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擀面皮


本站公告

    罗镇的集市位于岐阳、凌风、郿邬三县交界处,归属权属于罗镇大队。

    集市是民间自发兴办起来的,罗镇大队只提供场地收些场地费什么的。

    秦源牵着外婆的手走进集市,见做小买卖的一街两行;三舅在一个墙角落摆着铁器摊子,铁器摊子前面还有个小书摊;小书摊上跟前围着不少人,有大人也有小孩。

    大人小孩围在小书摊跟前看小人书,三舅的小书摊有上百本小人书;每看一本收一分钱但不限时间;如果看第二本那就得加收一分钱。

    生活困难时期人们渴求文化的欲望不减,花一分钱坐在书摊跟前看小人书;足见书籍和文化的魅力有多强大。

    秦源看见三舅的小书摊竟然不想吃擀面皮,而要赶过去看书;但被外婆拦住了。

    外婆不喜欢三舅,也不让秦源去他的小书摊上看小人书。

    三舅文墨不浅,可他“不走正道”;外婆想让三舅跟她学给小儿治病,三舅讽刺外婆是“巫婆”扎势骗钱。

    外婆让三舅把她记在心中的药方用笔写下来,三舅嫌麻烦不情愿。

    外婆骂三舅“天生吃草的命,只知道踏胡基、打铁、摆小书摊。”

    百人百性,三舅不愿意传承外婆的手艺;你有啥办法?

    外婆拉着秦源和英莲走在前面,娘秦周氏跟在后头,四人来到西街口卖擀面皮的摊位上。

    面皮刘大头老远里便招呼:“周婆婆,来给孙孙解馋呀?来来来,快坐下!”

    刘大头是丁刘村人,擀面皮是家中的祖传;每逢集日都会在罗镇的集市上出摊,生意红火得很。

    外婆拉着秦源娘、秦源、英莲三人坐在两张矮凳子上,刘大头问了一声:“周婆婆,调几碗呀?”

    “先调三碗给我女儿和两个娃娃吃!”外婆说着,从偏紧长袄里面掏出一块高粱面饼拎在手中。

    “周婆婆不来一碗?”刘大头有意识地问了一声,不停地拨拉着小铁锅里面的擀面皮道:“今天的擀面皮是头茬面做的,周婆婆最好尝一口!”

    外婆笑而未答,刘大头已将一盘子擀面皮倒进一只瓷盘子里面推到秦源面前。

    秦源看了外婆一眼,外婆慈祥地笑着说:“源儿你先吃!”

    说着从手中拎着的高粱面饼上撕下半拉子递给秦源道:“就着面饼吃!”

    秦源从外婆手中接过半拉子面饼狠狠咬了一口,用筷子将盛放瓷盘中擀面皮挑起一筷头塞到嘴巴里面。

    困难时期能吃到一盘擀面皮那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多亏秦源有一个“能赚钱”的外婆。

    秦源狼吞虎咽地就着擀面皮啃高粱饼时,刘大头又开始给英莲和秦周氏调。

    刘大头从一顶子擀面皮上扯下一张放在小案板上,用菜刀“噹噹噹”切成条形状扔进小铁锅里搁上油泼红辣子,放上盐、醋、蒜水子用两根筷子在里面“波拉波拉”搅拌均匀倒进瓷盘子里面,一盘子擀面皮才算调制完毕。

    风味浓厚的的民间小吃生命力旺盛,沿袭了上千年;后来秦源创办了“秦骆商贸公司”开发特色小吃擀面皮,刘大头被聘用为技术顾问。

    擀面皮光滑、筋道、有嚼头,调料油波辣子伴着面皮进入人的口腔中;一股醇香的味道直冲天灵盖,有种赶赴王母娘娘蟠桃宴的感觉。

    制作擀面皮的原料不是糠,不是杂粮,而是真真切切的小麦面。

    擀面皮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先要将面和上水揉成面团;软硬程度比做馒头的面较硬一些;揉到面团外面光滑为止。

    面团揉好后上面盖一块湿布静醒半小时,千万不能和发了酵的面团存放一起。

    擀面皮关键是挑选面粉,能储藏一年以上的麦子磨出来的面最好。

    秦源边吃面皮边用眼睛盯看刘大头,见他的光脑袋上油腻腻的;用肥头大耳比拟并不为过。

    和好的面团静醒半小时后,接下来便是洗面。

    洗面是将和好的面团放入桶中倒上水搓洗,一连换几次水直到洗出水为清水时才好。

    将洗下来的面粉水用窗纱过滤后静置澄清,去掉上层部分清水,稠稀以蒸后实验结果为准;过稠蒸出的面皮产生龟裂纹,口感发碜发散,筋度不够;过稀蒸出的面皮软滑发粘,口感腻而不爽,照样筋度不够。

    第三道程序是熬制,就是将洗出来的面粉水倒进大铁锅里面熬煮,一边熬煮,一边要用木棍子搅拌。

    这和关中人打搅团的形式是一样的,但擀面皮比打搅团的难度要高出好几倍,

    关中人有句口头禅叫“搅团要黏合,九九八十一次搅”。

    擀面皮做出来的硬度、黏度要比搅团高出好几倍,一锅熬煮擀面皮的汤水没有个几百次搅拌那就不叫擀面皮。

    所以说,一个青冈木小伙子也不一定能把一锅擀面皮搅下来;中途得换人轮流搅拌。

    面糊糊在铁锅里熬煮完毕搅得黏在一起了,将黏在一起的糊状物弄到案板上用擀面杖擀——擀面皮一说由此而来。

    糊状物擀制这道程序是最考验人的环节,把面糊状擀成面条一样薄放进蒸笼里去蒸;整出来的面皮才叫擀面皮。

    如此复杂的制作过程一般人难能坚持,刘大头祖辈几十代志矢不退。

    刘家擀面皮最初叫“御筋粉”,作为贡品贡献过皇帝;能在困难的日子里吃一碗皇帝食用的“御筋粉”;那种享受你绝对体味不到。

    秦源吃完一盘看着外婆,那眼神是要第二碗。

    外婆笑了,对刘大头道:“那就给我女儿和两个孙子调第二碗!”

    秦周氏慌忙拦住周贾氏道:“娘你不能再贯源儿和莲儿,一人一盘就行不要第二盘!”

    外婆笑着不吭声,刘大头趁机鼓动道:“周婆婆来一碗吧!”

    外婆蹙蹙眉头道:“那就给我调一盘,给我女儿调一盘,两个孙子每人一盘……”

    秦源娘三和外婆正在刘大头的面皮摊点跟前吃得热汗直淌,他爹赶过来了。

    外婆一见秦源爹,让刘大头再给调两盘。

    秦源爹没有推迟,一边就馍吃着擀面皮一边给外婆说:“这次换了两桩子粮食,一桩子小麦一桩子玉米;度过年馑看来没有问题……”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