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叔叔的婚事(求推荐,收藏)


本站公告

    1976年2月4日,正月初四,母亲切了萝卜,张言牙都没长也分到了一块,母亲说“咬春”,也让他讨个好彩头。他这才知道今天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日子

  总结起来媒人的作用总结起来可能有以下几点,

精彩内容结束  刚刚总算不饿肚子的人们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1976年的春节上面,父亲贴春联,母亲贴窗花,夜里稀疏的鞭炮声,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加一碗白菜炖肉就是最好的年夜饭,饺子是北方必备的年夜饭,如果不吃饺子就不算过了年。母亲还端上一条鱼,嘴里对父亲和张言喊着“年年有鱼(余)”。张言前世有记忆开始,每一年春节的年夜饭,母亲也都要做上一条鱼,并喊上那么一嗓子。这是母亲心中的期盼,图的是个吉利。这个时人人心里都有这样的期盼,其实他们心里很单纯,他们的‘年年有余’里期盼的仅仅是年年有余粮,不再挨饿。

  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肉,母亲把瘦肉剁成肉糜在大米粥里炖的稀烂,喂给张言吃,这在后世也是好吃的呀,‘皮蛋瘦肉粥’不过没有皮蛋,张言努力的吃着,他想让自己的肠胃尽快适应身边的食物,那就不用在母亲的身体里摄取营养。

  尽管母亲抱着他逗弄他,希望他与大人一起守岁,张言也努力这样做,但思维支配不了身体的他还是沉沉睡去。

  1976年2月4日,正月初四,母亲切了萝卜,张言牙都没长也分到了一块,母亲说“咬春”,也让他讨个好彩头。他这才知道今天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就标志着春天已经到来了,北方立春吃萝卜,春饼和春卷没有条件吃到,不作考虑。传说吃了这些会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

  母亲把萝卜象征性的放张言嘴里转了一下就拿走了,其实他很想说“我很想吃的”,眼巴巴的看着,一脸的不舍,母亲见了他的样子,笑着揶揄他“小不点就这么馋,长大了可咋办啊。”

  年初六,父母又准时的去上工了,贫困的年代人们没有把过年的气氛延续到正月十五的能力。言语间提到,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送粪,趁着地还没化冻,车能进得去,把去年积攒了一年的粪肥分发到地里。这样的活父亲作为车把式当然是主力军,母亲们也就是打打杂,可能就是所说的‘混工分’吧。

  张言继续他的生活,饮食方面已经一半靠吃奶,一半靠吃饭,没有了肉糜,母亲开始为给他熬米糊糊,大米小米玉米面,过年分的六斤大米没见父母吃过一次,都成了留给他的口粮。张言心里很过意不去,但为了自己能快快壮大,父母能早日顿顿吃上大米饭,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吃啊吃啊的。

  他现在已经完全能够做出标准的翻身动作,而且正在向下一个难度系数更大动作‘坐立’进攻,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就在于:那你知道下一步自己该干什么。但日渐活跃的他却让母亲很头疼,孩子有了行动,需要更多的精力来照顾,比如踢了被子,翻身是否会翻到地上,幸亏张言一直表现良好,基本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期间父母去姑姑家商量了叔叔娶媳妇的问题,看样子是商量好了什么,过了正月十五,叔叔一方的媒人赵大娘就开始上门。

  那时谈恋爱、自由恋爱这些词汇那时没有,“搞对象”相当于是贬义词,带有“作风不好”、“家教不当”等类似的意思。年轻人谈对象必须双方都有媒人,即使是男女双方已经狼狈为奸,这个词粗俗了,应该说已经情投意合,双方也要请媒人互通有无,才能把事情确定下来,否则是为法理所不容的。

  城里也大概差不多,如果一男对一女生好感,要向组织递交申请报告:

  最近我结识了某某厂工人某某同志。此人情况据她本人介绍,现年XX岁,19XX年生,……家庭出身贫苦。我建议组织上对她调查,如允许,希望与她建立恋爱关系。望领导批示。

  男方所在单位与女方所在单位交涉后的回复函:

  某某街道办事处革委会:兹有我所XX同志,与你处X巷X号XXX之女XXX同志,建立了恋爱关系。为此,特函请你处帮助了解对方如下情况:本人历史与政治情况?是否党团员?目前思想表现如何?家庭政治情况与社会关系怎样?有否其他婚姻关系?以及你们对该同志婚姻之意见,并望早日函复我们为荷。

  当然叔叔的情况没有这么复杂,因为出身的问题,叔叔当时也算大龄青年了,经人介绍认识了婶子许桂英,婶子家比母亲家离得还要远,实在向阳村向北向北再向北的山沟沟里,至于为什么能走到一起,所以说人有些时候应该相信缘分。

  婶子许桂英家里条件也很不好,回想起来那个时代好像没有条件好的,大家都干一样的活,吃一样的粮,所谓条件不过是看当地的土地肥沃与贫瘠,家庭里劳动力的多少,兄妹七个,全是山地,望天吃饭,只有婶子的大哥读过三年书,赶上好机会古新煤矿招工,不愿窝在山沟里的他干临时工,后来也成为正式工人,不过是在离古新矿几十里外的五家煤矿工作,西河公社的情形要比他老家那里好很多,他首先相中了这个地方,西河公社的情况比周边很多公社要好很多,水浇地,地势比较平整,附近还有工矿企业,托人打听西河公社的未婚青年,给妹妹找对象。于是妹妹许桂英的命运改变了,从山沟沟走上了平川,否则极有可能在那个山沟沟里猫一辈子,或者从这个沟沟嫁到另一个沟沟。

  前世里叔叔婶婶过的很富足,相比婶子在老家的姐妹朋友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于是后面的故事进展顺利,交通实在不便,去年秋天婶子应哥哥之约辗转着来相亲一次,就确定了终身大事,关键还是在于叔叔这个小伙子,除了出身不好外,还真是很有吸引力的,长的挺帅,有点文化,还顶着小队会计的光环,当即商定明年结婚。

  叔叔其实捡了个大便宜,因为路途远,交通不便,也可能因为婶子一家人心地比较好,他的婚姻省掉了很多必要的程序,比如当地的“换盅”也就是“定亲”,还有“会亲(要读qing)家”,等等许多繁琐又花销的事情都省略掉了。

  叔叔一边的媒人是生产队里的赵大娘,赵大娘能说会道一辈子,成就姻缘无数,婶子那边的媒人,由于离得太远,婶子她大哥在当地也没有什么亲近的人,也算读过几年书的人,不是特别传统,自告奋勇由他自己来做媒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说当时找对象基本与当事人是无关的,未婚青年到了年龄,父母自然请媒人上门,物色合适的男女,互相介绍。

  总结起来媒人的作用总结起来可能有以下几点,

  介绍男女双方认识,确定关系,首先媒人为双方打听情况,打听情况并不是只关注小伙、姑娘的“本人信息”,说实在的比“政审”也少不了多少内容。家里甚至家族其他成员的脾气秉性怎么样,有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没有病,是否残疾,有没有形形色色的“前科”,高矮胖瘦等等),家庭条件怎么样(钱、房、物等等),为人处世如何,什么成分(贫下中农还是富农、地主),家庭成员的组成情况,一家人在村子里有没有人缘,七大姑八大姨的翻过来倒过去。

  当恋爱双方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时,英勇的媒人又将以极其光辉的形象出现在恋爱双方之间,体现出了其大无畏的精神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义不容辞的做了感情裂缝的填补人。媒人往往可以出面代替一方向另一方表白,"他昨天晚上一宿都没睡了""其实她觉得很对不起你"云云。及时的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于是恋爱双方重归与好,破镜重圆。

  然后就是在谈婚论嫁的时刻做足程序,传达相互之间的要求,为各自所代表的一方争取适当的利益,比如女方要多少彩礼,结婚带多少嫁妆,其多了,少了等等,不是男女双方或双方家长直接对话,而是由媒人来传话,讨价还价,最终目的就是促成这段婚姻。

  所以媒人大多都是能说会道,人面广的居多。

  对于婶子大哥自告奋勇当媒人,赵大娘以为他要狮子大开口,用妹妹来谋取多大的好处(当时有‘卖女儿’一说,或好吃懒做的哥哥用妹妹来换利益,小说和电视里经常见到),与他见面前连续三天喊上姑姑与父母在自己的炕上商量了几套对策方案,张言不得不佩服赵大娘的智慧:品评彼方与我方的优缺点,如何避重就轻,如何声东击西,如何欲擒故纵。简直就是一部婚姻上的三十六计。

  婶子的大哥来见面,赵大娘做足了谈判的架势,结果婶子的大哥一句话就让赵大娘几天盘算的计策全都没用上。

  “我们家庭条件摆在那,没什么嫁妆陪送,所以也不要什么彩礼,到时候我家嫁女,你家娶亲,希望他们今后能把日子过好。”

  身子的大哥是真心为妹妹好。

  于是叔叔的婚礼就被定在3月26日,农历二月初二十六,阴阳两历都为双日,宜嫁娶。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