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因材施教


本站公告

    赵铎是张辅派来教习霍念武艺的。

    原本是张辅见霍念根骨不错,不想浪费了他的天赋,故派了赵铎来专门教他。赵铎来了书塾之后,也不想搞特殊,让人盯着霍念,遂跟书塾院长商量着开了武课。

    没想到武课开了之后,又让赵铎发现了其中有几个好苗子。比如鲍康,方琦,顾昱等。遂教得很是用心。

    而霍念和鲍康有逐风等人开小灶,进步更是神速。

    原本赵铎只教习武艺,没想到现在发现霍念竟喜欢看兵书。

    “霍念,你喜欢看兵书啊?”

    霍念点头:“师傅,我喜欢看兵书,它很有趣。”

    赵铎眼神更是柔和:“可看得懂?”

    霍念点头,又摇头:“有些能看懂,有很多看不懂。”

    兵书里有论将、选士、编伍,这些他就浑沦着看。攻战、守御、阵法,他不怎么看得懂。但他喜欢看射法、旌旗、较艺、用计这些,边看边比画。

    赵铎见状很是惊喜。

    他是张家的家将,从祖辈开始,家里三代人都跟着张家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赵铎是知道的,营中补充兵丁并不难,低阶的将官也不缺,缺的是擅长兵法谋略,能领兵作战的将帅。

    他知道张辅的用意,想从民间选拔一些有天赋的孩子,细心培养,将来充当张家的家将。如今让他看到一颗未来冉冉升起的将星,他如何不惊喜。

    见霍念喜欢听战场上的故事,于是赵铎调整了教习内容。

    每天除了教习武艺,又给孩子们讲一些战场上的实战,及历朝历代的经典作战案例,霍念听得津津有味。

    赵铎看过霍念买的一些兵书,都只是很寻常。

    好的兵书并不会留于市井,多是被世家大族当做珍藏收了起来。各武将自己所著的兵书更不会留于市井,只会由子孙一代一代的做为传承,藏匿于家宅中。

    兵书,很多朝代都被列为禁书,不允许流通买******如唐宋。律法严令兵书私家不得有,且不得刊印。禁止的原因主要是兵书实用性太强,担心百姓们熟读之后会留下祸患。

    当政的最怕一群有文化的牛氓起兵闹事。

    但宋以后,为了防御需要,也为了提高军队士兵的整体做战能力,也慢慢对兵书开了禁。

    就北宋,被金人掳走皇帝后妃,公主皇子,皇亲贵戚,各大臣夫人小姐,工匠乐伎等等,掳走了一万大几千人,耻辱啊。

    但凡军队做战能力稍微强那么一点点,何至于此。

    于是,到后来兵书也就渐渐开禁了。至本朝,兵书可以小范围的刊印了,但也都是一些浅浅易懂之书。

    赵铎见霍念真的能吸收兵书上的知识,经他讲解,霍念也听懂看懂了,还能举一反三,吸收得很快,更是惊喜。

    在给张辅的信中说了此事。

    张辅收到信,也颇为惊讶。没想到,他不经意间,竟给张家挖掘出如此优秀的一员未来家将。

    亲自回了信,让赵铎去张府取几本他珍藏的兵书,交于霍念阅读。

    霍念那是如获至宝,霍惜却对这些一无所知。

    她原本想培养念儿,通过考科举成为一名文臣的。跟外祖时常通信,也让念儿练外祖寄来的字贴,想让他沾一些李家的清贵之气,没想到霍念走着走着,就走歪了。

    她觉得念儿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不是什么坏处。像宫子羿是商家,也学了一些功夫在身,以备自保。她当然希望念儿,有自保的能力。

    只没想到念儿会喜欢兵法谋略这些。

    也不得不感叹一声基因强大。念儿现在还小,对于未来要走的路还不清晰,霍惜也并不干预,只凭他兴趣。

    十月末,初冬的寒气刮得人脸上生疼的时候,走了一年又四个月往南洋去的船只,终于抵京了。

    霍惜喜极而泣,天知道这一年多,她有多煎熬。

    要是出了事,李峪舅舅回不来,她该如何对外叔祖一家交待。这些年,多亏了外叔祖帮她,各处铺子里有一半的掌柜管事,都是外叔祖帮着请来的。

    “峪舅舅,你终于回来了。”

    “回了回了。这一年收获不小。”

    李峪跟船去了一趟南洋,打开了他的世界大门,见识了一番各国的风土人情,也大大开了一回眼界,觉得不枉此行,太值了。

    “怎的还哭了?”

    “我这一年多都没过好,生怕峪舅舅出事,做梦都是表舅娘追着我打的情景。”霍惜一脸控诉。

    “哈哈哈……”李峪哈哈大笑。

    “那不能。是表舅自己要去的,跟你有何干系。去之前咱就说好了的,李家没人敢怪你,舅舅回去就说他们。这回还多亏你同意,我这到海外开了一回眼界,死了都值了。”

    霍惜盯着他打量,见他清瘦了不少,但整个人眼睛更亮,精神头更足,好像在火里淬炼了一番,展露出他灼灼的光华。很是替他高兴。

    五家人拼货去南洋,一家只能带一千六百多石货物,即差不多一百吨左右。广丰水装了大量的丝绸,白糖冰糖,茶叶,瓷器,及各种工艺品去,如今李峪又带回大量的番物之物。

    南洋回来的商船,带回的货物清单中,香料会占大部分,而香料中胡椒和丁香又占很大比例,各商船几乎都是如此。

    此次,五家拼船带回的货物中,也是这般。香料占了大部分。

    好在胡椒经过霍惜把研磨器做了出来,如今胡椒在京城各地,极为畅销。

    广丰水去年今年光卖胡椒就赚了几十万两。不比盐商家一年卖盐的利润差。

    太祖朝的时候,开中盐法刚施行的时候,大臣们曾一度建议,要以胡椒代盐,以进行开中。

    原本为了解决戍边将士们的军粮问题,让商人运粮到军营,以粮换盐引。

    后来提出以胡椒代盐,也是因为当时国库中胡椒的储存量庞大,发一些给有品阶的将官后,库里都还多的堆不下。

    如今开了海禁,市面上胡椒并不是珍稀之物了。百姓也习惯并接受了胡椒当做不可或缺的一味厨房调味品。

    如今有了研磨器,也不怕胡椒磨得多放坏了,没有香味了。想吃多少磨多少。

    胡椒因为储量多,价格下调,如今市价不过五六钱一斤。

    但从南洋运回来,还是数倍十数倍获利。所有往南洋去的商船,带回的货物中,胡椒占的数量还是非常大的。

    这回李峪也带回了六百石胡椒。还有其余十来种香料。并一些珠宝、锡、铜、象牙犀牛角玳瑁,各色工艺品,燕窝等诸多干货,药品等。

    这批货怕是能赚不少。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