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说不出口的爱 3


本站公告

    第二天一上班,一对中年夫妇便冲进办公室,在我们反应过来之前,两人指着路家明的鼻子便道:“你是不是3班班主任?”我深感奇怪,这对家长难道没来学校开过家长会,竟然不认识自家子女的班主任?

  路家明点头称是。两人立即气势汹汹质问:“谁给你权力赶我儿子走?”

  路家明回答:“我是班主任,我有这个权力。”

  李父怒声道:“你一个小小的老师,好大的胆子。咱们找校长去评理。”说着便要拉路家明的胳膊,路家明将李父手推开。我大怒冲上去:“别动手动脚。”

  李母接着说:“动手咋了?他一个年轻老师,竟敢不让学生进班上课,你给我等着。”

  袁丽也道:“等着便等着。”

  两人匆匆离开办公室。

  过一会,校长办一工作人员打电话将路家明叫到了校长办公室。

  上午下班前,路家明才怒气冲冲回来,这时我们其他三人都已上完当天的课,在办公室批阅作业。他坐下喝了一口水:“真倒霉,今天的课又没上。”

  我们问情况如何。他说:“真能把人给气死。校长不敢得罪这两人,他叫我不能赶学生走。还说如果这个男生严重违反纪律,学校会处理。他只是要求家长回去教育他儿子,等过几天再回来上课,补一份检查就完事了。可笑的是,那对家长还嚷嚷,要校长处理我。”

  他继续愤愤不平:“如此多的毛病,如果再留在我班上,我以后该怎么管?这次压不住他,以后他还不翻天?”

  我无奈:“人家有人罩着,能拿他怎么办?”

  吴老师道:“这样的事太多了,路家明,你也别太生气。依我看,能教育出这样子女的家长才是最可恨的!”

  路家明点头:“太可气了。从未见过这样可恶的家长,不但不配合班主任教育子女,还冲上来骂人。我可第一次见识。”

  袁丽道:“你只能算自己倒霉。这事恐怕就得如此算了,当一个连学生都没法管的老师,感觉真憋气。”她一拳重重砸在桌上。

  下午冯杰堂和李峰知道事情后,特意过来安慰路家明。

  冯杰堂说:“年轻人,以后习惯了就好。”

  路家明无奈摇头:“没办法,只能习惯,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冯杰堂接着道:“我十几年前在一所非重点中学任教,学生违反纪律简直是家常便饭,那时主要精力全放在管理课堂,没办法专心教研,出不了成绩。后来调入一高后,学校是州重点,学生听话,我教学上才轻松许多。”

  他摇摇头:“像你这次遇到的情况,在一高是很罕见的。有什么样的家长便有什么样的学生。家长是飞扬跋扈的人,他儿子能好到哪去?从小娇生惯养,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据我猜测,家长不分青红皂白骂你,很可能是他儿子回去后给你描黑了!”

  李峰反驳:“家长能不知道自己儿子表现嘛?再怎么骗家长,家长能不知道自家儿子平日表现?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敢如此嚣张,肯定都是从小父母惯出来的坏毛病。平时老师打报告说他儿子在学校违反纪律,恐怕家长也很习惯,不会因此在意。依我看,家长敢骂路家明,肯定是因为路家明不给面子,直接将他儿子赶走。这个家长在库尔勒也算有头有脸,这事如果传出去,他们家也没什么脸面。”

  吴老师也道:“活该!”

  冯杰堂对路家明说:“以后留个心眼。既然无法管他,以后隔离他即可。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你将班里平时和他关系较好的学生都叫过来,然后给他们打一预防针,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和这名男生有来往,便等着写检查、停课。”

  李峰笑道:“老冯这招真毒,‘釜底抽薪’,没人陪他闹,以后他自然乖乖的。”

  冯杰堂也笑:“咱们一个小小的老师,惹不起这样有权有势的子弟,难道还躲不起嘛?路家明这么大一个班,如果压不住一个学生,以后老师威信何在?又能怎么去管学生?”

  我们都笑,苦笑,无奈苦笑。

  我想,中国的教育现状就是如此:老师不能打骂学生,对犯错的学生只能一忍再忍。学校对送钱上学的学生更是不敢得罪,明明可以管学生却不大敢管。气焰嚣张的学生会慢慢将班级、学校当成耀武扬威的地盘,当发展成犯罪比如抢劫强奸等,如未够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又可免去刑罚或减轻处罚。这便成了谁也无法真正管学生。那谁能管?本来应该是家长,掌握学生经济来源的家长,身为学生血亲的家长。如家长不愿意配合甚至故意阻挠老师教育,那该名学生的未来已经可以预见。

  我又想,老师们一直在学习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虽保护了大多数好孩子,却也保护了天生便是家庭不良坏坯的孩子。李峰平时也激愤地说过,有些学生天生便是坏人。两位圣人,一人声称“性本善”,一人声称“性本恶”。我个人一直认为,家庭教育好,人“性本善”;家庭教育不好,人“性本恶”。部分社会现实如此糟糕,我现在宁愿相信人“性本恶”。因为我难以从这件事中看到学生向上、积极的一面,我看不出他从哪一方面显出了他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透过学生的言行,我看到的是赤裸裸对教育、对教师尊严的践踏,不是一人践踏,而是全家上阵一起践踏。

  又感到有点欣慰,因为我想起了8班一个男生家长。这位家长虽然仅仅是库尔勒室内一座超市的商户,却已经三次邀请课任老师到大酒楼聚餐,对老师特别客气,还耗费众多给老师送礼。老师们不愿接受他的厚礼,他却亲自送到老师们的住处或家里。

  不为他的礼而高兴,为他对老师的尊重与对教育培养子女的配合而感动。我想,这样的家长为什么就这么少?家长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咋就这么大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