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世外桃源(三)


本站公告

    黄蓉说:“这里不是‘逍遥仙境’吗,怎么会是‘世外桃源’?”

  老者说:“‘世外桃源’不过是外面人的称呼,你不会连这点都不知道吧。”

  黄蓉说:“老前辈,晚辈确实不知。”

  老者说:“你们既然懂得此间的阵法,与这里肯定也有些渊源。我本想引你们进迷踪阵玩玩,不料却误打误撞,碰到了自家人。”

  郭京说:“晚辈的门派确实与此地有莫大关系,是以传下阵图。只知此处是‘逍遥仙境’,却不知也是传说中的‘桃花源’。”

  老者说:“外面曾经有一个小儿叫‘陶渊明’。他写过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描述的正是此间。所以此处就多了这个称谓。”

  黄蓉说:“陶渊明可是很有名的大文人,还是我们茅山派开山鼻祖陶弘景的先人。”

  老者说:“哦,想不到你们还有这层关系。”

  郭京说:“还未请教前辈的高姓大姓。”

  老者说:“我的名字已经许久不用了,以前这里的人都叫我‘走不通’先生,你们也可以这样叫我。”

  黄蓉问:“为什么他们给你取这么奇怪的绰号?”

  老者说:“此处有密境与外界的通道,所以原先一直是禁区,而我是负责守卫的。若是有人进来了,我就会告诉他‘走不通’,让他回去。日子久了,就得了这个称呼。”

  黄蓉说:“‘走不通’也太难听了,哪象个人名。不如我们叫你‘周伯通’前辈吧。”

  老者哈哈一笑,说:“小姑娘,你这改得果然好,听上去顺耳多了。还不知你俩怎么称呼?”

  黄蓉说:“我叫黄蓉,他叫郭京,出自江南茅山派。”

  周伯通说:“哦。”

  黄蓉又问:“周前辈,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里的故事。”

  周伯通说:“若是你们不嫌我罗嗦,我可以给你们讲讲此地的来历。”

  黄蓉说:“只要前辈肯讲,我们便是听上一天一夜也无妨。”

  周伯通说:“倒也不用那么久。这个故事还得从大禹说起。”

  周伯通就给两人说了起来。很久以前,尧在位的时候,中原发生了大水灾。禹的父亲鲧,接受尧的命令治水。鲧派了风神飞廉从天界偷来息壤。息壤可以不断生长增多。鲧用它作堤坝,堰塞住黄河,想通过这种方法解决水患。不料效果不佳,大坝虽然越长越大,越长越高,但附近的地势依旧低洼,泛滥的河水从大坝两边奔流而过。受灾的地方变得更加广阔,灾情也更严重了。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还是没有把洪水制服。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决定改变作法,用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来治水。但父亲造的息壤大坝由于不断增大,已经成了一座绝大的高山了。他只好找来先祖黄帝留下的轩辕剑,在父亲修的大坝前,划出一道空间裂缝,与众部下施展神力一部分一部分地把大坝都转移进了一个异空间。然后用女娲娘娘传下来的补天术,补住空间缺口。接着花了十三年的功夫,率领百姓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时间慢慢过去,息壤在这个异空间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形成了一块巨大的陆地。但当息壤过度生长后,它便停滞了下来,不再继续增多了。原来,息壤可以将宇宙中的暗物质转变为土壤,虽然这种变化,理论上是可以无穷无尽的。但实际上当息壤团变得极为巨大后,内部压力非同小可。使得最中心的土壤,受压又转变成暗物质消失。所以不再继续增大。

  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世外桃源”。本来由于空间封闭,没有任何人类可以到此居住,自古以来一片荒芜。直到秦朝末年才被一个得道高人发现。修了一条密道,与人界相互连通。使得许多百姓得以在里面生活。与世隔绝,直到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东晋时的陶渊明偶尔听说了其中的一鳞半爪,整理后写成了《桃花源记》流传于世。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