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金忠的问题抛出之后,朱棣面色微变,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轻咳了一声说道:“王茂确实提及过此事,朕想既然是苏翔出钱募兵,他又说以西洋的办法练兵,不妨让他试一试,因此便准了,也没有声张,谁知道会有今日此事?这个吴致用太多事了。”
“皇上。”杨士奇此时出声了:“吴致用上折子乃是他分内之事,苏翔一介文官练兵,本来就是有骇视听之举,吴致用身为布政使岂能坐视不问?按理他既知晓此事,便应该立即制止,他先上奏折,无非是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吴致用此举非是纯臣所为,若换做是我,此刻已经将苏翔停职听参了。”杨士奇此言虽然明里指责苏翔练兵,但是已经无意间将话题扯到了吴致用的身上,偏偏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反而显得自己正大光明。杨荣在一边听了,嫉妒不已,这样的话怎么自己就说不出来呢?
对杨士奇的话朱棣颇为赞同,可是实际上却不能按照杨士奇说得办。因为这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苏翔敢于大胆练兵,除非他要暗中造反,可是苏翔练兵却是明目张胆的,皇上侦骑遍布天下,怎么可能不知道此事?朝廷对此一直没有反应,皇上的态度就值得玩味了。倘若苏翔练兵根本就是得到了皇上的同意的,若是吴致用贸贸然的就采取了措施,说不定反而惹得皇上不高兴。因此作为吴致用来说,这件事既然出了,一来不能装作不知道,二来却也不好采取什么措施,直接上折子试探皇上的态度,反倒是个聪明之举。
朱棣对杨士奇的话不置可否,也并不受杨士奇的影响,依旧不咸不淡的说道:“这些事留待之后再说,现在要议的是苏翔练兵的事。你们说,这兵该不该让苏翔练下去。”
金忠眼里闪过一丝光芒,在凳子上欠身说道:“皇上,臣以为这兵应该让苏翔练下去。”
“哦?说说理由。”朱棣一下子来了精神,用眼神鼓励金忠说下去。
金忠肚里暗笑,心想:“这只怕才是皇上要的结果。”此时,杨荣和杨士奇也终于看明白了皇上的心思,看来皇上让苏翔练兵的决心并没有改变,叫我们来不过是给他出主意堵漏子的。两个人不约而同的看了金忠一眼,心想,若说揣摩上意,这个人才是满朝最厉害的角儿,不知道他能给皇上出个什么样的主意,嗯,若是自己该出个什么样的主意,才能让皇上满意呢?
金忠双目直视,侃侃而谈:“皇上,苏翔肯出钱练兵,只有一个原因。不知皇上还记不记得,当初苏翔执意要去赴外任,曾经答应过皇上,不拘什么地方,三年必使其大治。后来,吏部派了苏翔到兴化。这兴化什么地方?土匪横行倭寇流毒,苏翔若想大治,第一件事就必须清除匪患,剿灭倭寇。可是他一个文官,手中无兵,只能指望平海卫。而平海卫和倭寇征战多年,又多年没有补充新的兵源,队伍里老弱病残太多,指望他们剿灭倭寇不过是痴心妄想。不过募兵一事,臣敢断言,最开始绝不是苏翔想到的。臣记得几年前,王茂就曾上书恳请朝廷准其募兵,但是朝廷财政拮据,虽然同意了他的募兵要求,却责令他费用自行负责。王茂想来也是筹不到这么多钱的,因此后来便不了了之了。倘若苏翔与王茂说起平倭之事,而此时王茂又提及他曾上书要求募兵一事,苏翔怎么能不怦然心动?臣也听说,咱们这位苏大人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深通经济,家资巨万,口袋里有的是钱。因此他和王茂两人一拍即合也就顺理成章了。”
此时,朱棣插话道:“可是,这也不能成为他私自练兵的理由啊?”
金忠突然笑了起来,说道:“皇上,刚才臣不是说了么?咱们这位苏大人那是商人出身,最是讲究回报的,他出了钱,当然要知道买来的东西是不是物有所值。这一点,只要是人,心思都是一样的。试想一下,若是咱们每年给人五万两银子,买来的东西自己却不能过问,咱们能愿意么?因此,臣想苏翔的心思也是这样。他害怕平海卫将他的银子拿去打了水漂,便提出了要自练一军的要求,而王茂呢,又急于募兵,因此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事后他不放心,便上了折子请示皇上,得到了皇上的首肯,这才给了苏翔五千人马。”
听了金忠的话,朱棣的眼神明显亮了起来,颔首笑道:“金忠分析的很有道理,事情多半如此。不过朕问的是,眼下百官非议,该怎么平息?”
金忠似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的说道:“臣以为,既然皇上属意苏翔练兵,不妨给他个军职,这样便顺理成章了。”
朱棣微微皱眉,问道:“这个,文官兼武职,本朝没有先例啊。”
金忠起身伏地说道:“上胡不法先王之法,皇上乃是当今天子,一切皆可开创。”
杨士奇、杨荣二人看着金忠在皇上面前长篇大论早就坐不住了,一直找机会插话,此时见状知道机会来了,杨士奇先道:“时移则事异,皇上不可为成法所拘。”杨荣则道:“先蜀诸葛亮以丞相之职而领全国之军,试问诸葛文职乎?武职乎?”
朱棣呵呵笑道:“好了,好了,你们都起来吧。”待三人起身,又问金忠道:“世忠,你看给个苏翔什么职分好?”
金忠考虑了一下,说道:“苏翔现在是正六品,按他的职分即便在军中也指挥不了五千人马。可是他目前并无功劳,朝廷也不宜再行封赏。臣有个建议,不妨仿效先代准许兴化代朝廷试为设置地方团练,以本地之民抵御外侮之敌,将苏翔所辖的五千人马改为地方团练,归平海卫节制,由苏翔兼任团练使全权负责,待倭寇平定之后即行解散。朝廷要着重声明,此为施行之制度,若不可行则即行废除,其余各地不可效仿,否则视为叛逆。如此一来,既可堵住百官之口,也杜绝了各地私自拥兵的弊端,只待苏翔三年任满,不论他有没有平息倭患,这批士兵或解散,或直接编入平海卫即可。”
“好。金忠文心周纳,所虑详尽,此策可行。”朱棣显然十分高兴。本来嘛,倭寇之患早就让朝廷头疼不已,朱棣是打仗出身的皇帝,看着人欺负自己怎么能不气愤?但是目前明朝北有鞑靼、瓦剌,西有大周心腹之患,朝廷的精兵多半都分布在了这两个地方,剩下的还要拱卫京畿,哪里还有兵力来对付倭寇?只能指望地方卫所官兵。可是这些军户出身的士兵,老的老,小的小,平时多以务农为主,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指望他们打胜仗?如今有人愿意出钱另募新军对付倭寇,只要这支部队控制在一定的数量,朱棣从心底里还是赞成的,有人出钱替自己打仗,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第二天朝议,朱棣当朝宣布苏翔练兵是经过自己许可的,并同时宣布在兴化试行团练,由兴化同知苏翔兼任团练使。
这时一个官员出班奏道:“皇上,微臣认为应向兴化派遣一位知府加以约束,似乎更加妥当。”
朱棣轻蔑的看了这个官员一眼,说道:“你是四品衔,既然你有此意,不若便着你去吧。”
那官员立刻跪倒,哭丧着脸说道:“臣在京城家中尚有八十老母需要照料,恳请皇上收回成命,待臣以尽孝道之后,臣定当到兴化为皇上分忧。”
朱棣冷笑道:“那你看满朝文武,谁去合适?”
那官员的眼睛在人群里逡巡,每个被看到的官员,都不自觉的低下头、转过脸,唯恐此人一时晕了头,推荐了自己。那官员左看右看,满朝竟然没有一个自己开罪的起的,只得将头紧紧的贴在金砖之上,不住的说道:“微臣知罪,微臣知罪。”
朱棣冷笑了一声,满殿的大臣再无一人敢置喙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