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PK大学教育PK普通劳动者(题外话)


本站公告

    娘的,真的怒了。一早来看到有人说抄袭。老子这文章写的几乎都是身边的经历,那些老师都可以在新闻里搜索得到的,至于高考移民当时还是新鲜事务。

    这文章最直接的来源是我发在某杂志上的一个评论,后来觉得评论没写透彻,才决定写这个小说。之前在小说里解释,因为大部分是真实事件,所以写得很辛苦,很多不知道怎么写的轻重合适,却被说抄袭,只能说靠。

    超女PK大学教育PK普通劳动者

    最近,教育部有关人士发言说,扩招与就业难无必然联系,大学生应该将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这等于半官方地承认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现状。现在毕业的大学生们,多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的独生子女,骄宠、自我、虚荣、意气用事、吃不了半点苦头的毛病不少,这让他们在就业时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与高校教育从精英化演变位大众化的趋势背道而驰。难怪不少企业宁愿找技校生甚至学历更低者,也不愿给刚毕业的学生们一个机会。

    但,问题出来了,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定位看上去很理性很客观,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每年花费一两万去培养一个普通劳动者呢?大学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产品”?尖端精英?已给否定了。普通劳动者,高中生就是了,还需要多经历4年多花费几万元吗?最近有报道说,重商的温州,很多高中生毕业后就进入社会了,与之对应的是很多贫困地区再困难也要把子女送到大学去。这能说温州人不尊重知识,贫wWw.困地区更尊重知识吗?

    我们对教育的重视,从历史上说源远流长,从程度上甚至可说偏激。那时候只要“科举”成功,就算只会死读书五谷不分,也可以谋个不差的职位。正因如此,成千上万的学子长年累月地苦读圣贤书。因为一成功,便是鱼跃龙门,命运从此改变。读书虽辛苦,成本虽巨大,但可预期的收益更让人心动,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奔走于科举场地,甚或死与斯。

    而如今,教育不仅达不到一定期待,还可能成了拖累一个家庭的重要因素,这与教育的目的完全背离,不能不说是现今高等教育的悲哀。

    与“超女’的火热对比更是凄惨,最近有专家批评“超女”破坏教育,鼓励大众走捷径一夜暴富,带给社会不少危害。可认真想来,“超女”为什么会这么火?“超女”给了所有普通人一个一朝成名的舞台,有点实力再加点运气,就可以名利双收,这辈子都不愁吃穿了。利益的无穷驱使,才是这些女孩疯狂参与这项活动的主要原因。当然,又有人会提出疑问了,台上“超女”们的拼命还情有可原,台下的观众那么激动又为了什么?这可以从“超女”活动的操作上来解释,“超女”们不是评委们选上的,也不主要是靠自己的实力,她是粉丝们一票一票发短信投出来的,超女们的命运掌握在粉丝手里,普通的“超女”们可以借助“超女”活动名利双收,那么台下的粉丝们也可以安慰自己,人家那个条件都能成功,我为什么不会呢?这是反偶像时代的粉丝们的心态,这是梦想年代的大众心态。自从孔庆祥这个五音不全男飞速走红,我们已经慢慢步入一个反偶像年代,偶像不再需要十全十美,偶像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近年来走红的芙蓉姐姐、菊花姐姐、猥琐男更是缺点不少,完全违背了常规的审美传统。从这点上说,“超女”这场平**动无疑也是一场盛大的反偶像展览。

    简而言之,超女的火热是因为很多人从中看到了希望,出于传统观念,大众对大学虽不满但还会惯性地读下去。只是,这种惯性能维持多久,就需要大学教育将来的实际成效给我们答案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