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才华横溢、名震寰宇的诗人一生唯而短暂,但却创作了一篇篇憾世绝伦的诗文。他的诗文集价值非凡,堪称经典,如《志摩的诗》、《斐冷翠的一》、《猛虎集》、《云游》、《落叶》等等。其中每一部作品集无一不闪耀着他那天马行空似的灵之光,每一首首诗无一不是他情真纯而勇猛的真实流露。诗人何以有如此之灵来抒写这一篇篇不朽的诗文那?这得益于他的信仰,完全诗意的信仰。
之一,他喜于追寻,尤其是自然灵异的动态。
他在《自剖文集》上写到:“我是个爱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仿佛就跟着跳荡。”是的,思维敏捷的他无时不关注着大自然的每一个精微的颤动。在他的诗里也时时能感到精妙微至、富有动感的诗歌意象,如青荇、柔波、水草、荧光、星芒、海涛、雪、水莲、山涧、孩童等等。这些意向在诗人独具匠心的组合下,便成了一句句华、蕴藉的诗句。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与黑暗里的荧光,飞来你身旁,来照亮那小黑点似的闪荡的星芒……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像一座岛,在蟒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沉浮……/假如我是一朵雪,翩翩的半空里潇洒……/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山涧边小草的知心,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当我们走进他的诗歌境界,那灵动变化的万物便一一梦幻般的浮现在眼前。若水中之月,梦中之,恍惚明暗,错落有致的摇曳之。闻一多曾说:“徐志摩是一道跳着溅着、不舍昼的生命水。”正是他的这种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将他的思想时时洗濯,才使得他的灵在大自然中得到提升,他才有灵动的慧眼去捕捉万物的动态和灵异之,来润泽他自然、清新的纯诗文。
之二,他欣于追寻真爱,完无瑕的真爱。
他曾游学于欧,是一位深受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熏染的诗人。一些西方的现代思想深深的影响着他。譬如,他对欧的自由爱情极为向往。而那时因受父母之言,青年就已成家的他对自己的婚姻极为不满、怨言甚大,一直都在自己的婚姻围城里忧郁伤感。直到遇到自己的知己林徽音,那时他曾热烈地追求着、感应着对方的“爱”。事情并没有象他想象的那样进展。当他得知林早已与自己先生的长子梁思成有婚约时,他就再一次的陷入了爱情的苦海。但他仍坚信真爱,他的追求也并没有因此而停滞……思想的暴风雨过后,他仍旧看到了新生的绚丽彩虹。回到上海后,这个热情诚挚的才子又对一位柔忠厚的聪慧子产生爱慕之意,随后两人便撞击出爱情的火。在他与前张幼仪离婚后,便于这位他常昵称为爱眉的陆晓曼结为夫。世事如风云变幻莫测,这对天造地设的夫陷入彼此的爱河不久,徐志摩的爱情就又一度的陷入危机……情场上一波三折的徐志摩为了和陆晓曼继续共渡爱河,自己身兼数职,四处奔波任教,仍在挽回自己即将遗失的真爱。而我们这位伟大诗人也因此而坠机辞世,携着他理想中的真爱云游而去……之三,他兴于向往自由,融自己于天地宇宙的自由。他对自由的向往也是较前两者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一点多见诸于他的诗和散文中。他极端的愤恨中国的封建道德和伦理纲常,以及在其压抑下的爱情、生命和思想。在《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中曾写到:“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顺着我的指头看/那天边一小星的蓝——/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鲜,丽的走兽与飞鸟/快上这轻快的小艇/去到那理想的天庭——/恋爱,欢欣,自由——辞别了人间,永远!而在散文《想飞》中写到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哪个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天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再从海看回陆地……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诗人借自己的《想飞》想飞出这怯懦的世界,飞出这世事的繁琐,飞出这喧嚣的尘世。到太空去,自由自在的遨游与快乐。超凡脱俗,融自己于宇宙的想象使他的思想直入云霄,腾云驾雾的飞越着……这就是我们可爱、可敬、倜傥又情真纯的诗人徐志摩,和他毕生的信仰——,爱,自由。
以《诗经》为源头,你们的祖先诗人便开了好的先河:《诗经》三百零五篇,《关睢》居全诗之首,据说。那是中国最早的情诗。中国诗人好这种无耻的传统绵延至李唐、五代和赵宋,更是发扬光大到极致: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其时,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甚至有些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试想,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的宋代诗人,想不嫖娼都难啊!在那个青楼文化空前盛行的年代,诗人客便如同现在当红的歌星一样受青睐,如果自己再长的稍微有那么点帅,那么点酷,自然会有不少的清纯MM见了控制不了情绪,甚至晕厥,于是,把持不住自己的诗人,便欠下了债;于是,便有了杜牧在扬州十年的青楼薄幸,有了柳永对歌的一网深情,有了白乐天的“小蛮腰”,有了苏东坡的“朝云结”,从欧阳修、晏殊、晏几道、到苏东坡、柳永、秦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些所谓的文学大家基本上都是泡妞的高手,的常客,而其中的柳永更是将嫖娼这一无耻的行为上升到文学的最高峰。。
据文史记载,柳永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曾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柳永嫖娼,与其他嫖客大不相同,其他嫖客只是泄,很少有人把当人,而柳永却把当朋友,推心置腹地谈心,平等自由地上,再加上他写得一手好词,随便给哪个写上一首,那个就会身价倍增,颇似现在的文化包装。于是们对柳永爱如潮水。柳永排行老七,人称柳七,能和柳七郎下填词上戏水,成了们的星语星愿。“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成了当时文艺界时尚的真实写照。柳永仕途不畅,终因穷困潦倒而死。死后凄凉,竟然是几个凑钱埋的他。中国有句俗语,叫“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可人们在这些身上,却看到了她们对柳永的一片深情厚意。当嫖客能做到这种份上,古今中外,大概只有柳七一人了。
古代诗人如此,现代诗人的好也不甘落后,五四时期的那一帮文人中,郭沫若首先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心大萝卜,他一生中正式婚姻便有三次。原配夫人张琼华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68年。第二位夫人安娜,日本子,1916年恋爱,后被抛弃,生有五个子。再就是于立群,1938年初与郭,共生四男二。另外,他还有婚外情人彭漪兰、于立忱、黄定慧等三五个,其中竟有一个曾将病传染给了郭沫若,并殃及安娜。还有诗人徐志摩,与原配夫人张幼仪离婚,狂热追求林徽因,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当这一感情遭遇挫折后,他立即又把目标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人加才,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曼,我已经决定了,跳入油锅,上火焰山,我也得把我爱你洁净的灵魂与洁净的身子拉出来。我不敢说,我有力量救你,救你就是救我自己,力量在爱里;再不容迟疑,爱,动手吧!”这段甜得发腻,热得滚烫,哄得人脸热心跳腿发软,又极具煽动力的情话正是大才子徐志摩勾引有夫之陆小曼时说的话。对现在那些久经沙场的现代看来,这些话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毫无杀伤力。可要知道,在三十年代,这些话对于那些缠着小脚,一步不跨闺门,只知道三从四德的淑们来说,有多么大的震撼力啊!
谈完了现代诗人,我再说说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当代诗人和作家:李熬这家伙也是这一德行,好之极。高中读书时追求低年级同学罗,但罗的父母对李敖的特立独行反感至极,据说李敖为此还曾服药自杀。后来又和王尚勤、刘会云等。《独白下的传统》出版后,电影明星胡茵梦为李敖出山写了一篇叫好的文章,他又和胡茵梦纠缠到一起,其婚姻仅仅维系了100天,这实在算是个苦笑不得的结果。后有一次看到一个候车的孩子正在看他坐牢时编发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第三期。李敖这老鬼看着看着,就情不自地走近了孩子,就这样他把王小屯给勾搭上了,一直到现在,还心不死,只是体力不支了,用李敖自己的话来说,现在没有体力玩人了,就改玩政治了。再看看大陆的朦胧诗人顾城和老婆谢烨、情人英儿在新西兰的荒岛上过一夫多的生活,最后落了个可悲的下场,尤其是那个英儿,据说还和写“轻诗歌”的诗人刘堪秋也有一腿。再有那些所谓的诗人和作家,如木子、燕、卫慧、尹丽川之流,乱,吸毒可能更是她们的拿手好戏。还有你们现在搞的什么笔会,快成了你们诗人作家感情“走穴”的一条暗道,时不时会闹出作家A与男作家B在笔会上搞出“水与火的缠绵”,文学青年C与作家前辈D走到一起,弄出了“忘年恋”。作家圈的边新闻能数出一箩筐,并不比娱乐圈少,据说传言已久的“池莉婚变”,就是在一次笔会上弄出来的,而且“爱的火”是与江苏作协的费姓作家(评论家)擦出来的。“李白、杜甫、王勃、杜牧……这些唐朝诗坛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八卦?作者充当了一回“文史狗仔队”,从煌煌典籍中钩稽出这些诗坛巨星的事、高兴事、辛酸事,以诙谐老辣的文风,将他们从遥不可及的神坛,拉回到五味杂陈的凡间……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湖北襄樊人,据说是位男。蛀书曾经称他为“男作家”,有方家对其“男作家”的称号提出质疑;为了不再引起争议,这里权且称孟先生为“疑似男”吧。
我所以称他为“疑似男”,是因为王士源“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和陶翰“精朗奇素”的描述。这两种描述,都与孟浩然的外貌无涉,只表达出了此人的气质特征。有这样异于凡品的气质,应该还是比较受眉们追捧的。闻一多先生曾经据王维创作的“孟浩然写真”——其实是一幅肖像画,来推断孟浩然的特征,总结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面容清癯为中心,以衣白袍、乘蹇驴为基本点。您闭上眼睛想想,一位高高瘦瘦的诗人骑着蹇驴,且行且吟、白袂飘举,是不是很有点仙风道骨?分明就是万众景仰的白驴王子嘛。
其实一个男人帅不帅,外貌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帅到骨子里。要帅到骨子里,当然缺不了超凡拔俗的气质;要有气质,当然不能不“”。?对,就是。用“”一词来评价孟浩然,是从李诗仙开始的。李诗仙有一首《赠孟浩然》诗,翻译成白话就是:
老孟老孟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天下谁能敌?男作家你第一。
年轻有你不当,奔驰宝马全放弃。
以前没买养老险,老了躺在深山里。
月下喝着茅台酒,日子过得真惬意。
孟哥无事种草,讨厌当差太费力。
人品太高莫仰望,不然帽子要掉的。
老李心中真佩服,所以在此拍马屁。
俗话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别把豆包不当干粮。李诗仙说的话,那当然是一句顶一万句,咱们不能不信。下面,蛀书就重点介绍一下孟先生的事迹。
孟浩然的,是从做人讲原则开始的。别以为孟浩然是个山水田园诗人,就觉得他不食人间烟火,皇帝老儿请他做都不屑一顾。孟浩然年轻的时候还是挺想做的,但是找别人要做也不能昧了良心吧?虽然后来的年代,出现过当局长、舞做法的社会新气象,可是孟浩然不行,因为他没有和舞的作案工具啊。于是他写诗。写诗要做,只有酸溜溜的文人才能想出这么雅致的点子来。话说他二十九岁的时候,以大胆提拔才士闻名的前宰相张说先生得罪了唐明皇,被下放到岳州地委行署做专员,孟浩然前去拜谒张专员,希望能在他这里开个后门考公务员。于是,孟浩然献了一首《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给张说,诗不长,所以不妨引用一下: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列位看,仔细琢磨一下最后四句,很有文章哦。孟浩然为人挺内向的,想开后门又不好意思明说——当然,明说就没意思了,张说在诗坛混那么多年,什么样的好诗没见过呀?在诗中,孟浩然只是说:啊,好大的湖,我想下去泛舟,可惜没有船;啊,湖里鱼好多,可惜没钓竿,不然还可以钓几条鳜鱼上来大快朵颐。于是张说先生明白了:敢情小孟想要的不是船也不是网,而是那个什么。列位看,当你陪着你的眉逛商场的时候,眉指着一对手镯(或者一串项链、一对耳环)说:“好漂亮的手镯哦!”以前你可以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蛀书给你讲了疑似男作家孟浩然的故事后,你要再整不明白,我就只能衷心祝愿你早点被眉踹掉了。
不过,让蛀书感到气愤的是,这么好的诗献给张说先生了,却几乎没有起到作用,让人不疑心张说举贤荐能的大名是不是有点注水。
孟浩然的“”,还表现在能喝酒上。啤酒不算,要上茅台;光着膀子吆五喝六不算,得在浪漫的月光下细品。李诗仙说他“醉月频中圣”可不是信口乱说的:得在月下喝,实在没有月亮,烛光也还将就。更重要的是,酒要“中圣”。啥叫“中圣”?曹操部下有一位著名的酒鬼徐邈,他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所以,这“中圣”的酒嘛,肯定是茅台,要不就是五粮液。您要拎着瓶勉强只算得上“中贤”的二锅头,还真不好意思请人喝。孟浩然的诗里多次描写了喝酒的乐趣,《洗然弟竹亭》曰:“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过故人庄》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裴司士见访》曰:“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嗯,要喝酒,不喝酒的那都是俗人,怎么都“”不起来的。所以阮步兵居丧都要喝,喝到吐血数斗都不罢休,最后成了名士;李诗仙也喝,喝坏了脾气喝坏了胃,最后喝高了跳到水里捉月亮,死得超级浪漫,不负“诗仙”的名。不过千万别学杜诗圣,这老哥们饿昏头了,仰慕他的县令送来好多酒肉,他一顿都给消灭了,结果被撑死,死相那是相当难看啊。
孟浩然的,最牛的表现就是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古人早就说了:“兄弟如手足,子似衣服。”当然,古人又说“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都能当个宝,衣服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如果有哪个胆大妄为的登徒子朋友敢觊觎我的衣服,休怪蛀书打折他手足,哼。孟浩然是个情中人,待朋友之好,好得连自己的前途都可以弃之若敝屣。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同志跟孟浩然约好了,准备带他进京,马马虎虎考个公务员就进中直机关。您不知道韩朝宗是谁?唉,真不知道该怎么批评您是好。打个比方说,这韩朝宗同志就好比是皇家马德里的首席球探,他比阿Q厉害多了,真真是看上谁就是谁、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要是他做保山,向唐明皇推荐了某个人,这哥们儿准能运亨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后来的李白也是想当想疯了的主儿,曾向他献上了一篇文采斐然、耸动天下的《上韩荆州书》,也想托他的关系进中直机关,结果人家韩刺史硬是不鸟他,害得诗仙热脸贴上了冷屁股,极没面子。可是这样一个李诗仙拼命巴结的封疆大吏,孟浩然就敢放他鸽子。话说约好出发的那天,孟浩然正跟一帮朋友喝得酒酣耳热呢,一酒友提醒他:“孟哥,您好像跟韩大人有个约会吧?”孟浩然扔给他一个卫生球,骂道:“个板马,老夫正在喝酒,管他劳什子韩大人呢!”于是,韩大人气咻咻地独自上路,孟浩然进中直机关当公务员的希望又破灭了。
有一个故事说,孟浩然有一次在王维家耍子,突然间,唐明皇大驾光临。慌乱之中,孟浩然躲到底下避驾去了。明皇跟王维拉家常,话题不知道怎么就扯到孟浩然身上去了,没想到明皇居然对他的诗名相当仰慕。于是王维赶紧把孟浩然从底下拽出来参见吾皇,山呼万岁……过程就不用描述了。明皇说:“孟爱卿,你诗名那么大,把你的新诗整几句让朕欣赏欣赏。”孟浩然捋捋头上的蜘蛛丝,一下子想不起好的来,就吟了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听了,脸上有点不好看,说:“你从来就没有找朕跑要,怎么能说朕弃你不用呢?”据说就因为这个,孟浩然才几次考进士不中,真是倒霉透顶。关于这个故事,蛀书得替孟浩然辩诬。一者,孟浩然此诗题为“岁暮归南山”,地球人都知道进士考试在季举行,不至于还没考(“岁暮”嘛)孟浩然就预知自己考不上吧?二者,孟浩然敢放唐明皇的首席“探”韩大人的鸽子,怎么会在明皇面前如此失态呢?不通,不通。所以,这个故事肯定是杜撰的,如此厚诬古人,实在是不厚道。
看完孟浩然先生的境界,大家现在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吧?不过实话说,前途只是小儿科,孟浩然还有更牛的惊人之举。他的老朋友王昌龄先生,几年前响应西部大开发,千里迢迢地跑到龙标做了一任公安局长。后来回来了,顺路经襄阳拜访孟浩然。老友相见,当然要喝酒。要喝酒,当然得弄点下酒菜。襄阳没啥好的,就鱼好吃,于是就整了一个全鱼宴。偏偏孟浩然正患病,医生告诉他不能吃鱼。那时候医患关系跟现在一样紧张,孟浩然心想:医生的话靠得住,老母猪都会上树,你说你的,老夫该咋吃咋吃。可是他不知道,他夫人背着他给医生送了个大红包,所以那次医生说了大实话。很不幸,老孟没有听从这大实话,于是,“疽发于背而卒”。知道了不,这才是“”的最高境界?列位看,如果您能不要小命陪着兄弟喝酒,蛀书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没有人敢说你不“”。
疑似男作家孟浩然的故事告诉我们:“”是好事,男都喜欢。不过,您可千万别把“”的经念歪了,学现在的男作家,借的葫芦,卖与的毒药。打个比方说,刘伶先生光着屁股在家里乱蹿那叫“”,绝对正版的魏晋“”。可是如果您也在家里邯郸学步,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我不能把您那举动叫成“”。如果您是的,可以考虑叫“”;如果您是男的,那除了赠送一个“”的称号外,蛀书实在是想不出来更好的了。(文章摘自《看已是满眼泪》作者:发愤蛀书)”
纪晓岚是“康乾盛世”的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朝野仰慕的大才子。一部堪称中国文化知识总集的巨著竟然由纪晓岚一个字一个字过目总篡而成,实在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历时17年,总计:99700万字。装订成36078册,是一个为民族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开一代风范,展一代英姿,成一代宗师,传千古佳话。
纪晓岚(1724~1805),名昀,晓岚是他的字,直隶河间献县(今河北沧县)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总体而言,他的一生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和银屏上的形象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流行的民间传说和电视剧中,纪晓岚与乾隆这对君臣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其间充满信任、调侃和幽默。这是经过化了的描写,历史上并不如此。实际上纪晓岚不过是乾隆蓄养的文学词臣而已。这要先从纪晓岚的长相说起。
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的形象倜傥,一表人材;在银屏上,基本上由张国立“垄断”的纪晓岚形象,也颇说得过去。真实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寝”,就是相貌丑陋;所谓“短视”,就是近视眼。另外,跟纪晓岚交游数十年的朱珪曾经有诗这样描述纪晓岚:
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
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如此说来,纪晓岚还有口吃的毛病。当然,纪晓岚既然能通过各层科举考试,其间有审音通过对话、目测等检查其形体长相以及说话能力,以免上朝时影响朝仪“形象”,应该不至于丑得没法见人,但无论如何,纪晓岚长相不好看,却是无疑的。长得丑,近视眼,口吃,这些生理特点都成为纪晓岚一辈子与乾隆貌合神离、不得乾隆真正信任的重要原因。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背景知识。纪晓岚的场命运是由乾隆掌握的。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主”,也是一位自小生长深宫的皇帝,有很多怪习。对于纪晓岚来说,乾隆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对身边近臣的用人标准。他不但要求这些人机警敏捷,聪明干练,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轻漂亮。例如和珅、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长安等人都是数一数二的“男子”,故而得到重用。和珅的貌是不用说的了,即使是福长安,能在乾隆晚年得到宠信,一方面是由于他死心塌地地追随和珅,与其结成死党,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是因为他年轻漂亮。曾经来华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其著作中记载说,福长安英气逼人,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少年。
长相本由天注定,没有办法选择。相貌丑陋的纪晓岚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正的重视,难以参预重大的政治决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纪晓岚只能做乾隆的词臣,而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纪晓岚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六次任会试考,三次任礼部尚书,均是这种际遇的体现。这种职并无重权、实权,只是大清朝廷的摆设而已。即便是乾隆派他出任都察院,因判案不力,本应受罚,乾隆却说:“这次派任的纪晓岚,本系无用腐儒,本来只不过是凑个数而已,况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务,又是近视眼……他所犯的过错情有可原。”可见纪晓岚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其实,长相不过是一个表层原因。纪晓岚跟乾隆的隔阂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君主从本质上来说,不会喜欢稍有个、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有一次,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我经过各省地方,问起吏的好坏,人们都皱眉叹息,各省风气大抵皆然”。由于这些话惹恼年岁已高、再也听不进忠言的乾隆,结果军机大臣要将尹壮图拟斩。尹壮图之父尹松林与纪晓岚为同年进士,当纪晓岚打算为尹壮图求情时,乾隆竟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原来,皇帝让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并不是真正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只是把他当作给皇帝解闷的戏子之流。公元前一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说了几句话,竟惹得汉武帝大怒而受到残酷的宫刑。司马迁痛定思痛,说道:“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1800多年过去了,纪晓岚面临的竟是同样的处境:在的皇权面前,一个知识分子是难有尊严的。纪晓岚面对乾隆的指责,只能忍气吞声。我想,在电视剧中,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镜头的吧?
正如清史专家邓之诚先生所言,乾隆用人“颇以貌取,文达(即纪晓岚)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帝(即乾隆)所喜。一时若翁覃溪、朱竹君、王兰泉、邹一桂皆不得朊(ruǎn)仕,际遇颇相似,纯帝所许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抚。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以长相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如上所述,纪晓岚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不过如此。那么,从纪晓岚这一方来说,他是怎么认识自己的处境呢?纪晓岚一生,做过翰林院编修、日讲起居注、侍读左庶子、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事务、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诰受光禄大夫,经筵讲兼文渊阁直阁事,赐紫城内骑马。中间只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因给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卷入盐政亏空案,被发配到乌鲁木齐,但也仅仅两年多就被召回京师做。所以在一般人眼里,纪晓岚也可以算是运亨通的一个人。然而,久在场浮沉的纪晓岚并没有体会到多少飞黄腾达的快感,他的内心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孤独、愁苦的感叹。这从纪晓岚一生中的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嘉庆十年(1805),是82岁的纪晓岚逝世的日子。屈指算来,一代文宗纪晓岚逝世已有两百余年了。他的一生虽不如影视作品中说的那般辉煌腾达,但总的来说确实是个幽默风趣、乐观豁达了一生的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他“学究天人,胸罗万象,所谓无书不窥,无技不绝”,成功地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以及编著了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尤善对对联,在嬉笑怒骂之间,成为一个对对联的高手。对对联,俗称“对对子”,既是文人自幼接受教育启蒙最基本的课程,又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种娱乐活动,深受百姓喜爱。纪晓岚初入翰林,在南书房当值时,一位太监总管听人谈论过新科翰林、河间府的纪才子,便特地来打量打量纪晓岚,只见纪晓岚身穿着皮袍,手里却拿着一把折扇。手持折扇本是当时文人雅好,不足为奇,但大冬天的手里拿把扇子总让人觉得有点可笑,于是太监总管便对纪晓岚说道:“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秋曾读否?”此联巧妙地将、夏、秋、冬四季相嵌,且暗含对纪晓岚打扮的讥讽,非常不易回对。纪晓岚闻言也觉自己的打扮有些滑稽,但他惯于恃才戏谑他人,嘴里哪肯服输。便回敬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引得南书房里一阵哄堂大笑,此事迅速被传为笑谈。善于对联之戏的纪晓岚,常有妙语。譬如他为一穷苦铁匠写对联,为: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为理发匠写对联则为:虽然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字字珠玑,堪称绝对。不仅这样,临死前,喜好对对子的纪晓岚也不忘再对一回对子。那是嘉庆九年(1804年)秋,染上风寒的纪晓岚卧榻数日不起,身体虚弱不堪,以为自己大限将至的纪晓岚,将三子汝似、四子汝亿和几个孙子召至前,交代后事,吟诵道:“贫莫断书,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脏。”子孙们含泪应诺。但此病虚惊一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病愈后的嘉庆帝,颁下谕诏命纪晓岚为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次年二月十日,纪晓岚再次病倒。已82岁高龄的纪晓岚知道这次自己在劫难逃了。当儿媳煮了莲子羹给纪晓岚吃时,已极度虚弱的纪晓岚,却对儿子们说:“我想了一个对子,你们对对吧!”不等儿子们回答,他已吟出:“莲(怜)子心中苦。”父将不久人世,儿子们谁还有心思对对子,心怀悲痛的儿孙们奄奄一息的父亲,勉强作沉思状。纪晓岚声音微弱地再次说道:“何不对?‘梨(离)儿……腹……内……酸。’”说完便与世长辞了。一代文豪、才子结束了他的光辉一生。纪晓岚死后,嘉庆帝派了散秩大臣德通带领十名侍卫前来祭奠,赏赐陀罗尼经被一条、白银五百两治丧,赐谥“文达”,这是对他文学才能的肯定。纪晓岚不仅学识好,且确实为情中人,幽默得也很在理,以致如此多的后人缅怀他。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