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鹿兆鹏


本站公告

    鹿兆鹏是《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这是一个集许多革命者真实史实于一身的、党的重要领导人物形象。鹿兆鹏的人物原型有侯德甫、赵伯平、汪锋等几位优秀蓝田地下党的领导人,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六军十六师联络科长胡田勋的部分活动经历。

  侯德甫:又名侯启仁,1902年生,蓝田县白鹿原安村乡新华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蓝田地区党的早期领袖、共产主义传布者和蓝田党组织重要创始人之一。

  1926年8月,西安反围城斗争中,侯德甫受中共西安地委的委派,回蓝田组织开展反对军阀刘镇华的群众斗争。侯德甫与他的同乡同学、革命青年赵伯平发动一批热血青年农民捣毁了镇嵩军设在白鹿原西部狄寨镇的粮台。1927年春,侯德甫在蓝田组建农民协会,并担任县农协执行委员会指导委员。这期间侯德甫与共产党员张含辉在鹿原进步教师和农运骨干中陆续发展了胡子祺、张允吉、郗波亭、胡克功、王士征、王建勋等一批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侯德甫以举行婚礼为名(其实已经结婚),让他的两个弟弟拿着请帖通知党员在孟村镇郗家河村郗波亭家参加婚宴,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隶属于中共陕甘区委的、中共蓝田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蓝田特别支部,侯德甫任特别支部书记。到6月底,蓝田农民协会组织已发展到12个区,有会员5000多人,建立了500多支枪的农民自卫军,党员人数发展到35名。

  1928年,侯德甫在西安崇道中学以教师为掩护,继续秘密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是年6月,学校党组织被敌人破坏,侯德甫又去邓宝珊部队从事兵运工作,任学兵队队长。1932年在渭北“澄白保卫团”任副总指挥,在白水、澄城等地开辟党的工作。侯德甫一生为党的事业奔波不停、积劳成疾,于1934年3月病逝,年仅32岁。

  《白鹿原》在鹿兆鹏的早期革命活动中,有许多是取自侯德甫的事迹:如白鹿原上第一个共党,白鹿原乃至全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农民革命运动和农协会的负责人,以及火烧镇嵩军粮草等,都有侯德甫的革命形象和革命史实。

  赵伯平:学名呈瑞,字麟征,曾用名子严、康和煦、周中、方晟、肃斋、继武、赵戬、嵇奇等。1902年生,蓝田县白鹿原孟村乡康禾村人。赵伯平出身于一个殷实的书香门庭,从小博闻善学,早年即投入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之中,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蓝田中心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候补委员。1930年秋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与刘志丹等积极发展陕北革命武装,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重要创始人之一。1933年5月任中共三原中心县委书记,在根据地建设和壮大红二十六军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同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开展了坚贞不屈的狱中斗争。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赵伯平被释放出狱。1937年赵伯平以省委特派员等身份先后到家乡蓝田、甘肃平凉、韩城、富平、同官等地恢复党的组织、发展党员。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赵伯平先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民运部长、中共陕西省委执委、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西北局党校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文协主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副厅长、中共陕西省工委书记、关中地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西北局副秘书长兼统战部副部长等。西安解放后,先后任西安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委、西安各界人民代带表会议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宣传部长兼中共西安市委第一书记、中共陕西省委第二书记、副省长、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副秘书长等。1993年5月7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赵伯平在家乡蓝田及西安地区的许多早期革命活动都可以在《白鹿原》中的鹿兆鹏身上找到影子:如赵伯平1926年与侯德甫组织青年农民捣毁军阀刘镇华设在狄寨的军粮台;大革命时期赵伯平以教师为掩护、在白鹿原巩村小学从事革命活动,利用“鸡毛传帖”动员农民聚会,和土豪劣绅斗争;领导和创建蓝田农民协会,发动轰轰烈烈的蓝田农民运动;去许庙三王村利用当地已有的武装,建立农民自卫队,给党抓武装。充分利用“国共合作”时的合法身份,为党所作的大量工作等。

  《白鹿原》中的鹿兆鹏在“西安的枯井里投满了共产党人”的严峻时期的许多活动,也有不少取自赵伯平的这段革命经历。大革命失败以后,西安及各地党组织不断被敌破坏,大批革命人士被杀。赵伯平没有在白色恐怖下被敌人屠刀吓倒,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西安、长安、蓝田等地到处奔波,联络党员,恢复组织,坚持斗争,先后多次恢复和重建了蓝田县三王、县城、孟村党的支部,组建了中共蓝田特别区委、县委,并先后任区、县委书记。1928年发动康禾村农民打击横行乡里的土匪恶霸,大长了农民志气,以康禾村为中心的鹿原革命形势很快又从底潮中高涨起来。国民党蓝田县反动当局调集武装民团进驻孟村镇,镇压西原地区民众革命活动,赵伯平又组织农民和进步武装,捣毁民团,击毙了敌团长,使党的组织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许多有志青年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党的优秀干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把以赵伯平家乡康禾村为重点的西原地区诬为“共产党的红窝子”。

  小说《白鹿原》中“本县头一个共匪就出在白鹿原上”,这“头一个”既可以是侯德甫,也可以说是赵伯平。因为侯德甫是在北京加入共产党的白鹿原人,而赵伯平是蓝田土地上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白鹿原人。《白鹿原》中还有鹿兆鹏组织召开的大王镇省委非常代表会议,也是以1930年中共陕西省委、西安市委再次遭到破坏的严重时刻,由赵伯平具体联系策划,并参加召开的中共陕西临时省委第五次扩大会议的真实事件为原型的。

  汪锋:又名王钧治,1910年生,蓝田县许庙镇(今九间房乡)街子村人。

  汪锋于1926年至1930年在蓝田国立高级小学和县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即为学运领袖,并参加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渭华暴动时参与许权中部队工作,1930年恢复蓝田特支后为负责人。

  1931年汪锋被调到陕西军委工作,先后任军委组织部长,军委书记,红二十六军代政委,关中特委书记兼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军特派员,陕西省委军事部部长,省工委书记,豫、鄂、陕边区党委书记、边区政府主席兼军区政委,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政委,陕南区党委书记、十九军政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局统战部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民委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委,第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1998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汪锋作为《白鹿原》中鹿兆鹏的人物原型之一,最明显的一处是红二十六军南下时,军政委杜衡离开部队,由汪锋代理政委;后来部队在秦岭深处的张家坪全军溃散,汪锋腿受重伤,与赵启民带五、六十人突围到葛牌银金沟,再次被郑效仁民团围击,红军战士大部被俘;汪锋在丁家兄弟处隐藏数日后,被蓝田地下党组织掩护送回省委;被俘的红军战士也被蓝田地下党通过在郑效仁民团中的统战对象齐振国的关系全部营救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白鹿原》中红三十六军南下,鹿兆鹏代政委在张坪镇被土匪大拇指击伤,遇到二拇指黑娃后得到治疗的一段故事的原型。

  汪锋是中共蓝田早期党员和革命活动家,曾较长时间在蓝田和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党的统战工作和武装工作。在小说《白鹿原》中鹿兆鹏介绍黑娃到习旅中工作以及鹿兆鹏在南山争取土匪武装等一些活动中也可以看到汪锋的影子。汪锋曾在张家坪战斗失败后的1937年2月3日和方仲如一起去给活动在陕南的红七十四师送军衣,路过张家坪,记起在此地战斗失利,腿部受伤的往事,一时感怀作了《忆战负伤》诗一首:“张坪触景望山丘,把酒心潮酹地酬;犹记鏖兵千炮激,难忘魔鬼一矛仇”。当时汪锋把这首诗题写在张家坪西街娘娘庙墙壁上,后被人们抄录收集。

  胡田勋:原名胡天舜,西安解放前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六军第十七师联络科长。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的当天,奉命从西安到蓝田策反伪蓝田民团投诚起义,由于有蓝田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基础,顺利实现了蓝田县城的和平解放。蓝田解放后,胡田勋即随部队开往西府,参加了数次大的战役,继而又随部队投入解放大西北的伟大战争,一直追剿胡、马国民党溃军到新疆,直到文革后才回到陕西,任陕西省社队企业局副局长,由于已将胡天舜改名为胡田勋,以至再无音讯。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涉及蓝田解放这段史实的编史需要,才千方百计找到了胡田勋,弄明白了这段情况的原貌和经过。

  《白鹿原》中已经成为十五师联络科长的鹿兆鹏,从西安路经麻坊镇到滋水县城找到黑娃,策反滋水民团起义的这段故事,正是胡田勋赴蓝田的经历。小说在滋水解放后,黑娃被白孝文诬为当土匪时杀害过红军战士,黑娃无法找到唯可作证的鹿兆鹏,含冤而死。指的就是找不到胡田勋的这个事实。这段经过的详情已在本书第一编“麻坊镇”中作了记述,可参阅。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