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外第十九章:贪官传说


本站公告

    翻外十九章:贪传说

  1.和珅(乾隆十五年(1750年)-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纽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以巨贪而出名。他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生。少贫好学,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三十七年授三等的侍卫,四十年升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三月入军机。以善伺上意得宠幸,史书:“高宗(指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进之。”擅政20余年,升迁47次,权倾朝野,百争相谄附。公然勒索纳贿,又排斥异己,致使吏治败坏,场充斥小人。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未几,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贪银8亿两,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相等于当时清政府15年至20年的岁入。把钱财塞在他家的屋梁上。史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廷议凌迟,改赐和珅狱中自尽。其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帝第十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2001年,曾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他也是十八世纪首富.

  虽然贪污是他的最大的过错,但他的才华还是应该得到承认。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其实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所以根本不能称为宰相或中堂。

  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珅继承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参加顺天府科举乡试,没有考中举人。不过,没有功名的和珅,后来却因颇有才学主管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正五品),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皇帝的侍卫很多,但为什么和珅会得到乾隆的赏识?

  《庸庵笔记》记载: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或一说“云南急呈奏本,缅甸要犯逃脱”),乾隆责问:“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欤?。这是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责问“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珅应声说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也!”意为“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这句答话,正好也是《四书》中对上句话的注解“岂守者之过邪?”被作了巧妙的变通,用在这个场合,显得自然贴切。乾隆大喜马上将他升了职。

  另一说法是,某日乾隆在轿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珅顺口背了出来,乾隆很是欢喜。总之,年轻的和珅英俊潇洒,又颇有才学,可能在某一偶然的机遇中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从此时来运转,飞黄腾达。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乾隆十分喜爱和珅,在野史中还有一种记载。

  当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有一次去到太后宫中,见一子,袅袅婷婷,有如西施再世。宝亲王一下子魂儿出窍了,不住轻轻地从后面走过去,抚摸那人温润如玉的脖子。那人以为是哪个小太监,转身一掌打来,却被紧紧攥住。那人定睛一看,见是年轻的宝亲王,浑身一软,宝亲王乘势将她揽在怀中。这个人就是雍正皇帝的爱马佳氏。此后宝亲王时常找机会去后宫与她见面。一日,二人正在后宫调笑,不想被皇后钮祜禄氏看见,硬说是皇马佳氏调戏宝亲王,下了一道懿旨,要将马佳氏在月华门下勒死。等宝亲王赶到月华门时,马佳氏已气息奄奄,一见宝亲王赶来,马佳氏顿时滚下两行热泪。宝亲王心如刀绞,哭不能放声,说道:“是我害了你!你我今生无缘,但愿你来生能和我相聚。”说罢,咬破中指,把那鲜血往马佳氏的额上一点,说道:“来生相逢,以此为记了。”

  和珅被传额上也有一如此印记,又和珅像貌俊秀,举止合度,颇似当年的马佳氏。更传言和珅出生之年,正好是马佳氏死去之年。乾隆更确信“和珅莫不是马佳氏转世?”这位皇上,想要把欠马佳氏的情,一古脑地还到和珅身上,造就了和珅一生的荣华富贵。

  《和珅列传》中记载,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岁的和珅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

  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取得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

  随后,和珅又向皇帝报告说,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乱,许多州县都出现亏空,需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赞许。

  当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进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顿云南的盐务、钱法和边防事务的具体意见,都得到乾隆的肯定。

  云南的案子和珅办得很出,确实表现了他的才华,所以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

  时隔一个月,乾隆给和珅6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丰绅殷德,两人于乾隆五十四年结婚。

  这门亲事,既给和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和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使做错了什么事,也不会受到处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苏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与大学士阿桂一起督军镇压。前方将帅本来快要取胜,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挥,竟然转胜为败,致使总兵图钦保被打死。

  乾隆知道情况后,命令和珅马上回京。和珅回京后,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书。

  据史料记载,和珅从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直至他获罪前后的29年中,重要的封就有47次之多。

  乾隆四十一年,27岁的和珅被授予军机大臣。3年后,领班军机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学士阿桂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当年在军机处任职的还有大学士王杰、尚书董诰和福长安。阿桂、王杰、董诰都讨厌和珅,结果就出现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办公的奇特现象。

  为此,御史钱沣专门上了一道奏折,请皇上下令恢复军机大臣在一起办公的规定,这一奏折矛头指向和珅,乾隆承认奏折所反映的情况是对的,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乾隆知道阿桂与和珅不和,常常让阿桂在外领兵或查阅工程、办理案件,军机处的实权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曾听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和珅究竟是凭借什么功夫,讨得乾隆皇帝如此欢心呢?

  和珅并非后人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还是很有才干的。据《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和珅之死.

  乾隆帝在位时间与其祖父康熙一样长,他本可超过祖父,因为不愿对祖父不恭,便在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决定年底传位给皇十五子颐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正式传位仪式于次年元旦在太和殿隆重举行。乾隆帝当了三年的太上皇。

  乾隆末年吏治,贪之首便是皇帝最宠信的和珅。但和珅持权拭大,忘记太上皇年事已高,他该为自己预备退路。早在乾隆帝有意选颐琰继位时,和珅早早打探到这一消息,在宣布此事的头一天送给颐琰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对此事劳苦功高。乾隆帝退居幕后,和珅专权更甚,嘉庆帝有什么事反而要托和珅转告父亲,嘉庆帝的老师朱硅由两广总督升任大学士,嘉庆皇帝写诗祝贺,没想到和珅向太上皇告一状,说嘉庆帝在向下属“市恩”,结果朱硅降为安徽巡抚,嘉庆帝也因此得罪了父亲。嘉庆帝隐忍不发,表面上更重视和珅。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弘历驾崩。次日,嘉庆帝命和珅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实施软。接着下了一道突兀的圣旨,命令着实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及幕后庇护之人。当天就有大臣领会到皇帝的意图,于是弹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断送到嘉庆帝手中。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立即下令逮和珅入狱。

  嘉庆帝本要将和珅凌迟处死,但由于皇也是和珅媳的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参考了董诰、刘墉诸大臣的建议,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为避免政坛风波,嘉庆帝宣布对能弃恶从善和珅余党一律免于追究。

  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价值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法胜数,有些珍品比皇宫甚之。

  民间谚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2.石崇王恺比富.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功劳巨大,因此生活荒、天酒地,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生活里。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他手下的大小员们更是吃喝玩乐、无所顾忌。

  在晋朝的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

  《世说新语·汰侈》,中对当时达显贵穷枉奢侈的描绘,足以令当今的暴发户们瞠目结舌,最著名的莫过于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石崇在首都洛阳建造了豪华庄园,仅子就有100多个,每人头上和手上金尤闪烁,王恺是骨武帝司马炎的舅父,靠与皇帝的裙带关系贪污受贿成了超级富豪。两人互不服气,各显神通,公开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在40里的路段上用绸缎作屏风,石崇就把50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王恺用椒面泥房子,石崇就用赤石脂作涂料……

  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原来石崇曾任过几年荆州刺史。荆州是个大城市,又是水陆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石崇在荆州当了几年的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还纵容手下抢劫财物,强取豪夺。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有鲜簇拥着的金谷园,园里又造起了一座精致的绿珠楼,里面有他用五斗珍珠买来的歌。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两个侍各立一旁,手里拿着囊。刘实连忙退出来,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进了你的卧室。”石崇听了,哈哈大笑道:“你进去的正是厕所啊。”

  而王恺则仗着自已是皇帝的亲戚,更是搜刮民财,作威作福。因此获得财产无数,成了洛阳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富户。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刷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饭菜,还用料来粉刷墙壁,压过王恺。

  王恺岂肯认输,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在家门口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珍贵的细紫丝线编织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足足有四十里长的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设,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听说后,成心压倒王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他便命人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长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人们要上石崇家,就必须走过这道长长的锦缎做的屏栏。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又输了一着,这才知道厉害。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只得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听说舅舅在与石崇比富,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派人把宫里收藏的一株珍贵的两尺多高的珊瑚树抬了出来,那珊瑚红中带粉、晶莹透亮、枝条匀称、棱角分明,是珊瑚中的上品。晋武帝把它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大大地出出风头。

  有了皇帝帮忙,又讨得救兵,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得了珊瑚树后,如获至宝,连忙发出请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文武员到家里吃饭。

  宴席上,王恺故作神秘地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宝贝,平时不轻易让人观看,今日乘大家高兴,有意让大家观赏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都问是什么宝贝。酒醉饭饱后,王恺才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大家都说“快请快请”,于是王恺命令侍把珊瑚树捧了出来。只见两个侍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株高大的珊瑚树来,众人只觉眼前一亮,不觉连连称赞。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泽粉红鲜。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走近珊瑚树旁,慢慢凑上前去,好似在仔细观看,王恺在一旁得意地眯起了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石崇随手操起从桌旁拿的那一件铁如意装饰品,朝着那大珊瑚树的正中心上重重一击,“克朗”一声,那株珊瑚树立即粉身碎骨,散落一地。

  见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周围的员们都大惊失。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涎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

  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不由分说,一把揪住石崇要他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

  石崇仰天大笑说:“好好好,我赔我赔。”,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家里的珊瑚树多拿几棵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把石崇家的珊瑚树统统给拿过来了,这一下足足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只见棵棵高大挺秀,晶莹剔透;株株条干挺拔,光彩夺目。比起王恺的那棵,更要胜上几倍。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员都看呆了。围观的人指指这棵,看看那棵,目不暇接。王恺这才明白,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自己家的财宝确实敌不过他,也只好作罢认输。

  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他平时生活,“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招待客人,以锦围步幛五十里,以蜡烧柴做饭,众达富豪自叹不如。

  石崇不过是晋国的一个中敛僚(散骑常侍),就如此纵浪费,宰相级别的高级员就更不用说了。宰相何曾每天要吃掉上万钱、还总埋怨没有可口的莱。以当时的购买力,一万钱相当于一千个平民百姓一个月的伙食费。

  晋武帝司马炎有次驾临驸马王济家,王济盛宴款待,用的都是琉璃器具,100多名穿着绫罗绸缎,手托着食物列队伺候。这还不算什么,王济喜欢遭马,就在地皮最贵的北氓山下买了一大片地方作跑马场,用编织起来的金钱铺满界沟,时人称之“金沟”。

  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处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予理睬。他跟石崇、王恺等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

  通常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在开创之初,君臣群策群力,富有进取开拓精神,总能够为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深厚的根基。但西晋王朝却是例外,晋武帝君臣在天下一统后,不是把富余的精力用于开疆拓土、励精图治上,而是一面骄奢逸,纵享受,一面崇尚虚无,清谈玄远。

  西晋缘何迅速覆亡?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上上下下如此穷奢极侈、荒,江山怎么会长久呢!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

  3.中国的唐朝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时代,世称盛唐。那时代,是在唐朝的天空下,张开臂膀,拥抱整个世界的盛世朝代。于是唐朝的最有名的贪污家也贪的轰轰烈烈,与众不同,这个说的就是有名的唐名宰相元载。

  元载,出身贫寒,作到中国盛世时的宰相时,权力已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但他的无休无止。直到他被绞杀灭门之后,从他家中抄的有金银珠宝,钻石玛瑙,古董玩意,还有长安城内广建的住宅。可是最让人叹为奇观的,最难以置信的就是,抄家的物品中居然有八百石胡椒。  

  据有人计算过,唐时一石重为现在的79320克,那么八百石就是现在64吨。胡椒是唐朝人喜爱的调味品,只有国外天竺有产,也就是现在俗称的泊来品,属于高级消费品。大家吃时也不过一克半克的,这个能装满二卡车的胡椒不知道够现在的北京市消费多少时间?这个,让史上的许多学者大为不惑。有许多人研究元载存这么多胡椒作什么?  

  卖?怕是不缺这些钱;囤,又占地方,还得操心不要发霉变质,这些胡椒怕也不是一日之功能积蓄起来的。  

  只能说这是一奇异的贪污嗜好。

  唐朝宰相中少有贪,元载却是最臭名昭著的一个。他本出身寒微,后靠勾结宦起家,升任宰相。

  代宗时期,宦鱼朝恩军权在握,党羽众多,代宗意除之。元载领会圣意,开始秘密部署杀鱼计划。

  元载一边重金收买鱼的心腹,以便掌握其动静,一边千方百计将其护卫收买,并安排好兵力作外援,一边还示意代宗重用鱼的亲信,以麻痹之。后来,终于在寒食宴后,鱼只身入殿见代宗,并当场将之勒死。

  鱼既已死,元载却又专权。代宗又开始寻机除元。只过了七年,元载及其子儿一并被赐死。

  抄家时,珍宝财物不可胜数,并有胡椒八百石。

  4.宋朝时的贪蔡京,是个断送了北宋江山的权相。他喜欢吃一种腌的食品,于是抄家后发现他家中有三间房子里放的满满的都是此物。  

  这个,怕是比胡椒更难存放,但是依然有满满的三大间房子里放满了这种食品。难道蔡京都不知道分给下人们或者送出去?吃不了不都坏了?这个与元载一样的行为让史学家们也不解。  

  也是一种奇怪的贪污嗜好,让他自己掏钱买,他可能不会买这么多守着。

  蔡京(1047~1126),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其实是北宋名臣、大书法家,可是就因一个贪字而身败名裂。不但成了奸相,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之“蔡”也常被人说是蔡襄。

  蔡京与北宋政治家、书法家蔡襄是同乡,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熙宁二年(1069年),在满朝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中,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实行变法;次年,兴化军仙游县蔡京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此时蔡襄已经去世,蔡京妄想攀附名门,于是自称是蔡襄的族弟。蔡京权力极强,但并无固定的政治见解,其言行以向上爬为终极目标,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分子。元丰八年(1085)二月末,神宗病危,高太后和执政大臣在确定皇位继承人选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蔡京时任开封知府,依附右相蔡确一党,主张立神宗长子为皇太子。蔡京后见风使舵,见反变法派得势,转而投靠司马光以求抱住位。

  由于高太后临朝听政,对变法者大打出手,使北宋政权又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重新使用变法者,任命章淳为相。不久,蔡京回都城,任户部尚书。《重刊兴化府志》说:“章淳复变役法,置司讲议,久不决”。蔡京见状,主动上前积极配合,帮章解决问题。“京谓淳曰:‘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然之,雇役遂定。差雇两法。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两人相依以济”。这一记载说明,蔡京对王安石十分敬仰,对他的新法很有研究。元祐元年(1086),王安石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去世;八年后,蔡京还继续宣传和介绍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遗志有人继承。

  但哲宗时的这次变法因新旧党争反复不已,难于取得明显成效。宋徽宗即位后,有意修熙丰政事,又起用蔡京,任命他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他的书法,跻身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中。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如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在一系列国殃民的搜刮中,蔡京自己也乘机假公济私,广为聚敛,有家赀巨万,富可敌国,还拥有土地50万亩。这还不够,蔡京晚年“既贵而贪益甚”,甚至不惜造假帐,领双份的宰相俸禄,可谓贪婪无耻之极。因此,他当时就声名狼藉,为公论所不容。一次,皇帝赐他一座西图,他为了扩建竟拆毁附近民屋数百间,建成后的西园奢华甚至超过皇帝的东园。当时太学生联名上书,把蔡京、王蒲、童贯、梁师成等6个劣迹昭著的人称为“六贼”,蔡为六贼之首。

  蔡京与“唐名宰相元载被抄家出来的60多吨胡椒”不同。与“明朝的大贪严蒿,其子严世蕃,父子同类,狼狈为奸。他们喜欢的是与金银。最变态的就是用黄金浇注,用白银浇灌的生殖器状的恭桶”也不同。与“和珅也特别爱收藏帝王的冠冕顶戴,袍笏鞋琏,帝王家的金黄的衣物对他来说胜过其它”也不同。蔡京奇特的嗜好是“他喜欢吃一种腌的食品,于是抄家后发现他家中有三间房子里放的满满的都是此物”。也可见这位怎一个贪字了得。

  蔡京在举家南逃的路上也写过一首《西江月》:“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这首词高度凝练,概括了蔡京一生的经历,并找出了“贪恋荣华”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

  蔡京是怎样死掉的呢?王明清《挥尘后录》记载了蔡京的死因:“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

  显然,蔡京因“穷饿”死。然而,蔡京当时真的很穷吗?据史料记载,蔡京被流放岭南,临行之前,他的金银珠宝装了满满一大船,显然不穷。不穷而被饿死,何也?原来,沿途老百姓憎恨这个巨贪大恶,不卖给他“食饮之物”,从开封到长沙,三千里路上,蔡京很难买到一口饭、一盘菜、一杯茶。到长沙,无处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庙里,病困交加,饥寒交迫,至此,他才真正自省:“京失人心,何至于此”,最后“腹与背贴”,饿极而死。

  史载,蔡京死后没有棺木,只好以布裹尸,埋进专门收葬贫病无家者的漏泽园中,万千钱财今何在,千古留下惟骂名。

  5.明朝的大贪严蒿,其子严世蕃,父子同类,狼狈为奸。他们喜欢的是与金银。家中所用的器物,可以用金银铸造均不用其它材料。最变态的就是用黄金浇注,用白银浇灌的生殖器状的恭桶。这父子俩有些变态,虽然有着世人对黄金白银的热爱,但说狂热一点不为过。比上面二位贪污者来说各具特。  

  想想也是一种更奇特的嗜好。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因其无子,由其亲叔伯兄弟朱厚熄入嗣继统。这就是历史上的明世宗,次年改元嘉靖。在他统治时期(1521一1566年),由于宦专权的势头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排斥、抑制,内阁阁臣的权力有所上升,允许他们可以兼任尚书,掌握实权。尤其是内阁“首辅”位极人臣,权力更大,一切朝政都归其调度。他们当中一些人利用手中之权,除了拉帮结派,组织朋党,攀引门生,相互倾轧、排挤外,就是大搞贪污,收受贿赂,侵吞公款,卖鬻爵,假公济私,纵容家人抢夺、霸占民土地……几乎什么坏事都干。在这些首辅中间,严嵩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代表。

  严嵩(1480——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今江西省分宜市)人。他十六岁丧父,青少年时代是在比较孤寒的环境中度过的。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进士,朝考中又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授编修。

  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提升严嵩为礼部右侍郎,并命令他去湖北钟祥祭拜自己亲生父母的坟墓,同时对陵园进行了整修。事毕回京后,嘉靖皇帝很满意,提升他为吏部左侍郎。不久又任命他为南京礼部尚书,后改任吏部尚书。

  严嵩在南京做了五年的闲,当时已年近甲。嘉靖十五年(1536年),因祝贺嘉靖皇帝“万寿节”(即皇帝过生日),严嵩来到北京。他凡事看嘉靖皇帝的眼行事,平时一切以迎合、取悦皇帝为第一要务。为了奖掖严嵩,皇帝下旨加封其为太子太保,并让他扈驾南巡承天府(今湖北钟祥),一切赏赐与辅臣相等。

  严嵩日益受到嘉靖皇帝的青睐和重用,便飘飘然起来,骄奢霸横之气日益显露,贪污随之而来,收受贿赂成为常事。就是宗师藩王、皇亲国戚也概莫能外,如请求抚恤,或者是乞赐封赏、赐名等事有求于他,他都要收取好处费,然后才肯帮助代办,否则免谈。例如,早在他担任礼部尚书时,就借着考选译字生的机会,向考生索取钱财,并且只有按价纳贿者才能选中。另如,交城王朱死后无子继承,其从弟辅国将军朱想承袭这个爵位,于是他向严嵩贿赂了三千两白银,又派人买通了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徐旭等人,终于达到目的,顺利袭位。又如,永寿王朱秉病逝,其王位本应由他的嫡孙朱怀承袭,但是因为他的庶子朱惟送给了严嵩三千两白金,便轻易地取得了王位继承权。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更是个敛财高手、纨绔子弟,整天借着其父的势力,违法乱纪,卖鬻爵,胡作非为。他是严嵩三十四岁时才生下的独生子,因此对他非常溺爱。他们父子二人先是控制了吏部、兵部,先后任用他们的党羽李本、欧阳必进、许论为二部尚书,一切选、派将全都出于严门,这就为他们卖收取贿赂大开了方便之门。当时不管位大小,皆有定价,如,州判三百两;通判五百两;指挥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御史、给事中分别为五百两至八百两不等。其中因为吏部掌握人事任免和升迁罢黜的大权,所以价码最高,如吏部郎中、吏部主事的价格往往在三千两至一万三千两。此外,吏要想升迁、调换也必须向严氏父子行贿,谁出钱最多,谁的就升得高,升得快。例如,刑部主事项治原行贿白银一万三千两,就很快转为吏部主事;举人潘鸿业掏出白银两千二百两就买了个山东临清州知州;武将仇鸾因贪污、骄横被革职,因为他曾是严嵩的干儿子,并且又向严氏父子行贿重金,故很快又重新被起用,恢复太子太保的职务,派去镇守大同;武将李凤鸣因罪被罢,他行贿严氏父子二千两白银,就重新被起用,出任蓟州总兵;总兵郭琮本已年老体衰被免职,但是拿出白银三千两送给严嵩,便被调换为负责漕运的员。

  严嵩用贪污的巨款,在京城和家乡袁州、南昌等地大量购置土地,建造豪华的府第、园林,过着天酒地的糜烂生活。这一切引起了言(包括给事中、御史等)们的注意,他们纷纷上书弹劾严氏父子,揭发他们的种种劣迹与不法行为。但是严嵩每次被弹劾时,都急忙跑到嘉靖皇帝面前述说委屈,说这是别人嫉妒他,一切都与事实不符,并一再向皇帝表忠诚,献忠心。嘉靖皇帝经常偏袒他,为其开脱。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秋天,严嵩拜武英殿大学士,参与机要政务,但仍然兼管礼部事务。由于皇帝对他信任、欣赏,没有多久,严嵩便集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于一身,并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正式当上了首辅。

  严嵩在内阁前后干了二十一年之久,他一生并没有什么真本事,主要是靠文字,特别是擅写“青词”与揣摩上意、溜须拍马和献媚奉承,取得了嘉靖皇帝的宠幸与信任,从而窃取了权柄,达到他与家人侵占公私财产,欺压坑害别人的目的。因此,他一旦失去皇帝的宠爱,其地位也就难保了。

  严嵩虽然平日往往能够揣摩皇帝的心意,但是随着他执政日久,已年老体衰,耄耋而智昏,办事能力下降,迟钝不支,记忆力大减。有时甚至连皇帝所下的手谕中许多话他也都弄不清楚了。嘉靖皇帝渐渐对他产生了厌烦,故而逐渐疏远他。有什么事情多找徐阶处理,而不用严嵩;即使用严嵩的时候,也多是让他起草一些祠祀祝文而已。徐阶就利用与皇帝接近的机会,尽量离间皇帝与严嵩的关系,动摇严嵩的地位。为了促使皇帝尽快下决心罢黜严嵩父子,他便利用皇帝笃信道教的特点,设法表明除掉严嵩乃是神仙玉帝的意旨。他介绍皇帝与道士蓝道行接触。没过多久,嘉靖皇帝与道士蓝道行谈论有关修仙、长生等问题,谈话间蓝道行说了许多对严嵩不利的话,并示意玉帝上天铲除严嵩父子;于是嘉靖皇帝就决定除掉严嵩父子了。很快,嘉靖皇帝借御史邹应龙上书弹劾严嵩和其子严世蕃的机会,下谕旨命令严嵩立即退休,并由驿站驰送其返回故里;决定每年发给他米百石,以养终老。同时下令逮捕严世蕃,下大理寺狱。经过审讯,最后判决严世蕃流放到广东雷州,同时把严世蕃之子锦衣严鹄与他家门客罗龙文充军广西戍边。而严世蕃自从获罪后,更是不满,经常与罗文龙来往,并一起诽谤时政,攻击朝廷。他还役使四千余人建造了豪华宅第。传说他与罗文龙二人私通倭寇,打算逃亡日本;聚众谋叛,公开反对朝廷。鉴于此,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皇帝下诏将他们二人重新逮捕入狱,经审判,判他们大逆不道与谋反之罪,判处斩刑,不久伏诛于市。抄其家,得黄金三万两千余两、白银二百零二万余两,其他房屋、土地、珍宝、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玉器、服饰、家具无数,几乎超过了皇室的珍藏。还查抄了严家在京师、江西等地的财产。同时皇帝下诏贬严嵩与诸孙为民。严嵩从“贵极人臣,富甲天下”的高位,顷刻之间一下子掉在地下,沦落为家败人亡、孑孓一人,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的。

  隆庆元年(1567年),严嵩在老病、饥饿、恐惧、孤寂、哀怨、无奈之中,死于寄食的墓舍草庐里,终年八十七岁。他死后既无人吊唁,也没有棺木殡葬,情景十分悲惨。这真应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名言。摘自《刑场上的红顶子》.

  这些贪可是历史上最出名的.有利有弊,但是他们的贪婪确是无止境的.

  (END)

  一剑惊魂下一章:竹林之战.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