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此满腔热忱地给予支持,写了一封情感激荡的信,寄给党中央毛主席,表示自己热烈拥护的程度,并就当时的教育革命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把个人的哀乐,同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始终改不了凡事总想发表自己见解的脾气。我因此还收到一封党中央办公厅的回函。
8月5日毛主席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8月14日又公布指导这场运动的方针政策《十六条》。我的血沸腾了,第二天就赶回学校,放弃假期休息,同几位农村青年一道到田间,边劳动边宣传《十六条》。在政治热情和革命责任感的鼓舞下,我对报上和社会上开展的一切讨论都抱极大的兴趣,对这场运动充满着无限的幻想和希望,以为将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大革命。它符合我喜爱破旧立新,不断向前的秉性。尤其是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喊得最响,一些人受压迫最历害的时候,总希望来一场暴风雨把它冲洗干净。
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佩戴“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城楼检阅首都“红卫兵”,对“革命小将”表示支持,号召他们到全国各地去“煽风点火”。同时各省市的“红卫兵”也分批晋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其狂热的程度是空前绝后,前所未有的。大中学生中几位杰出人物,成为时代的_4460.htm英雄,他们如火如荼的行动得到众人的赞誉,被群众广泛地传颂。整个社会已太久太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勇敢soudu.org行为了。人民群众仿佛正从睡梦中被唤醒过来。
然而小学里头仍在敲钟上课,按步就班。乡下像是“世外桃源”,毫不相干。直到12月初,中心学区里几位“头上长角”的青年教师率先冲到县里“造反”,逼“当权派”同意他们外出“串联”。其他人也蠢蠢欲动,不久就纷纷组织起各种名目的教师“红卫兵”,宣布“停课闹革命”。我们这才正式投入运动,扮演各自的角色。其实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跟着这一场风暴盲目地卷进去,并没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可以说,完全是在被利用的,充当呐喊和打手的角色。
我第一次戴上“红卫兵”袖章的时候,觉得挺威风,仿佛长高了三尺,从此步入革命者的行列,就要去为神圣的事业进行捍卫、搏斗、冲杀了。几位上京“造反”的人拍来电报,声称中央已允许小学教师外出“串联”,当时称为“长征”。当然不是当年红军为了抗日,在人烟稀少的雪山草地中辗转北上的长征。而是为了打倒“走资派”,在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城市间搞“串联”的所谓“长征”。于是12月29日,我参加的“红卫兵”“风雷战斗队”从学校出发了。大家计划先“南下”后“北上”。我同家里告别时,郑重交代要一年半载才能回来。似乎感到这一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要到全国各地去“经风雨、见世面”。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雄赳赳地踏上征途。但后来事实证明,许多人是借机出去游览观光,所谓“革命”仅是一个幌子。(待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