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然不是打心眼里愿意这么做的,其主要目的是挽救由于与德国和奥地利攀比军事开支而产生的经济倒退,俄国人的算盘打得很精明。换句话说,就是我搞不出来的,你也不许搞,看上去他们是站在了道义上的制高点,在各国都以他们的支持者,但几乎所有的国家对此都并不感兴趣,就连俄国人自己也在悄悄发展威力更加强大的武器。现实的政治家们普遍怀疑真正的军备控制是否将是可能的,但是他们也不得不开始留意公众对于和平的要求。然而,只有当他们各自国家的安全能够得到绝对的保证时,他们才会尝试着这么做。当日俄战争与内蒙战争这两场残酷而血腥的战争结束后,有关军备控制的话题也就再没有人感兴趣了。
几乎就在同时,一位从未有过从军经验的平民,华沙的银行家和经济学家伊万布洛克阑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写了一部七卷本的书。名为《从经济性和政治性的关系来研究战争的未来:战争现在不可能么?》。该书最早在圣彼得斯堡出版。刃世纪初期开始在西方广为传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武器威力的增长使战争不可能进行了,“除非以自杀为代价布洛克过高地估计了他那今年代武器的威力,但他的见解显然要比同时代的大多数军事人员更为接近于战争的实际特点。他提醒着人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要赢得一场战争,特别是全面战争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时候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将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那些传统的军事思想正越来越受到受到来自武器效能的极大制约。尤其是在欧洲的西线。战争是以机动战的形式开始的,而一些决定**战的胜利也是以机动达成的。可当机动的双方到达了可用陆地的尽头时,双方的交战便立复陷入僵局,正面的攻击和突破成为唯一可能的答案。双方都不断地摸索着试图以战术突破来达成战略机动。但是尽管代价高昂,却没能取得决定性结果。为了突破纵深梯次的防御不仅需要强大的首轮突击力,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更多的预备队和实施不断的火力支援以保持强大的后续突击力,并能向缺口两翼扩张。正像洪水不问断地冲击并扩大在水坝和大堤上已形成的缺口的那样,然后以丝毫不衰的勇猛行动向防御深远纵深扩大战果。虽然在西线也出现过几次曾对防御阵地达成了一时的突破。但像理论上分析的洪水般的突破贯穿却从没有真正实现过。机关枪和现代火炮与野战防御工事和铁丝网相结合,制约了正面攻击并水远地终结了骑兵的冲击,而以现有的输送手段和工具,双方都不能解决战术机动、机动性火力支援和后勒支援的难题。至少说谁也都不具备这方面的压倒性优势,从而赶在防御一方机动预备队封闭缺口之前。将战术的胜利发展成逻辑上的、决定性的结果。至于其他的战线上也存在着类似的僵局,然而由于存在较广大的空间,战术的突破和战略上的机动在那些地方要容易的多。指挥官们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去实现更加辉煌的战果。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各大国就早已实现了军队的职业化并建立了总参谋部的领导体制,普遍兵役制也开始为各国所接受,这使得单兵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并克服了之前的那种领导体制的低效率与不完备的缺点,虽然各国的总参谋部水平是那个参差不齐,不过彼此间的差距远没有一些人所想象中的那么大。各国都普遍强调在战斗中夺取和保持主动权的重要性,军队的热忱或称之为攻势精神渐为养成,这其中走得最远的却并不是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德国,而是稍差一些的法国。自从拿破仑的那个时代结束以后,法国虽然依旧强大但法国人还没有取得过一场足以自豪的伟大胜利,这让他们比德国人更加强调进攻原则,他们认为火力的增强对防御者和进攻者都同等的有利,同时还强调在武器刮练方面确立较高的专业标准和掩蔽物的汇、谅密性和战术机动的重要性。在相当一部分法军军日叮,重视攻势行动的思想甚至到了被滥用的地步,他们认为攻势是唯一出路。盲目地强调不论在任何条件下、在任何时间、以任何代价实施攻击。防御战术几乎完全被忽视,在利用高地组织防御、构筑野战防御工事和运用机关枪火力于防御方面,法军的技能很差。法军拥有那今年代最精良的野战火炮,这大约也是从拿破仑时**始为法军所确立的一种优势,然而,由于法军确信其火炮优于对手拥有的火炮,而轻视中型和重型火炮。实际上,在大战之初法军仅能在前线集中大约劝门口径在以上的火炮,而德军拥有石。门,他们的炮兵连配置也是极不合理的。这使得他们在集中使用火力上较之德国要困难得多,这让一向以炮兵见长的法军在实际的炮战中经常处于被动局面,很多时候还不得不依赖陆军实力并不强的英国。与之相对的。德国陆军的装备和练显然是最好的,其陆军在有效力的中型和重型火炮的数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在军队的背后是结构良好的工业组织体系,尽管在作战思想上也强调进攻。但部队的防御战术练并没有因此放松,这是他们更容易去应对不利的局面,很多时候还可以将不利转化为有利?
俄军的优势在于易于管理、吃苦耐劳和视死如归的巨大人力资源,虽然受制于交通和动员体系。但他们还是可以在同一方向上集中更多的部队。只是在高层指挥上,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大都是漫不经心和庸碌无能之辈,其总参谋部也同样糟糕,装备和弹药也是严重不足的。这让他们很难在一次大规模的攻势作战中长时间的坚持下去,从而给了对方,特别是奥匈帝国的军队喘息的机会。
奥匈的陆军带有很明显的模仿德国的痕迹,只是总参谋部缺乏德国的那种天才型指挥官,其效率也不高,高要命的是他们的军队里居然还存在着语言障碍。大约乃的军官出身于日耳曼民族,但仅有万%的土兵能听懂他们的语言。而影响其战斗力最大的障碍是许多心怀不满的斯拉夫族人集团,他们士气低落,不忠于或很少忠于哈布斯堡君王,许多人甚至还同情俄国?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什么大的岔子,但也让奥匈军队的表现不佳,经常需要得到德军的支援。
与欧洲大陆的陆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国正规军,它由服役七年的志愿兵组成,由高质量的职业军官指挥,部队在士气、练和稳定沉着方面是好的,其士兵个,人的射击技术和火力刮练是优秀的。开战以来,英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志愿兵的兵源不成问题,英国还有着辽阔的海外殖民地,也可以提供数量相当可观的炮灰、然而英国人也和其他国家面对着一样的问题,投入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却还是看不到即将胜利的希望。
总体战的思想终于开始为大人物们所重视。国家生产和供给其武装力量以武器和粮食的能力,比仅为其提供穿军装的人力更为重要。随着战争的进行,这样的观点开始深入人心,由于不能在战场上对其军队进行充分地武装和维持,俄国的数百万炮灰相对而言是无甚效用的。这样的事实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却在刺激着每一个人的心。英国对中欧列强的海上封锁、德国与中国对协约国海上供应线的潜艇战和海上破袭战也都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因为这些行动的目的是要抚杀对方的国民。而陆军和海军的食品和弹药的来源正是依靠着他们。
这意味着政治和经济的考虑必然要支配军事的决策,战争将不再局限于军事,总体战的胜利像依靠军人一样依赖于农场和工厂的工人。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行动了。在他们的工厂和大型农场里,现在正活跃超过暇。万名女工,差不多每三个成年女性就有一个在这里工作,这不仅极大的刺激了生产,也使更多的成年男性从生产中解脱出来加入军队,倒退上二十年,这是绝对不敢想象的。而交战各国也纷纷开始效仿这一做法。
事实上不只是那些交战国,受战争影响加庞大的扩军计发”这其中尤其是美国人走得最远,天性好斗的美国佬被撩拨得蠢蠢yu动,正摩拳擦掌地观望着事态的发展,同时也在积蓄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