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


本站公告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语︰????????????????),为土耳其人所创立之国。始王奥斯曼一世,初居中亚,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苏丹。自灭亡东罗马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故其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明,东西文明在其手中因而得以统合。

    其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之陆上交流达六世纪之久。在其存在其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之界限日趋模糊。其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米玛·希南名留至今。于十六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顶盛,在十七世纪,其领土更达最高峰。而在海雷丁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其为惟一的伊斯兰势力能于十五至十九世纪期间,挑战日趋强盛之欧洲霸权。然而,终不敌之,于十九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因而四分五裂。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因而领导国民起义,击退西方势力,据小亚细亚立国,废哈里发,更国号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编辑本段「帝国的历史」

    建立奥斯曼土耳其人原属中亚阿姆河一带(突厥斯坦)西突厥乌古斯人的卡伊部落,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13世纪初,蒙古人大举入侵中亚,卡伊部落首领埃尔图格鲁尔率部400多帐被迫西迁,进入安纳托利亚,信奉伊斯兰教(一说在中亚时已信伊斯兰教)。归顺塞尔柱突厥人的罗姆素丹国,受封安纳托利亚北部的卡拉贾达地区,并委以守卫边境重任。埃尔图格鲁尔从毗邻拜占庭手中夺取瑟于特、多马尼奇等地,这成为奥斯曼国家的发祥地。121年,奥斯曼一世(039;UthmaI,125~1324)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后,继续兼并拜占庭领土卡拉贾希萨尔、比莱吉克、亚尔希萨尔等地,定都耶尼谢希尔。129年罗姆素丹国被迫承认他夺取的领土为其封地。1299年,奥斯曼趁罗姆素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故名。1324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1324~1360)继位后,首先攻占布尔萨,并迁都于此,正式宣布使用“素丹”称号,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实行伊斯兰教法,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他继续向外扩张,先后又攻占尼西亚、尼科美底亚、斯库塔里、安卡拉等地,其势力达于马尔马拉海南岸地区及加利波里半岛。他开始建立常备军队,组建近卫军团(即童子军团),确立国家行政组织,中央设立迪万(即国务会议),任命维齐尔(即大臣),向各地派遣贝伊(即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即教法官),铸造统一钱币,成为奥斯曼国家的真正缔造者。1360年素丹穆拉德一世(1360严139在位)继位后,向东南欧扩张取得决定性的进展。1362年,采取大规模军事进攻,占领埃迪尔内,并以此为都。接着又征服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萨罗尼和整个希腊北部,迫使保加利亚和塞维利亚统治者称臣纳贡。13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素丹巴耶济德一世(139~1402在位)征服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地区,初步统一安纳托利亚突厥塞尔柱各埃米尔公国。1394年,迫使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扶植下的哈里发穆泰瓦基勒赐封他为“罗姆素丹”。1402年,帖木儿率军侵入小亚细亚,奥斯曼军队战败,巴耶济德一世被俘后身亡,其后代陷入内争。素丹穆罕默德一世(1403,,1421在位)结束分裂局面,收复帖木儿征战时丧失的领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对欧洲基督教王国作战,再次征服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确立了在欧、亚所辖地区的统治。

    编辑本段「帝国的扩张」

    版本1:

    奥斯曼一世之子奥尔汗统治期间,即十四世纪初中期,建立了常备军,并且吞并了罗姆苏丹国之大部分地区。于一三三一年,其打伤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并攻占了尼西亚城;一三三七年,夺取尼科美底亚,将东罗马帝国之势力逐出小亚细亚。奥尔汗改称“总督”。一三四九年,奥尔汗以二万骑兵打败了塞尔维亚,占领亚得里亚堡,并迁都于此,改名“埃迪尔内”。

    奥尔汗之子穆拉德一世更自号“苏丹”,并于一三八九年取得科索沃战役之胜利,打败了巴尔干诸国联军,征服塞尔维亚。再于一三九三年征服保加利亚。一三九六年,罗马教皇授权匈牙利国王率领多国部队与之决战,结果联军大败,欧洲诸国震惊。至十四世纪末,其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大部及小亚细亚。

    十五世纪初,其曾一度衰落。至穆罕默德二世时期,国力恢复。一四五三年,其帝亲率三十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钜战五十三天,终于五月二十九日攻克,并迁都于此,东罗马帝国灭亡。

    攻灭东罗马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先于一四六三年征服波斯尼亚;再于一四七八年征服克里米亚汗国;翌年征服阿尔巴尼亚;一五一四年向东打败伊朗。一五一七年更向南征讨,灭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随後麦加、麦地那亦相继被占领,苏丹因而自称为“两个圣城之仆人”,成为穆斯林世界之首脑哈里发。

    苏莱曼一世在位时,国力达到鼎盛,其被尊为“大帝”。一五二一年,占领贝尔格莱德;一五二九年围攻维也纳;一五五五年进占两河流域。至一五七四年,势力更达到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之大帝国。

    由于其穷兵黩武,因而战事不断,打断了东西方之贸易,使得西欧往东方之交通不时受阻。而帝国向过境商人征高额税收,乃原产东方之香料、茶叶等商品价格昂贵之原因之一。然而,丰厚之商业利润使得西欧诸国寻找去东方新航路,免受其威胁,从而促生了地理大发现。

    版本2:1451年,素丹穆罕默德二世(1421~141在位)执政后,帝国步入强盛时期。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成为帝国的新都,并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他制定伊斯兰法典,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扩建用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对新征服地区实行伊斯兰化的各项政策,对其他宗教团体实行自治的“米勒特制”,发展经济,从而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向外扩张的实力。1459~147年,最终占领了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克里木、阿尔巴尼亚、伯罗奔尼撒半岛等,并统一了小亚细亚。自称“两地(指罗梅利亚和安纳托利亚)和两海(指爱琴海和黑海)的主人”。16世纪初,素丹赛利姆一世(1512~1在位)先后打败伊朗萨法维王朝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从开罗俘虏哈里发穆泰瓦基勒予以监禁,自称哈里发。他占领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地区。麦加圣地谢里夫表示臣服,并将大量伊斯兰教圣物供奉给素丹。赛利姆遂取得“两圣地护卫者”称号。素丹苏莱曼一世(1~1566在位)统治时期,奥斯曼帝国国势臻于极盛。他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加强中央政权,发展经济,国库充盈。他先后征服和控制了伊拉克、黎巴嫩、希贾兹、也门等地,辖有除摩洛哥外的马格里布地区,并向东南欧派驻军事长官、伊斯兰教法官、传教师,使伊斯兰教在东南欧广泛传播。帝国极盛时,其领土东迄高加索和波斯湾,南抵非洲内地,西达非洲摩洛哥,北迄奥地利边界直到俄国境内,囊括今欧、亚、非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领土面积约600多万平方公里。

    版本3: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庭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28232年)继位。

    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30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32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庭在小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32359年)统治时期。乌尔汗为了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新建立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但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这种军队的特殊之处是要终生服役,不得建立庭,待遇优厚,享有特权。在奥斯曼帝国,几乎仍然采用中亚的战斗体制,男孩自小就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战争掠夺为荣,战士打起仗来英勇顽强。新军建立初期只有万人,到世纪中期发展到4万人,7世纪初发展到9万人。当时,奥斯曼帝国有着良好的扩张条件,拜占庭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33年,奥斯曼军队打败拜占庭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33年攻占了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实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庭在小亚的全部领土。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359389年)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3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并把首都迁到这里。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战,尽管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作战英勇,在战斗中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联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庭帝国,派出了援军。39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于是,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庭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389402年)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庭,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在这场战役以后,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欧洲的扩张。

    苏拉德二世时(4245年)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向欧洲扩张。430年,苏拉德二世率军占领帖撒罗尼加,拜占庭实际上已处于包围之中。到穆罕默德二世(4548年)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攻。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虽然有许多险要和堡垒,军民也进行了拚死的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守军只有不足一万人。最后,城中的热那亚人作了土耳其人的内应。奥斯曼帝国以保留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加拉太区的商业殖民地特权为条件,利用涂油板将70多艘土耳其战船运过加拉太后面的陆地,然后用这些船只搭浮桥,从侧面攻城。君士坦丁堡被打开一个缺口。在顽强地坚持了5天之后,君士坦丁堡终于在453年5月29日被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阵亡,千年的帝国灭亡了。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尔干,征服了摩利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459年又征服了塞尔维亚全境,43到45年间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479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此外,在中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土耳其人还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也被迫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在苏丹塞里姆一世(52520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但是对伊朗的战争并不顺利。土耳其人主要是为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南高加索。只是在54年打败过伊朗,并夺取了查尔兰高地。此后进展不大。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5年,在阿勒颇打败埃及苏丹的军队,57年,奥斯曼军队没有受到抵抗就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埃及国家灭亡。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土耳其人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苏里曼一世(52050年)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苏里曼是个非常有作为的苏丹。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进攻欧洲上,继位不久就开始向欧洲全面进攻。52年,他派兵攻占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52年,在摩哈赤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的军队,攻陷布达。以后数次进攻奥地利,甚至打到了维也纳。但在欧洲碰到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全力抵抗,进攻的势头被遏止。

    此后,苏里曼开始大举进攻阿拉伯半岛地区和北非。他首先派兵占领巴格达,完全占据两河流域,吞并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攻占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他的后代在574年攻占了突尼斯。到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庭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编辑本段「衰落与灭亡」

    版本1:57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十七至十八世纪,其与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交战迭遭失败,势力转衰。九次俄土战争几无胜迹,失地千里。至十九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後独立;英、法、俄、奥相继争夺其领土。及后,于次世界大战与同盟国共同作战,最终战败,结果遭列强宰割。土耳其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于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民族抗战运动,击退外国势力。一九二一年一月,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废苏丹制,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土耳其共和国建立。

    版本2:

    自苏莱曼一世死后的200多年间,奥斯曼帝国渐趋衰落。在内部,地方封建割据加强,土地高度集中,对农民的徭役赋税加重,国家财政危机。国内民族压迫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小亚及西亚各地先后爆发了数十次农民起义和教派起义,尤以16~17世纪的杰拉勒运动、1世纪初伊斯坦布尔的帕特罗纳·哈利勒起义时间长、规模大,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63年,围攻维也纳失败,丧失大量土地。1世纪末两次俄土战争失利,帝国所属黑海北岸土地划归俄国。19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埃及、叙利亚、也门脱离控制,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在帝国衰败时,促使一些政治家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曾实行的主要内政改革有,179~139年的“新秩序运动”、139~156年的“坦志麦特”运动、176~17年的立宪运动等,素丹哈米德二世(176~1909在位)又鼓吹泛伊斯兰主义,企图维护帝国摇摇欲坠的统治。但均收效甚微,却扩大了西方列强对土耳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后英、法、俄、奥、意等加紧争夺和瓜分了帝国在欧、非、西亚的大部分领土。次世界大战参加同盟国作战失败后,其领土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国内爆发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国民政府宣布罢黜素丹穆罕默德六世,废除素丹制,奥斯曼帝国告终。

    编辑本段「帝国的政治」

    奥斯曼帝国为政教合一的军事性封建国家,设有完整的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制度。素丹为最高统治者,集政治、军事、司法、宗教权力于一身,实行世袭制。作为宗教领袖,采用“埃米尔·穆米尼”(即正统派的长官)称号,从素丹赛利姆一世起自诩为世界穆斯林的“哈里发”,但未得到伊斯兰世界的承认。国家实行封建的土地制度,国有土地占0%,称“米里”。此外还有封给清真寺、宗教社团的瓦克夫地和私有地(即穆尔克)。国有地分为哈斯、泽美德、梯马尔3类。哈斯为王室成员领地和高级文武官员的禄田,其收入在10万阿克切(即银币单位)以上。泽美德和梯马尔是以服军役为条件赐给有军功人员的土地,其收入分别为2万以上及不足2万阿克切为区别。帝国的主要财政收入是土地税、贡赋、天课、人丁税和战争掠夺。其经济主要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政府不注重发展对外贸易往来,本土经济发展处于封闭状态。

    编辑本段「帝国时间表」

    奥斯曼一世(OsmaI)1201324奥尔汗(Orha)13241359穆拉德一世(MuratI)1360139巴耶济德一世(BayezidI)1391402大空位期(Iterregum)14021413穆罕默德一世(MehmetI)14131421穆拉德二世(MuratII)14211444穆罕默德二世(MehmetII)14441446穆拉德二世(MuratII)(复位)14461451穆罕默德二世(MehmetII)(复位)1451141巴耶济德二世(BayezidII)1411512塞利姆一世(SelimI)15121苏莱曼一世(SüleymaI)11566塞利姆二世(SelimII)15661574穆拉德三世(MuratIII)15741595穆罕默德三世(MehmetIII)15951603艾哈迈德一世(AhmetdI)16031617穆斯塔法一世(MustafaI)1617161奥斯曼二世(OsmaII)1611622穆斯塔法一世(MustafaI)(复位)16221623穆拉德四世(MuratIV)16231640易卜拉欣(Ibrahim)1640164穆罕默德四世(MehmetIV)164167苏莱曼二世(SüleymaII)1671691艾哈迈德二世(AhmetdII)16911695穆斯塔法二世(MustafaII)16951703艾哈迈德三世(AhmetdIII)17031730马赫穆特一世(MahmudI)17301754奥斯曼三世(OsmaIII)17541757穆斯塔法三世(MustafaIII)17571774阿德阿尔哈米德一世(AblamidI)1774179塞利姆三世(SelimIII)179107穆斯塔法四世(MustafaIV)10710马赫穆特二世(MahmudII)10139阿德阿尔马吉德(AblMejid)139161阿德阿尔阿齐兹(AblAziz)161176穆拉德五世(MuratV)176阿德阿尔哈米德二世(AblamidII)1761909穆罕默德五世(MehmetV)1909191穆罕默德六世(MehmetVI)1911922编辑本段「帝国的经济」

    奥斯曼政府每定都一处,皆大幅改革该地之经济,使其成为新政经中心。诸如布尔沙、埃迪尔内、君士坦丁堡皆然。3穆罕默德二世与其继承人巴耶塞特二世,皆尝鼓励欧洲各地之犹太人移居君士坦丁堡或其他城市,如萨罗尼加等。其经济政策之最终目的仍使苏丹之权力得以巩固并扩大,故此特别着重于生产阶级之利益上,使之生活富裕,从而使帝国生产力大增。另一方面,亦可减少纷乱,使得万民顺服。4直至十七世纪,其国之国库管理与法治皆领先同济,伊斯兰诸国无有及者,5而经过高度训练之金融专才不亦断涌现。56这是因为其掌控东西贸易之咽喉,从而累积了大量财富。但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因与之交恶,无法依照马可波罗之路线前往东方,故另拓海路,从而掀起了大航海时代之序幕。此后经过百余年,因为海路贸易兴盛,丝绸之路渐渐衰亡,其国之经济亦开始衰退。

    纵然如此,其仍鼓励城镇自行发展,通由扩张领域至未开发地,吸引更多民众聚居,增强生产力,从而发展成金融中心,以保持竞争力,颇有现代资本主义之影子。

    编辑本段「帝国的宗教」

    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伴随着向外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传播。在15~19世纪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盟主。帝国立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为国教,哈乃斐学派教法为官方立法、司法的准则。帝国为了推行伊斯兰化的各项政策,在中央设立“伊斯兰委员会”作为最高宗教权力机构,由伊斯兰长老、大法官、穆夫提、学者组成。其职责是从事宗教立法、司法的教律裁决,管理清真寺、宗教基金和社会慈善事业,领导和管理宗教学校和全国的宗教事务。素丹任命一伊斯兰教大长老担任宗教助手,奉素丹之命宗教政令和法特瓦(教律意见),核审政府法令,主持素丹登基仪式。下设“欧莱玛会议”和“教律裁判委员会”附属机构,以伊斯兰教长老为首的欧莱玛阶层享有崇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特权。帝国以沙里亚教法为依据,制定了民事、刑事、瓦克夫、商事及行政实体法规,完善和全面实施伊斯兰教法。从中央到各地建立了伊斯兰法院(庭),还设有司法监督检查机构。16~1世纪,帝国境内苏菲教团十分活跃,受到官方尊崇的有毛拉维教团、比克特西教团、里法伊教团等,素丹赐以大量瓦克夫地和宗教基金。卡迪里教团、亚萨维教团、哈尔瓦提教团、纳格什班迪耶教团、契斯提教团等广泛传播于民间,各地建有大量苏菲扎维叶(即道堂)和苏菲长老陵墓,盛行吾里和圣墓崇拜。帝国对麦加及分布在各地的圣裔赐封有土地,仍享有宗教特权。

    编辑本段「帝国的文化」

    奥斯曼帝国重视发展伊斯兰学术文化,保护伊斯兰文物古迹。帝国以大量的宗教基金在各主要城市兴建规模宏大华丽的清真寺、宗教大学、图书馆,仅首都伊斯坦布尔就建有400多座清真寺,其中素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堪称杰作。素丹以巨资扩建了麦加圣寺、麦地那先知寺,修葺了阿里的陵墓等。在新征服的东南欧建造了大量清真寺,如在塞尔维亚的赛拉吉夫城建有著名的“加齐清真寺”。在阿尔巴尼亚建有多所清真寺和教法学校。在布达佩斯城建有61座清真寺、10所伊斯兰学校及图书馆。在原希腊各地建有300多座清真寺。在南斯拉夫建有20多所清真寺及宗教学校。16~1世纪是帝国伊斯兰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先后将《古兰经》、圣训、哈乃斐学派的教法著作及阿拉伯、历史、地理古典名著翻译成土耳其文广泛传播。17世纪起土耳其学者用土耳其文从事著述。在宫廷和各地统治者的赞助下,在教义学、教法学、历史、地理、等领域均有建树,涌现出大批著名学者。国家组织学者编写了《土耳其文伊斯兰大百科全书》以及教权主义刊物《大东方杂志》。19世纪中叶,素丹哈米德二世极力鼓吹泛伊斯兰主义,宣称自己为世界穆斯林领袖,并向各地派出代理人,在印度掀起“哈里发运动”,但收效甚微。帝国对本土和属地的其他宗教实行“米勒特制度”,允许信奉其他宗教社团实行民族、宗教、语言、文化上的自治,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律制度,政府不加干涉。

    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在欧洲。他的版图日愈扩大,在灭亡麦木鲁克王朝后,他不仅变成了拜占庭的继承者,而且变成了继阿拉伯哈里发帝国而崛起的各小国的继承者。这个新帝国继承了东方和西方的国土,也继承了东方和西方的思想,这种联合的遗产,大概是奥斯曼土耳其历史上内容最丰富的事实。十六世纪时,北非其余的阿拉伯国家,被吸引到逐渐上升的土耳其新月的轨道上来。在这些国家当中,有阿尔及利亚(大体上是罗马人的努米底亚,Numidia)。征服埃及次年,即151年,希腊血统的奥斯曼海盗赫伊尔丁·伯尔伯罗萨和他的弟弟,侵入这个国家,打退了西班牙的侵略,把这个国家献给“崇高的阙下”。“崇高的阙下”赏赐赫伊尔丁总督(beylerbey)的称号,作为报酬。赫伊尔丁建立了一个军事贵族政体,以一支土耳其禁卫军团作为这个政体的中坚。赫伊尔丁也为土耳其素丹建立了一支由熟练水兵组成的装备完好的舰队,那些水兵是从叛教的基督教徒中招募来的,有意大利人,也有希腊人,他们随时准备在整个地中海里贯彻土耳其帝国的侵略政策。这支舰队,把奥斯曼这个怕人的名字向西一直传到西班牙海岸,正如土耳其禁卫军把这种恐怖向东一直传到底格里斯河两岸一样。于是,一个危险的邻国,就在突尼西亚(Tuisia,大体上是罗马人的亚非利加)以西建立起来了。1534年,突尼西亚国内发生王位继承之争,赫伊尔丁乘此机会,暂时占领了突尼西尼,但是,过了四十年,这个国家才被划入土耳其的版图,成为一个省。征服突尼西亚的陆军,是由息南帕夏指挥的,他是一位显赫的将军,原籍阿尔巴尼亚,156年,曾以埃及长官的身份,指挥攻打南阿拉比亚的战役,将也门纳入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在息南之前,一位伟大的土耳其海军大将皮利·赖伊斯(原来可能是一个基督教徒)曾在阿拉伯半岛的南岸和东岸采取军事行动,占领了阿登(亚丁,1547年)和马斯喀特(1551年),一直远征到波斯湾口。他的一张地图,最近被发现了,即所谓的“哥伦布地图”,上面画着大西洋和美洲大陆。自1705年起,突尼西亚的长官历来都称为贝(bey),过了一个世纪,才改称为岱(dey)。早在结束西班牙人在突尼西亚的统治和本地的各朝代之前,息南帕夏和另外的两个土耳其将军,就已经从的黎波里赶走了马耳他岛的圣约翰的骑士们,并于1551年占领了的黎波里。原来腓尼基人在迦太基的三个殖民地和邻近的领土,在罗马人的统治下,曾一度构成的黎波里塔尼亚省(Tripolitaia),这是Tripoli(阿拉伯语的TarābulusalGharb,西方的太拉布鲁斯)这个希腊名称的由来。在突尼西亚,柏柏尔人的成分是最弱的。除多山的摩洛哥(阿拉伯语的alMaghribalAqsā,远西,大体上是罗马人的毛里塔尼亚,Maretaia)外,大半数人口是柏柏尔人后裔的几个柏柏尔人的国家,就这样倒入了奥斯曼人的怀抱之中。一般地说,柏柏尔人人口的比例,不仅是自东至西地,而且也是自北至南地逐渐增加。的黎波里、突尼西亚、阿尔及尔,现在都已变成省会,这三个省,名义上是土耳其的属国,但实际上是半独立的,在一个长时期内,都由土著的统治者管辖,有许多统治者,曾将政权传给他们的后人。这三个政府,都由军事寡头政治的统治者加以控制。这三个政府,每年向土耳其政府称臣纳贡,表示承认土耳其的宗主权,尽管那种贡税具有更多的礼物性质。奥斯曼帝国代理人的横征暴敛所激起的暴动,偶尔震动了这些国家。自1711年到135年,的黎波里塔尼亚由盖赖曼利家族治理。自十七世纪以后,由于奥斯曼帝国舰队的衰落,就放松了帝国对非洲三省的控制,给统治者以更多的权力,去行使地方自治,无论统治者是帕夏,或贝,或岱,他们的权力都比埃及和叙利亚的统治者的权力还要大些。柏柏尔人的几个省,变成了海盗的国家。海盗行径,主要是针对基督教徒的,首先采取了圣战(jihād)的性质。当海盗就象当兵一样,变成了一种职业。这种职业,对于政府和人民都是有利的。对于俘虏和战利品,都征收定额的捐税;俘虏不是留着待赎,就是卖做奴隶。大约三百年的期间,这种收入是国库岁入的主要来源。海盗船只,常常作为一些单位,编入奥斯曼舰队。从穆斯林的西班牙流落在外的亡命徒,纷纷参加了地中海海盗的行列,他们的劫掠,变成了海上的灾难。海盗的活动,在十七世纪前半期,达到了极点,危及意大利、法兰西和西班牙的海岸。在十七世纪后半期,英国和法国在海上作战,迫使海盗尊重这两个国家的国旗,但是,较小的国家,仍然要每年纳贡,替自己的侨民和商业取得豁免,而这种豁免无论如何也是靠不住的。荷兰,丹麦和瑞典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甚至北美合众国,也曾为寻求安全而每年纳贡,并且在173年,卷入对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在那个时候,阿尔及利亚是海盗的大本营。自1796年以后,美国向的黎波里缴纳八万三千美元的年贡,到101年,的黎波里的岱坚持要美国增加年贡的数量,因此引起一场持续四年的战争。115年,美洲又开出一支敌意的舰队,访问了的黎波里。由于跟柏柏尔国家进行海战,这对美国舰队的发展是起了一些刺激作用的。北非大部分地区的征服,是在素莱曼一世在位的时代(11566年)完成的,他是叙利亚和埃及的征服者的儿子,在他的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达到了极盛时代。在素莱曼在位的时代,大半个匈牙利被征服了,维也纳被围攻了,罗得岛被占领了。奥斯曼人的版图,从多瑙河上的布达佩斯连绵到底格里斯河上的巴格达,从克里米亚连绵到尼罗河瀑布。这不仅是现代最强大的穆斯林国家,而且是最持久的穆斯林国家。历代的素丹,不下三十六位,都是奥斯曼男性的直系亲属,自1300年传位到1922年。素莱曼在他的人民中间,是以“立法者”(alQāūi)这个荣誉的称号闻名的,因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部法典,曾受到后代高度的尊重。他曾委托阿勒颇人易卜拉欣·哈莱比(1549年卒)编纂一部法典,名叫《群河总汇》(MultaqaalAbr)。在十九世纪的改革之前,这部书一直是奥斯曼法律的标准著作。但是,对欧洲人来说,素莱曼是以庄严者闻名的,而他确是庄严的。他的宫廷是欧亚两洲最辉煌的宫廷之一。下面是他曾经写给法兰西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一封信,所使用的风格是值得注意的:我是素丹们的素丹,君主们的君主,是把王冠分配给地面上的国王的人,是上帝在大地上的影子,是白海和黑海、鲁米利亚、安纳托利亚、卡拉马尼亚、罗马国、左勒卡德里亚、迪亚巴克尔、库尔迪斯坦、阿塞拜疆、波斯、大马士革、阿勒颇、开罗、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整个阿拉比亚、也门和其他许多地方的素丹和君主,这些地方是我的高贵的先辈和我的光荣的祖先(愿上帝照亮他们的陵墓)用他们胳膊的力量所征服的,也是“我陛下”用自己炽热的宝剑和胜利的大刀所制服的,我是素丹素莱曼汗,是素丹赛里木汗的儿子,是素丹巴叶济德的孙子,我写信给你法兰西斯,法兰西国的国王。素莱曼曾用清真寺、学校、医院、大厦、灵庙、桥梁、水管桥、队商旅馆、共公澡堂等建筑物,去装备和美化首都和其它城市,据说有三百三十五座建筑,是他的总建筑师息南所建成的。息南原来是安纳托利亚的一个基督教青年,可能是应募到君士坦丁来的,后来成为土耳其最卓越的、精力最旺盛的建筑家。他的杰作,是富丽堂皇的素莱曼清真寺(为了纪念他的恩人素莱曼),以此来使圣索斐亚教堂暗淡无光。它的庄严的圆顶,比查士丁尼大教堂的还要高十六英尺左右。它的凹壁(mihrāb)和后墙,都是用波斯式的瓷砖加以装饰的。当灰光灯照耀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这座都城的时候,曾一度迷人的麦地那、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从前强大帝国的首都和灿烂的文化名城都已被用作各地区长官和来自君士坦丁堡的驻军的住所了。从前在历史上,在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的城墙下面,曾经四次出现过气势汹汹的来自大马士革和巴格达的阿拉伯军队。土耳其文化,完全是由各种不同成分构成的惊人的混合物。远在突厥人迁移到西亚之前,他们就与波斯人接触,从波斯人那里采取了艺术的主题、纯的典范以及颂扬国王的那些政治观念。他们爱战争,喜征服,好客而且有同化力的倾向,这些可以说是游牧生活的纪念物。拜占庭人曾供给他们军事的和政府的各种制度,那主要是由小亚细亚的塞尔柱克人间接传授的。但最重要的是,阿拉伯人是土耳其人的教师,与希腊人是罗马人的教师具有同样的意义。从阿拉伯人那里,土耳其人获得了科学和宗教包括社会经济原理和宗教法律以及书写用的字母体系,这种字母一直用到192年。土耳其人(突厥人)还居住在中央亚细亚的时候,他们只有少量的书面,因此,他们曾采用过叙利亚书法,那是由叙利亚的基督教徒传授他们的。由于采用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字母,就有成千上万宗教的、科学的、法律的和的术语,是借自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尽管最近民族主义者想方设法企图肃清外来语,那些术语仍然有许多埋置在土耳其语里面。奥斯曼人在三个方面曾作出比较重大的、创造性的贡献:治国才能、建筑学、诗歌。奥斯曼帝国,象以前罗马人的帝国和阿拔斯人的帝国一样,在特征上和组织上,本来是军事的和朝代的帝国。它的主要目标,与其说是人民的福利,不如说是以素丹兼哈里发为化身的国家的福利。人民当中包括阿拉伯人、叙利亚人、伊拉克人、埃及人、柏柏尔人、库尔迪人、亚美尼亚人、斯拉夫人、希腊人、阿尔巴尼亚人等民族集团,他们各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奥斯曼人用宝剑把他们结合了起来。统治阶级,喜欢自称“欧斯曼利”(‘Uthmāli)、“奥斯曼利”(Osmali)、“奥托曼”(Ota),土耳其农民与统治阶级不同,他们也算做被统治的人民。土耳其人在自己广阔的领土上,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占优势的少数集团,他们没有企图在阿拉伯人的地区殖民。但是,他们与非穆斯林的妇女结婚,以便他们的血统得以保持新鲜,同时对任何一个臣民,只要他信仰伊斯兰教,说土耳其话,并参加土耳其宫廷,他们就承认他有充分的公民权。当时实行定期征募儿童的制度,在继续实行这个制度的年代里,他们能够迫使受过训练的青年去服兵役和参加行政事务,并且把非穆斯林家庭出身的优秀的男性青年加以同化。被征服人民中的最有才能的人物,有些被吸收并集中到首都来,加以伊斯兰化和土耳其化,然后利用他们去促进帝国的繁荣和进步。塞加西亚人、希腊人、阿尔巴尼亚人、斯拉夫人、意大利人,甚至亚美尼亚人,都有被提升到帝国最高职位的,还有一品当朝为宰相的。这个国家,与其说本来是为人民的福利而组织的,不如说是为战争的便利而组织的,它幅员广大,交通不便,民族复杂,在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之间甚至在土耳其穆斯林和阿拉伯穆斯林之间,在基督教的这个教派和那个教派之间存在着裂痕,具有这些缺点的一个国家,衰退的种子早已埋置在它的基本组织里了。它曾经面临民族主义获得胜利的世界,因而它的处境变得很坏。伊斯兰教国家,为了解决少数民族问题,而精心结构了宗教团体内部的自治制度,根据这个制度,各宗教团体享有大量的自治权,这个国家向来贯彻这个古典的制度,同时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一个人素丹兼哈里发的手中(最少在理论上是这样的),王位继承的系统,又不明确,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帝国组织先天的弱点。奇怪的不是帝国的分崩离析,而是分崩离析竟没有更早地发生。素莱曼死后不久,这个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这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163年进攻维也纳失败,可以认为是下坡路开端的标志;土耳其在欧洲的扩张,再没有取得更多的进展。此后,土耳其人的问题,变成了如何保持既得领土的问题,而不是获得更多领土的问题;武装力量的任务不再是进攻,而是防守了。除国内堕落腐化的势力之外,在十八世纪又来了外国的势力,当时,法兰西、英吉利、奥地利、甚至俄罗斯,已开始要求“势力范围”,而且开始用贪婪的眼光,注视着欧洲“病夫”的财产。但是,由于列强竞争,互相猜忌,缺乏一致行动,病人才得以苟延残喘。北非的阿拉伯人地区,是奥斯曼帝国最初丧失的领土。那些地区,接近南欧,远离伊斯兰国家在西亚的中心和心脏,那里伊斯兰教的传统比较薄弱,柏柏尔人和欧洲人的血统,在人口中又占着较高的比例,因此,那些地区从一开头就是自便的。阿尔及利亚,是从这个帝国被分割的个阿拉伯地区。130年,法兰西的军队在阿尔及利亚海岸登陆,外表上是报复海盗的活动,是为遭受阿尔及利亚统治者侯赛因岱侮辱的法国领事报仇。十八年之后,法国宣布这个国家及其沿海一带为法国领土的一部分。1942年11月,美军在那里登陆,赖法尔援引14年法令,提出抗议,坚持整个地区都是法兰西自然的延长。象其它省份一样,阿尔及利亚也派代表参加法国议会。法国军队和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者经过八年的流血战争,于1962年缔结了和平条约,阿尔及利亚遂获得独立。法兰西帝国向东发展,结果于11年占领了突尼西亚,在那里奉行同样的政策,其范围几乎是一样广大的。正如在阿尔及利亚一样,法兰西语代替了阿拉伯语,成为当地人的语言。突尼西亚,名义上虽然是一个保护国,但是,实际上简直是法兰西的一个属国。一个法国总督,坐在本国贝的旁边,管理一切公务。但是,由于接近埃及,穆斯林的民族传统保持得比较牢固。在这两个地区,都有成千上万的法兰西移民定居下来。突尼西亚的情况是错综复杂的,因为那里有数量和规模都很大的意大利殖民地。在法兰西的制度下,阿尔及利亚和突尼西亚都享受了较高程度的安全和公共卫生,得到更便利的交通设施,这是毫无疑义的。突尼西亚在1955年获得内部自治,1956年获得完全独立。突尼西亚和阿尔及利亚,现在都是共和国了。的黎波里塔尼亚,大部分是干燥的沙漠,沿海一带有几个绿洲,曾是柏柏尔人国家里最后的土耳其前哨。作为19111912年土耳其一意大利战争的结果,的黎波里塔尼亚从奥斯曼人的手中被夺去,改成一个殖民地,于1934年与昔兰尼加合并成意大利的利比亚。二次大战期间,英国、法国和利比亚当地的军队共同行动,把有德国人帮助的意大利的军队赶出了利比亚。1951年,利比亚宣告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王国。1901年,法兰西开始征服摩洛哥。在这里,曾经建立过两个强大的阿拉伯柏柏尔帝国,但并不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法兰西的地带是在1907年到1912年期间完全取得的。同时,西班牙也在忙于夺取自己的份额,即与西班牙海岸正对面的那个地区。1956年法国和西班牙都放弃了自己的保护国,满足了摩洛哥素丹(现为国王)的要求。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白非洲”(以南的通称为黑非洲),在130年后的八十二年间,全部落入南欧三个拉丁国家的手里,而经过二次大战后,这里完全获得了解放。在二次大战之前,虽然有些民族主义的骚扰,整个地区却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