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家老大是农民》的写作(2)


本站公告

    作为一种记忆,我希望还原历史,而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我更想表达出对过去经历的一种思考和收获,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更有价值。我所叙述的故事十分平常,但我希望通过对以往生活场景的生动描写,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并领悟出平常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作品塑造了三代农民的代表。周老三是一个地理先生,在他身上体现出许多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旧式农民的特点,他相信风水,热衷易学,这种意识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可以说是深入骨髓,即使是被抄家、批斗甚至于被列为“黑五类”分子打入另册也不思悔改。在他的身上,封建迷信的思想意味更浓一些,但他热心助人,不求回报,为的是积阴树德,所作所为不失其善。故事中,许多他事先的预言都得到了应验,看似宣扬他的迷信思想,实则不然,因为无论是王朗母亲出殡当天出现的异事,还是改河造田之后所引发的洪灾,都不是他事先所推算出来的结果,这实际上只是一种自然的巧合,但对于不了解自然科学常识的农民来说,这种无法解释的现象往往与地理风水以及神魔鬼怪有关,而周老三们又故作神秘,三缄其口,这就让人们对他们所谓的道行信以为真。只有像叶长生这样具有一定文化、了解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人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至于后来刘远山所推算叶树开的姻缘也是如此。

  叶长生作为解放后新社会的农民代表,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独立思想,他关心时事,坚持看报,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常识,这使他更加睿智,在处理日常事务中能够做到冷静而明理,同时,他的好学精神无形之中也影响了他的子女,对子女日后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他能干,是村里驯牛和犁田耙地的好手,却又有一点庸懒,这可以理解为他是由于对现实不满而表现出来的消极态度;他厨艺高超,但是因为生活的窘迫而无法一展身手,只有在村里的红白喜事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才能派了用场,不过他的热心却又被别人认为是出于好吃懒做而去揩油的。这些情形应该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地方的特色。

  叶树开是年轻的一代,作为中心人物,我希望在他身上承载更多的作品蕴含。作为学生却要经常参加农业生产和劳动,升学无望、失火被关,参军、考干又被压制等,这些都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时弊,初恋失败则更表现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在社会地位上的天差地别。作为一个有文化的新时期农民,叶树开勤奋、好学、勇敢,有责任心而且富有理想,尽管改变农民低下身份的机会一次次与他擦肩而过,但他没有因此而长期消沉,他从来没有放弃通过勤劳改变贫困生活状况的理想。穷则思变,在新的政策下,他的劳动热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并收到了效果,开扩的眼界和文化优势使他在新的生产制度下如鱼得水,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率先改变了几十年来困苦的生活。

  在故事的叙述中,我也希望表现出当时的荒唐社会现象,如以黄瑞山的年纪,新中国成立时他还是一个孩子,按理说他肯定没有剥削和压迫过谁,也不曾拥有过自己的一分土地,但他却被冠之以地主份子之名遭受管制;周老三更是因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而遭到批斗;叶树开还是一个中学生,因为失火烧毁一个稻草工棚――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他就是失火烧毁工棚的直接责任者――而在个人档案上留下永久的污点;还有那些惨遭批斗的善良的老师……他们都是好人,为什么会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呢?“为了证明一件事情是错误的,就要让人们只看到它的坏处,哪怕是歪曲了原来的事实。”(叶长生语)这就是当时社会的荒诞所在。

  社会总是要进步的,新政策的实施就是对落后的体制的一种修正,农村、农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一次变革还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新政策的施行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为了解决新的矛盾和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和总结。我希望自己所叙述的故事也能起到思考和总结的作用。这就是我创作这部作品的本意。

  原本,我对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满怀信心,但是《叶家老大是农民》上网连载这么久,并且已经上传了洋洋二十万字,每天似乎也保持增加200个以上的点击数量,遗憾的是,至今没有看到一篇哪怕是批评的议论,我有些失望了。难道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竟是如此不堪,以至于词不达意,使众多读者无法读懂我的本意?果真如是,我觉得自己应该停下笔来好好反思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