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正好遇上国家搞整顿,学校也开始抓教学质量。教师们为之精神一震,大有一展宏图的理想,都以为有了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黄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千方百计激励我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一有空,她就在教室里看着我们自习,还经常给我们补课。
由于基础太差,我的数理化成绩都不好,黄老师便多次给我“开小灶”。她在辅导我化学时,发现我数学连简单的方程都不会时,又教我解数学方程。每次,一个简单的化学题要给我讲解多次,她却没有半点厌烦,总是耐心地反复解释。其实,她是个急性子,但对学生,对教学则一点也不性急。更重要的是,黄老师常告诫我们,“学生以学为主”,读书是正事,多学点文化知识于将来总会有用。
那年,老校长吴晓霞老师教我们外语,他上课十分严谨,还保持着当校长时的风范。在课堂上他不光是教外语,还经常讲些文化常识,他的课书生味十足。讲课到了得意忘形时,还会来一段岳阳风土人情的轶事。他的外语课还经常搞些口试,这在当时很是少见。
其实,考试也不难,就是让我们在他面前朗读一篇课文,如果读不连贯,他就带读,直到我们大致读顺畅为止。这样的考试很费时间和精力,他却认真进行不打折扣,有时还要占用我们的自习课。那时,为了一个好的分数,害得我们把他要考的东西反复朗读。我们这届学生,进小学就遇上“文革”,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调皮捣蛋倒是无师自通。
记得有次,吴老师又考我们口试,赵建设同学对自己的考分不满意,就站在讲台前不肯走,请求吴老师给他加几分。吴老师没同意,让下一个同学接着考。这时,吴老师坐在讲台前两手搁在桌上拿着课本,认真听着学生朗读课文。赵建设仍不甘心,还在一旁嘀咕着要老师给他加分,见吴老师没理他,也不知他怎么想的,就用手去搔吴老师的胳肢窝。吴老师没防备,突然被搔痒,浑身一颤,双手猛地一缩,书本也掉到了地下,弄得十分狼狈。等他明白了是赵建设同学捣蛋后,气得脸色发白,浑身哆嗦。他颤微微地指着赵建设,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赵,赵,建设,你这,这是流氓行为!这位“文革”前的老校长,此刻被学生作弄,在气极败坏之际责骂捣蛋的学生,也还是这样不失斯文。
书生味足的先生还有一位,那就是何国平老师。他是湘潭人,只教了我一个学期的外语,就调回湘潭了。但他那上课的神态和派头,依然历历在目于我脑海中。何老师是位学者型的教师,他的专长其实是历史,但文科的课他都能上,而且上得引人入胜。他的眼睛高度近视,上课时要把书本捧到眼皮底下。记得他教过我们的一课书中,有句毛主席的话“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他却按湘潭话的习惯把“阿”念成“ē”,让我们觉得十分好笑,下课后,我们也常常学他这样念,甚至还将这种念法扩展到了现代京剧《沙家浜》里,将“阿庆嫂”也念成“ē”庆嫂。
这期的语文课是成圣锡老师教的,他的板书工整有力,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他可能受过私塾训练,对书法特别讲究,课堂上的板书简直可以当书法作品来欣赏。他握钢笔也是用握毛笔的办法,写的字特别刚劲有力,那时,我最喜欢他在我作文本上的批字。他批学生的作文非常仔细,连标点符号也不会放过。他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很低,就经常让学生到办公室一个个在他面前朗读课文,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他喜欢咬文嚼字,“的”“地”“得”在他那里不能混用,就是对一些日常口语他也要分析一番。他说,火车站里广播员提醒旅客“带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就有问题,因为行李本身就是物品。他强调好课文要背得出,特别是古文、古诗一定要背熟。
可是,我们几年中才学了《愚公移山》、《曹刿论战》、《黔之驴》等有限的几篇古文,古诗词则是因学毛主席的诗词卜算子《咏梅》时,才附带学了一首陆游的词。那时,能让我们背的东西是少之又少。
这期的语文课,我还记住了一位叫张致文的同学。那时,他已是一个老烟民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已经被香烟熏得黄黄的,身上总有一股浓浓的烟味。可能缘于此,班上同学送了他一个绰号,叫他“老鬼”。他似乎还很乐意大家这样叫他,每每我们叫“老鬼”,他都回答得十分响亮干脆。
“老鬼”的语文成绩比较好,有一次学农回来,成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有关农村生活的作文。全班同学都按同一模式,写了一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体会式作文。“老鬼”张志文却独辟蹊径,杜撰了一个叫“笔爹”的贫下中农与富农分子作斗争的故事。他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用去了大半个作文本。成老师见了大喜,在他的作文本上加圈加点,给了一个九十几的高分,并将他的作文挑了一些精彩部分在课堂上念给我们听。谁知我们听了都一个劲地叫,假的,假的,全是假的。成老师说,你们不要叫,这其实就是张致文同学比你们高明的地方,故事确实不是真的,但他这是写小说,是文艺作品,小说是允许虚构的,它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可是,你们有谁又想到了要这样写?成老师如此一说,我们面面相觑,是啊,我们谁又想到了要写小说呢?这不由得让我们对“老鬼”有些佩服起来。接着,成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一通文体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大致了解了小说散文的分类和作法。
从此,“老鬼”成了成圣锡老师的得意门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比我们谁都高。中学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再也没有见过面,不知他后来还是不是专心致致作文。
我还有两位语文老师,一是刘力培老师,再一位就是邓革夫老师,他们都当过我的班主任。刘老师个子不高,梳一对长长的乌黑的大辫子。她的课上得生动细腻,但又很有条理,娓娓道来让你不知不觉中就明白了课文的要点。虽然有时我也调皮捣蛋,其实,我从内心里喜欢听她讲课。除了她的课上得好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她说的一口长沙方言,让我觉得亲切。可能自己的家境也不好,她对我们出身不好的几位同学没有一点歧视。
邓革夫老师则有点书卷气,是那种很有学问,但是不善于表达的先生。他的河南方音很重,上课时会对一个小问题解说好半天,只怕学生不懂。他的字写得好,且是行草居多,写在黑板上洒脱飘逸,很有气势。他还组织了个课外书法活动小组,我也有幸成了活动小组的成员,经常听他给我们讲书法课。什么“虚掌实指”,什么“天覆地载”,什么“屋漏痕”,就是那时听他说的。我虽然没学会什么书法,但把字写得比较工整,多少有点得益于他的教诲。
那年抓教学质量,不光文化教师积极,就是体育老师、音乐老师也很当一回事情。记得体育老师赵斌先生,当年五十多岁了,教我们广播体操和擒拿拳术,一招一式都来示范,一点也不马虎。由于乒乓外交的成功,尼克松这年访华,学校里突然一下子冒出了十几个水泥乒乓球台,还安排了体育教师专门教学生打球。有个音乐老师,忘了姓什么。他教我们唱歌,用的是美声,把李劫夫写的那些语录歌用美声的颤音唱出来,让我们觉得特别好笑。他却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给我们讲发声的原理和技巧。其实,语录歌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根本就用不着这些技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