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以说小说中的这个故事是以“渭华起义”为原型,是因为小说中的故事与真实事件从发生的背景、起因、时间、地区及事件的内容和经过都十分相似:都处于大革命失败以后,受到挫折的中国**党总结教训,痛抓武装的背景之下;都是在闹农协的革命高潮形势下发起的;都是发生在5、6月份的熟麦季节;都是由**党领导的国民党正规部队配合农民武装组成的革命**主力;以及**地区是在一个“和白鹿原十分相像”的原上——即真实事件中的渭华原上等等。1927年4月、7月,蒋介石、汪精卫及西北地区的追随者冯玉祥相继叛变革命,建立反革命政权;大肆屠杀**党员和革命群众,镇压群众革命运动。中国**党为了挽救革命,相继在南方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行动。**陕西党组织也在北方相继组织和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蓝桥农民**”、旬邑、礼泉、三原、澄城农民起义,“木槽口农民起义”,以及大小70多次兵变等革命**。在这一时期的大小起义中,“渭华起义”无论从人数上,地域上、规模上、影响上都远远超过其它起义,也是全国著名的武装起义之一:这就是《白鹿原》中所说“中国北方最大的一次一**党领导的军事**”的原因。
1927年7月以后,**渭南、华县党组织继续领导农民和学生运动,反对土豪劣绅,进行抗粮、抗捐、抗税、抗租斗争。1928年2月,**渭南县委发动部分学生农民,打死了曾经捣毁**区委所在地宣化观小学的反动豪绅刘铭初,引起了敌人的疯狂报复。为了扩大“宣化事件”的斗争成果,进一步发动群众,**陕西省委派刘记曾为**成立了**陕东特委,积极壮大党的组织,训练农民武装。到1927年4月底,党的力量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农民武装初具规模,**时机基本成熟。这时陕西军阀李虎臣乘冯玉祥出兵河南之机发动了反冯战争,**陕西省委决定利用这一时机,在渭华地区发动起义。
1928年5月1日,在**党组织领导下,渭南东原一带1000多名农民群众,在崇凝镇利用纪念“五一”劳动节之机,举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大会:提出“**土豪劣绅”,“**新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政治口号,宣布起义,成立了陕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崇凝区苏维埃。成立了以塔山为根据地的、200多人的陕东赤卫队:李大德、薛自爽分别任正副队长。接着在渭华交界的赤水镇,渭南的阳郭镇,三张镇,华县的高塘镇等地的农民群众,也先后举行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会。5月9日,渭南湭河川400多名农民赤卫队与前来镇压的冯子明部展开斗争。整个5月份,渭华原上到处燃烧着群众革命斗争的烈火。一批地方反动民团在赤卫队的“踏团”运动中被铲除;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和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烧了地主豪绅剥削农民的契约,没收分配了一些地主的土地财产;许多地主豪绅逃向县城和西安躲藏,未逃走的手捧地契文约跪倒在农民面前乞求讨饶,大长了贫苦农民的威风。
正当渭华地区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时,在潼关与冯玉祥作战的李虎臣部**党员许权中率领的一个旅、遵照陕西省委指示撤离潼关前线,来到华县高塘镇参加起义,壮大了起义的力量和声势。许权中旅到达高塘后于5月16日进行了改编,宣布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由唐澍任总司令、刘志丹任军委**、王泰吉任参谋长、卢少亭任政治部主任、许权中任总顾问兼骑兵分队长。部队共编为4个大队,一个赤卫队,一个骑兵分队,全军1000多人600多枪。
西北工农革命军成立后,与农民运动结合一起,摧毁了当地的反动政权和地方武装,开辟了新的斗争局面。**陕西省委**潘自力赴渭华主持召开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军委会和陕东特委负责人联席会,决定普遍建立苏维埃,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接着便在崇凝、高塘一带50多个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于敌人的大规反扑围剿,分配土地工作未能按计划实现。
渭华起义对敌人震动很大,冯玉祥急令陕西省**宋哲元调集3个师的兵力向革命军发动进攻;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一直激战不停,其中有三次大规模的激战:第一次6月上旬,敌一个骑兵旅从华县向高塘司令部进攻,又以一个旅从渭南向东原地区进攻,实行东西夹击。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经过殊死战斗,终将敌人击退;6月19日,敌以3个师兵力并携带重武器,由地主豪绅带领分三路进攻:东路之敌从华县向乔峪口进攻,企图切断起义部队退路,起义军经过节节阻击退到乔峪口;西路敌军从渭南出发,经崇凝镇向塔山发起攻击。在敌人炮火的轰击下,防守阵地的陕东赤卫队损失严重,被迫退入山峪;中路的战事最为激烈:敌一个整师分两路夹攻高塘。革命军两个大队在唐澍和刘志丹指挥下,激战一天后退入涧峪口。防守在高塘西面魏家原的一连起义军,在薛自爽带领数百农民支援下,击退了敌人一个团的反复进攻,但终因力量悬殊,也退到了涧峪;6月20日,三路敌人又分别向凤凰山、乔峪、涧峪、箭峪等地的工农革命军发起强力进攻,企图全部消灭起义部队。薛自爽率领赤卫队和部分农民在候家崖奋力阻击向箭峪进攻之敌,身中数弹仍坚守不退,直至光荣牺牲。许权中带领骑兵队赶来又和敌人激战到天黑后才能向箭峪口内撤退。
撤离渭华地区的起义军残部,分成数股沿各峪口进入山区。许权中、杨晓初领数十人退至蓝田县境,在蓝田地下党组织及党领导下的许庙民团合并隐蔽;另一股主力200多人由唐澍、刘志丹率领进入洛南县境。6月25日在两岔河保安镇又遭到李虎臣部的反动民团包围,唐澍、吴浩然壮烈牺牲。刘志丹带领余部又辗转进入蓝田,与许权中会合。接着王泰吉、马志敬等也陆续率手枪连残部数十人退入蓝田,在蓝田完成了渭华起义的悲壮尾声。
由于渭华起义处于敌人统治中心的豫陕交通要冲,这是当时西北地区最高统治者冯玉祥所不能容忍,而且也极易调集重兵展开围剿的;而工农革命军由于政治上的盲动,军事上的保守和不懂得游击战争,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战略和敌人作阵地决战,加之计划上的不周等原因,导致了起义的失败。《白鹿原》总结这次起义时曾说:“那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战争,开头的小小的胜利接连着的彻底溃灭都是无法改易的。”但是,渭华起义虽然不可避免地失败了,而它点燃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烈火,擎起了西北工农革命的旗帜;打击了敌人,锻炼了人民,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扩大了革命斗争影响;同时也使陕西党组织获得了武装斗争经验,培养了干部,对推动后来陕西地区革命斗争产生了重要的作用。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