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贡献 下


本站公告

    被齐奥尔科夫斯基看中的武器名叫百虎齐奔箭,出于直觉,他立刻组织人按照图样复制了一门。秉承了中国古代武器的传统,百虎齐奔箭的结构并不算复杂,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复制工作并没费多大功夫,它的操作也非常简单,即便是完全没有任何经验的士兵经过简单训练也同样可以操作自如,出于好奇,齐奥尔科夫斯基也亲自尝试了一下,结果令他相当满意。按照《武备志》上的说法,百虎齐奔箭的射程较为有限,至少在明军自己装备的火箭中属于比较差的,有关这一点齐奥尔科夫斯基并没有在做试验比较,而其命中精度也同样无从谈起,但在战场上,百虎齐奔箭却是一种杀伤极大的武器,并颇受士兵们信赖,没有其他什么原因,仅仅在于它可以一次性射出一百支火箭,如此密集的打击,自然是任何敌人都承受不起的。

    百虎齐奔箭给了齐奥尔科夫斯基很大启发,是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作风严谨,一丝不苟,这是他的优点,但有时也会因此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张文英支持他研究火箭的任务,从短期内自然是希望能够研制一种新式武器,而他却过分执著于火箭本身的性能,按照他的逻辑,火箭主要是一种远程运载工具,可以把人或是机器运上太空,也可以把不好玩的东西扔到敌国头上,所以要研制新型武器,首先便是要完善火箭的性能,当火箭的各方面性能逐步可靠时,火箭本身便是一种让人胆寒的武器,齐奥尔科夫斯基毕竟不是兵器学家,他还从未考虑过在火箭技术完善前可以制造什么武器,更不要说是威力巨大的武器,直到他看到了百虎齐奔箭。

    对于百虎齐奔箭的研究,还使齐奥尔科夫斯基主要到了另外一个人的成果。英国人康格里夫的火箭弹。虽然自从掌握了火药技术后欧洲各国也纷纷发展自己的火器,但事情并不那么顺利。作为最早掌握火药的国家,中国地火器依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遥遥领先地,早在宋代就已经可以制造用火药推进飞行的火箭,之后更是不断改进,才有了类似百虎齐奔箭这样的利器,相对而言欧洲制造的火箭就逊色的太多了,中国人的火箭技术大约在元代或明代传入了印度。很快又被印度人大量仿造和改进,从16世纪到18世纪,印度的火箭技术有了极大地发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药筒已经改用铁制,还出现了各种型号,这些方面倒是与中国人不谋而合。1世纪,英,法等国先后入侵印度,虽然此时的印度已经陷入分裂,内部矛盾重重,国力大幅削弱。但入侵者还是遭到了印度人顽强抵抗。在这些战斗中,火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尤其是迈索尔苏丹狄波?萨布在1792年和1799年抗击英军地战斗中用专门的火箭部队发射了大量火箭,使英军伤亡惨重。不过英国人也是因祸得福,在征服了迈索尔之后,他们将缴获远比欧洲先进得多的火箭带回国内。当时正值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试图登陆英国本土,而英国人的陆军实力不足,要挡住法国人的入侵,只能指望在海上消灭敌军,所以急需能够有效攻击法国登陆船的武器。印度的火箭引起了在武尔威治兵工厂皇家实验室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地极大兴趣。他认为火箭是对抗拿破仑最好的武器。他是一个想到便要做到地人,于是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改造。经过几年的探索。康格里夫于1805年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弹,重14.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后经不断改进,射程可达3657.6-4572米。这种火箭弹有多种型号,装药量从1磅到300磅不等,开始时主要以尾焰燃烧杀伤敌人,后来又配备了爆破弹头。虽然康格里夫的火箭弹并不能算是决定性的武器,但在战争中也发挥了足够大的作用,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可,而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下一步研究便会从很大程度上借鉴这种火箭弹。不过有一件事是齐奥尔科夫斯基怎么也想不明白地,他发现自己越是翻看资料,越会发现自己地研究是继承了古代中国人的事业,而那些聪明地先人留给他的困惑并不是中国古代的先进,而是几次对外战争的惨败,在大清帝国与英国人的两次战争中,英国人都是大量使用康格里夫的火箭弹的,而当时的枪械火炮等技术还相对落后,凭借少数人是没有理由取得绝对优势的,中国人很早便有了像百虎齐奔箭这样的武器,甚至还是最早掌握了开花弹技术的国家之一,即便是之后的一两百年完全没有进步,也完全有能力打赢那两场战争,又怎么会败得那么惨。齐奥尔科夫斯基当然不会明白,大清帝国可不是一两百年没有进步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向后退了好几大步。

    齐奥尔科夫斯基同样是个想到便要做到的人,他已经拿出了设计草图,不过让他失望的是,似乎没什么人对这种看上去简陋而又粗糙的武器感兴趣,与齐奥尔科夫斯基从前的想法一样,火箭武器便应该是作为超远程大炮来使用的,这种武器的射程是明显不合要求的,而且实验已经证明,单纯的火箭命中精度令人失望,而齐奥尔科夫斯基似乎仅仅是在以数量来弥补精度的不足,这显然不是一个科学家该有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齐奥尔科夫斯基还是将设计草图交给了张文英,受到了那么多冷嘲热讽之后,他本人对此也不抱多大希望了,让他没想到的是,张文英对此设计非常满意,大加赞赏,并表示将尽快成立专门的设计组进行研究……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