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猛龙忆唐山叹息死亡非游戏。
谒寝门洒热泪终惜精武是英雄。
此道挽联将李小龙一生的光辉和罗维之间的恩怨衬托得淋漓尽致。
而挽联的作者并非罗大导本人,而是在中国武侠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诸葛青云先生。
一。宦门侠少傲山川
江湖上的人都知道成名于台湾的诸葛青云其实是山西解县,即今日的解州人。山西邻河南,傍陕西,是属于所谓的中原地区。人性淳朴、豪迈,人文更是荟萃。原名张建新的诸葛青云,生长在一个文化背景的军阀之家。据诸葛自述,他少年时代受其外祖母熏陶很深。外祖母为其讲解诗词歌赋,而“小诸葛”亦能博闻强记,为他今后的“文采风流”打下良好基础。在这段时间里,家人耳提面命的让诸葛练习书法。那时的上等人家写不出漂亮的字是要遭人笑话的。其时的诸葛是经过一段“严格”的童年,不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年后的诸葛除了以文笔典雅、诗才佳妙闻名外,他的书法在台湾也是首屈一指的。有名家称诸葛的书法有北魏风格。不知国内的同行是怎样认为的?
因为诸葛之父是个军人,不免南征北战。30年代亦是动荡时期,少年诸葛也就过起了戎马生涯。据他自述:年未及冠已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了,在这期间就读于上海、北平等地。少年人游历太多、经验丰富会自然而然的有股傲气。这一点诸葛在他今后的作品中时不时的流露出来。举凡诸葛青云的书中主角都是冷傲之人,更有一点霸气。这可能和诸葛本人性格有关,在此暂按不提。
求学期间,也许诸葛家产殷富,闲暇之余颇有时间阅读各类书籍。其中最使诸葛得到影响的就是一代奇书“蜀山剑侠传”。“蜀山”绝对是一部中国小说史上的瑰宝,其精彩之处叶洪生等名家均各有评论,笔者就不再人云亦云了。
但谈诸葛不谈“蜀山”,就像谈“嵩山”不谈少林寺一样无趣。
笔者对“蜀山”的评价是:一部有缘人才能读懂的奇书。
为什么?因为笔者读了十年,读了不下四、五次。都未把蜀山读完。后来买了一套倪匡的增册本“紫青双剑录”,看到第四册后就是看不下去了。
而还珠其他作品如“郭解”“十五贯”“年轮”甚至叶洪生的“蜀山评传”都让我看得兴趣怡然。
是笔者愚钝乎?也不完全!看了亦舒一篇散文也是写“蜀山”得竟和笔者有相似之处,亦舒看了三遍“蜀山”原著,没一次看完。又看她哥哥倪匡的版本也看不下去。
亦舒得出了一个结论:蜀山不但是奇书,而且是一部缘书。
诸葛绝对和这部“奇”书有“缘”!
诸葛不但熟读“蜀山”各大关目,更对“蜀山”的回目了解甚深,据他自承:“掩卷都能背诵”。
“蜀山”的回目对仗工整,寓意深远。梁羽生在其一部“妙联趣谈”的文集里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蜀山”的回目。
少年时代的诸葛极其佩服还珠楼主,而还珠之玄思妙想深深烙在少年诸葛的脑中,扎下了深厚的“武侠功底。
除还珠楼主之外,诸葛酷爱各类通俗读物,举凡武侠,猎奇,,均有涉猎。
旧时,富贵之家星相之说极其昌盛。诸葛对此也颇有兴趣,曾下过一番功夫精研此道。不过,奇怪的是,他在人前很少察言观色,是唯恐泄露天机乎?在他今后的小说中,暗嵌阴阳之说不少,但都轻轻带过。唯有后期作品“傲笑江湖”(1988)点明是为老友金庸添福添寿,因为“笑傲江湖”自“林家灭门”起至“华山绝派”终,不免不祥!
就这样,少年诸葛在富宦之家,动荡年代里,读读,学学,游游,看看,走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二。宝岛拓展青云志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中,都有它的转折点,这转折点从长远的目光看是对是错,不是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但有一点必需指出,一个国家因为政治原因产生了巨变,一定有许多人离乡背井,古今皆然。
诸葛家长既属军部,也免不了渡海赴台。少年诸葛登舟观海,看落霞与孤骛齐飞,想必也未料到,这一走虽故国难归,但却名扬天下!
如果,诸葛当年不离开中国大陆,他的生命史绝对是另外一种境况。不少有国民党家属背景的老百姓,在中国史上一段黑暗时期,是受尽压迫的。笔者有俩位家长,一位在解放前就身居上海某局高位,后因孝母不愿赴台。解放后惨死与某劳改所,年方三十出头。另一位,原是天主教少年修士,解放后劳改三十年之久。笔者见到他时已风烛残年,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诸葛在这一点上是幸运的,说也奇怪,在那时侯因为各种原因赴台人中,竟为身在神州大地的华夏儿女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文学作品。
如司马中原之乡野奇谈,南宫搏之丰特史眼,李敖之千秋万世,琼瑶之缠绵,他们都在中国的文学领域里留下不可磨灭的足印。
诸葛赴台后,据叶洪生先生说毕业于台北行政专科学院后任政府机关科员。在这种隶属总统府的办公厅工作是需要才能和背景的。背景诸葛是有了,才能更是得到发展,单说“字”就是一个大才能。那时还没有影印机,钢笔也未真正流行,而蒋总统中正更是老式人,他每日要看的文件均让人用毛笔字书写出来。那时候的第一秘书长是黄伯韬先生,他将每日写文件的工作交给了青年诸葛。青年诸葛也当仁不让,每日笔走龙蛇一番,再转呈蒋中正先生。所以蒋总统对诸葛的字是很表示赞赏的。在这段时间里,诸葛茶余饭后最大的乐趣仍是读书。台湾那时已有极多的大陆人士从国内带往宝岛的书籍也不在少数。“暴雨专案”尚未实施,大众娱乐也尚在萌芽状态。读书的确是诸葛在这段时期内最大的乐趣。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旧派武侠至还珠、朱贞木、白羽、王度卢、郑证因、徐春羽、怀素楼主以降,在四十年代中后期至五十年代初,因为各种社会原因,基本上已没有新武侠作品了。而喜欢文学的朋友都有一种自创文章的冲动。
机缘巧合之下,就有了郎红浣先生的出现。郎先生的文章在旧雨楼中有收藏。笔者认为郎先生的文笔是属于“稳重”的类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要慢慢地用心咀嚼才能领略此中之味。用看“新派”小说地眼光看朗先生的作品,新生代的朋友也许会失望。
郎先生领导了台湾武侠旋风地兴起,其后有了伴霞楼主和卧龙生的出现。伴霞楼主的名气在大陆是通过胡正群和叶洪生两位先生介绍的,但他地作品似乎未在大陆系统地出版过。只见过署名云中岳的“情天炼狱”和“紫府迷踪”二部而已。
据燕青先生在其“武坛大哥大——诸葛青云”所写当台湾第一股武侠浪潮掀起的时候,因为爱书,故诸葛认识了春秋出版社的吕老板。
那时候许多作家只会编故事,却不善写回目。
文章回目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单以武侠文学而言还珠楼主、梁羽生、金庸的回目绝大多数承袋了旧派对联式的风格。
这种风格极考功力,非常人能为之。
吕老板知道诸葛复榘宽广、雅好词章,便经常请诸葛为某些武侠小说代儗章回,并提书名。如柳残阳的“煞威棒”、云中岳的“大刺客”、司马紫烟的“白头吟”等等,都是诸葛提的书名。在台湾武侠小说界,诸葛青云和东方玉所提的书名最多。晚近似乎只有温瑞安一人在敦煌出版的“文丛系列”为自已作品提字。古龙虽有墨宝流传,却好像未为自己的书名提过字。
由于诸葛酷爱武侠,吕老板将未出书的作品让他先阅读。诸葛也会指出某些作品的不足处、需要编校处,时常会提醒吕老板该进哪些书,哪些书较好卖!由于诸葛的见解往往灵验,吕老板对诸葛是言听计从。
一日,吕老板问诸葛为何不自己出书,一展腹中文墨?
诸葛心中早有跃跃一试之感,当即答应试作一部!
在诸葛之前,笔名用复姓的不多,而诸葛认为复姓好听又好记,而当时卧龙生名气如日中天,逐取卧龙诸葛文章,为自己取了诸葛这个姓。而诸葛爱讨口采,愿自己青云直上。从此武侠界多了一代宗师——诸葛青云。
大凡一个作家的处女作往往和自己最亲密或影响最深的事分不开。在写第一本书之前,这个故事一定在这个作家的脑海里酝酿很久了。现在恰逢机缘能表达出来。
倪匡的“呼伦池的微波”如似,琼瑶的“窗外”如似,诸葛青云的“墨剑双英”亦如似。
前文述说诸葛沉迷还珠,故祖述“蜀山”遗事(见叶洪生文章)。“墨剑双英”是未完作品,我们这一代的读者也许是无缘一见了。笔者不知台湾有否还会出三集单行本?笔者私下揣测,“墨剑双英”应该是诸葛最不脱离还珠掌心的文章。其诗词文采更能在这三集里体现出来。理由是:1。诸葛崇拜还珠,当一个人崇拜另一个人时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像这个人的风格靠拢。2。本身雅好词章,并看了许多作品,有表达欲。3。处女作,非使出浑身解数不可。
咦!忽然发现,诸葛读还珠“蜀山”为其“武侠”生涯始,读金庸“笑傲江湖”为其“武侠”生涯终,是冥冥中有安排乎!
“墨剑双英”虽然未完,但似乎是成功的。否则不会有“自立晚报”邀稿,而促成其成作“紫电青霜”。“紫电青霜”经叶洪生的评论,在大陆风行一时,这是众所周知的了。
诸葛青云以其典雅婉约的文采风格,新颖的思路结合前辈文学的精华,终于成为“才子佳人派”(叶洪生先生语)的掌门人,与异曲同工的“新派鼻祖”梁羽生隔海相持,与卧龙、司马鼎足而立、平分天下、跃马横枪、傲笑宝岛、共迎使每一个武侠爱好者闻之热血沸腾的“武侠三剑客”时代的来临!
三。傲笑宇内趣事多
笔者撰写本文主要是本着纪念诸葛当年的光辉岁月,其作品流传之广已乃不争事实。叶洪生先生及胡正群先生对其作品均有评论。笔者的一家之“见”,不妨“安置”最后,抑或插入文中慢慢道来。
目前不妨写些坊间流传的诸葛趣事,以博旧雨楼诸君一笑!
爱吃者多数肥胖(蔡澜除外),诸葛高大肥胖,与香港的唯灵一样都是“胖食神”。当年在台中一带的名食府,诸葛一直是座上客。有一次,诸葛请燕青等朋友吃饭,点了一条鲤鱼,饭店老板认识诸葛,亲自拿了条鱼请诸葛过目,诸葛连连说好,并按了按鱼身,少时跑堂端上红烧鲤鱼,诸葛看了一眼招手让老板过来,摊了摊手赫然是几片鱼麟,老板马上打躬,让跑堂端了这条鱼下去,并向诸葛道歉,说是厨房忙,伙计看错了。事后,燕青问诸葛怎么回事?诸葛说,许多大饭店在繁忙时会把不新鲜的鱼当作顾客选中的鱼卖出,所以我事先在看鱼时抠下几片鱼鳞,如果端上来的鱼麟片未少的话就是被调包的鱼了。我只展示手中的鱼鳞是给老板面子,他应该知道怎么做了。笔者少年时代进餐馆见人点鱼,当场将活鱼摔死,以绝换包。这和诸葛比起来不免粗俗。
在卧龙生搞电视片之前,和诸葛以文会友成了莫逆。早期他们两人一齐“混”在一起玩,一次两个人路过一个买六和彩的地方,每个人都买了几张,卧龙生在他的那一份中拣出了一张联号的奖券,他认为联号的奖券实在不太容易中奖,诸葛说他要,就给了他。到了开奖的那天,卧龙生还在“元龙高卧”,诸葛拍门拍得震天响,大叫“中奖啦!中奖啦”!把牛鹤亭夫妇吓个半死,原来诸葛拿的那张卧龙生不要的奖券竟然中了大奖。卧龙气得差点昏了过去,只叹奈何!
诸葛用这笔钱干了些什么?笔者不知道,但据燕青回忆,诸葛在一家豪华的餐厅大摆宴席,广请诸友,桌上大吃特吃的当然是卧龙生了!
在台湾诸葛还是个票友,少年时诸葛在北平,迷上了国剧,那时富贵人家家中有喜事,是将整个班子都请来的!少年诸葛耳闻目睹,已学了不少名段,只可惜诸葛没有“身段”。唱老生和花脸的机会是有的。像洪金宝那样可以来个“贵妃醉酒”的机会大概不会多。二百磅的“杨贵妃”会让戏迷们喷饭的!
四。风尘往事知多少
很多武侠迷都知道自从楚原拍了“流星蝴蝶剑”之后,新派武侠电影瞬间云涌,席卷东南亚,各方导演大拍特拍武侠片。除了成名已久的倪匡外,其他武侠作家们都多了一份“外快”。像秦红的“冷血十三鹰”也被香港邵氏拍成电影得过奖,并译成多国版本,笔者有幸看过该片的德文版。
而带古龙入电影圈的“启蒙”者就是诸葛青云,在朋友们中间大都称诸葛为老大。一来当然是他身材高大肥胖之故,二来他博学多才,和卧龙生、司马、独孤、古龙等在一齐的时候他话最多,也最有趣。大又胖乎乎的,非常好玩。三来他非常够朋友,朋友有事,他一定会帮助的。
有一次,诸葛将他的一本武侠小说的版权卖给了高宝树导演(高导演是倪匡笔下100个女名人之一,也是古龙过世后,唯一赴台奔丧的香港演艺界女子,更是邵氏早期的名演员,后来导演了许多武侠片,卧龙生的“飞花逐月”也是由她导演的,是典型的“台湾港剧”)。高宝树导演请诸葛吃饭,顺便请诸葛邀几位武侠作家给另一位导演王枫认识。诸葛带了卧龙生去,而为了提携初出茅庐的古龙,也请了古龙和李费蒙太太,也就是在古龙“不是集”中提到的牛嫂同赴宴。那时的卧龙生已是泰斗级的人物,而古龙仍是二流武侠作家。虽然诸葛从中周旋,高宝树和王枫仍是没和古龙签电影版权。据说古龙大受刺激,痛哭而去。这一点笔者是相信的,古龙多少也是个有点“神经质”的奇才。而后古龙痛定思痛、奋起直追,终于成为新派掌门人,已是后话。
还有一次,那是很多年后了,诸葛、卧龙、司马紫烟、古龙合作一部武侠小说(不是旧雨楼上的名家接龙),在报上连载。又有电影商看中此病说,想买版权,请诸葛邀另外三位名家去宾馆谈版权的事。谈妥后,电影商要付一笔版权费,身上的现金却不多。故此诸葛让电影商先将自己的一份一齐分给另外三位名家。因为他知道古龙花钱如流水,永远有钱,但也永远没钱。卧龙生做生意屡屡失败,也在等钱用。司马紫烟要远赴国外定居,也是要用钱的。所以诸葛愿意自己的一份以后再拿。不料世事难料,这部电影后来不拍了,诸葛的这一份也就没有了下落。
诸葛曾称:他是台湾最早与电影圈有合作的武侠作家之一。据“中华武侠网”记载,诸葛早期名作如“奇魂旗”等都拍成过电影。“碧落红尘”拍了五集之多。香港也拍了不少诸葛的电影。由诸葛原著改编的“夺命金剑”在国内也有光碟出售。笔者买了一张,却放不出来。有次去江阴公干,住在宾馆看见闭路电视也有“夺命金剑”播放,再一看时间表,唉!要开会。笔者虽然喜欢诸葛,但也不至于胡闹到不工作,而躲在宾馆里看闭路电视!“夺命金剑”的武术指导是洪金宝,凭该片成为台湾第一届金马奖最佳武指。
诸葛博学而喜欢新食物,长期和电影圈的朋友接触下来对电影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除了编剧外,也拿起了话筒和杨白尘导演合导了“大猛龙”这部电影。可惜的是在国内只看见过“猛龙”“四大猛龙”,偏偏没有“大猛龙”这部电影。
也许当导演不过瘾,继而投资了“豪客”这部电影,在国内笔者也只见过吴宇森早期作品“豪侠”。“豪客”尚不知“客踪何处”。“豪客”这部电影由当年的“名侠女”施思主演,苗可秀,黄杏秀在1983年也曾赴台主演了“江湖夜雨十年灯”。单以电影而论,80年代是大陆录像最丰盛时期,回忆当年几乎每个片场功夫片是最欢迎的。三十岁左右的旧雨楼朋友看到这一段一定会和笔者一样,有一份微笑,一份感叹。
微笑少年浪漫时光童年回忆。
感叹时光不再,很多朋友都将步入中年了吧!
高庸的“旋风十八骑”、独孤红的“风流残剑血无痕”、朱羽的“大草原”等电影都在录像厅上映过,其他名家如古龙、金庸勿用问矣!
现在一来武侠电影越拍越少,二来几乎只拍金庸、古龙,其他作家的名声已渐渐被大众所遗忘。
诸葛的电影只能随遇而求了!
据燕青先生说:诸葛青云投资电影后,也许经营不善而亏了许多钱,连在台中的一幢豪宅都卖掉了,却仍心怀侠义,处处为朋友着想。
一位出版商要出武侠小说,燕青联系了诸葛,诸葛很需要钱,很高兴。但想了想对燕青说:先出一些新人的小说,他们更需要机会!燕青对这位出版商一谈,既有诸葛推荐当然照办,虽然最卖钱的是诸葛武侠。从此武侠界多了一个名家“隆中客”,卧龙、诸葛、隆中从笔名上即可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诸葛视隆中为后辈,提携其不遗余力。隆中先为诸葛代笔,后来自立门户。诸葛为他小说提词:如“乾坤小八剑”等。”乾坤小八剑“之“黑煞鸿门”第一次出版时,仍用诸葛青云的名字。
新加坡“南洋早报”要一篇武侠连载,请燕青介绍稿件,燕青与诸葛私交甚厚,肥水不流外人田,当然介绍了诸葛的作品。这对诸葛来说是笔额外“酬金”。因为他不必开笔新写,只需要挑选一部未在新加坡发表过的作品即可。当时他又很缺钱用,当即一口答应。
第二天,诸葛打了电话给燕青,将这块“肥肉”让给了慕容美。因为慕容美那时中风卧床急需钱用。慕容美是“大美”名家,也是笔者喜欢的作家,其作品的清丽跃然在武侠界独树一帜,只可惜过世得早,未曾好好整理其作品。大陆出版慕容武侠集是件好事。但硬是分成不同系列,笔者认为无此必要。不过这是慕容故事,暂且按下不谈。
金庸曾编过“武侠与历史”,可知历史与武侠可一分为二,二合为一。为侠客们确定一个空间,让读者们增加一点情趣。武侠小说发展期间,历史小说也在港台两地蓬勃发展。港台早期的各类小说,极其讲究商场需求,那就是废话不多,通俗易懂,把引经据典的枯燥文学用浅白的语言表达出来。香港“董千里”的“唐太宗与武则天”、“董小宛”,台湾南宫博先生的“杨贵妃”等等都是风靡一时的作品。而被大陆乃至整个世界华人都看好的就是历史大学高阳先生。
从通俗小说的地位来看,高阳先生与代表武侠的金庸先生、代表的琼瑶女士同列为一流高手,只不过大凡人总对搞历史的人有一种高尚之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一样的人交不一样的朋友。贤如高阳似的文人交的必然是非一般之人物,其中对高阳后半生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就是诸葛青云。
高阳作品流传之广是不必多述的,江湖有句传言: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有井水的地方就有高阳,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就有古龙的影子。可知,世人对高阳的推崇。高阳著书极快、极多、又极受李翰祥导演喜爱,私底下李、高是好友,工作上李导演拍了不少高阳著作之电影,如“缇萦”,“李娃传”“徐老虎与白寡妇”等。台湾方面也拍了不少依高阳原著为题材的连续剧如“阿房宫”,“风生三侠”。这样说来,高阳应该收入颇丰,不应有何经济问题。但世事难料,高阳也是个人,一个常人,一个常人想要更多的金钱。高阳去炒股票屡炒屡败,经济越来越差。同时身体也不好,住了多次医院,这都是要花钱的。许多朋友都为他伸出过援助之手。
诸葛早期是和卧龙生焦不离孟的,后来卧龙自己去搞电视片集了,诸葛就经常和高阳在一齐“厮混”。高阳很佩服诸葛的诗才,高阳曾作“高阳说诗”,在写这本书时,经常请诸葛加以指点,诸葛也“义不容辞”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高阳亦照之修改。
朋友多的人不一定拥有的多是好朋友。人的年纪越大,交的朋友其实越少。不少朋友都会为经济原因“反目成仇”。而诸葛、高阳都是“经济越坏,友情更坚”。据燕青先生说:有一段时间,高阳经济极坏,诸葛一交完稿后马上为高阳送钱去,让高阳能还债和治病。晚年的诸葛自己经济也不好,为了帮助高阳,拿了太太的首饰去当掉,再借钱给高阳。诸葛夫人曾叹:“如果建新对我能对朋友一半好,我就心满意足了。”诸葛对朋友有情有义,这真称得上一个“侠”字。
得友如此,夫复何求,贤如高阳,当然也会投桃报李。
有一段时间,这二个大男人为了一些小事闹得不开心,竟赌气不说话了。那时正值岁末,燕青去台湾在出版社门口碰到高阳,高阳一把拉住燕青说:“一齐去找诸葛玩去,同时为他送钱,否则诸葛这年不好过。”燕青后来自述:“我听了又好笑,又感动,毕竟老友是惦记对方的!”
五。名士风流似云烟
“人不风流枉少年”“是真名士乃风流”“人不风流乃为贫”……,这些都是为男人风流而成诵的借口。
我们的成龙大哥也曾说:“我犯了大多数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可见男人风流之本色。
风流从字面上讲,当然比下流高雅得些。
风流和下流的区别,也不是在“诸葛故事”的范围内,暂且打住。
但说通俗小说界的“各大高手”都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啼笑皆非的风流传奇。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古龙,结了三次婚,离婚太太梅宝珠为情自杀,和赵青青鬼混被“捉奸”,身边美女无数。最终死于仙酒美女下。卧龙生名成利就,喜欢上一个舞女,见了一面马上送上一套名贵皮沙发,美女受了沙发却跟古龙跑了。
萧逸年轻时有过一桩绯闻,绯闻没什么大不了,却引出了另一位武侠名家秦红,也是有趣的“江湖往事”。
倪匡有一段时间“搜集女朋友”,金庸、黄沾去劝他,他一翻白眼道:“我又不想离婚,只想多讨几个老婆而已,你们都离过婚,没资格劝我!”真时怪人怪话。
相比之下,诸葛的风流和祥得多。
六七十年代,台湾应该是经济增长的年代。至八十年代MadeinTaiwan的商品已远销世界各地。一个地方经济增长,风月场所必也更光怪陆离。西门町一带各类歌舞厅争艳斗奇,千百歌女宝马香车,端的是一片繁荣景象。
那时候的歌手,国内的朋友不大会记得了。国内歌迷熟悉的邓丽君、姚苏蓉、凤飞飞,以及现在红透半边天的费玉清在那时都尚未出道。(费玉清八十年代已在东南亚极有名望,欧洲的唐人街都有他的歌卖,红透上海滩倒是近两年的事,可谓老来红了。)
印象中谢雷、青山应该在这一段时间出道的。这段时间有一个红歌女,时间长久她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她的名字里有个“梅”字。当然她并非耳熟能详的歌星。不过她却使诸葛倾心,有一段时间诸葛每天带一帮“散仔”或朋友去“梅”小姐献歌的歌舞厅捧场。有一次,诸葛心血来潮,将整个歌舞厅翻修一新,把整个舞台用梅花堆砌起来。(前几年,有人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给情人,而诸葛早已浪漫于前了)“梅”小姐亦久历江湖,知道诸葛对自己有心。“郎有心,妾有意”,“侠客配美女”差点比翼双飞,可惜诸葛是“读书人”,“梅”小姐毕竟是风尘女子,两人的背景不同,言语异殊,短暂的相聚是美丽的,但谁人愿意一辈子和一个只懂“流行歌曲”“名牌衣服”的“无脑美女”在一起呢?诸葛从未说过“梅”小姐一句坏话,但这段感情是破裂了。笔者经常和身边的男女朋友讲:“男女之间交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让对方没有一天无惊喜,否则再好的男女关系也总有一天要乏味的”。虽然分手,“梅”小姐在诸葛心中仍是有份量的。诸葛1967年的作品“梅花血”就是对她的一份怀念。“梅花血”是诸葛一部不算很有名的作品,但文情不俗,可圈可点,为此笔者写过一篇“梅花含雪,诸葛有情”的书评。
后来诸葛终于找到了他的另一半,诸葛夫人小诸葛十余岁,非常贤惠。对诸葛的朋友非常好,很少会有女人肯让丈夫把自己的首饰拿去当掉济助朋友的。如果诸葛夫人还健在的话,应该近70岁了吧!愿她长命百岁!
据燕青先生回忆,诸葛先生养有一子一女,为他们诸葛夫妇花了不少心血,和天下父母一样。不知他们对诸葛是否也像笔者一样怀念!
六。叶落秋风笑晚霞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世上任何一件事都有盛时有衰时。
外表富裕的,囊中也许羞涩。
外表健壮的,体内也许有了暗疾。很多事情真的都是天注定的。
武侠小说是文化潮流中的一种产物,它曾拥有高潮,翻起着许多美丽浪花,浪潮过去后一切渐渐沉寂了下来。
武侠小说至八十年代在港台已渐入困境。而大陆仍刚刚兴起,大陆在八十年代中期盗印了大量武侠作品。并几乎清一色的挂上金庸、梁羽生之名。古龙尚未在大陆“登陆”。
当年,上海徐汇区工人文化宫几乎每天下午都有“武侠书”交易市场。作品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激动异常”。那时候,除金庸、梁羽生外,名气按顺序排列是:云中岳、陈青云、柳残阳、萧逸、东方玉、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还排不上名。司马翎、司马紫烟、独孤红的名字听都没听过。
印象中,诸葛青云早期在国内出版的书都是伪造的,如:“绝情斩”(写得不错)“豪侠三尺剑”等。卧龙生那时候最有名的其实是李凉的“杨小邪”。陈青云那时有部名著“挂剑悬情记”,原来也是司马翎的作品。倒是云中岳、陈青云、萧逸,诸子等作品颇有“正宗出版”。
一直到九三年,湖南出版出了第一批“诸葛青云武侠大系七十二种”,到今天为止,这批书还没出完,只在第一批中作了二次重印,加了些非诸葛真品,印刷也没第一批精美。二○○○初,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诸葛武侠集”也是值得赞扬的。虽然把“墨羽青骢”印成了“墨羽青聪”。
笔者不知道诸葛是否拿到过湖南版的版税,只知道广告词中写“两岸公证,作者亲手修订”,也许诸葛也想令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更好的交待吧!当年著书为稻梁谋,年纪大了,总想修订一下,告慰一番!
自从1971年诸葛完成“十二神龙十二钗”及“美人如玉剑和虹”二部后,至1976年并无作品出版。那时的诸葛四十中旬,正值壮年。可是,也许武侠高峰已过,自己投资电影失败,抑或其他原因,诸葛的经济状况并不很好。位于台北市中心的豪宅卖给了他人,自家搬入租房。由于诸葛体形肥大,挤巴士很不方便,代步都用出租车。又要供子女读大学,真是很辛苦,但诸葛仍是活得潇洒,不卑不亢。
有一段时间,结友广阔的燕青带了批新加坡富豪来台湾玩,诸葛为燕青充当导游,每天陪那批富豪游山玩水,指点山间。诸葛复榘广阔,曾著有“台湾地理旅游”之类的旅游文章。那些富豪每天轮流作东,也必请诸葛,而诸葛每被请一次,必回请一次。十几个人下来,每人请一顿饭,诸葛请了十顿饭。燕青劝他不必这样,诸葛擦擦汗道:“没关系,用不了这么多钱”。
诸葛青云和高庸等人一样都是出身名门的人,大多数出身名门的人如果受过良好教育,必定有其一种气质,就算他们潦倒了,也不会去求人。不卑不亢、笑看风云,这是眼下许多“新富”学都学不来的。
1988年以后,当诸葛完成了“大侠令弧冲”之后,很少有他新作出版了,据说诸葛有意续写“天龙八部”,并定名为“天龙摆尾”,但不见坊间出版。很想问叶洪生先生是否知道此书“侠”踪?
“新生报”上还有诸葛的作品连载,但笔者也不知是否成集出书,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
据燕青先生回忆,晚期的诸葛有一个医生朋友,这位朋友好像姓陈(笔者也记不清了),有一家诊所。请诸葛做顾问,每月支取一笔酬金,诸葛懂风水之术,这我知道,但他还懂歧黄?
笔者曾结识几位医学界人士,请教他们一些医学和面相方面的联系!得知,其实一个病人的面色,中气和其身体的健康、病理甚至于其生命的长短是极有联系的。不知诸君信否?
1996年初,笔者逗留上海购温瑞安先生之“纵横”,见屝页有温氏题字,“此书纪念一代武侠巨匠——诸葛青云先生”。
1997年,阅叶洪生“论剑”,确知诸葛于1996年过世,推算享年应是67岁。
写于2003年12月
三门峡鸿志酒店
完成于2004年初
昆山半岛酒店
后记。于君把酒邀青云
终于写完了诸葛先生一生的传奇,相信这只是诸葛一生传奇中小小的一部分。感谢旧雨楼给予武侠最后一块净土。
诸葛先生一生的事迹似乎不像金庸、古龙一样辉煌,世间流传不多。
但诸葛却有极其担当之角色,其开创“才子佳人派”之风格成一代宗主,其为武侠界培养新人,如司马、独孤乃不争之事实。
笔者因机缘巧合拜读燕青先生回忆诸葛的文章,及一些流著于报刊的信息,不愿诸葛先生的生活经历淹没于世,又鉴于司马翎、卧龙生二位均已是“明珠去尘,重现光明”,在叶洪生等倡仪下,渐为世人所熟悉,并取得了相当的尊重。故此,笔者持秃笔一支,仗腹中“存货”,试为诸葛立碑。只是,笔者才疏学浅、文笔生涩,而报刊关于诸葛之报道也随时间而逐渐淡忘,笔者所写之诸葛传奇均靠记忆写出,不免人云亦云,与事实有许偏差。但绝无哗喧取宠之意。请诸君谅解。
关于先生作品,笔者将另起灶炉评之。
2004年是诸葛先生逝世8周年,笔者以此纪念先生在天之灵。
而今日,快2008年。
诸葛九天之上有知,受听雨—《九玄》一拜。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