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百年人参


本站公告

    “婉娘……”

    吴氏的话刚落下,苏老头就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缓缓走出来,看到几年未见的女儿,他恨不得想飞快的冲上前去抱住她。

    他从小宠到大的女儿啊,现在眼角爬满了皱纹,乌黑发亮的头发也掺杂着些许斑白,可想而知,她过的日子有多么的苦。

    苏氏闻声回头,当看到浑身上下瘦的几乎看不到肉的苏老头时,刚停止的眼泪如如决堤般流下,飞跑着上前,抓起苏老头的手,哽咽的喊了一声:“爹——”

    记忆中父亲的手是那么的宽大厚实,经常牵着她到城里买东西,可是现在的手枯瘦见骨,摸着感觉就像摸骨头似的,一点肉都没有。

    “对不起,都是女儿回来晚了。”

    苏老头摸着女儿鬓间的白发,浑浊泛黄的眼睛涌出几滴泪水,“只、只要你回来,什么时间都、都不算晚……”

    话刚说完,他又开始猛的咳嗽,喉咙一阵腥甜,哗的一下一大滩血吐到了地上。

    “爹!!”苏氏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竟不知爹的病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

    明明几年前他还如此健壮。

    全家人顿时乱作一团,连忙把苏老头扶到房间里躺下。

    沈梨面露担忧,连忙询问外婆,“外公这病还有没有的治?”

    吴氏沉默了片刻,晃了晃脑袋,“大夫说能治,但是得找到百年以上的人参服用入药才行。”说着她又叹了口气,“你说若是要十年,二十年年份的人参,咱们家倾家荡产也要去买回来,可是这百年老参可遇不可求,咱们去哪里找?如果有法子,我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你外公离去……”

    沈梨眉头一拧,这百年人参确实难找,她烦躁的挠了挠头,可是忽然间,她想起她埋在空间里的那一颗人参。

    空间的土壤能让作物飞快生长,说不定几个月过去,那颗人参增长了几十年份以上。

    “这百年的人参的确难寻,不过一定得百年以上吗?八、九十年份的行不行?”

    话刚出,满屋子的人立即抬头看向她。

    “小梨儿,你这话说的可是认真的?”苏氏急忙忙的过来拉住她,语气迫切。

    沈梨点点头,“我这次也碰巧带了过来,你们去找大夫过来看看能不能成。”

    “好,好,我现在立马去找大夫。”苏峰着急忙慌的跑出门去,慌乱间居然跑丢了一只鞋子,可他完全来不及顾上,一只鞋哪里比得上父亲的命重要。

    过了一炷香时间,大夫总算请回来了,他本是府城上同心堂的坐堂大夫,这苏老头的病他也了解,元气生机流逝极快,最少也要找到百年以上的人参炮制入药,才能勉强挽回他这一条命。

    对于那些达官贵人来说,百年老参也是弥足珍贵的,何况对于这样的平头百姓,这几乎是没有挽救的可能。

    可是就在刚才这苏家小子找到他,说他的外甥女拿来了一根大概九十年份的人参,让他来看看能不能入药,他一听当即就坐不住了。

    接近百年的人参,他这辈子也没见过几回,随即就提起药箱跟着来了。

    沈梨费了老大劲才把人参烘干了一丢丢,如果不这样,别人肯定能看出这人参是新鲜拔出来的。

    她拿出去的时候还特意用红绸布包裹好。

    王大夫小心翼翼的接过,缓缓掀开包裹的布,当那颗硕大的人参出现在他眼前时,心里还是忍不住一跳。

    他把鼻子凑上前去嗅了嗅,顿时大喜,“这人参何止九十年份啊,依老朽看来这起码得百年以上!”

    百年人参呐,他激动的手脚不知该往哪放才好。

    “姑娘,恕老朽冒昧,不知可否把这其中两根人参须卖给我?”

    “我保证肯定能给您一个公道的价格。”王大夫兴致冲冲接着补充道。

    人参须的药用价值虽然比不上人参,但是药效差不多,他也不贪心,只需两根即可。

    就这一点小事沈梨当然不会拒绝,点头答应下来。得到允许的王大夫立马拿出笔墨书写药方。

    “你们按照这写的药方去抓药,每天煎服时切薄薄的一片人参放下去共同入药。切记莫要贪心,只需一片即可,否则大补过头,适得其反。”

    王大夫一边写一边叮嘱道。

    他这话一出,苏家人总算松了口气。

    “王大夫,不知这出诊的费用……”苏峰走上前去询问。

    王大夫连忙摆手,“这出诊费老朽就不收了,你们记得拿药方去抓药即可。”

    等王大夫即将要离开时,沈梨切下两根最粗壮的人参须递给他。而王大夫也是个爽快人,不搞那些虚礼的,直接掏出三十两银子。

    这人参市面上的价格大概六、七百两,他买两根人参须,这个价格很公平。

    等王大夫离开后,吴氏上前握住沈梨的手,眼眶涌满泪水,“孩子,真是太谢谢你了,如果没有你,我们家这老头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苏家大哥苏峰也走上来,一个大男人激动的满脸通红,“小梨,你放心,咱们家绝对不会让你吃亏,这人参的钱我一定会给你补上!”

    “不用了,我们都是一家人,谈钱伤感情。”沈梨自然不会让他们掏钱,何况这救的还是自家外公。

    她虽然爱钱,但也不是什么钱都收。

    当晚,吴氏吩咐三个儿媳煮了满满一大桌子菜,长长的桌子满到连放碗筷的地方都没有。

    吴氏的二儿媳苏罗氏笑道,连过年都没有吃那么丰盛过。

    等到菜上齐了,全部人这才落了座,位置不太够,吴氏就张罗着让几个孙子孙女去旁边的小桌子吃饭。

    苏家人口众多,苏老头跟吴氏两个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叫苏峰,他手脚利索,有一手编筐的好手艺,与妻子苏刘氏生了一儿一女。

    二儿子叫苏顺,为人老实木讷,常年在地里忙活,靠种庄稼为生。娶了隔壁村的女子苏罗氏为妻,婚后生了两个女儿。

    而三儿子苏正是混的最好的一个,他脑子活络,进书塾读过几年书,认得不少字,现在在城里给人家当账房先生。妻子苏袁氏是他同窗的妹妹,两人感情颇深,育有两个儿子。

    按沈梨的观察,这一家人都是厚道人家,各个妯娌之间相处的十分不错。怪不得能养出她娘那种娇柔的性子,说话都是柔柔弱弱的,被人欺负也不知吭声。

    福运农女有田有空间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