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也谈“要不要读大学”


本站公告

    大学是一个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特别是中国的大学。古今多少杰出人物都是从大学毕业出来的,但又有多少枭雄商贾都不是高等学府的一员,有的可能曾经是大学生但并没有真正地毕业,有的甚至连书房门都没进过。

    进了的、受到益的人大声疾呼,“到大学里去,享受知识、感悟人生、体验生活!”

    也有过来的、遭受毒害的大学生拼命地哭喊,“千万不要成为其中的成员,你看看我现在的境况,你又想想某某的惨形,你还可以……大学可以毫不费力地摧毁你,打击你的信心、搅乱你的理想、涂鸦你的未来、抹杀你的生命!”

    而那些亿万富翁们的演讲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我们这样的大款吗,你们想过我们这样的豪华生活吗,你们想……你们将来做得到,但前提条件是不要完成大学学业!”

    谁是谁非,谁又说得清楚,公理自在人心……

    大学在中国历史上好像从汉朝就开始了,当时的称呼是“太学”,而我们那儿的方言更是把大学称为太学,不知道是因为沿用古时的名称还是我们一般把大都说成是太的缘故,比如问两个孩子谁大谁小时,不是问,你比他大;而是问,你比他太?西方的正规大学制度起源于何时就没底了,但现在无论是东方还是非东方的大学都是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校开设课程,老师来上课,学生参加考试或完成平时作业,课外时间自己掌控,只要修够规定的学分、通过必修的科目、做好毕业论文,就可以从大学毕业、获得某个或某些学位。

    这种制度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是在课外甚至课内时间里,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把某些爱好、兴趣充分发挥出来,形成自己的特长;不利的一面是学校的各种条条框框还是在很多地方限制着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非你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

    九八年高校扩招之后,大学录取的门槛大大降低,以前十个中只有两、三人才会被选中,而现在是十个中至少有七、八名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以至到社会上走一遭,就会发现到处都是大学生,一个工作岗位刚刚放风出来,后面就站成一条长长的队伍,听说那些城管、清洁员招聘的条件都提高到——应聘人首先必须是硕士生。中国的大学生过剩了吗?

    先不回答这个问题,看一看以下的假设:和你一起应聘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个本本在手,而你双手空空也,那么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公司的空缺位置是让你来坐还是给比你多一个“资本”的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除非非常意外的事情发生,例如那个老板喜欢没本本的人,因为他也没那个东西,而且觉得有那个的也并不比没那个的强多少……

;有之者好高骛远、为人漂浮、行事鲁莽、轻视没之者、……

    而我们中国的那些招聘单位更是看重这个文凭,不但是文凭的大小,而且包括它的质量高低,很多时侯后者起着更大的决定性。现在人才市场上流行着这么一句话,“研究生打开门,本科生留一扇门,专科生关上门”,什么意思呢?应聘的人如果是研究生,我们打开大门欢迎他们进来;假如是本科生,我们把大门关上,把中间的一扇小门留着不关,经过一系列的艰难考验,接受最后没被洮汰的;要是专科生,我们连一扇小门也不给他留,拒之门外。实际情形是不是这样的,我就不怎么清楚,估计还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没有上面所说的那么严重,在专科生有丰富的经验而本科生没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应该是选择前者。

    上面说的文凭大小还算可以“理解”,因为人家的本本毕竟比你高一级,当你也拥有时,你也会享受到其中的“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由于世人有了这种“高峰”、“低谷”之分,对于同一级别的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巨大“裂沟”。那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率、工作待遇、相关福利与某些一般般学校的学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者在这些方面上悬殊的“落差”,使人怵目惊心、难以置信、……

    在看过以上的对比,我相信你们对“要不要读大学”这个问题,有了比较统一的想法:在当今的形势下,大学还是要去读的,至于怎么读就是另外一个话题。

    当然我们读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到、学好知识,但最终的结果恐怕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以便将来更轻松、称心如意地生活下去。有的人这时可能会说,不读大学同样能找到好工作或更容易、自在地生活在未来,但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且他们要付出比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汗水、心思、血泪多多少,成功的难度系数要高出你难以想象的境界。

    有多少成功人士站在今天他的地位上还在说,今生的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到大学“潇洒”地“走一回”;当然还有更多的事业不怎么高度发展的人物也在感叹,当初如果努力地学习,进了大学,现在的生意就不会是这个止步不前的样子,人生也不是现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命运,悔不当初啊,“年少不努力,老大独伤悲”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也有羡慕那些生活富态的贫苦人们,还是读书好,你看人家的日子过得如何的休闲、吃、穿、住、行是怎样的高档,希望下一辈子做他们那样的人或下一代达到他们的水准;更有……

    相反也有一些读了大学,有点后悔进来的学生,他们觉得大学浪费了他们的青春、错失了他们的机遇、……但他们转念一想,……

只有经历了大学时光,才会发现读不读无所谓及后悔之行。因此,无论是将来悔之没做大学生,还是感叹大学虚度了你的年华,你只有先做了,以后才会有不留心思来懊悔或者大有机会来大厥其词。

    你如果要问我的观点,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是人生的“必修课程”,只有通过这门必修,你将来才会发现你人生的真谛、你的使命、你的……这并不是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而是大学确实能够教给你某些在社会上学不到的东西,至于是什么就待你自己去觉悟。我的想法是,不但要进大学,争取在自己的能力下,提高一个档次:不能进大学的要进大学、读专科的尽量读本科、读一般本科的要读重点本科、重点本科的进名牌大学、名牌的设法到外国优秀高等学府去见识一番。提到能力的差别,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相同,都可以去外国念大学,只是很多人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或感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是没努力、没完全地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要么是根本没行动起来、早已举白旗——投降,要么是方法不对头,要么……

    在解决“要不要读”的话题下,现在再来谈“中国的大学生是否过剩”。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的看法都是和我一样的,不过剩,而且感觉有点缺乏,那么为什么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到处都是呢?估计中国现在有14亿人左右,而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恐怕还不到千之七、八,这些数据我不怎么清楚,只是猜测而已,但大致差不到哪里去,人家美国好像是十分三、四,日本也有十分二、三,一些发达的小国家更高,相比这些国家,我们的人数确实太少,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人口总人数太大,坚持到最后读大学的家庭不多、读完十六年教育的人很少。

    原因应该出在以下方面:首先应该是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这就造成后来者的恐慌,“读大学不如读技校”的观点在大江南北流传开来,而且这些未找到工作的人也是社会的一大“隐患”,他们既对国家失望,也对自己绝望,更对那些后继者有很“深远”的影响。想当年毕业就分配工作,大学生何愁自己的肚皮,而现在所谓的“双向选择”,说得好是自我选择好的归宿,说得难听点就是自己找自己的生活,是死是活看个人造化,是上天堂还是进地狱,看个人的法术显不显灵;

    二是大学实行收费制度,以前读大学不但不要学生的一切费用,还给同学每月发一定的补贴,这样当大学生不仅不是家里的负担,还是家中的经济来源之一,当然数目非常少,很多人也自我消费掉,而且那时实行分配工作,那就更是家庭将来的希望……

。现在搞得一要花大笔资金,二没保障,三没前途,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不过是头上的光环,不如说是自我的安慰、别人口中的笑柄、社会上的无用之人……耳闻不少的学生不是不想上大学,而是付不起这个费用,最令人心痛的是有些大学生为了这笔开支,有的走上非法之路,有的踏上不归之途,有的迷失自我,有的……大学成了一个无底深渊,它吞没了多少青年的梦和生命;

    三是扩招政策不完善,大学虽然一直在扩招,但就像“杯水车薪”一样,人再怎么增加也不过是提高两、三个千分位,甚至更像是“飞蛾扑火”,人数增加,质量反而下降。当然扩招总比不扩招要好,但在面对众多的就业难题下,估计功过差不多互相抵消;

    四是家庭的支持和个人的抱负,一个人要走完他的任何一段旅途,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也不管他的家庭的支持是好的还是坏的,也就是说家庭的鼎力支持或坚决反对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因为前者而信心十足、安稳踏实或战战栗栗地走了下去,有的人由于后者而毅力刚强、义无反顾地直冲到底。再就是个人对大学渴望的程度,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就对读书感到厌烦,认为读书很难、是一个极大的包袱,相信这些人把九年义务教育一念完就开始忘却书本、遗忘知识等,而实际学习这件事并不难,主要是他们的基础差,就失去了信心、动力,如此一循环只有越来越落后、绝望,解决的唯一办法是重树自信,把知识从头学起,循序渐进地来复习。而那些坚持完高中的,有些因为高考落榜就从此消沉,不再出现在这条“独木桥”上,转而投向其他“战场”,相对他们我的想法是,既然已经读到这个份上了,干吗不再努力一下,把剩下的“路”走过去;

    五是生产力不发达、相关制度不充分,前者造成大学要收费、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家庭负担不起孩子的消费、因为没钱而辍学、相关制度人为可以想出来并完善起来但没经济实力作后盾来支撑,不过是“天方夜谭”、改革起来困难重重等等,后者酿成学生对学校失望、学校对政府绝望、政府对未来担忧、上一代对下一辈无限的操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面只是胡乱举了五个原因,恐怕实际上的矛盾不止这几个,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说得清的,希望大家一起好好地想想,到底该怎么做,“救救孩子吧!”

    现阶段最棘手的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扩招也罢、制度不完善也好、生产力不发达也无所谓,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后面的事情很难展开,一些公司大呼着,“这年头要招到一个人才怎么是这样的困难?”而毕业……

生哭喊道,“这岁月要找到一个工作是如此的不易!”到底是学生有业不就,还是社会上真的没有什么工作岗位呢?

    估计两者兼之,学生对那些低薪水、差待遇的位置肯定是没多少兴趣,但同样那些企业对于应聘者的要求是不是太高:动不动就是要这个或这些学校的大学生,其他学校的学子“免谈”;没有这个或那个证书的不要来投简历;来者必须具备两年或以上的经验;男性,吃苦耐劳;女生,有气质;身高一米七五以上(含1.75米);身体健康,没任何传染病;如果其父母亲所担任的干部等级是厅级及其以上的效果尤佳;假如有这个××素质,优先考虑……

    看到这些“附加条件”时,你甚至会怀疑他们是在招人还是在打广告请人,有的公司信誓旦旦地讲,如果所有的应聘者都不满足全部要求时,他们的做法是“能缺勿滥”。好像百分之九十九的企业都喜欢有经验的应聘者,对于那些应届生,他们的态度是不屑一顾。假如大家都是这样的做法,那么这些刚毕业出来的学生怎么去学到相关的技术,何时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值,也不知道他们这些“猪脑”有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大学生该何去何从,是值得每个人去深思的!

    有些公司开出来的待遇简直让人难以想象,是不是因为他们的利润只有这么低还是这样高的缘故,难道他们就只有从这里做起,才会有将来的成就吗?恐怕真的从这儿干起,能站起来的只有那么两、三个,其余的都是越来越差,最后沦落到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境况。

    说了这么多,等于什么也没说一样……

    借用以前作文常用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还要说一句,对于那些没读大学的人,上了大学也不过如此,命运只把握在你自己手中,大学也仅仅是人生路上的一小段,有的人通过它找到阳光大道,有的人走完它却掉进无底洞穴,而走“其他小道”的人同样也能够发现到宽敞道路,可能他们在走的过程会辛苦、曲折一点,希望每个人最终都寻觅到自己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评:其实大学对于我来说,读不读无所谓。如果我说大家不要去读,恐怕那些没读的人会说,你自己读过了就想害人家,叫别人别去干这样的好事;或者那些读过的人会讲,你这人真没良心,大学给了你什么坏处,在此瞎说些什么;更或……

    假如我说大家都去读的话,那么这时的反应是:没读的——看你读过后也不过如此嘛,吹什么牛,在此标高自己,想要我们步你的后尘,过这样悲惨的日子,没门;读过的——老兄,你自己中毒都算了,还叫别人去送死,干嘛呢,……

    此中滋味,尝过即知,只可意会,不可言穿。读不读真的没多大关系,有心可以在社会上自学,没心进去一样是白混日子,但读总比没读要好那么一点点,是分不出来的。

    工作和大学生现在是密切相关的,说句实在话,还是制度和观点及生产力等问题的限制,才让此事越演越烈,当然大学生本身也有问题,不多说了,自己去体会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