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新的神兵利器(第二卷:兼并天下)


本站公告

    梁元的目标,先是要变法强国,然后发展秦国国力,进而击败其他国家,然后逐渐统一天下。

    而今,秦国变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遗留一些小问题, 其他的对于发展国力来说影响不大。

    那些变法遗留问题,梁元打算都由卫鞅去处理。

    现在,自己的主要任务,便是发展秦国国力,让秦国强盛起来。

    这个时代,看一个国家是否强大,通常是看这个国家的土地面积有多少。

    一个国家的土地面积越大, 通常这个国家能够产出的人口也就越多, 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也就越多, 能够抽调的兵源也就越多。

    而这个时代的战争,除了双方硬实力的差距外,比拼的无非也是一个粮食供应,和一个士兵人数。

    但此时。

    秦国的疆域狭小,人口也不多,兵源无法长久应付大战,还不足以威慑其他大国。

    现在,梁元决定壮大秦国国力。

    自己的目标,便是巴蜀之地。

    将巴蜀的土地和人口纳入秦国版图。

    让巴蜀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壤,成为秦国攻取天下的粮仓。

    巴蜀,在这个时代就是巴国、苴国和蜀国,在现代也就是重庆和四川了。

    蜀国最大,巴国其次,苴国最小。

    梁元想要先把巴蜀夺到手中,富国强兵, 再对如今十分强大的魏国动手。

    他在太尉府中思考着如何做成这件事情。

    面前的茶水已经凉了,梁元还浑然不知。

    “太尉,想什么事情想的这么入神?”

    梁元抬头一看, 原来是卫鞅站在自己的面前,手里拿着茶壶,正在给自己倒茶。

    两人一直团结合作,所以相处越来越亲密随意。

    两人时常互相串门。

    不但称呼上极为随便,有时连门禁通报都免了。

    “卫鞅兄,你怎么来了?怎么还亲自给我倒茶?这可不行。”

    梁元嘴里说着,身子也跟着站起来,试图阻止卫鞅接下来的动作。

    卫鞅一点也不在意,手上倒茶的动作也没有停止:

    “怎么不行?你现在是太尉,更是秦国的脊梁,鞅给你倒茶有什么不可以的?”

    梁元笑着摇了摇头,看着卫鞅说:

    “你啊,总是这么说,你我之间的关系,还用在意那么多么?”

    卫鞅也笑了:“哈哈哈哈,自然是不用,先不说这个。”

    “好, 不知道卫鞅兄来找我有什么事情?”梁元看着卫鞅问。

    “本来也没什么事情, 刚才来找你的时候看到你正在发呆, 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

    梁元叹了口气:“我在想关于巴蜀的问题。”

    “哦?你是有什么想法?不妨和鞅说说。”卫鞅也不客气的在梁元的对面坐席上跪坐下来。

    梁元皱着眉头说道:

    “如今我们要消灭魏国, 那么就要让自身的实力更为强大,为了迅速增强国力,变法和改进生产力还是不够,我觉得应该先灭巴蜀,再说以后的事情,所以我近来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

    “原来是这件事情。”卫鞅若有所思,紧接着又问:“那么你有没有决定好怎么去做?”

    “是有了一些头绪,最起码我们现在连巴蜀是个什么情况都不了解,首先就应该熟悉熟悉那里的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梁元十分清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入蜀的道路很难走,很多地方甚至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若没有提前打探清楚当地情况,或者没有当地人引路,想要消灭巴蜀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卫鞅点了点头:“这话说的对。”

    梁元继续道:“所以,我决定先派人去巴蜀打探打探具体的情况。”

    “那么派谁去才好呢?”

    梁元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我想让梁二去,这家伙在我身边多年,已经锻炼得沉稳可靠,做事情也很积极灵活,如果派他去巴蜀,我还是很放心的。”

    卫鞅想着如今的梁二,感到他已经同从前的样子大不相同,不禁十分认可。

    过了几天,就到了召开朝议的日子。

    秦国变法之后的朝议,在专门的朝议殿进行。

    朝议由国君亲自主持,是为了征集对于秦国国策的意见建议,而非处理当前政务。

    当前政务一般由三公在府中处理,然后奏闻国君定下最终方案。

    丞相嬴延,太尉梁元,御史大夫卫鞅等大臣,都在朝议殿上等着嬴渠梁。

    梁元和卫鞅心照不宣的看了一眼对方,点了点头。

    但是由于还有其他人在,就没有说话。

    众人等了一会儿,嬴渠梁从屏风后面走了上来。

    “臣嬴延,参见君上。”

    “臣梁元,参见君上。”

    ……

    在众人的齐声参拜之后,嬴渠梁笑着摆了摆手,下面的人都是自己的左右手啊。

    “你们,都是我秦国的栋梁之才,对于我秦国未来的事情,诸位都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嬴渠梁笑着看向梁元几人亲切问着。

    下面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

    这时候,梁元上前一步,道:“君上,臣有话说。”

    “好,梁太尉有什么话,直接说就好。”

    “诺,臣觉得如今对于魏国的问题,我们还是不能着急,不如先征讨巴蜀!”

    众人听到这话开始议论纷纷。

    “这太尉怎么回事?为什么先征讨巴蜀?”

    “是啊?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好了!”嬴渠梁的声音很大很威严,下面顿时就没有了声音。

    嬴渠梁看着梁元,想着他有这种想法一定是深思熟虑过的,于是语气平和的问:

    “梁太尉,说说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如今魏国不管是经济还是武力,都比任何一国强大,魏国已经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情况,如果我们想要消灭魏国,那我们自身就需要更为富强起来。”

    嬴渠梁听到梁元这样说,点了点头:“太尉说的没错。”

    “君上,我们秦国想要强大,其实有很多方法,比如提高我秦国的农事生产,锻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但这些需要的时间都太长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嗯,梁太尉说得很有道理,在场各位都是我的左膀右臂,秦国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会变得比以前更好,所以,梁太尉,你就直说吧,大家一起讨论。”

    嬴渠梁看了一看众人说道。

    “君上,元觉得想要我秦国迅速变得强大,先征讨巴蜀最为合理!”

    “说说理由。”

    “巴蜀土地广阔,土壤肥沃,水源丰沛,如同一座粮仓,只要攻取巴蜀,秦国不但土地大大增加,而且粮食和兵力也将大为增多,国力将更上一个台阶,与魏国争战,将更有把握。”

    梁元说完了这段话,和卫鞅对视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

    嬴渠梁听了极为认可:

    “嗯,我觉得梁太尉说的有道理,那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么?”

    “君上,臣觉得梁太尉的想法不是很妥当。”

    说话的是丞相嬴延。

    “好,那么丞相说说,为什么梁太尉说的不妥当?”

    嬴渠梁笑着说,他对丞相一直都是笑呵呵的说话,从来没有黑过脸。

    “巴蜀是边远之地,攻打巴蜀,人力物力不知要消耗多少,就算得到了巴蜀,偏僻之地又有多大用处呢?”

    嬴延见梁元直摇头,知道他主意已定,恐怕君上又要听他的,于是又说道:

    “如果非要扩充国力,何不攻取韩国?韩国距离很近,国力不强,攻取方便,同样可以获得很多资源。”

    梁元摇了摇头,郑重说道:

    “魏国一直觊觎韩国,若我们此时攻打韩国,那不是与虎夺食吗?等到夺取了巴蜀,国力大为增强,那才是攻取韩魏的好时机!”

    嬴延还要再说,嬴渠梁发话了:“好了,不要再说了!”

    嬴延闭嘴,低下了头。

    他尽管见识一般,但对于向国君靠齐,还是认识很深。

    嬴渠梁沉思了一会儿,道:

    “我还是觉得梁太尉的建议很好,就按照梁太尉说的办吧。”

    “诺。”众人俯首。

    虽然采纳了梁元说的方案,但是嬴渠梁还是很担心。

    于是皱着眉头对梁元说道:

    “梁太尉,我还是有一些疑问和担心,需要你给我解答。”

    “君上请说。”

    “虽然说巴蜀很好,但若真要攻取,恐怕并不好打,众所周知,蜀道艰险不利行军,而且行军的时间久了,恐怕敌人也就早有察觉了。

    虽然我们也有汉水水路可走,但是我秦国的水军和战船实力都很弱小,从水路进军也不行,不知道梁太尉心中有攻取之策了吗?”

    这个时代,关中和蜀地有汉水水道通行。

    后来地震才导致关中和蜀地的水道中断。

    “对于君上说的问题,臣早就想好了对策,臣的攻取之策是......如此布置,则攻取巴蜀并不很困难。”

    “好!非常好啊!“

    嬴渠梁不自觉地直接站了起来,看着梁元一脸笑意。

    这些问题都说完了之后,众人就退朝了。

    梁元回到府中。

    他在书房中等待着梁二给他带回来巴蜀的具体情况。

    这时,一个侍从武官来到了梁元的身边:“太尉,君上来了。”

    梁元直接站了起来:“君上怎么来了,还不快迎接。”

    “诺。”

    武官刚要准备,就听见了嬴渠梁洪亮的声音:

    “不用迎接了,你家里我来过这么多次,熟悉的很。”

    “哈哈哈,好吧,君上,在这里我也就不拘束了。”梁元行了礼,随意的站着,之后又说:“君上请坐吧。”

    嬴渠梁、卫鞅同梁元三人一起变法,经历千难万险,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君臣关系。

    随着时间,大家越来越亲密。

    平时私下相处,如同老友般亲近随意。

    “好。”嬴渠梁点了点头,在上位坐了下来。

    “不知道君上来我这里是有什么事情?”

    “没有事情就不能来找你?”嬴渠梁反问。

    “那自然不是,武官,去忙你的吧。”梁元笑着。

    嬴渠梁看着梁元面前空了的茶壶:“你这茶壶都空了,还摆在这里做什么?”

    “哎呦,怠慢君上了,那我亲自去给君上泡壶茶吧?”

    说着,梁元就要起身去泡茶。

    “不用了,我来找你是有事情的。”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君上怎么会无缘无故到我这里,找臣是有什么事情?”

    说到这里,嬴渠梁和梁元都很有默契的变得一脸严肃。

    “今天在朝上,你提议的征讨巴蜀的事情,我是很赞同的。”

    “嗯,这个我知道。”梁元点了点头。

    “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君上请说。”

    “如果我们成功攻下了巴蜀,那么,巴蜀的粮食我们应该怎么运回来?

    蜀道的艰险你也是知道的,单单是人行走都很困难,更别说运送粮食了。

    要说走水路,但秦国那些破船你也知道,根本就是摆设,能运得多少粮食呢?”

    说到这里,嬴渠梁顿时就变得愁眉不展。

    梁元只是笑了笑:

    “君上,这个问题我也在考虑,这几天我已经想好了,君上请等我一下。”

    “好。”

    只见梁元起身回到内间,很快就拿出了一个船的木制小模型,拿到了嬴渠梁的面前。

    “君上,你看看这个。”

    嬴渠梁小心翼翼拿起了那个模型,有些惊讶:

    “这是船么?可是,怎么和我平时见到的船很不一样呢?”

    梁元笑道:

    “君上,我跟你好好的介绍一下,这个叫做多帆船,和咱们原来有的舫船是有很大不同的。”

    这个时代的船多以木桨划行,除了南方有些地方有单帆船,北方大多以木桨作为船的动力。

    梁元制作的这个多帆船,原要汉魏以后才有。

    它的抗沉能力强,稳定性能好,即使在遇到汹涌的风浪,仍然可以乘风破浪前进。

    “哦?快和我说说有什么不同?”

    嬴渠梁的眼前一亮,这家伙总是能给自己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一次莫非又要让自己大开眼界了吗?

    梁元笑道:

    “好,君上知道吧,咱们现有的舫船全靠人力划桨,走起来速度很慢,而且容易左右摇摆,稳定性很差,这个船就不同了。

    它不但稳定性极好,大风大浪影响不大,而且完全不需要人力去划桨,操作起来容易得很。”

    “那不用人去划桨,船应该怎么移动?不会止步不前吧?”

    “那当然不会,君上,你看到这船下面的两个螺旋桨了么?”

    梁元指着嬴渠梁手中模型底下的螺旋桨问。

    嬴渠梁抬起模型一看,果然有类似陀螺一样的东西。

    他惊奇的问道:“梁元,这是什么东西?”

    “这就是我说的螺旋桨,我们就靠它来推动船的移动。”

    “这么神奇?具体应该怎么做?”

    “君上,在制造多帆船的时候,这两个螺旋桨上面,我会留出单独的空间,利用人力,用脚踏动,来推动螺旋桨旋转,从而使的多帆船快速的前行。”

    “那如果人一直在这上面踏动,很累吧,还怎么一直保持船的行进速度?”

    嬴渠梁没见过这种新奇,总是有很多疑问。

    “那我们就更换其他人,多安排几个人不就好了么?”

    “哦......”

    嬴渠梁点了点头,随后他又看到了多帆船上的风帆。

    又继续看着梁元问:“那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

    “君上,船上的帆起到动力作用,根据风吹来的方向不同可以调整角度,以便有效利用风力来推动船前进。

    船帆是挂在桅杆上的,是用动物皮制作成的,如果是单装帆,整个帆船没有其他的动力,那么帆就是主要的动力。

    如果有其他动力来源,船帆就可作为应急时的动力来源,或者是可以起辅助动力的作用的,君上明白了吗?”

    梁元十分耐心的地向嬴渠梁解释着。

    又给他说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以及这种多帆船的划时代意义。

    “好啊,好啊。”

    嬴渠梁显然对梁元制造出来的多帆船极度满意。

    “君上,有了这个多帆船,我们就可以把巴蜀的粮食从汉水运回来,而且不会用太久的时间,也不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力和物力。”

    “嗯,这个我很满意。”嬴渠梁笑着说。

    “既然君上也很满意,那我们就可以投入生产了,建造出很多这样的多帆船,君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粮食运输的问题了。”

    梁元还想着以后可以利用多帆船建立水军,取得水战优势。

    “好!梁太尉啊,我真是想不明白,你是怎么想出来这些东西的,真的很神奇啊。”

    嬴渠梁感慨的说道。

    梁元也不知怎么给他解释,只好打趣道:

    “哈哈哈,可能就是因为我太聪明了吧。”

    “哼,油嘴滑舌。”嬴渠梁嗔怪的说了梁元一句。

    “君上,这回你应该心安了吧?”梁元笑嘻嘻的问。

    “嗯,这回我悬着的一颗心也就全放下了,这制造多帆船的任务,也还是要交给梁太尉去做啊。”

    “哎,又要累喽。”梁元看着嬴渠梁故意开玩笑地说着。

    “哈哈哈,这多帆船是你想出来的,这模型也是你制造出来的,这个任务自然是非你莫属,你就别推辞了,得空就开始制作吧,渠梁一如既往地相信你。”

    说着,嬴渠梁还拍了拍梁元的肩膀。

    “好吧,那我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嗯。”

    嬴渠梁点了点头,又抬头看了看天色:

    “好了,如今天色已晚,你就早些歇息吧,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梁元行了一礼:“诺,恭送君上。”

    梁元想着去巴蜀探听消息的梁二等人还没回来,便利用等待的日子,投入到了多帆船的制造当中。

    梁元先是在城中找了很多木匠,铁匠,以及其他必要的匠人。

    作为一国太尉,找这么一帮人还是容易的。

    之后,他又命人准备好了很多木材,动物皮等各类必要材料,准备造船。

    想着虽然没有现代那么好用的材料,但是有这些东西,和这个时代的匠人的技能也就差不多了。

    毕竟这多帆船到了汉魏时候就可以制造出来。

    实际上制造起来并不困难。

    只是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意识到多帆船的重要性,没有在这上面去钻研而已。

    梁元把多帆船的图纸画了许多份,交到了匠人们的手中,又耐心的讲解。

    并说明造船可以计功,造好了可以比照军功授爵。

    这些匠人喜得合不拢嘴。

    他们心灵手巧又专业,很快领悟了梁元讲的造船原理。

    这帮匠人说干就干。

    来到渭水河边搭起了工棚,搬来了材料,夜以继日,埋头苦干。

    吃喝拉撒都在这边解决。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多帆船就造好了。

    梁元来到渭水河边,看着面前的几艘多帆大船,很是满意。

    于是,他就进宫找到了嬴渠梁。

    “君上,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已经完成了。”梁元十分自信的对着嬴渠梁说着。

    嬴渠梁放下了手中的书籍,难以置信:“哦?造好了?一个月就造好了?”

    梁元笑道:

    “君上,都是军功爵好使啊,我给匠人们说,造好了便比照军功授爵,你们就赶工赶得比兔子还快!”

    嬴渠梁大笑着,十分欣赏梁元的聪明才智。

    梁元一脸自信:“君上可以随我去看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好,那我就随你去看看。”

    看到梁元这么自信,嬴渠梁的心里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很快,两个人就来到了渭河边,看到了几艘多帆大船。

    嬴渠梁大为震惊:“这,就是那天你给我看的模型变大的样子?”

    “正是。”

    “这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梁太尉,你真的做的太让渠梁满意了!当大赏!”

    “多谢君上!”

    嬴渠梁近距离的靠近了多帆大船,不停的观察,不停的点着头。

    每一次点头,都感到自己对梁元的喜爱又加深了一分。

    嬴渠梁欣赏着威武的多帆大船,忍不住地信心满满起来。

    随即移开视线,遥望着远方的壮丽景观。

    他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关中原野,也仿佛见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

    不禁对接下来的征伐巴蜀,生出了浓浓的信心:

    “梁太尉,接下来就该你组建征蜀军,准备伐蜀了。”

    梁元坚定果决地回道:“诺!”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