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派出燕人卢生到海上求访仙人羡门子高,从海中得到一本仙书《录图书》,书上赫然写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心里想啊,这真是本宝书,提醒得对啊,朕昨个儿晚上还梦见胡人来犯我大秦来着,这是上天在提醒朕那!
就因这句模棱两可的话(后来专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谶语”),始皇帝派出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向北横扫匈奴(胡人);为防备胡人骚扰,又征发民夫百万,用尸骨和血泪堆起了一条万里长城(后来被孟姜女哭倒了一段)。可是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亡秦的不是什么“胡”人,却是一个叫“胡”的人,这个人竟是他的小儿子胡亥,就是后来的秦二世。
谶语,作为上天预警,为人定名分,知祸福,趋吉避凶,教人缩手回头,这种自带神秘能量的文化逐渐蔓延开来。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首童谣、一句灯谜、小孩子一句没头没脑的呆话。此言一出,上至天子下到庶民,都很相信,所有人的态度出奇的一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有的时候,它出奇的精准。举例说明:
隋末民谣:“桃李子,得天下”。结果,隋朝被李渊建立的唐取代。
唐太宗晚年,民间流传着一则呆话:“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一代女皇武则天,果断以周代唐。
元末,在河道上挖出一块石碑:“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白莲教、红巾军起义爆发。
显德五年(958)五月八日,北伐契丹的后周大军开始南下返京,路上,大军免不了要埋锅造饭。
只要动土,说不定会在地上挖出来什么稀奇古怪的东东,比如这回,周军就从地底下挖出了一块木牌。
《旧五代史》载:“一日,忽于地中得一木,长二三尺,如人之揭物者,其上卦全题云‘点检做’,观者莫测何物也。”
《宋史》说得更明了,“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
古代的习惯是:后代朝廷为前朝修史。《旧五代史》成书于宋初,而《宋史》成书于元代。在这里,我们更倾向于《旧五代史》的说法。
当兵士们将一米长的木牌拿给柴荣看时,世宗心里一惊。如果挖到墓志铭也就拉倒了,现在是一块很精致的牌子,外圈雕着纹饰,上面写刻着三个字:点检做。
点检,大周禁军殿前司的统领(相当于中央军总司令),就叫殿前都点检。
点检做什么呢?这是一道填空题,可以有多种答案。
点检做饭、点检做梦、点检做按摩、点检做媒……。
可是大家偏偏往权利上考虑,有人造句说:点检做天子、点检做皇上、点检做宰相、点检做国丈……。
柴荣给出的造句也是:点检做天子。
本来就是一块无关紧要的木牌子,经过无数人的酝酿和发酵,此时,演变成了一句谶语,一个魔咒——点检做天子。
柴荣吓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在自己得病的档子上,就有人要做天子,取代自己,颠覆大周,这事绝不能儿戏,无法容忍。
此时,大周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
张永德,并州阳曲(今山西阳曲)人,随郭威起兵,屡建战功。郭威称帝后,张永德娶了郭威的四女儿寿安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尉。
论亲属关系,女婿张永德与郭威的关系还要比妻侄柴荣更亲近。
郭威当初选接班人时,张永德就是热门的人选之一。
柴荣登基后,张永德跟着柴荣出征北汉,在高平之战中,与赵匡胤一起打败北汉军,又从征南唐、攻契丹,立下赫赫战功。
张永德对于后周,一直是忠心耿耿。
可是,周世宗柴荣不这么想。
很多时候,屁股决定思维,你坐在什么位子上,决定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些人宁愿赖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你懂的。
自己拿命打下来的江山,岂能落于他人之手!
◆ 最后的谋划
大周的禁军主要掌握在两个人手里,一个是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李重进,他是郭威的外甥,柴荣的老表;一个是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郭威的女婿,柴荣的妹婿。
儿子柴宗训才七岁,这么大点的小屁孩,如何震慑住这些军界大佬。
柴荣要找一个跟着自己出生入死、深受自己信任、还要有震慑力的人,来接替妹婿张永德。
赵匡胤就是这个最合适的人选。柴荣在心里盘算了很久,很久。
与张永德相比,赵匡胤与郭威没有亲缘关系,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还是自己的拜把子兄弟,论信任程度,当然是相信赵匡胤多一些了。
女婿起来夺走皇位的,是有先例的,比如石敬瑭,就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
还有一点,让柴荣选择赵匡胤的原因就是:赵匡胤特别能打,他的威名,已经响彻南北,即使自己不在了,只要有赵匡胤在,外敌还没这个胆量进犯大周。
这是回到京城之后的第一个夜晚,柴荣挣扎着爬起来。
偌大的皇宫,静得出奇,只能听到滴漏的清脆声,吧嗒吧嗒地传来。真正的静,不是在外边,而是在心里。
柴荣的心无法宁静,焦虑、痛苦和不安,整个人像是被放在炭火上持续地烘烤,他不住地咳着。
外面,偶尔传来几声猫头鹰的低吼,让本不平静的夜色,更增添了几分诡异。
柴荣告诉贴身宦官王继恩,让他明天一早,宣赵匡胤来寝宫见驾。
柴荣再次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
王继恩回禀说:“赵匡胤在门外候旨。”
柴荣穿戴整齐,当着赵匡胤的面,强打精神,宣布了他的最新决定。
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傅。
张永德解除殿前都点检一职,加官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刻离京前往澶渊(今河南濮阳西)驻防。
赵匡胤跪倒谢恩,柴荣想上前搀扶,他的脚好像不太听自己使唤,他摇晃着身子,一屁股坐在御榻上。
柴荣又封悍将慕容延钊任殿前副都点检,亲信韩通为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
我们多次提到韩通,韩通何许人也?他就是那位大名府的公子哥,为了一个女人和赵匡胤大打出手的韩瞠眼。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自打在军中供职,赵匡胤跟韩通,虽然经常碰面,也都是表面客气,实则,面和心不和。
为了防止赵匡胤一家独大,柴荣把韩通和慕容延钊提拔起来,制衡赵匡胤,主要是分赵匡胤的权。
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李重进作为“使相”、 外调出任淮南节度使,都指挥使的军权只是个虚职;韩通虽然是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然而负责留守京城,实际上掌握着京师一半的军权。
这样,即使赵匡胤想有个什么非分之想,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处理好“点检做”的事,接着,柴荣又做了三项规划。
一、重新册立皇后。
柴荣的第一任皇后是天雄节度使符彦卿的大女儿宣懿皇后。显德三年(956),大符皇后病逝,她的妹妹小符成为了柴荣的继室。
显德六年(959)六月初九,册立符彦卿的二女儿为皇后,人称“小符皇后”。
柴荣想通过亲上加亲的联姻关系,既可以防止符彦卿觑觎皇位,还可以借用符彦卿的势力制衡其他觑觎皇位的人。
二、重新选定宰相人选。安排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共同参管枢密院(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打算借用健全的政治制度,让文官来制衡武将。
三、提拔接班人。立皇子柴宗训为梁王,兼领左卫上将军;皇子柴宗让为燕公,兼领左骁卫上将军。皇子柴宗训,为内定皇位继承人。
◆ 壮志未酬身先死
一切都安排好了,柴荣再一次深情地看了看自己深爱的这个王朝,这个经过父子两代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大周帝国。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显德六年(969)六月十九日,带着自己未尽的雄才大略,和一万个不甘心,这位“五代第一明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享年三十九岁。
世宗诏命,传位给七岁的皇子柴宗训(即后周恭帝),由小符皇后垂帘听政(自此人称“小符太后”)。
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殿前都点检。
范质、王溥、魏仁浦并列为相。
三文一武,共同辅佐周恭帝柴宗训,执掌朝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周世宗柴荣的猝然逝去,带给后世诸多遐想和遗憾,他的生命就像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璀璨而明亮。
《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是说,不要偏袒不要结党,为王之道浩浩荡荡。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他说:“大国畏惧他的实力,小国怀念他的恩德,周世宗可谓接近《尚书》上的话了。”
世人评价他:“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
然而,历史没有那么多假设,所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每一个关键时期,总有一些伟大人物会被时代所选择。我们可以称之为“天之骄子”,亦或是“天选之子。”
总有一些人,会成为时代的佼佼者,成为历史长河里,最闪亮的星。
这一切,还要从那个让周世宗柴荣担惊受怕的小木牌开始。
(本章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