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秋风思忖之际,只听松山一鹭接着说道:“九姓人家不晓得大明朝廷生了巨变,满心欢喜等着重返回中土,只是大明始终没有派人前来接应,九姓人家的族长和长老们不免有一些忐忑不安。无奈之下,他们派出使者前往大明京城面见礼部尚书等主事大臣,恳请朝廷发给勘合,让他们可以早日回归中土。
“其时礼部尚书已经换成了王振的党羽,此人是一个奸佞小人,整日里只想着贪污发财,哪里有心思办什么正事?听说有人来自扶桑国要求见于他,这个贪官压根不理会,派了一个小吏去应付九姓人家的使者。那名小吏在礼部当差多年,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而且此前他曾经听说过有大宋遗民逃到扶桑国,想要回归中土,先帝在世之时,曾经要礼部主办此事。只是事情尚未办妥,宣德皇帝驾崩,此事因此耽搁下来。此番大宋遗民的使者来到京城求见礼部尚书,乃是一件大事,万万耽搁不得。是以小吏与九姓人家的使者见面之后,急忙将此事禀报给礼部侍郎。礼部侍郎不敢怠慢,又将此事说给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兀自不将此事放在心上,要礼部侍郎写一份奏章递入内阁,由内阁议过之后,再呈送给皇帝决断此事。
“几位内阁大学士翻看奏章之后,以为住在扶桑国的万余大宋遗民重返中土,那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可见圣天子在位,四夷宾服,乃是一件好事。是以几位内阁大学士商议之后,将奏折送入宫中,交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而司礼监的首领正是王振。小太监送来奏折之后,王振看也不看,便即询问上书之人是否送了银子。小太监说只看到了奏章,没有看到礼单。王振听了之后脸色大变,破口大骂,讥讽世间竟然有如此不懂事之人,随后便将奏章留中不发,压根不理会九姓人家所请之事。可怜九姓人家派到大明的那位使者在京城等了一年,每日都到礼部打听消息,初时还有小吏出面与他说话,请他坐下喝一杯茶,后来换了一个小吏办理此事,对他态度大变,颇为冷淡。原来新来的小吏是京城中的一个市井无赖,因为攀上了宫中御马监副首领太监的亲戚,花了三百两银子,混入吏部做了小吏。这人拿出三百两银子,自然要连本带利收回来,是以到了礼部之后,一心想要发财,凡是到礼部找他办事之人,若是不拿银子贿赂,他立时黑着脸不回理会。九姓人家的使者一直居住在扶桑国,从来没有与扶桑国官吏打过交道,更别说与大明官员接洽,不懂得官场上的陋规陋习,没有给小吏送银子,是以连茶水也喝不到了,每次求见小吏,都被小吏几句话打发走了。到得后来,甚至连吏部的大门都进不去,便被守卫军士赶走。使者在京城苦等了一年有余,眼看着盘缠即将用尽,但是连一个口信都没有等到,无奈之下只得仓皇离开京城,乘船回转扶桑,将此事禀报给九姓人家的族长和长老。各家族长和长老听说之后,犹如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猜不透大明朝廷为何态度大变,心中极为沮丧。”
松山一鹭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其后九姓人家又数次派出使者前往中土,但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来鞑子在土木堡打败了明军,大明险些被鞑子倾覆,痛定思痛之下,大明朝廷一面调兵遣将,固守长城一线,一面加强海禁,严防倭寇骚扰沿海。九姓人家的使者不晓得大明生了大变故,仍然想要登岸前往京城,结果在海上遇到大明水师官兵,双方一言不合,竟然动起手来。使者及其手下从人虽然精通航海之术,而且水性极佳,怎奈他们乘坐的是商船,压根无法与大明水师的炮船可比,一场混战之后,使者的座船被大明水师的炮船击沉,船上众人不是被弹丸击杀,便是落入海中淹死,只有使者和一名从人抱着船板侥幸未死,被路过的商船救起,这才逃得性命。
“两人回到扶桑国之后,将此事禀报给九姓人家的族长和长老。各家族长和长老听说之后大惊失色,以为大明朝廷派水师截杀九姓人家派去的使者,十有八九是对九姓人家起了猜忌,不再让他们回转中土。从此之后,九姓人家对回转中土之事终于死心,只想着在扶桑居住下去。为了保住水寨,他们不得不与左近各家大名结交,以免这些大名联起手来将他们灭掉。那些大名彼此征战不休,见九姓人家派人前来结交,正中下怀,都想着利用九姓人家来对付其他大名,是以纷纷与九姓人家结盟。九姓人家为了能够在扶桑国居住下去,费尽心思在这些大名之间周旋,时常派出族中子弟为这些大名效力。后来九姓人家追名逐利,哪一家大名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会派人前去帮忙办事,说一句实话,九姓人家的行径与那些收了银子就去杀人的刺客并无太大区别。这些年来九姓人家干了许多坏事,甚至还曾有过屠村的恶行,比江湖中的强盗响马还要凶狠,以阁下的身份地位,岂能与这伙恶贯满盈的奸贼沆瀣一气?”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一刀倾情更新,第3552章免费阅读。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