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初入京师


本站公告

    应该承认,宦官们的话也没什么错,至少有一定的道理,再加上皇帝偏帮宦官,故此在争论中逐渐占据了上风。至于为何诏令刘备来京问对,则完全是出于皇帝自己的意思。因为皇帝不仅喜好辞赋书画,其实还爱好科学。就在前两年,皇帝在宫中,自己闲来无事,尽然独立设计出水车,试制成功之后,车水效率很高,这让他十分得意,特意叫来将作大匠,要他大量制作,好向天下推广,没想到将作大匠回报说,幽州有个孝子刘备已经发明了类似的水车,并流传到雒阳周边了。

  站了片刻,就听里面小太监唱了一声:“传刘备晋见!”

精彩内容结束  今天是三月一日,在这崭新的三月中,刘备进入了新的时代!求票,求推荐!

  ——————————

  当日刘备自南城的平城门入雒阳,入城之后,直奔南宫南阙门向公车府报到,公车司马令照例将刘备安排到馆驿居住,让他等候通传接见。

  入住之后,左右无事,刘备就打听位于西四条的飞虎车专卖店。那里,是他在雒阳设的点,他的手下郭牛就在西四条开了间飞虎车专卖店。自娄桑来雒阳,千八百里路,十五日的行程,刘备天天都能遇到骑着飞虎车赶路的路人,进了雒阳,发现街上骑飞虎车的行人也不比骑马者少。

  刘备顺着大街,沿途找人问路,一连问了三人,终于找到了西四条的飞虎车专卖店。此时午时刚过,街上行人并不太多,不过这飞虎车专卖店里,居然有客人正在看货。店内的两个伙计,正在给客人介绍飞虎车,见刘备在店门口停下,以为又来了顾客,当即分出一人,上前招徕,邀请刘备进店内看车。刘备见郭牛不在,就直接向伙计打听。听伙计一说,刘备才知道郭牛带人到西门外搞活动去了。

  飞虎车是两轮车,不会骑的人根本骑不了,而飞虎车不仅少,而且价值不菲,且为竹木结构,比较容易摔坏,故此一般人都舍不得用自己的车给人学车,即便想买,也舍不得在新车上学骑。郭牛考虑到这种心理,就专门拿出十辆飞虎车,免费提供给别人学骑。今日,天气晴朗,他就带了几个伙计,把车拉到西城外,供人学车去了。听伙计这么一说,刘备感觉这个郭牛还真是个经商的天才,这种先期投入资金,培养市场的方法,他自己就没想到过,不过此时,他没心思考虑这个,当下对店里的伙计说:“去把郭牛叫回来,就说涿郡来人了。”店伙计早就知道这店是涿郡老板开的,现在听来人说话的语气,显然比郭牛身份尊贵,故此不敢怠慢,应了一声,就转身出门去寻郭牛。

  不到两柱香的功夫,郭牛就从外面疾步赶回,见到刘备坐在店中,当即上前一步,撩衣要拜,却被刘备一把托住。刘备以眼神示意郭牛不要声张,郭牛会意,随即领着刘备,到后房说话。郭牛这店面不大,只一间宽,但是进深很长,前后长达五间,里面码放了不少新车。郭牛领着刘备来到后房,待落座之后,即口称主公,跪地行礼,刘备坦然受了,随后才表明来意。

  申时,刘备带着些薄礼,在郭牛的指引下,去拜访老师卢植。卢植是他的恩师,刘备进京,自然要来拜访。因皇帝认为修书不是急务,因此不让卢植再在东观修书,而是诏为尚书,朝夕在皇帝身边行走。尚书这个职位的正俸才六百石,比卢植以前担任的两任太守职务要低得多,虽然职务不高,不过直属内廷,专责为皇帝掌管文书,故此和皇帝非常接近,几乎每日必见。刘备想知道皇帝诏他问对的原因,也就只有来向老师打听。

  郭牛和卢府的门房显然很熟。门房见到郭牛过来,就主动过来打招呼,听说是主人的弟子刘备来访,就直接引入府中,随后才去通报。卢植府第很小,前后只有两进,此时卢植正在前院书房读书,听说弟子刘备来访,当即让人引入书房相见。

  见礼完毕,刘备即说明来意,一番交谈之后,终于搞清皇帝诏他问对的事由。原来皇帝刘宏此时年方二十二岁,血气方刚,颇有抱负,也比较好学,且爱好广泛,尤其酷爱辞、赋、书、画,并且在这几个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这段时间,宦官集团一直在利用皇帝的爱好,蛊惑皇帝开办新学,专门教授经学之外的尺牍、辞、赋、书法、绘画等等。按理说,开办新学事件好事,不过在这件好事背后,却有着极为复杂的利益冲突。

  自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大汉就只在太学之内,教授儒家经典,其余皆被斥为杂学,不再教授。汉代太学兴盛,鼎盛时期,太学生多达两万多人,且多是士人子弟。按规定,这些人学完之后即可回乡补吏,若在为吏的任上表现优秀,就可以经过“察举”一途入朝为官。由于这年代能读书的只有少数世家大族,因此从太学生入学而到察举为官,整个过程,都被士人集团把持,几百年下来,士人集团世代为官,形成了不少家世两千石的世家门阀,数百年来,大汉的官场就是被这些门阀把持,因此门阀的势力极为强大。

  现在朝中的宦官集团自辅佐皇帝除掉外戚大将军窦武之后,就成了官场新贵,在朝廷之中,可以说是权势熏天,于是开始操纵权柄,卖官鬻爵,收受贿赂,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士人集团的既得利益。尽管宦官集团在朝中占尽强势,然而绝大部分地方政府,依然被士人集团牢牢把持,因此察举的主动权还在士人手中,并成为士人集团对抗宦官集团的筹码。此次宦官集团之所以极力蛊惑皇帝开办新学,就是想通过新学,培养忠于自己的文人,以此来对抗士人集团的人才优势。

  士人集团对宦官的意图了然于胸,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故此得到消息之后,就纷纷上书,全力阻击此事。这段时间以来,两派在朝堂之上,为此事争吵不休。士人集团的理由是,经学为治国之本学,而辞赋书画,只是修身娱情之末学,故此,不宜开专门的新学,以免误导世人,舍本逐末,而且,太学生中擅长辞赋书画者众,完全没有必要再开新学来专门培养。宦官集团在学问之上,本来不敌士人,可惜士人集团抨击辞赋书画为末学的观点,却大大的得罪了皇帝,因为这正是皇帝刘宏引以为豪的才能之一。宦官集团看准了这点,故此每日抨击太学生只会死记经文,不懂做事,而辞赋书画,乃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故此才是真才实学,以此来抬高皇帝刘宏所擅长之学的地位,最终引发了两派在朝堂之上,终日争论何为根本,何为末学。

  应该承认,宦官们的话也没什么错,至少有一定的道理,再加上皇帝偏帮宦官,故此在争论中逐渐占据了上风。至于为何诏令刘备来京问对,则完全是出于皇帝自己的意思。因为皇帝不仅喜好辞赋书画,其实还爱好科学。就在前两年,皇帝在宫中,自己闲来无事,尽然独立设计出水车,试制成功之后,车水效率很高,这让他十分得意,特意叫来将作大匠,要他大量制作,好向天下推广,没想到将作大匠回报说,幽州有个孝子刘备已经发明了类似的水车,并流传到雒阳周边了。

  这让皇帝很是郁闷,凭良心讲,这个水车真是皇帝自己独立发明的,完全没有抄袭刘备,可惜的是,刘备发表在先,并且已经形成了广泛影响,故此皇帝也只能打消以自己名义推广的念头。此时的皇帝倒也不太小气,很快就把这件事情放下,开始转移自己的研究方向,不久,刘宏在研究皇城的给排水设施的时候,又想到了一种新的供水方法,就是以水车将水抽到高处的水池之中,然后通过水管流到分散在各处的水泉内,供居民使用。这种方法,实际上类似于后世的自来水系统,应该说,相当先进,皇帝本人也非常得意,于是就想在雒阳城内推广,使都城的百姓,都能享受到水泉供水的好处,可惜这个想法却受到了资金的制约,被大臣们顶回。

  一个有才华有梦想的皇帝,连续搞出两项重大发明,却没得到他的子民的承认,这让他如何不觉得郁闷?不过皇帝郁闷归郁闷,却也没什么办法,这些事情本来和刘备依然无关,然而新任的护乌桓校尉宗员在年前上书朝廷,大力推荐涿郡刘备,言其聪明仁孝,勇武多力,强于巧思,且在北伐中多次立功,并在关键时刻,截断追兵,为稳住溃军,扭转战局,立下了大功,建议皇帝诏用此人。皇帝稍加打听之后,就发现这个刘备就是发明水车的刘备,而且此人在少年时期,就有多项发明,并创下了不小的家业,故此引起了皇帝的兴趣。他认为刘备是有真才实学之人,而朝廷中又正在为什么才是真才实学而争论,现在大家都认为刘备有才,因此皇帝才想到下诏招刘备入京问对,考察刘备有何才学。

  刘备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心理暗暗嘀咕:自己一直小心谨慎,低调行事,可还是被引入了风暴的中心。此次问对,实际上已经被夹在两派之中,无论他如何对答,都可能得罪另外一方,而此时,无论是士人集团或宦官集团,他都得罪不起,而且在刘备的心中,这两派,也都不值得投靠,故此,现在无论得罪哪一方,他都不能通过投靠另一方来寻求保护,这就意味着,他还没有入仕,就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此时刘备是平民一个,除了老师卢植之外,再无人可以依靠,故此只能向老师卢植请教,该如何自处。

  卢植为此事也非常烦恼,他虽然是个士人,但是对士人集团全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意图,看得非常透彻。卢植为人正直,不愿意加入这种为自身利益而争的辩论。不过卢植也知道,这次争论毕竟是一场权力之争,若士人失败,必然更加助长了宦官集团的气焰,他对宦官的所作所为,已经是极度反感,此时,自然不会去帮助宦官集团。在这种思想下,卢植自己也非常矛盾,有心置身事外,两不相帮,却因为牵涉了自己的学生在内,让他无法不管,因此面对刘备的询问,他沉吟半响之后,方才答到:“就事论事!”。

  平心而论,这个策略实在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就事论事,就是表示两不相帮,将来无论哪方得势,都不会帮你,而失势的一方,还必定会记恨你,看起来,这是一个典型的里外不是人的策略。卢植出此策略,倒不是他无谋,而是他的性格和地位决定的,他本人名气极大,又刚正不阿,向来做事,只顾对错,不顾派系,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朝中不属于任何帮派,只是全心全意的为大汉做事,不为任何一派牟利,故此名气虽大,官职却不高。

  其实刘备也打着这个主意,在他看来,就事论事,最为客观,至于双方谁获胜,秦汉的记忆里没有,但是刘备可以想到,一定是宦官获胜。因为如果宦官不获胜,就不会有后人皆知的十常侍之说,至于自己的问对,会对谁有利,那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他需要回答的,只是问题本身,而不需要考虑到是为谁来回答。从本心来看,太学之中教授的经学,基本属于毫无用处的学问,既然他自己都不相信,又何必为别人说谎?

  熹平七年二月初六日傍晚,宫中派了个小太监来馆驿传令,让刘备次日在南宫门外等候,早朝之后,皇帝就要传见。此时天近黄昏,馆驿之中并无外人,刘备见无人注意到他,就借着拱手行礼之时,悄悄的给小太监手里塞了块金子,同时向小太监请教到:“备乃荒野草民,不通礼仪,明日见驾,恐有失礼,还请大人指点一二。”刘备递上的那一小块金子,足有二两左右,那小黄门拿在手里,掂了掂分量,随即眉开眼笑,顺手袖到怀里,说道:“看你年纪不大,却颇懂事理,也罢,咱家就指点你一二!”

  当下,这小太监将宫中礼仪和注意事项,对答流程,一一教与刘备,临了,又让刘备演练了一遍,并告诉刘备,他明日正好在皇帝身边轮值,到时自会照顾于他,让刘备不必紧张。

  次日一早,刘备就跑到宫门外等候见驾,自辰时等到午时,直到百官散朝回家,方见到昨日那个小太监从宫内出来,宣刘备在御书房晋见。刘备随着这小太监,在宫内绕来绕去,走了约莫两里多路,才来到尚书房院中。小太监让他在门外等候,自己则入内禀报。这御书房乃是皇帝日常办公之所,是一个四合院,正厅就是皇帝的书房,四周则是尚书台的办公地,卢植身为尚书郎,就在此地办公,只是刘备既不敢东张西望,也不知卢植是在哪间屋子办公,只能在外面静静的等候。

  站了片刻,就听里面小太监唱了一声:“传刘备晋见!”

  刘备闻言,整了整衣服,在门口脱掉鞋子,向门内走去,进殿之后,不敢抬头,直接用余光瞄着前面的主位,跪下叩拜。“涿郡草民,刘备,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连叩了好几个头,才听到前面传来一声,“平身!”

  刘备这才从地上爬起,低头后退两步,侧身侍立,仍旧不敢抬头。这时又听到皇帝说了一声:“抬起头来。”

  “草民不敢!”刘备低着头说到。

  “恕你无罪!”

  “谢吾皇”

  刘备这才缓缓抬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