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趁着清军溃败的大好时机,明军的士气也达到了高点,各部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乘胜追击。
张东手持长枪,借着冲势,猛地往前一刺,枪头“锵”的一声,刺在了他正在追击的那个八旗兵的锁子甲之上。
那八旗兵身上的盔甲虽然没有被刺穿,但后背受到如此冲击,一个踉跄,便直接摔倒在了地上。不等他爬起来,五六个明军士兵便一拥而上,数支长枪迅速朝着他的脖子和脑袋刺去。
这种时候,就没必要用到重斧铁锤了,不然就白白糟蹋了那么好的两副盔甲,完好的战甲价格昂贵,可是战场之上一等一的战利品。
杀死了这个八旗兵之后,张东,陈禹,黄发几人随即跟上了庄立冬率领的二十几个士兵,继续追击清军溃兵,他们的身边,此时正有无数明军步骑兵冲过。
凤阳城的城头之上,士兵,乡勇,民夫杂役都在翘首以望,民夫杂役更是停下了搬运檑木石头的动作,震天撼地的喊杀声连绵不断,北面的平野之上,无数火焰正在燃烧。
庄立冬很快接到了命令,停止了追击,然后率部返回,打扫战场,并派出了部分兵马专门负责警戒,严防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
薛老二虽然派出了骑兵追击,但是并没有就此轻敌大意,该有的警惕,他一点都没有放松。
周世显的夜袭成功,清军损失过半,落荒而逃,八旗兵,绿营兵各个主将或者在收拢溃兵,或者还在仓惶出逃的路上,根本无法组织起反击。
庄立冬带着麾下士兵开始打扫战场,收割首级,不时给那些躺在地上,还能动弹的清兵补刀。
他们砍下清兵的脑袋,区分满汉,分别堆放之后,还会特别注意将清兵身上的保存较为良好的盔甲,火枪,以及其他的武器装备全部卸下,堆在地上,然后插上本百总的号旗,等待军法官来验功。
每个精锐士兵身上的装备都十分昂贵,总价值可能在四十两白银以上,若是能够依靠缴获补充一部分,将能极大地缓解财政压力。
毕竟,每一场大战之后,便是胜利的一方,各种装备的损耗也是十分惊人的,仅仅是周世显麾下新军的损耗武器装备的补充,可能就将达到几十万两白银。
等到明军基本上收拾完战场,悉数撤回大营之后,天色已经大亮。周世显此时已经在亲卫的簇拥下,来到了淮河北岸。
看着已经倾覆的清军大营,还有己方源源不断的民夫,士兵正在清点,搬运战利品,周世显心中自然是兴奋不已。
清军军营中除了被烧毁的帐篷衣被以外,还存放着许多辎重,甚至还有二十几门攻城所需的红夷火炮,以及铅弹火药,甚至是已经打造好的各式攻城器械。
这些物资都是清军来不及转移走的,便是清军临跑之前放出的许多战马,此时也已经被明军的骑兵在追击的时候顺路追回。
很快,原本指挥大军追击清军溃兵的各营营官将领们,又重新聚拢到了周世显特地在淮河北岸新支起的大帐之内。
这个时候,大胜而归的各营将领自然是纷纷上前,对着周世显一顿奉承吹捧,谁也不甘落后。
周世显听了这些奉承的话,虽然心里高兴,但他也不是那种得意忘形的人。
不过,大明驸马爷设计退敌,夜袭清军大军,大获全胜,确实是周世显当前需要的舆论攻势。他更需要这件事被全军将士,以及天下人所知,以此积累更大的政治声望。
平日里,周世显便十分注重自身威望的建设和形象的营造,加上在卢九德和王朝东的筹划下,诸多围绕着他的诸多神秘传言的渲染,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他早已经成为了许多百姓心中的战神。
而这些,对于想要夺了崇祯皇帝的那个“鸟位”的周世显来说,都是必须的,甚至还远远不够。
周世显听完了诸将的吹捧之后,随即宣布开始军事商议。虽然这场大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现在还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时候。
诸将也深知此战虽然击溃了清军主力,但是并没有达到全歼城外清军的目的,北撤的清军甚至在最后还组织起了几次稍有规模的阻击。
“军报本驸马都已经看过了,这场仗打得很好,昨晚还盘踞在这里,不可一世的清军精锐,如今已然折损过半,短时间内再无聚集南下的可能。帐中的诸位,每一个都是我大明的大功臣。”
周世显坐在上首,环视一圈,然后把目光停在了薛老二的身上,道:“这其中最不容易的,就是薛将军了,于正面独对满清八旗主力。”
薛老二闻言,心中虽然惊喜,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是故作吃惊道:“驸马,末将不敢。”
周世显自然明白这个混迹军中多年的老将心思细腻,但有功的人必须赏,有过的人必须罚,他不会因为对方的圆滑而改变。
而此时帐中的诸将,也都面露喜色,周世显的话很明显是要大加赏赐的意思了。毕竟是打了如此胜仗,其实大家也都在等着赏赐呢。
这场大战之后,周世显对自己麾下这支军队,对薛老二的军事能力已经完全信任,以他在这场击溃清军主力的大战中获得的声望,今后再想扩兵,简直就是轻而易举,那些军头们,也不会再有什么跋扈之辈。
而帐中的这些将领们,在周世显搭建的这个舞台上,也会随着新军的扩编,得到了更快的提升。
不过,此战虽然很快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但实际上却赢得并不轻松。
明军最终伤亡了近五千多人,其中黄得功所部伤亡一千余,歼灭了一万五千多清军,但是满洲八旗兵只击杀了不到六千,藩兵一千余,其余大半都是战力疲弱的绿营兵。
这个伤亡交换比,还是在夜袭的基础上,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明军和清军八旗精锐的战斗力,在整体上,还只能算是旗鼓相当,最多是略胜一筹。
换言之,当前明军的战斗力距离周世显的要求还是有不小的距离的,或许得等到这些新兵再经历几场战事,积累了足够多的战场经验之后,才能真正实现达到野战无敌的状态。
因此,叙功刚一结束,周世显并没有停下来,立即就借着这次军议,研究起了战后的部署。
“清军经此一战,除非有援军从北面赶来,否则必然不能再一战,这是北上收复失地的机会。”
不过,周世显说完,顿了顿,又微微皱眉道: “但清军仍有上万兵马,整顿之后,战力还是有的。我大军能战之兵目前已经不到两万,若是陕甘,北直隶等地的清军在我大军北上追击的时候来援,恐怕局势会很不利。”
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毕竟多尔衮在京城,还有一支两万人左右的大军,辽西也还有吴三桂,高第两部人马,总数超过三万。
周世显话音一落,大帐之内便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一番低声议论之后,却是张煌言率先出列,拱手抱拳道: “驸马,北面的清军虽然还有一定的实力,但西面陕甘的阿济格所部被闯贼牵制,鞑子能派来助战或许只有北直隶留守的兵马。
不过,下官觉得,要鞑子冒险,把大军系数派来,恐怕也不可能。而北直隶的八旗兵相隔千里,鞭长莫及。我大军趁机收复淮北,绝对是可以的。”
张煌言自然是倾向于趁机发兵,收复淮北的。而且,他所说的,其实也契合周世显的想法。
只不过,周世显作为领导,自然是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万一有什么遗漏疏忽的地方,对于他的威信而言,将是极大的打击。
因此,他要让手下的人,把他想到的,没想到的,都说出来之后,再来个点拨总结,才能显得高瞻远瞩。
当然,如果有他想到的,但是手下的人没说到的,自然是极好,这样就更能显现出周世显的英明神武了。
果然,张煌言之后,诸将也就不再有太多顾忌,纷纷开始发言,其中大多都是支持张煌言所言,要发兵北上,至少收复淮北南直隶域内各州县的。
不过,也有少数说要谨慎行事,担心清军再度南下,分兵各处驻守被逐个击破的。
但周世显权衡利弊,分析局势之后,最终还是同意了张煌言一派的建议。南直隶域内的土地,不能在他周世显的手上丢掉,这样就不只是一个军事问题了,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而且,以淮北的地势,周世显麾下两万兵马,高杰,刘泽清,黄得功,马士英,路振飞各部又有披甲战兵近两万,再加上其余战力疲弱,但足以守城的兵马,依仗城池地势进行防御,抵挡住已经是秋后蚂蚱的清军的进攻,还是足够的。
至于主动进攻,这个时候,对于明军来说不可能,对于清军来说,其实也不可能。
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