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孙皓继位


本站公告

    公元264年二月,东吴第三位君主孙休病逝,死前他的一番肺腑之语打动了所有大臣的心。大臣们对他先前的不满早已烟消云散,都在为他的离世而感到悲哀。还让他们担心的是,太子孙单年方十岁,如何能在这群雄逐鹿之际保住江东的基业呢?虽然孙休在死之前将太子托付给了大臣,但对吴国忠心耿耿的濮阳兴,张布等人还是不放心将大业交给这个只知道玩乐的小孩,于是将立储大计做了改变。

    在给孙休发丧的当天晚上,濮阳兴,张布,万?,陆凯,孙歆等人在丞相府中秉烛夜谈。张布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丞相至今不让太子继位,想必是有深意吧?”

    濮阳兴道:“天祸吴国,大行皇帝不幸早逝。今太子年幼不能主政,如果登基,必是朱太后主持朝政。女主当国,乃大不幸也,且太后出自朱家,到时外戚专权,必然乱国。大行皇帝驾崩前未曾深虑,我等不可盲从遗命。”

    孙歆道:“我也觉得如今乱世,不宜让幼主继位,如今朝政大权皆在我等之手,诸位看何人可立?”

    万?接口道:“我觉得乌程侯孙皓才识明断,英明神武,可以立之!”

    陆抗也道:“万将军所言甚是,我也常听人说,孙皓豪气纵横,乃是长沙恒王(孙策死后谥号)一_460.htm类的人物,立此人为君,甚合群臣百姓之意。”

    几人议定后,便急急来到后宫,拜见朱皇后。濮阳兴道:“娘娘,非是臣等不愿立太子,只是如今虎争之际,实在不宜幼主临朝。今臣等商议,决定立乌程侯孙皓为君,不敢造次,特来禀告娘娘,等候定夺。”

    朱太后闻言一惊,微嗔道:“先帝临崩之际,曾面嘱各位大人,以太子为托,今先帝尸骨未寒,你等就另立他人,如此岂是忠臣所为?”

    几人连忙拜倒,张布解释道:“娘娘不要误会,我等非是要违先帝遗命,只是不忍见国家有危。如果保得国家无恙,我等即使承受些骂名,也是心甘情愿。”

    万?也道:“太子虽是贤德,但毕竟太小,如今魏蜀都在侧虎视,应立长君维系人心。前些日子,蜀国北地王刘谌屡立大功,蜀主刘禅不也立他为太子以振人心吗?望太后以国家大事为重,允臣等之意。”

    朱太后心知无可挽回,愤道:“我不过一个妇人,怎知国家大计?既然诸位已经商议妥当,又何必来问我这个太后?你们去做吧,先帝看着你们呢!”

    几个大臣连忙口称得罪,惶恐退下,然后派人去迎接孙皓来宫中即位。

    孙皓,字元宗,乃是大帝孙权长孙,其父孙和原为太子,后不幸早逝。孙皓时年二十三岁,接到朝使来接,心中甚是欢喜,面上却不动声色,急速赶往建业。到达城中,大臣乃将玉玺交付,立为天子。孙皓骤登大位,却毫不急躁,先改元为元兴元年,追谥孙休为景皇帝,葬于定陵。又加朱皇后为景皇后,封太子孙单为豫章王。然后追谥先父孙和为文皇帝,尊母亲何氏为太后。最后又大封群臣,一切如旧。特别加封丁奉为大司马,令其与蜀议和,退兵回朝,陆抗也被加封为骠骑将军。

    在永安城下的吴军将领自从送出奏章后,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的。尤其是丁奉和陆抗几人关心国事,更觉度日如年。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使者,连忙上前询问。朝使先说孙休于二月病逝,几位大将虽是不满孙休的做法,但对皇帝还是很爱戴,尤其是丁奉想到几年前蒙孙休看重,共同定计除害的事,不觉泪流满面。随后朝使又说群臣舍太子而立孙皓为君的事,陆抗以手加额道:“濮阳兴丞相等人真乃社稷之臣也,如今乱世,确实不宜幼主即位。而且我久闻乌程侯聪明好学,遵守法度,今立他为君,吴国复兴有望啊!”

    随后朝使又宣读了对众将的封赏,命大军回朝。众将士在此日久,一闻回去,都是欣喜。丁奉派人向蜀军请罪,随后率大军回去。

    消息传到成都,刘谌暗想孙休本来是七月死的,但现在提前了几个月,看来历史还是发生了小小的改变。而朝中之人都想起谯周不久前的预言,纷纷惊讶不已。

    在东宫,刘谌心情大好地对众臣言道:“今东吴孙休已死,即位之主必听从大臣之言,前来与我国结盟,那么边境就可无忧了。我等可以安心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待时机成熟,就可北伐魏国了。”

    众臣也都向刘谌贺喜,都觉得这一番东征西讨,攘外安内确是让人辛苦无比,如今终于可以松下一口气了。

    夜晚,刘谌望着浩瀚的夜空,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喃喃道:“看来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力挽狂澜终于成功了,下面就该想想怎么励精图治,然后平定天下了!”

    亲爱的读者大大们,第一卷力挽狂澜就要结束了,下面就是第二卷励精图治了,希望你们继续支持,麒麟一定会努力写出更好的情节让你们看着开心。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