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不和谐音


本站公告

    这场大战,尽管取得了一系列表面上的辉煌胜利,按照主席后来私底下的话来说:“为两省的抗日根据地打出了一年多的和平发展时期,还算是有贡献的嘛!”,但同时也暴露出晋察冀根据地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居然出现了主力团的团长和团参谋长这样的高级指挥人员卷款逃跑的现象,给当前的工作造成了相当恶劣的政治影响。其实在同一年,还有时为陕甘宁边区代主席张国焘的脱党叛逃现象。这就更加引起了中央的重视,说明了……

    这一切,虽然与吕雉军无关,但是被他视为大哥的吴焕X却在不经意中被卷入其中,让老吕想想也有些心惊胆战。但在表面上,吕雉军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只是为756团的失利而大光其火,在召回团长林玉海后,把他狠狠地痛骂了一通。经请示师领导和集总以后,把他暂时降职位756团代理团长,并给予党内记过处分!对于这次反扫荡过程中的某些失误,召集各部门展开了一次大讨论,最后形成了定论后,向上级专门作了汇报。

    在展开讨论的这几天,每天晚上,吕雉军拿着那些由下属各县抗日联合政府统计出来,通过政治部转交给他的大扫荡损失统计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那些表上列出的损失数字让他大大的震惊了,日军仅仅一次3万人规模的扫荡,就造成了366旅驻防的这十几个县三十余万人流离失所,上万乡亲被日军残害,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尤其是那些靠近平原的地区,损失最为惨重。不禁让他对自己那种带着点打仗是军队所干的事,与百姓无关,而军队只要保护好百姓的生命安全就可以了的思想感到有些懊悔。前人那种看似无奈的对敌斗争思想其实是非常有其可取之道的,无怪乎当时不仅发展了武工队、麻雀战、地雷战还有地道战。

    嗯,地道战!在山区石山多,地质复杂的地区虽然不太可能大面积的展开,但是在靠近平原的地区,甚至是冀中地区呢?把这几项结合起来,不就可以对日军的扫荡产生积极的作用了吗?虽然老套筒、汉阳造等老式步枪的有效射程才不过一两百米,但稍经训练的民兵就可以凭借着这些落后武器打击敌人,保护自己,怪不得在当年的军史上把它大书特书。对,就这么干!

    想到这些,兴奋得老吕立刻就敲响了政治部主任王兆良的房门,让刚刚睡下的老王同志腹诽不已,以为他这个老搭档又在发什么神经。在老吕同志的一番述说之下,王兆良眼睛一亮,认为这是个好办法,起码来说对于定县周边和冀中这些平原产粮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好处多多,在越说越兴奋之下,两人的思路爆出了火花,讨论了更多有关的走、打、藏的作战方式,一直讨论到了深夜。最后,两人相约第二天去找高仲良的军工研究所里那几位地质人员一并商讨并设计出一些图纸来,再让旅部常委会讨论通过。

    第二天,两人借口到军工所去研究工作,把讨论会的住持工作向朱政委那一推,就离开了龙泉关镇,跑到桥儿沟的军工基地那边去了。

    到了军工所以后,吕雉军有些意外的在高仲良的身边看到了杨冀源这个小伙子,这不禁让老吕有些奇怪。相询之下,才知道在反扫荡之前,他并没有陪着杨老爷子去延安,而是拿着老爷子留下的资料与高仲良一起在研究两种更高性能的炸药。据说是无烟、无残渣、无腐蚀性的发射药和一种可以任意变换形状,用铁锤敲打都不能使其爆炸,比TNT的爆速、威力要好得多的炸药。吕雉军暗想:“靠!C4现在就可以研究出来了吗?以后如果组建武工队的话,那不就更加的如虎添翼了吗!”

    一会,俩人就炸药的研究进度和生产的工序、造价向老吕作了说明。对于这些,老吕实非常高兴的,只是交代两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毕竟这研究炸药是一项高危险的工作,在得到了他俩肯定的回答后老吕满意的点了头。之后,老吕又向杨冀源询问了一下老爷子的近况,才得知老爷子两口子再到了延安后,得到了中央的热烈欢迎,并且被抗大招聘为副校长兼地质工程学教授,与李四光教授一起成为了延长工业区的总顾问,并且还引来了一部分国内知名学者来到延安,大大加强了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和科研实力。

    不久,王兆良带着那几位地质工程人员找到了老吕,旁边的高杨两位对此也产生了兴趣,一番探讨之下,尤其是在得知这个思路最早是由老吕提出来的以后,众人对他的奇思妙想都赞赏不已。认为这实在是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妙招。众人研究了好半天,针对冀中地区的地质情况,各种奇思妙想的地道设计图纸终于成型。粗略的一看,绝对比历史上的那些老乡们发明的简陋地道要好了不少,能打、能藏还能防破坏。尤其是杨冀源根据他在矿山生活十几年的经验(鄙视之),设计出的一种大型的复合式地道,绝对能藏数千人在里面战斗、生活一个多月以上,只不过工程量就大了一些。但杨冀源据理力争,说只要他的新式炸药能够顺利投产,这种工程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就算是在石山地区,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听到这些,众人对这种新式的战法以及对平原地区的抗战局面就更有信心了。

    第二天,两人又赶回到设在龙泉关镇的旅部所在地,立刻找到了政委和参谋长,在拿出这几十分图纸之后,两人说明了这一系列的思路和各种作战方式的配合及使用方法,得到了他们的赞同,趁着各部队主官和各联合政府的领导们还没有离开龙泉关,决定在靠近平原及平原地区的游击区试行,而施工的资金,就由各地方政府采取以工代赈,以粮代赈的方法进行,尽量减轻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和百姓的负担,同时,也可以使根据地的军工企业得到一定的收入(向地方政府交换或出售各种工具,炸药和地雷、武器)。如果成效显著的话,将在根据地所辖范围内推广。并通报晋察冀根据地司令部建议冀中区也照此计划施行,很快,这一武工队、麻雀战至地雷战、地道战的战法在平原大地上开展起来,后来甚至发展到晋西、晋西北等所有地下水位较低的G党根据地,更好的保护了各地抗日民众的生命财产。

    随之,再请示了上级部门后,把原成立的各地方独立团解散,重组,在上次反扫荡的战斗中建立重大战功的那几个地方独立团在补充、调配了精锐枪械和新兵团的战士后成立了三个满员的甲种主力团,番号为新二至四团,其余的在各县分散回各县组建县大队,区小队等等。这样藏兵于民,既减轻了根据地的财政压力,又使得各地方乡村的自卫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解散特务团,除保留三百余人的特侦大队外,组建若干个敌后武工队,其余技术兵种补充到各团,加强技术含量。增补一个炮团和一个主要由经过暗查,思想等各方面过硬的劳工新兵们组建的新五团,其余的除补充到原各主力团外,根据个人意愿,组建两个建设兵团,一个补充团。使得366旅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全部配备国产新式枪械(包括军工基地自产)、日械武器的10个甲种主力团和一个炮团,近三万主力部队的战略兵团。让吕雉军感觉凭着这些部队,就算是在平原与日军一个挽马师团打一场面对面的硬仗或者攻占一个20万人的城市,他相信绝对不会吃亏。

    就在吕雉军和部下们热火朝天的在整训着部队,强化着根据地内各抗日联合政府的自身战斗能力的时候。中央考虑到目前各根据地发展的情况,为了便于各部队更好指挥和执行战斗任务,下发了一道意见征求令,将在各根据地组建二级军区。晋察冀根据地将组建四个军分区。在吕雉军去参加师部的讨论会的时候,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师部决定组建冀察,冀中,冀晋和冀热分区。其中主要的是冀察分区将扩展到平鲁、朔平一带,与120师的晋北根据地在内长城接壤。他的小心思,是争取以后能向绥远扩展,与傅作Y将军的第七集团军联手,赶走日本的驻蒙军,目的就在于后世那个全球闻名的稀土、铁矿和多种珍稀矿产的大矿藏。凭着那个大矿藏和大同的煤矿,在大青山或以北地区建立一个重型的工业基地。等实力加强以后,东向直指东三省!了结前世那个执着的怨念。

    为此,他不惜给365旅让出阜平等建设以久的根据地及以南的地区,把旅部迁移到灵丘去。这一举动,让手下甚至是朱其瑞和何运昌都为此相当的不理解,但是被他仍然兼着军工基地总负责人为借口反驳了回去,最终让那些一贯信服他的部下同意了他的这个决定。这一次大度的让出富庶的阜平县,反而让他在集总和中央又一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央和集总建立军分区的联合命令下达以后,366旅正在忙着各项交接事宜。突然,从延安发来了一封电报,要求366旅旅长吕雉军和758团、独立团团长和政委一道,在八月份以前,到陕北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报到,参加高级军事人员学习班学习,日常事务交由政委朱其睿代理。

    接到这个命令,吕雉军百思不得其解——我这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延安学习啊?还要带上我两个主力团的干将?拿不瞎扯蛋吗?!

    后来,在一次到师部开会的时候,徐师长在专程送别他的时候跟他悄悄的说了一句话:吴副师长也要去陕北抗大学习,他是在代我受过。你呢?在反扫荡后期有没有干过违反政策的事情?

    吕雉军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副师长是因为牵扯上775团的问题而去,而自己杀俘的事情是手下有人向上边抖露了出去,连带捎上了赵致沣、陈大柱他们。想想这些,老吕都有些不寒而栗:真他妈能忍,都过去个把月了,还能翻扯了出来!暗暗叹了口气,摇摇头:“政治啊!政治!”

    再做了一些准备后,366旅的哥几个来到了金岗库乡,与老大哥吴焕X会合了以后,向着延安出发了。临走前,吕雉军转过头,望着远处那相处了几年,熟悉异常的大山深情的望了一眼,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到这里来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