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鸨属何种鸟?古代注家所释不一。王逸曰:"鸱……一名鸢也。"陆王几《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曰:"鸱鸨,似黄雀而小,其喙尖如椎,取茅莠为巢……悬着树枝。"但大多数学者以为是猫头鹰之类的鸟,与现代动物学的科学分类相近似。鸱鹊不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成为凤凰、黄鹊的对立之恶鸟,而且在民间传说里亦是不孝之鸟,不祥之鸟。宋·洪兴祖注曰:"鸱鸨,怪鸟。枭,不孝鸟。"
地鵏是鸨鸟中较寻常的种类,又称大鸨、独豹或野雁,而"独豹"是一个绝对漂亮的称谓,可以同"铁鸦"媲美。《本草纲目》上说,"鸨有豹文,故名独豹,而讹为鸨也。"鸨鸟的天敌是鸷鸟,遇到侵犯,鸨鸟的反击招数十分骇异,屁股朝敌,向鸷鸟激喷大粪,鸷鸟立即被恶毒的粪水腐蚀掉很多羽毛。鸨鸟雌雄羽色非常近似,雄鸟喉部近白色,并生有类似胡须的纤羽,繁殖期时,喉部转为嚣张的橙栗色。上体深棕并杂有黑斑,两翅灰白,但在飞羽的尖部却逐步黯淡,犹如一截喂满毒汁的黑刀尖。一直蔓延着这样的传说:鸨鸟只有雌的而无雄的,它是"万鸟之妻";另外一种说法就更具挑战意味,鸨鸟有同性之间交配的非凡本领,相互帮助,相互站在彼此的背上向顶峰冲刺,并往蛋中注入激情的液体。联系当下行情,大概就是同性恋的祖先。但没有雄鸟怎能传种接代呢?据我的分析,很可能由于雌雄的体羽颜色过于近似,尤其是在繁殖期时,观察者已经被交配的仪式弄得目不暇接,难以自持,自然不辨雌雄。事实上雌雄是轮换孵卵,但人们总认为巢内孵卵鸟不变,给人们的印象理所当然的是没有雄鸟。
至于为什么叫鸨鸟,还有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鸟,它们成群生活在一起,每群的数量总是七十只,形成一个小家族,给它起什么名子呢?于是乎把它的集群个数联系在一起,在鸟字左边加上一个"七十"字样,就构成了"鸨"。当然,文字学者固然视之为无稽之谈,但个中负载的民俗信息也堪可玩味。其实呢,这是在于鸨鸟性喜群居,如雁有行列,就是相次的意思,而古诗里所云"鸨行"就是指天空大军般的鸨阵。
由于具有淫鸟的恶谥,在《西游记》中,孙行者与二郎神斗法时,孙悟空变作淫鸟时,后者就不肯跟它斗法。因为害怕沾到晦气。但是茅盾先生却认为:"我以为淫鸟终不能听其逍遥自在,你的不屑,在它竟会看成不敢而自鸣得意的。所以在该斗法而又非取某种态度不可的时候,我们自己实在不必硬搭固定的架子。"这种不避污秽的气概,可惜的是,在他身上早已荡然无存了。
不良的文化认识总是观念的导师,这促使了语言隐喻功能的高度发散,制造了很多怪异、开启民智的词汇。比如:鸨行(鸨鸟的羽茎);鸨奥(鸨鸟的脾脏与小肠);鸨合(鸨与他鸟相合。比喻男女或者同性淫)。至于鸨鸟终于跟人类的皮肉生涯产生水乳融交的关系,首先要归功于民俗,春秋时齐国设"女闾七百",就是最早的官办妓院。越勾践、汉武帝设"营妓"等专为军队提供性服务,这种体制开办的性销售机构同时供应伙食,鸨鸟是其中的野味,而鸨鸟在一些地方就被称为大野鸡;其次,主持皮肉交易的老板往往是卖尽了春色徒剩一身痴肉的世故女人,现在终于听命于体制了,她们雌性激素澎湃,却一直在做无用功,在外形上,与肥胖的鸨鸟构成了"通感",加之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欲望公式,完全具备身先士卒的冲动。因此,从鸨鸟身上飘落的词汇羽毛,不幸直接与她们完成了空中对接。如:鸨妓(老妓女);鸨儿(指鸨母,开妓院的女人。即妓女的养母);鸨公(对鸨母丈夫的戏称);鸨母(开妓院的老板娘)等等。
鸨类在全世界共有23种,分布在欧、亚、非、澳四大洲。中国仅有三种,即小鸨、波斑鸨和大鸨。小鸨分布在新疆北部、西部和天山;波斑鸨也分布在新疆两部天山和北部地区;大鸨则分布较广,自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东北的南部和西南部,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西至甘肃兰州等地。
在这三种鸨鸟中,以大鸨的个体最大,体高在60-70厘米,有的雄鸟重达15公斤,是草原上最大的鸟,也是猎禽中最大的种类,同时是世界上能飞起的最重的鸟类。尽管如此,飞行的鸨鸟样子非常夸张,毫无御风的快感和优雅,就像一个来自于虚无中的怪客,甚至还晕眩于云雨的高度。
鸨鸟只好走路。从仪态上看,步伐完全是罗马士兵吃苦耐劳的招数,有时大步流星,更像乡下人赶场。它具有粗壮的腿和健壮的三个脚趾,能够在地上狂走,遇到危急事端,更能以7公里的时速急驰。鸨鸟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沉默。它总是默默无声地穿行,就像鬼魅一般逶迤在诗学与现实的间隙,一晃而逝。从来没有人听到它的叫声,如果听到鸨鸟的叫声,那就一定会中谶。
据说鸨鸟的肉味鲜美,在野味中为公认的上品。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