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六部尚书


本站公告

    荀彧终究还是没能拗过刘辩,无奈就地安营扎寨。

    随行四千刑徒军,又有皇甫嵩这等老成将帅,张辽、英林等悍勇之将,攻城掠寨,甚至是去攻打数万大军,荀彧都觉得没什么问题。

    可这是皇帝不在的情况下。

    皇帝亲临战场,就算有再大的把握,荀彧都觉得不安稳。

    晚间的时候,荀彧将皇甫嵩、荀攸、贾诩三人叫到了一起。

    他的本意是大家商量一下,如何劝谏皇帝,让他打消亲临战场的心思。

    可他们刚把酒架在火盆上温好,刘辩就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几个人连忙行礼。

    “都在呢!”刘辩坦然就坐,“围炉夜话,是个不错的消遣。聊什么呢?说来朕也听听。”

    众人:……

    “回陛下,臣等在聊此行北来的见闻。”荀攸说道。

    刘辩面带微笑看了一圈众人,“朕当是你们在聊如何悄悄将朕打发回开阳。此来北来的见闻,确实值得聊一聊,尤其是荀彧。屯田当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地貌,不同的风情民俗,这些都需考虑。”

    “臣遵旨!”荀彧是一个极少有情绪的人,可此刻脸上却满满的无奈。

    刘辩伸手试了试火盆上温的酒,“差不多了,这酒温的太热也不好喝!”

    赵野立刻上前,为刘辩和皇甫嵩等人斟上美酒。

    “正好你们都在此处,尚书台尚有大量空缺,你们可有举荐的人选?”刘辩问道。

    皇甫嵩惊愕问道:“陛下是要重新起用举荐之制?”

    刘辩:……

    他娘的,这是又掉到自己的坑里面去了。

    他方才都准备休息了,却忽然间想起荀彧认识郭嘉,或许还认识更多的名士。

    这才特意过来准备私下里问一问荀彧,却不料荀彧这里正围炉夜话,连皇甫嵩都在。

    为避免自己下一次又给忘了,刘辩便问了出来,可没想到皇甫嵩张口就来这么一句。

    “推荐!”刘辩咬字颇重的说道,“在朝调任,在野,朕征辟!”

    “是臣失言!”皇甫嵩俯首拱手说道。

    举荐,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两个字,但却涉及到很大的权利。

    有征辟权利的时候,皇甫嵩就颇为慎重。

    现在没了,他反而更加慎重。

    唯一保留征辟之权的皇帝,极有可能会被宠臣误导,而任用奸邪之辈。

    “陛下,其实户部尚书的人选,臣以为非荀将军莫属。”皇甫嵩率先说道,“只是……”

    他的话已经说了出来,可看了看荀彧与荀攸,却发现好像说早了。

    荀彧的功劳其实是比荀攸高很多的。

    可若荀彧为户部尚书便位在荀攸之下,这稍微有些说不过去。

    “臣以为尚书令更适合荀将军。”荀攸说道。

    荀彧叩首说道:“臣功劳微小,屯田尚未有所成就,不足以担尚书省大任。”

    “荀彧为尚书左仆射,此事没什么好争论的,也没有必要搞三辞三让那一套,大业未成,少一些繁文缛节,多一些实事。”刘辩说道。

    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身边的人几乎毫无礼这个东西。

    每逢议事,就跟打仗似的,破口大骂争功劳都是轻的,甚至还有人当殿舞剑,大打出手。一直到打下了天下之后,刘邦才让叔孙通制定了大汉的礼仪,也就是大部分沿用到了现在的那一套东西。

    刘辩虽然不是开国之君,但现在的这形势,跟打天下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有的好钢都用在刀刃上才是最正经的事。

    荀彧确实准备好了辞让,可皇帝这话说的干脆利落,让他也无法继续下去。

    只好跪地叩拜,跪谢皇恩,接下来尚书左仆射这个差事。

    “六部的其他人选,可有推荐?”刘辩巡视几人问道。

    似乎就连荀攸和荀彧都没有意识到,尚书令这个官职在以后会多么重要。

    待三公权利虚化,成为加官,尚书左、右仆射的权力,便会在瞬间登顶。

    唐代,尚书左仆射可是首相。

    而这,在以后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刘辩对朝堂的改革,一直都是钝刀割肉的方式,不急不躁慢慢来。

    去岁重整御史台,今年借皇甫嵩为突破口,改六曹尚书为六部尚书,立六部。

    “陛下,臣以为山阳太守国渊可为户部侍郎、清廉正直的济北太守毛玠可为刑部侍郎。”贾诩上言道。

    刘辩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贾诩这个心思啊。

    国渊,毛玠二人皆是大考中的翘楚,他也一直颇为关注。

    贾诩在这个节骨眼上,顺势提了出来,肯定是在揣摩他的意思。

    “你们都有什么意思?”刘辩转而问其他人。

    荀攸这近一年来,一直执掌尚书台,对地方官吏几乎是了若指掌的。

    闻言说道:“陛下,臣也想举……推荐这二人,尤其是毛玠。济北如今真的可谓是海晏河清,此人言行合一,奉公清廉,恩威并施,治下官吏无不清廉,励精图治。”

    “可还有人选?”刘辩看向了荀彧。

    选朝中的官吏简单,他现在更想要的是诸葛亮、蒋济、法正、鲁肃这等治世能臣。

    荀彧靠在火盆中,身边微微蜷缩着,怔怔看了刘辩片刻,忽然恍然。

    原来是始于郭嘉。

    “陛下,颍川人戏志才,学富五车,深谙韬略,可为兵部郎中。”荀彧说道。

    这个人,刘辩听说过,但其实连他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的。

    该不会又是一个短命鬼吧?

    “准,朕知道汝、颍之地多奇才,但你们也别逮着颍川一个地方薅如何?”刘辩说道。

    重用一个地方的官吏入尚书台,刘辩真的不是很喜欢。

    虽然整个三国的名士中,出身颍川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荀彧拱手领命,正欲开口再行推荐,皇甫嵩却先一步说道:“陛下,廷尉正钟繇可为吏部侍郎,侍中赵温为礼部侍郎。”

    钟繇为吏部侍郎,刘辩觉得完全可以。

    功勋卓著的曹魏重臣,还是楷书鼻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他也是刘辩为数不多重用的老臣。

    但是,这个赵温,好像平平无奇。

    刘辩一直不太确定,这个赵温是不是就是那个征辟了曹丕,被曹操给罢免的赵温。

    “赵温暂时搁置,钟繇可为吏部侍郎。”刘辩说道。

    “唯!”皇甫嵩正正的坐了下来,姿态端正。

    刘辩一看皇甫嵩这个姿态,忽然间意识到,他今天晚上说这个事就是个错误。

    这他娘的就是四个人的朝堂党争!

    荀彧优先举荐的全是颍川人,皇甫嵩举荐的全是老臣。

    荀攸或许是为了避嫌,只字不提。

    贾诩嘛,揣测着他的意思,从大考的官吏中往外拔人。

    这要不是他对三国人物还相对熟悉,十成十的会出点儿问题。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