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疯狂的报复


本站公告

    万里赴戎机,一战没全师,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岐沟关和陈家谷两次大战,大宋精锐部队损失惨重。罢了曹彬、米信,贬了潘美、王侁,赵光义这边还没布置妥当,辽国君臣就已经开始大举南下了。

    安排一个合适的人选去镇守边关,对太宗来说确实是一件棘手的事,大宋朝能征惯战的武将,后继乏人。大宋立国已近三十年,跟着太祖赵匡胤打天下的那拨老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全斌等人早已病逝,剩下的老的老,病的病。太宗当皇帝以来,崇文抑武,真正培养起来,能独当一面的后起之将,扒拉来扒拉去,能拿得出手的,实在找不出几个。

    岐沟关之战后,宋军撤至高阳(今河北高阳东)、定州(今河北定州)、代州(今山西代县)一线布防。在太宗看来,北伐失败原因主要在于将帅无能、违背其既定的战略决策。他料定辽兵必定会来报复,太宗手上又没合适的武将,决定启用张永德、刘廷让等久处闲职的宿将,来稳定边境局势。

    张永德,后周时的驸马都尉,那是跟太祖赵匡胤一样,都担任过后周殿前都点检、南征北战的前朝老臣。早已经在家养花逗鸟,含饴弄孙多年,此时已经年近六十,听到诏令,只得再次披挂上阵。

    刘廷让,比张永德小一岁,本名刘光义,赵光义即位后赐名刘廷让。后周太祖郭威任后汉枢密使镇守邺都时,刘廷让就加入其麾下。大宋立国,刘廷让跟着太祖赵匡胤征伐潞州李筠,任行营先锋使。伐后蜀时,刘光义任副都部署,从东线进军,与都监曹彬率步骑两万,自归州沿长江西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有主帅王全斌在北线的斩关夺寨,突飞猛进,东线的刘廷让一路上也没遇到多大的抵抗。后蜀灭亡,以功领镇安军节度使。开宝六年(973),被罢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977)五月,赵光义将一批节度使授以环卫闲职,刘廷让被罢节度使改授右骁卫上将军。此时边关吃紧,太宗又想起赋闲在家十多年的刘廷让。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能饭不能饭,皇上说了算,太宗匆匆进行了边关主帅人事部署。命五十九岁的左卫上将军张永德为沧州知州,五十八岁的骁卫上将军刘廷让为雄州知州,瀛州(今河北河间市)兵马都部署,六十四岁的右厢排阵使杨重进为高阳关都部署,六十一岁的右卫上将军宋偓知霸州,五十八岁的田重进为定州都部署,蔚州观察使赵廷溥知贝州,年轻一代的武将翘楚,国舅李继隆为沧州都部署。

    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杨家将,六郎杨延昭,此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从七品崇仪副使,老令公杨业尽节而死,朝廷对他的六个儿子全都加官进爵。虎父无犬子,可惜太宗没这个慧眼,派杨延昭以职外任景州知州,当时长江、淮河一带受灾歉收,杨延昭还没来得及到景州上任,又被任命为江、淮南都巡检使。也就是说,杨延昭此时还是个替皇上跑腿的小官。

    武将不够,文官来凑。

    杨业战殁,山西守将乏人。左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张齐贤上朝言事,多次口出直言,忤逆圣意,太宗询问御戎计策,张齐贤自请守边。

    张齐贤,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同乡,妥妥的山东大汉。身高马大,豪爽好胜,心直口快,为人实在,说话做事,干脆利落;秉承忠厚传家,信奉学而优则仕,忠君报国;不喜欢谈芝麻绿豆的家事,喜欢对国事高谈阔论;豪爽仗义,为朋友能两肋插刀,在所不惜。

    张齐贤的特点是“肚皮甚大,腹有良谋”“形体魁肥,饮食兼数人”。也就是说,张齐贤不仅有才华,干饭也是第一名。这人是真的实诚,当年落魄时,为了吃上一顿饱饭,从不把自己当外人。一群强盗打劫过后,在酒馆搞庆祝,张齐贤大大咧咧地走上前去,胆敢与强盗谈条件,“俺没啥要求,就是一个穷秀才,想沾你强盗点光,混个肚圆,要杀要剐,随你便。”

    为了吃上一顿饱饭,竟然拦着太祖的御辇要吃的。他为太祖献上“画地十策”,让太祖、太宗都对他刮目相看。太宗开科取士,张齐贤考中进士,太宗记得太祖当年的话,“此人有宰相之才”,想把张齐贤录取为前几名予以重用。当时一榜进士都授任京官,结果官员录取时出现“选择失误”,赵光义心里很不爽,只有让张齐贤以大理评事身份通判衡州。

    一个文官,能担得起这副军事重担吗?这是文武百官心中最大的疑惑。谁干不是干呢?太宗现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关键是张齐贤一走,自己的耳根子会马上清闲不少。

    雍熙三年(986)七月,太宗授命张齐贤给事中、知代州,与都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分兵扼守雁门要地。

    派个文官去领兵打仗,就好比派个开挖掘机的去开飞机,派个厨子去当医生,专业不对路,风险度数九十六。

    雍熙三年这一年最大的特点,就是犯刀兵劫。

    从雁门关班师之后,大辽国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便开始准备秋后向大宋兴师问罪。将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先放放,专治甲兵,开始全力备战。

    ◆ 力求报复

    飒飒秋风起,山山黄叶飞。

    正是秋高马肥之时,监国韩德让建议,在宋兵掳掠过的云、应、蔚、寰等州郡,应招募人收割逃亡民户的庄稼,收成之一半上交国库,其余的归收割者所有。萧燕燕随即颁令下去,募人收割庄稼。

    辽圣宗耶律隆绪已经十五岁,可以纳妃了。今年春天,“淘里化”节上,太后萧燕燕一眼就相中了秦国长公主胡古典的女儿萧可心,这孩子聪明可爱,美丽端庄,活泼阳光,在众多王公大臣的千金当中,一枝独秀,格外的耀眼惹人。

    辽世宗的长女秦国长公主胡古典和丈夫萧啜里,都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的坚定支持者。据说萧可心出生前,胡古典梦见彩虹自天而降,五彩耀人,继而雷鸣大作,彩虹随之消失,不久,萧可心就出生了。侍中萧啜里请燕王韩匡嗣给萧可心相面,韩匡嗣看后说道:“此女贵不可言,为妃为后,实不可测!”遂为其起名萧可心。

    九月十六日,辽圣宗耶律隆绪隆重地迎娶萧可心,立为皇后。

    婚后刚五天,九月二十一日,辽圣宗耶律隆绪与太后萧燕燕乘銮驾自上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出发至儒州(今北京延庆区),准备南征。

    十月十九日,圣驾驾临南京,耶律隆绪晓谕拒马河以南六州准备南征,分头派遣拽剌在边境侦探敌情。

    十一月八日,耶律隆绪御临正殿,大宴南征将校。

    十二日,萧太后与辽圣宗到达大军集结地狭底埚,亲自检阅辎重兵甲,南征开始。

    辽军兵分三路,一路由“战神”大于越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率数万精骑攻打满城、望都;一路由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与节度使蒲打里率领,进驻奉圣州(宋称新州,今河北涿鹿),攻击和牵制山西方面的宋军,伺机攻打代州;第三路是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的主力大军,从固安、保州、瀛洲之间南下。

    萧太后派谋鲁姑、萧继远在边境巡行视察,抓获几名宋兵“射鬼箭”。契丹有一种军礼,就是在出征前用死囚或敌方俘虏,班师前用敌方间谍,将罪人缚于柱上,乱箭将其射成刺猬

    (本章未完,请翻页)

    ,称为“射鬼箭”。

    二十二日,圣宗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萧太后命驸马都尉萧继远、林牙谋姑鲁、太尉林八等人严守边疆,不得漏掉宋朝间谍,同时严禁军中无故驰马,防止大军行动被宋军知晓。

    萧太后又下令,对宋朝境内的桑林果园一律予以摧毁,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破坏了宋人的经济作物,而是防备敌军在园林中埋设伏兵,这也是契丹历次南下的“必修课”。

    此次出兵,萧太后在军队各部中设置都监,使各部各营,协调有序,勿相错杂混乱,更具战斗力。这对孤儿寡母,要给大宋皇帝赵光义一点颜色瞧瞧,教训一下狂妄的宋人。

    ◆ 小试牛刀

    雍熙三年(986)十一月二十八日,萧太后的主力大军行至唐兴县(今河北安新),宋军得到战报,高阳关都部署杨重进,率部屯于滹沱桥北。两军隔河对峙,辽军万箭齐发,射向宋营,为防备宋军偷袭,辽军纵火烧掉滹沱桥。

    宋辽两军此时打的只是小范围内的遭遇战,辽军并没有大举进攻的意思,想通过两军的接触,窥测出宋军动向,寻找出奇制胜的战机。

    二十九日,耶律休哥所部先锋卢补古、都监耶律盼率部攻打满城,遭到宋军猛烈反击,辽军略显颓败,卢补古一看形势不对,率先打马溜掉了。主将临阵脱逃,辽兵顿时慌了神,全都跟着落荒而逃,宋军随后掩杀,辽军大败。

    率轻骑侦察宋军行动的辽将拽刺双骨里,在望都与宋军遭遇,辽军马快刀利,一阵厮杀,擒获宋兵九人,获甲马十一匹。辽军没有搦战的意思,打过就撤。拽刺双骨里虽然只是小胜,辽圣宗还是命人马上送上美酒、银器,加以褒奖。

    对临阵脱逃的卢补古,圣宗也不客气,立即将其撤职,属下判官、都监等都被处以杖刑,并把这些人的罪状诏谕诸军,以示惩戒。辽主赏罚分明,以御盏郎君化哥替代卢补古权楮特部节度使,横帐郎君佛留替代耶律盼为都监,第二次对满城发起猛烈攻击,大将萧排押率部抢先登城,满城告破。

    从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初,辽军只是以小股游骑在边境上与宋军发生几次小规模的战斗,根本没有大举进犯的迹象,看不出要打什么大仗的样子。这就是萧太后作为一个女执政者心细如发的精细功夫,严谨专注,细密入微,一丝不苟。

    治大国如烹小鲜,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宋太宗赵光义在开封有点坐不住了,这是什么情况?辽军几十万大军压境,双方只是互相干瞪眼,啥动作也没有。就好像拳击比赛,双方互相端拳头晃膀子,比谁的胳膊粗、拳头大,就是不肯出招。萧太后和耶律休哥可不这样认为,她们要不出则已,一招制敌。太宗就是那个沉不住气,第一个出招的人。决定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打破辽军的进攻计划。

    命令定州都部署田重进主动出击,进攻歧沟关,又命令瀛州兵马都部署刘廷让北进,寻找辽军主力与之决战。

    歧沟关之战,负责殿后,追击辽军至孤山的先锋官李继宣,战后,因功升迁为崇仪使,赐钱十万,白银五百两,取代王继恩为易州驻泊都监。率领五千骑兵戍守长城口,接受田重进调度。

    十二月四日,田重进奉命引兵出定州,与李继宣合兵一处,五日,一举袭破歧沟关,斩杀辽兵一千余人,缴获一批牛马辎重。就在同一天,辽军先锋都统耶律休哥部在望都大败宋军。

    田重进接着又收复了易州,声势搞得如此浩大,却并没有找到辽军主力。他派出轻骑四出探查,方知萧太后大军都屯扎在固安、瓦桥关一带,随时准备大举进犯,田重进吓出一身冷汗,立即率军退回定州,加强战备。

    李继宣率五千铁骑殿后,依旧是逆行而上,辽军向北败走,李继宣率军追至拒马河。辽军占据杨疃,李继宣率军径直掩杀过去,辽军点燃房舍,逃走。

    瀛州兵马都部署刘廷让知道辽兵势大,便与益津关守将李敬源相约,合兵一处,扬言要直取幽蓟。

    ◆ 于越的“诈降计”

    大于越耶律休哥早听说雄州刺史贺令图这个人,知道这个过气的国舅爷好大喜功,轻而无谋,也知道他跟赵光义的关系不一般,就想着戏耍一下他。

    耶律休哥命人给贺令图送去密信,“我获罪於契丹,旦夕愿归朝,无路自投,幸君少留意焉。”

    “于越”是辽国大于越府的首辅,位于辽国百官之上,无具体职掌,意思是“大之极矣,所以没品。”是统治者对功劳最大臣子的最高奖励,在大辽二百多年的统治期间,被拜为“于越”的功臣不超过十个人。

    贺令图真是奇才,竟然利令智昏,没有识破这是耶律休哥的诈降计,而是轻信其言,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这个惊天秘密,幻想着自己单独收服这位契丹战神,为大宋立下不世之功,私下里派人给耶律休哥送去重锦十两,以示交好。

    耶律休哥带兵逼近瀛洲,贺令图是瀛洲守军中的先锋官。耶律休哥认为是时候行使下一步棋了,立即派人到军中给贺令图传话:“愿得见雄州贺使君。”

    耶律休哥做官已经到了“大到没品”的于越,而且屡立战功,在高粱河、岐沟关两次大败宋军,被封为“宋国王”,此时又大兵压境,处于绝对优势,人家干嘛要投降?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知道这是瞎扯淡。

    贺令图闻言大喜,竟然不辨其真伪,以为耶律休哥正是按先前说好的,前来纳降,高兴得不得了,就想着独吞这份“大功”,“即引麾下数十骑逆之”。贺令图没跟任何将领商议,带着傲慢与得意,亲引数十骑大摇大摆地“造访”辽营,想去接受耶律休哥的投降。

    宋辽连年交战,诈降这种套路已经被用得烂大街了。满城之战,河北宋军就是靠着诈降,把契丹权臣韩德让的老爹韩匡嗣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这是前车之鉴啊!大于越耶律休哥没想到贺令图这个傻瓜真的能自动送上门来。

    贺令图离着中军账还有十来米远,耶律休哥坐在胡床上就骂开了:“汝尝好经度边事,今乃送死来耶!”你经常喜欢经营猜度边境之事,今天是来送死是吗?看来,耶律休哥也知道“雍熙北伐”的始作俑者就是贺令图。

    耶律休哥大手一挥,左右一哄而上,一顿乱砍,将跟随贺令图而来的数十骑随从全部杀死。先锋将六宅使、平州团练使、知雄州贺令图,这才知道上当,为时已晚,就这样做了契丹的俘虏,被反绑了,押入大牢。

    身为先锋官,战场上不辨敌我,轻信敌方主帅诈术。太宗能够在对辽战争决策中,听取如此智商之人的进言,只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身为先锋官,仗还没打,就先被不明不白地抓了俘虏,还损失了数十骑,对刘廷让所部宋军来说,大伤士气。

    贺令图的父亲贺怀浦,跟随杨业父子血战陈家谷。贺怀浦在激战中撞见辽国大将耶律奚底,二骑相交,没战几个回合,就被耶律奚底一斧劈于马下。

    《宋史》载:“初,令图与父怀浦首谋北伐,一岁中父子皆败,天下笑之。”一年之内,贺令图父子皆败,明明是尽忠报国,却要招来天下人的笑话,看来这笑谈的起因还在宋太宗这里。不为成功找出路,只为失败找理由,这是很多人的通

    (本章未完,请翻页)

    病,贺令图父子只是不幸成为雍熙春冬两场败仗的背锅侠。

    耶律休哥在望都用“纳降计”擒获了宋军先锋官、雄州刺史贺令图,随即转师东向。与萧太后和辽圣宗亲领的主力大军会合,准备攻打集结在瀛州附近的李敬源和刘廷让所部宋军。

    ◆ 君子馆之战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太宗赵光义自恃读过《太平御览》,然而他的军事水平真的不敢苟同。他在北方各线都设了都部署,布防有了,却没有总指挥。就是说这些都部署都是平级,没有隶属关系,他们分守边郡,各自为战。这就给辽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耶律休哥得知宋军正在集结主力,决定立即实施阻绝,各个击破,打乱宋军的战略部署。闻知耶律休哥大军逼近,刘廷让深知自己将面临着一场恶战,立即派人与沧州都部署李继隆商议,“精卒后殿,缓急为援。”分遣麾下约一万的精锐骑兵,留给李继隆来指挥殿后,让他在瀛州战况紧急之时,率部前来增援。

    刘廷让与李敬源合兵一处,大军浩浩荡荡出瀛州城,北上迎战来犯之敌。宋军出动多少兵马,史书上未记载,步兵和骑兵加起来,或许不足三万。以三万对十几万,悬殊不是一点点。

    英雄百战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刘廷让也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誓与契丹决一死战。

    这年的冬天异常地冷,泼水成冰,是历年来少有的极度严寒天气,简直要冻掉下巴。

    十二月九日,耶律休哥发兵扼住险要,截获宋军辎重并焚烧其粮草,随后协同主力大军开始合围宋军。萧太后命宰相安宁率领迪离部及三克军殿后,自己亲统大军,与南院大王耶律留宁、于越耶律休哥会合,十几万辽军铁骑叫嚣着向宋军发起总攻。

    强弓硬弩原本是宋军克敌致胜的利器,冰天雪地,宋军将士衣着单薄,手脚都被冻得麻木僵硬,连弓弩的弦都拉不开,十分被动。辽军是皮帽皮裘皮靴,还有皮手闷子,保暖性比宋军好得太多。在装备上,宋军比辽军差的不是一点点,仅这一点上就输了。辽军马急刀快,强弓利箭,往来飞驰,越战越勇。

    十日,刘廷让、李敬源兵败莫州(今河北任丘北鄚州镇),宋军撤退至君子馆(今河北河间君子馆村县),辽军紧追不舍,将宋军团团包围。

    刘廷让督率部下苦苦支撑,他的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作为战役预备队的李继隆。他在战前特意分兵给李继隆,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出奇制胜。

    李继隆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作战勇猛在军中那是出了名的。然而,歧沟关之战,李继隆亲眼见证了辽军的强悍,作为先锋军,自己率军殿后还能安全撤下来,实属侥幸。

    此时天寒地冻,弓弩都被冻上了,很难拉开,当他接到刘廷让部的战报,顿时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大宋的两架战车,李继隆和李继宣,二李组合,所向披靡。如今,没有大将李继宣的辅佐,李继隆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胜算。

    打仗不是拼命,与其全军覆没,不如避其锋芒,保存实力,他觉得现在带兵上去,必定会被辽军围困。一个落入烂泥潭的人,如果你也跳入泥潭去救他,只会双双送命,得不偿失。最终,李继隆断然拒绝前去救援,而是引兵退往乐寿(今河北献县)。

    十一日,辽军发起猛烈进攻,刘廷让所部宋军,满怀希望地等待李继隆的援兵救命。御前忠佐神勇指挥使桑赞率所部力战,辽军源源不断地前来增援,宋军的援兵一个人影也没见到。从早晨杀到下午,宋军损失惨重,死者数万人,李敬源战死。

    久候援军不至,宋兵孤立无援,精锐尽皆战死,所剩兵将无几,桑赞支持不住,率部抢先逃走;刘廷让被部下扶上战马,逃出生天,捡了一条命;高阳关都部署杨重进,被辽军生擒,下落不明。

    此战,宋军几乎“全军陷没”,辽军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舅详稳挞烈哥、宫使萧打里两员大将战死。

    君子馆之战,宋军没有统一调度,各自为战,被耶律休哥抓住了机会,造成了最后的惨败。

    十三日,辽兵用宋兵的尸体筑成京观。将敌军尸骸高高堆起,封土夯实垒成方锥形高台,谓之筑“京观”。战胜一方打扫战场时,处理敌方尸体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掩埋和筑京观,古代打仗不可能带着铁锹,刨坑掩埋费时费力,效率太低,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将尸体堆积起来,筑成京观。这只是京观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比较残忍的,就是把战败者的头颅割下来,堆积成塔。筑“京观”既是对敌国最好的震慑,又可以昭示炫耀自己的武力,耶律休哥每次打胜,必筑“京观”,炫耀自己的战绩。

    ◆ 全线溃败

    兵败如山倒,残存亦末路。

    极寒的天气,单薄的衣衫,人马冻死者相望,河北宋军完全丧失了斗志,竟然用未习战斗的乡民守御。《续资治通鉴》载,“时沿边疮痍之卒不满万,计料乡民为兵,皆白徒,未尝习战,故辽师所至长驱,其势益振。”

    辽军乘胜扩大战果,分兵前来略地,如入无人之境,契丹战神耶律休哥再一次成为宋人挥之不去的噩梦,邢州、深州、祁州、德州,先后被辽军攻破。辽军攻打深州(今河北衡水深州)时,因为深州宋军投降不及时,守将以下官员全部遭到诛杀,辽主放纵士兵大肆抢掠。《辽史》载:“时宋人欲止儿啼,乃曰:‘于越至矣!’”

    博州监军马知节得知刘廷让兵败,料定辽军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集合丁壮,修治城池,修补战具,储积粮草,十五天时间就准备妥当。官吏百姓认为他多此一举,对他发动劳役颇有微词。不久,辽军果然打来,见城中有备,便放弃攻打,避开而去,众人这才叹服马知节未雨绸缪。

    到了雍熙四年(987)年正月,辽军又连破束城(今河北河间市束城镇)、文安(河北廊坊市文安县),辽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民不聊生。

    宋军一路狂败,耶律休哥没想到宋军这么不禁打,契丹人再一次迎来了“灭国后晋”时期的好牌,耶律休哥誓要马踏中原,至少也要把辽国边界推到黄河一线。

    此次南征,萧太后的目的只是教训和报复宋人,目的达到了,辽军的士气空前高涨。所谓物极必反,“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她决定见好就收,立即传令下去,大军不要再向前进发,调转马头,撤军班师。

    萧太后下令班师,真实的原因,并非是妇人之仁,而是辽军在山西战场遇到了麻烦。

    辽军主力在东线进攻望都、瀛洲的同时,总管山后方面军事的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作为牵制力量,也发动山西方面的攻势,率军自胡谷,兵临代州城下。

    代州告急!山西危机!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只靠三寸不烂之舌,偏有那忠肝义胆,偏有那大肚能容,大敌当前,忍不住要为这天下苍生,振臂一呼。

    莫笑文人迂腐寒酸,谈笑间,也能樯橹灰飞烟灭,在这风雨飘摇的大地上,书写一段荡气回肠的千古传奇。

    破敌的重担,关键时候还是落在一介书生张齐贤的身上。

    (本章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