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二十五军首先长征到陕北后,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组成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北路军总指挥等。同年10月任二十八军军长。此期间刘志丹开始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迫害下坚持工作和斗争,他以党的事业为重,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才及时扭转了这种错误路线的蔓延和危害,解救了刘志丹及根据地大批优秀干部和部队指战员。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奉中央和命令,率部东征,在晋西中阳县的战斗中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
在刘志丹的军事生涯中曾两次进入蓝田:1928年“渭华起义”时,刘志丹以军委主席的身份领导了这次起义。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和总司令唐澍一起退入商洛山区,唐澍阵亡,刘志丹率余部经商县进入蓝田。当刘志丹等行至灞龙庙时,被拥有200多人武装和1000多人红枪会势力的蓝渭八保总团团长李林荣挡住。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避免直接冲突,刘志丹给许庙民团分团长、共产党员尹耕辛写信,经蓝田地下党组织利用当时复杂而特殊的统战关系,把刘志丹接到张家坪与先期而来的许权中会合休养,后又送刘志丹北上到陕北,继续开展游击斗争。
第二次进入蓝田,即《白鹿原》中记述的红三十六军和廖军长的故事,其中有一段以刘志丹为原型的廖军长的描写,颇为生动形象;“……这个长着四方脸盘英俊漂亮的陕北汉子,一口鼻音浓重言词笨拙。廖军长是黄埔生,投身国民革命战功赫赫。国共翻脸以后,他带着他拉出的那一部分队伍参加了习旅的暴动,暴动失败后他就成了光杆司令,几年间又创建起红三十六军来。”小说所述的故事发生在1933年5月,由于省委常委、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在军中极力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诬蔑红二十六军是“梢林主义”、“富农路线”,给刘志丹头上加了许多罪名。强令二十六军离开根据地,“建立更大地区的苏维埃政权”,因而才发生了红二十六军南下,并在蓝田张家坪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刘志丹和王世泰张坪溃败以后,由于有了五年前在灞龙庙和李林荣的认识,以及曾随刘志丹参加“渭华起义”,现在李林荣民团当文书的薛增平的关系,遂通过薛、李两人的帮助和蓝田地下党的努力,在青岗坪村隐蔽了一段时间后,和前来营救的中共三原武字区委负责人黄子文一起来到黄的家乡渭南,再由黄的妻子与王世泰扮成夫妻,提着“祭品”,过河“吊丧”。刘志丹等也以同样方式从其它渡口过了渭河。
据时任中共三原中心县委书记赵伯平的回忆:红二十六军南下溃散的人员,陆续被营救或逃出后,以各种身份为掩护,混过敌人哨卡。一般首先来到三原,再通过三原中心县委护送到照金根据地。有一位红二十六军干部在途经三原时,在赵伯平面前埋怨刘志丹南下招致失败。赵伯平解释这次南下失败完全是由杜衡一意孤行造成的,并说部队南下以后,省委曾在三原召开会议批判了杜衡“左”倾机会主义思想。强调了刘志丹同志对部队南下是作了抵制的,如果听刘志丹的话,就不会犯这次错误。上面这段话,可以看作是赵伯平代表省委对这次军事行动的客观意见和结论。这说明当时在以杜衡为代表的“左”的思想路线在军内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备受排挤的刘志丹的正确路线是无法贯彻的。作为这支部队创始人的刘志丹,在部队南下之前即被杜衡撤销了军长职务仅为参谋长而已,而并非小说中所称的军长。这就是《白鹿原》中,鹿兆鹏说廖军长对姜政委“似乎也有点说不清为什么的怯惧心理”的原因。
刘志丹返回陕北后,认真总结了南下失败的教训,重新组建起红二十六军,并在三原武字区游击队的基础上soudu.org,又组建起了红四团,继续为壮大红军和发展陕北苏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这位革命英雄、人民的功臣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夕,也和“白灵”等许多忠诚的革命者一样遭到囚禁,差点被杀。幸被及时赶来的周恩来营救出狱,重返部队。但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思想路_4460.html线并未彻底肃清,刘志丹不仅离开了他亲手创建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部队,反而降职为刚组建的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就是带着“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率领着兵力不强的红二十八军渡过黄河,孤军作战、壮烈牺牲的。这就是《白鹿原》里描写的白灵被活埋以后,廖军长被周恩来下令释放,牺牲在黄河东边的前线这段故事的真实情况。
刘志丹的优秀品质和对革命的杰出贡献,使他在红军和人民中赢得很高的威信和深厚感情,他牺牲的噩耗传来,陕北为之震动。战士战马都穿白戴孝,白布为之一空。4月24日的追悼会上,数千名红军指战员、中央机关干部和农民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悼刘志丹。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于1936年6月将刘志丹的家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3年又在志丹县城北的高山上建起“刘志丹烈士陵园”。在移灵公葬仪式上,、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党政军领导都题写了挽联,对其革命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题词为:“群众领袖、革命英雄。”周恩来题了“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刘志丹烈士陵园永远成为人们瞻仰遗容,怀念英雄,接受革命教育的地方。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