忌之仁,郭靖七公的为国为民,杨过药师的狷介真情,段誉令狐冲的痴情与冲淡,蓉儿阿朱的机巧,程灵素霍青桐的无奈凄苦,赵敏盈盈的果绝,ETCETC,才明白这童话也是一个颇耐俎嚼的世界。
后来金书断顿,不得不看古龙,同样是先吓一跳,久而不觉其臭,反而感染了其书中那股浓得化不开的流浪情怀。不知是当喜还是当悲。金著传统,古龙西化。古龙的作品可能更现代一些,然而那种内心深处刻骨的寂寞,恐怕是人类与生具来,无论古人今人都无法摆脱。
我不喜楚留香之类对女子的轻薄,却能体会傅红血的痛苦,萧十一郎的沧凉,花无缺的孤寂。也感激古龙笔下留情,没有将花满楼变成另一个伪君子。而欢乐英雄,绝代双娇,更是一路笑着读完的。
水致清则无鱼。随着年龄历练的增长,人总会知道其实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部可观的书,不必苛求。太浑的水自然会干涸。心事随风总成空
金著似乎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一个小缩影。书剑射雕,与正史穿一条裤子,代表的是宋以后一直委靡不振的汉民族对昔日荣光的缅怀以及对夷狄之有君的悲愤。笑傲鹿鼎刺为政者无所不在的寡廉鲜耻与虚伪,天龙的释道儒三教鼎立是意识形态上的中国,它主宰了几亿亿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日常生活,以及伦理政治。那些无处不在的琴棋书画诗酒花算是精致的中国文化之精髓吧。(梁书中宝剑琴心的侠客则似乎是典型的儒将形象)。而通篇对女子的态度也基本是居高临下的,尽管作者本人声明崇拜女子,那也是男人心里臆想出来的完美的女子。然而作为女子的我依然喜欢看,也许是因了血管里那一脉天生的中国血。:)
有次看到某网人说自己出国来学二十世纪代表先进的科学,却丢不开经史子集的破烂来,可笑而可怜。我竟也有同感。作了十来年的金迷,虽不能说是金著引我走进丰富的传统文化之殿,至少它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故事主人翁最后的与世无争也是我心心向往却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结局。然而这种心态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实在不合时宜,繁文褥节,瓶瓶罐罐固然是文化与财富的象征,却也是前进迁徙的累坠,实在不希望中国人永远背着个历史的包袱。
不过即使在不再多看经典文学的今日,我依然以为从文学的角度讲,金著的缺陷还是太大。说更不客气点,中国文学是诗歌的文学,重韵味重意境,小说,尤其是大部头,却要有思想,有质感,这在中国本就有些天生不足(其实整个中国文化,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建筑,思想都是空灵有余,质感不足的)。现代不算,古代大约只有一本红楼梦可以算得经典的文学。三国水浒是话本,是故事,西游更是凑数。金著虽然有中国文化具体而微的影子,但毕竟不深刻,武侠小说本身这种题材就决定了它难以太沉重,浪漫倒是浪漫了:),但似也不是浪漫主义的浪漫。当然文学作品的价值本就难有一把衡量的尺子,更何况不同时代有不同标准,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从前的词人曾视后主词为鄙陋,但在后世其词毕竟以词情词境胜出。对金著,又安知不是如此?只是觉得没必要一定把金著无限拔高。能成阳春白雪,自然会成,通俗小说又如何,我照旧喜欢。只是喜欢得有点悲哀。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