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死后,朝廷大员日益老龄化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凸出。朝廷重要大臣年龄老化并不是多难的问题,毕竟这个年头什么人都缺,就是不缺梦想升官发财的人,不过像刘坤一、李鸿章这样从太平天国时代走来的重刑重臣却是凋落殆尽——谭延心中最为顾忌的就是像李鸿章这样的大臣,这些人不仅有翁同那样纵横官场的油滑,手中也掌握了庞大的权势,甚至有割地为王的本钱。
谭延对于老臣去世后空出来位子并不眼馋,在他的眼中没有比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更好的了,虽然官位不是天下第一,但实权却是名列中国榜首,在自己和众多幕僚的经营下,不说北洋海陆两军的发展,整个三省的经济民生也是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方面,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并不比天津差,但是这些城市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先走了一步而已,如果照目前谭延这样极具倾向性的操作还这么做的话,天津超越广州、上海不过是时间问题。
北洋的势力开始进入东北三省,在那里根本没有能够抵挡北洋势力的强力人物,东北三省变成北洋的天下不过是时间问题。同样陕甘、湖广也没有像张之洞、李鸿章那样的强势人物在主持大局;按照谭延的计算,张之洞离任之后,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职位有很大可能会落到人气渐渐恢复的李鸿章头上,是以未来的两江将会成为北洋拓展势力的最大绊脚石。
谭延也在为北洋未来的出路而反复盘算打量,虽说朝廷到现在也没有下达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地人事任命,而李鸿章也未必能够稳坐钓鱼台就可以得到这个位子——李鸿章一直是满清权贵们打击的对象,好不容易将其拉下北洋宝座。现在让他出任南洋大臣,这未免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谁又能保证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不能在南洋的位子上东山再起尾大不掉?!
不管怎么样,在谭延心中制约北洋势力发展地无非是两条——一个是北洋海陆两军的扩军,尤其是北洋陆军扩军尤为困难;另外便是交通!谭延相信现在中**事现代化已经过了甲午年那阵延续到去年的高速发展期。无论是北洋还是其他地方,新建陆军的规模也就差不多维持在现在这个基础上了,没有明显外敌的刺激,也就没有朝廷舍本发展军事的动力,甚至还会对此甚为忌惮——从太平天国时代到现在,发展国力尤其是军事方面,一直以来都是汉人占据绝对上风,每曾发展军事时期。就很有可能会诞生出一个左右全国政权稳固的地方实力派。朝廷不会积极发展军事,要是海军的话还好说些,但也绝对绕不开北洋,不过要想发展陆军是绝对没有这个可能地——以张之洞屠财之名和两江之富庶,建立一支自强军都如此费劲,而北洋陆军编练可是举全国之力而办,直隶总督衙门纵然也有付出但也是一点补充不会伤筋动骨。
如果一直维持这个局面的话。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六七年间,北洋陆军将会一直独领风骚成为中国最有力量和实力的军队。北洋扩张重心还是落到了交通问题上,只要铁路修到哪里,北洋陆军便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那里,当地的陆军又不是北洋军的对手,只能束手就擒。
铁路对于北洋地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而谭延在潜意识中就将铁路和军队绑在一起的。留德士官系在留学德国的时候,谭延曾经资助他们到法国、英国、美国等地去考察,他们考察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便是军事和交通之间的关系。不说列车炮这样的强力武器,士兵、辎重的转运都离不开发达的交通体系。但是中国不要说是像欧洲那样发达的铁路网,就是公路网都没有,“等级”高一些的都是城市中地石板路或是煤渣路,出了城市就是黄土路了,这样的交通状况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还好,一旦碰上阴天下雨,像北洋陆军这样战斗力和火炮挂钩很严重的军队麻烦就大了。
现在北洋好不容易有了插手东北的机会,谭延自然重开李鸿章当年为了对抗张之洞的芦汉铁路而提出的关东铁路计划,将李鸿章时代已经修到山海关的铁路继续向盛京方向延长,以盛京为中转点再用铁路将旅顺连接进来。这条铁路也是采取了多段同时开工建造。由于其作用基本上完全是从军事角度出发,所以这条铁路也是直隶总督衙门来筹措款项修建的。
“如果你是慈禧太后,你认为什么时机才是最佳打击翁叔平的时候?!”谭延笑着反问道。
沈静听后一愣有些愕然地说道:“慈禧太后该不会是想等翁叔平生日那天再给他好看吧?!”
谭延点点头冷笑的说道:“这就**不离十了!别忘了,太后手里可掌握了二品以上大员的任免权,这个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太后真像她嘴边上常说的那样去安享晚年,那中国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了!”
沈静听后悚然一惊:“可是这么做。那光绪皇帝能够袖手旁观么?!他可是翁同一手带大的!”
“官场无父子!自古以来为了权力骨肉相残地事情还少么?!小皇帝终究还是长大了,他也希望能够获得与自己名份相称地权力,而眼下的变法正是一个这样地好机会……翁同不过是这张棋盘上一颗比较重要的棋子而已,小皇帝为了下赢这盘棋,就算把他当作弃子也是清理当中……”谭延不屑的说道。
“你说的我也曾想到过,不过让翁同在七十大寿那天遭殃,这实在是未免有些过分了些……”
谭延冷冷的笑道:“正因为过分才能够让慈禧太后发泄心底对翁同的不满,这些人做事大多数时候都是考虑自己的想法,甚至全然不计政治后果……呵呵。这就是家天下,这也难怪历史上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做皇帝!”
“至少组安你是不愿意做皇帝地!”沈静微微笑着说道。
“我?!”谭延摇摇头说道:“非是不愿,而是不能!现在的世界变了,再也不是兄弟关起门来当皇帝的时代了,像欧洲的皇权统治虽然还很有力量。但已经昭示出皇权统治的没落和落伍……与其为着一个皇帝宝座你争我夺加剧内耗,还不如谁都别来当皇帝,彻底断了某些人家天下地念头——凭什么你一家的幸福却让万千黎民跟着飞灰湮灭?!我能够保证我的儿子是个好皇帝,但孙子、曾孙子,我的子子孙孙都能够是一个好皇帝么?我能够保证我的子孙在某一代不出现今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这个局面……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我们的国家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今后的世界是真正地弱肉强食,一旦落后。想要再追上来必然会付出千百倍的代价,我谭某人当不起这个罪人……”
谭延熟读经史,加上前生记忆的经验判断,左右衡量之下认定这个皇帝宝座不是一般人能够坐的,就算坐稳一时一世,自己的子孙该怎么办?法国大革命和未来的苏俄革命,对于皇族处置的下场就是他谭延子孙地下场。相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远比这些西方国家要残酷的多,说不得整个家族被连根铲除都有可能。
谭延不是热血青年,他在更多的时候和平常百姓一样,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在孩子出生之后,就要努力挣钱养家,努力为孩子存老婆本。为了自己的家族,更为了这个国家,这个皇帝宝座还是让它彻底消失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有朝一日若是命运垂青谭某人能够让他如愿以偿的得到这个老大中国的权柄,他可以保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的让中国人忘记“皇帝”,就算不能忘记,至少也必须制定出一个强力的规则,避免“皇帝”再次在中国出现!
谭延地话很直白,以往任何一个人只看到“皇帝”光鲜的一面,却很少能够想到子孙的安危。沈静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很容易便可以看到谭延所给出解释背后的内容——一个人能够保证自己这辈子该怎么做就已经是非常逆天的了,哪里能够保证自己的子孙行为?说白了这就像翁同做官一样,前三四十年荣耀非常。也许在未来的十几天之后,老翁就要享受一次罕见的“自由落体运动”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直接摔倒在地成为一个平头老百姓。
翁同的人事变动对于谭延而言已经是无所谓地事情,老翁现在在户部的权力说不上是丧失殆尽,但有谭钟麟坐镇户部。他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在军费问题上卡着北洋的脖子了。况且谭延已经决定动用自己在美国的资本来为北洋输血,更何况他已经做了“真北洋大臣”。这遮遮掩掩的事情做起来更加方便。
沈静在第二天便在天津上火车前往山东济南府——京济铁路已经全线贯通,早先济南府至威海卫海军基地地铁路已经完工,只是济南府至胶州湾一线工程进展因为胶州湾在海防中地地位并不是很凸出才滞后。不过为了加强北洋内部的防御体系,由北至南旅顺、天津、威海卫、胶州湾必然会全部用铁路相连,如果能够顺利实现“海防铁路体系”地话,那以后中国北方权力中心在受到国外势力干涉的时候,就不会全无反击之力。
如果有朝一日外**队进入北方,他们所要面对的将会是四分之三个中国的力量——由京汉铁路和正在勘探中的粤汉铁路构成的南北纵向铁路,将除了西藏、西北、蒙古之外的中国精华力量串联在一起。粮食、兵员、作战物资都会通过铁路运抵北方,同样若是南方有难,北方也可以调集力量火速增援——铁路大大加强了陆军的作战效率,有了铁路的配合,十万陆军可以当成二十万来使用,当然这笔账不是简单的乘法。而是一种裙带效应。
沈静回到山东最主要的还是主抓一批工业和教育建设——谭延在美国地资本已经开始大规模向国内转移,所投入的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需要,更多的还是工业和教育。天津自然是谭延的“老巢”,不过鸡蛋不能全部放进一个篮子地道理他还是懂的——天津和上海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都有着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一旦爆发战争。很容易被一些海军强国所突破防御,被迫签订城下之盟。
在甲午战争期间,坐落在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已经被列强国家的“中立”所制,不能正常保证军需供应,而日本也曾发出过要进攻上海的威胁。天津虽然不像上海那样就坐落在海岸边上,但现代战争水平已经使得天津不再安全,弄不好就会重演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一幕。正是处于安全的考虑,也是工业发展地需要。谭延对自己的资本来影响中国工业布局有着自己的想法——不要一味的将产业重点集中在天津,可以尝试的将其分散到直隶三省的其他地方,尤其是经过两年巨大的教育投入和维新派地宣传后,直隶三省的社会风气已经有极大的改观,有知识的现代产业工人开始急剧增加,这也就为谭延转移工业布局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沈静所主持的山东也是临海省份,有了京济铁路和济南——威海卫铁路之后。在山东发展工业有着天津很多不具备的优势——作为一个省份,它比天津有更加充足的战略纵深,陆军所能够起到的保卫作用更加明显,而不至于在海军比别人弱的情况下,陆军还要承受敌方海军地压力。
不光是山东,像陈飞所主持的河南也是如此,只不过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分布情况,工业布局也更加有针对性而已。虽然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天津为中国北方重工业中心的地位,但是谭延对此绝对不能放纵——资本在某些情况下是极为“盲从”的,在交通、政治和经济基础方面。相对于其他北方大型城市,天津无疑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前来安家落户,这本身就是一种产业集群联动效应。如果要是放在太平年景或是国家军事力量足以应对任何外国威胁和干涉的话,谭延还是非常希望看到这种联动效应的,毕竟这样最节省资源,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工业基础还非常薄弱刚刚开始学会走路地阶段,工业布局最好不要这么分散。不过摆在谭延面前的是一个残酷的局面,他能够看到的战争就有好几场,历史上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几乎将洋务运动在天津地发展成果全部尽毁。用“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也不足为过。
好在以天津为中心地北方铁路网正在建设当中,交通的改善对于工业分散发展还是有着相当大地补偿作用的。而如何能够保证工业成果的安全,这也成为谭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以顾不上什么资源浪费不浪费,先将工业项目尽可能的安全创办起来。至于以后优化资源方面的考虑。那就要看他能不能让这个古老的国家获得足够的自保能力。
山东济南这边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火力发电厂和拥有资本两百万两左右的启新洋灰厂。山东济南发电厂是和天津发电厂同时开工兴建的,除了发电之外。它们还担负着中**工研究蒸汽轮机的重任——蒸汽轮机是和战列舰建造挂钩的,它的成绩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自造战列舰的水平问题。虽然现在的蒸汽轮机效率底下,根本不能用于战列舰实际建造所需,不过谭延可是非常清楚的记得,历史上无畏级战列舰就是采用蒸汽轮机的。在战列舰建造过程中,谭延对航速的要求都是划定在二十节的,现在的三涨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区域,往后可就是在各个性能方面蒸汽轮机都能够满足的时代。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