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信心


本站公告

    郭嘉当夜听到曹操要让刘备带兵出征的消息,大吃一惊,连忙来见曹操,道:“主公难道忘了,刘备是统帅之才,岂可轻易让他带兵出征?刘备如脱离许都,必不会再回来了!”

  曹操摆摆手道:“奉孝,你对孤所说的话,孤一直记在心里。这一次我手上人手缺乏,不得已把他派出去了,但孤也不是没有防备,刘备想跑也没那么容易。”

  刘备回到府上,把这事跟简雍、孙乾、糜竺等人一说,可把他们高兴坏了。简雍喜道:“主公这韬晦之策果然见效,曹操总有让主公带兵的机会。这一次机会难得,我等一离开许都,便可海阔天空。这得好好计议一下,我们往投何处为好?”

  孙乾道:“我们可以考虑荆州刘表处。刘表与主公同为汉室宗亲,有亲谊可以依托。再者荆州目前很是安定,我们可以在那里好好休整,招兵买马,趁机壮大实力。”

  糜竺道:“不然。刘表虽与主公为汉室宗亲,但从来也没认过主公这个亲戚,这亲谊实在谈不上。刘表此人,又有见贤而不用的恶名,如果投奔他,未必会得到他的信任。我看不如北投袁绍。袁绍实力强大,也能招贤纳士,现在他又与公孙瓒打得热闹,正是用人之际。如果主公投奔他,必会得到重用。”

  简雍道:“北投袁绍虽好,但这路途太过遥远。曹操出兵攻打吕布,这战场又恰好在我们北上冀州的要道上,只怕不太稳妥。”

  三人争来辩去了好长时间,突地反应过来,刘备一直没有说话。于是同时来问:“主公之意如何?”

  刘备长叹一声,道:“这一次恐怕我们是不能走啊。”

  三人惊问:“为何?”

  刘备道:“曹操这一次派我出去,只给了我五千人,而且这五千人,都是他从青州带出来的兵,还派了一名小将李典随我做副将。这李典自小就跟着他的叔父李乾帮曹操打天下,颇显才干,年纪青青就做了中郎将,并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我思来想去,曹操虽然把我派出去了,但还是对我不够信任,还在处处做手脚,恐怕暗地里早就预备好了防范我们脱逃之策。所以,这一次我们不能走。”

  简雍三人垂头不语。

  刘备道:“诸位也别灰心。有一则有二。曹操这一次把我派出去了,我们老老实实地打仗;只要开了这个头,下一次必定还会把我派出去,我们的机会还很多。目前只是时机未到,只要时机一到,这天下还不是任我们纵横?我刘备,还有你们,绝不是寄人篱下、一生无为的人!”

  中秋时节,原本是丰收之时,但在淮阳山中,却是到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候。虽然护民总堂堂主霍青和各大堡寨倾力支援,却也无法安顿新进山的十几万百姓。山中土地有限,粮食出产很少,幸好杨彪、张喜等人将泊湖中的粮食带了大半进山,但湖陵周边田中尚未收获的粮食却是丝毫不能带走。如何过冬,成了眼下杨彪等人最重要的问题。

  杨修奉命到庐江去,代表湖陵军忍气吞声向周瑜请罪,重修旧好。周瑜在奚落了一番杨修后,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江东军所占领的地盘从此归江东所有,湖陵军不得再骚扰;让出潜县城,交付江东军;湖陵军与刘表从此断交,并要在江东军进攻荆州时予以配合;湖陵军全军作为周瑜的麾下,不得再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队。要不是湖陵军现在几乎一无所有,周瑜恐怕还会提出更多的条件。

  杨修没有办法,只得代表湖陵军答应了周瑜的条件,然后向周瑜讨要侯则、台崇二人。周瑜冷冷答道:“台崇早已在江东病死,尸骨已经火化;侯则自己想跟随吴侯,不愿再跟你们到淮阳山中去吃苦了。”

  后来湖陵诸人才知道,台崇是个硬骨头,在江东大骂孙策不守盟友信用,是个无情无义的小人。孙策一怒之下,杀了台崇。而侯则却是个软蛋,见湖陵遭此重挫,翻身无望,丧失信心,投靠了江东,当了叛徒。

  诸人听到台崇已死,放声大哭,在淮阳山中为台崇建了一座衣冠?,祭拜一番,聊表哀悼之意。是夜,诸人聚在一起,心中伤感,默默无言。

  中夜月圆,冷光洒下,照耀旧友新坟,更显分外凄清。

  杨彪歌道:“哀我挚友兮,壮志未酬身先死;哀我帝室兮,天子蒙尘无所安;哀我百姓兮,身遭丧乱成白骨;哀我大汉兮,分崩离析情何堪......”一曲未罢,泪落如雨,哽咽不成声。

  种辑红着眼道:“尊行如此作为,想必已抱必死之志,忠臣美名,必将流传于后世。可恨侯则这个软骨头,皇上将国家性命托付于他,他竟然卖身投靠江东,辜负了皇上,辜负了收留他的湖陵百姓。这个贼子,岂能见容于世上?”

  董芬道:“侯则托人带信过来,说是我湖陵兵寡粮少,困在深山中,任何一路诸侯也无法对抗,更别想平定天下,救出皇上。他是没有信心了,还劝我们就此散了算了。他也不想害了皇上,皇上的秘密是不会说出去的。”

  种辑重重地哼了一声,道:“他自己无心报国也就罢了,还不知羞耻地劝我们放弃?我们世受汉室大恩,值此危难之际,更应挺身而出,为国效死,岂会一遇挫折,就此罢休?”

  杨彪道:“我杨家在朝廷四世皆为重臣,朝廷对我不可谓不薄。如今我也已经五十七岁了,残生将尽,还有什么可以舍不得的?唯有拼此残躯,为国为民再搏上一把,即使大事不成,也为后世留下一点清名。我已了无牵挂,你们却为何为了这件希望渺茫之事而吃苦受罪?”

  董芬道:“我和杨公一样,年纪一大把了,不为什么别的,单为一个‘忠’字。”

  种辑道:“汉室虽微,但仍然是天下共主;若要平定天下,仍需尊奉汉室。我为的是天下太平。”

  冯硕道:“且不说儒家大义,就凭皇上费心思把我从曹操刀口下救出来,我也应该为之效死。”

  张喜叹道:“没什么好说的。天下乱成这个样子,难道我们这些朝廷重臣就没有一点责任?我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弥补以前没做好的,是在尽力赎罪。只恨自己才能有限,虽然尽力了,但还是弄成这样。”

  杨彪道:“张公说得是。天下大乱,是我们做臣子的无能,我们有罪啊!但是年轻一辈的不该承担这个责任,你们又为了什么呢?”

  陆平兄弟二人答道:“我们为的是报仇!诸位大人能带着我们报仇,我们二人就跟定了。其他并没有多想。”

  种谊道:“我为的是湖陵百姓。诸公未来湖陵之前,百姓们人心惶惶,面对刘勋的残酷劫掠,茫然无措,不知该往何处去。诸公到来之后,虽然屡受挫折,但总算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有了主心骨。我跟着诸公,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让百姓们过上安生日子。”

  杨修道:“我只为一个‘孝’字。父亲大人在此为国操劳,我这做儿子的,也应该来尽力帮忙。”

  杨彪见众人都已回答,却只有徐晃没有说话,心中担忧,便问徐晃道:“公明,你是当世名将,天下无人不知。你要离开此处,哪一路诸侯不欢迎?却为何当初我一劝说你,你便答应跟着我们这帮老朽来到湖陵,干这一件艰难万分的事情,至今屡屡受挫,而仍然不悔?”

  徐晃微笑道:“因为我对这件事有信心!”

  众人讶道:“我们屡受挫折,如今更是陷入困境,你的信心从何而来?”

  徐晃道:“想我徐晃,自小从军,东奔西走,四方征战,也搏得一点薄名。如果真去投靠哪一路诸侯,想必也能混个一官半职。但天下诸侯虽多,我却一个也看不上,我只看好一个人。”

  众人问道:“谁?”

  徐晃道:“便是皇上。”

  众人似有所悟。

  徐晃继续道:“当初我对杨奉失望至极,杨公深夜前来与我叙谈,向我言明是皇上之意,我即心中惊讶。皇上不过十来岁的年纪,便早已考虑好曹操进洛阳之后,情势将如何变化,并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再加上以天子之尊贵,不顾病弱之身,为了死去的臣子,竟敢于与范弘那个兵痞无赖硬顶,让我顿时对皇上大感兴趣。不瞒诸公说,我跟着大家来到湖陵,原先也不过是试试看,有前途就呆下去,没有希望就离开。这一年多来,皇上通过淮阳山给我们传消息,虽然只有数次,但次次都说在关键处。皇上身处曹操控制之下,所能听到的,几乎就是我们报给他的一点简短消息。而他仅凭着这一点消息,就能给我们作出正确的指示。就像上次我们报上的劝和江东、荆州之事,皇上一接到报告,便料到我们必受江东报复,而直接指示我们忍辱负重,重新结好江东。这样的智谋,我们如何能比得上?最近又给我们带来消息,指示我们可趁曹操东伐吕布之机,谋求在六安一带再作发展,又显示出他的先见之明。徐晃奔波一生,不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个可能让人忠心追随的主公么?既然皇上这么聪慧、仁德,我又哪里能抛弃?诸位,我跟着皇上打天下,是很有信心的。虽然现在困难重重,但我相信,总有一天,皇上会带着我们扫平军阀,重展大汉朝的声威!”

  徐晃一席话说完,杨彪高声赞道:“公明说得好!只要皇上还在,我们就希望还在。皇上不是只在等待我们去救的无能之辈,而是一直在指引我们发展壮大的英明领袖。只可惜他身在许都,不能在我们身边时刻指导。如果皇上在此,我们何至于遭受如此重大的挫折?皇上能早一日脱离曹操控制,我们也早一日能够取得更大发展。”

  种辑附和道:“杨公说得是。我们必须想办法,尽快把皇上从许都营救出来。”

  冯硕道:“这事关系重大,我们先不能急,得等有利时机。”

  杨彪道:“这事一方面我们要等待时机,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机会。必须通盘谋划好了,方可行动。千万不能营救不成,反而给皇上带来风险。”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