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寿州惊魂


本站公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南唐最大的倚靠不是兵甲之利,而是长江天险。

    北方人不善水战,柴荣自身就是个旱鸭子。后周还没有属于自己正规的水军,要打南唐,必须发展壮大水军。

    眼下,柴荣最要做的就是造船,而且是能打仗的战船。

    一回到汴京,柴荣就贴出告示,大量征集工匠。城西汴水之上,从此热闹繁忙起来,数百艘战舰同时开工建造了。

    与此同时,柴荣又挑选两千名水性好的兵将,组建大周第一水军,命南唐的降卒教授水战。

    这一切,都是为了掌控与南唐水上开战的主动性。

    虽然有御医的精心调治,虽然有赵普无微不至的呵护,赵弘殷还是撑不过去了,病情越来越严重。

    我们看遍了满天星河,也找不出哪一颗星能比得上母亲的容颜灿烂;我们踏遍了万水千山,也没发现哪座山会比父亲的肩膀坚实。

    父爱如山,大爱无言。父爱是可以牺牲自己一切的,必要时,包括挨饿受冻淋雨,甚至自己的生命。

    回京后不久,显德三年(956)年的七月,赵弘殷病逝。

    不知道,赵匡胤是自责呢?还是自责呢?还是自责呢?

    这都是自己不开城门惹的祸。如果上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想一想,我还是不能打开城门。

    显德四年(957)二月,元宵节一过,周世宗柴荣开启了他第二次亲征南唐的步伐,后周大军一直开到寿州城下。

    三月初三,柴荣命令先锋赵匡胤猛攻紫金山寨的南唐大营。

    十八里滩砦,后周军的战船被唐军的战舰团团围住。有一员唐将,手持甲盾大刀,鼓噪向前,直奔赵匡胤而来。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众莫敢当。

    眼看赵匡胤有性命之忧,在他身边的张琼,眼疾手快,拉弓搭箭,一箭命中敌将胸口,唐军震惊,纷纷退却。

    赵匡胤连破数寨,斩获唐军三千余人,截断了寿州城与外界的通道,使唐军首尾不能相救,各个孤立无援。

    初四日,唐军内部发生分裂,大将朱元、朱仁裕、孙遴等各部举寨投降。

    初五日,唐军紫金山大寨被攻破,全军覆没,唐军伤亡四万人,赵匡胤一举缴获船舰数百艘,车马器械、粮草辎重不计其数。

    寿州告急,广陵守将冯延鲁、光州守将张绍等,或逃跑或投降,都不能坚守。

    南唐中主李璟坐在金殿上,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向大臣们询问是否应该亲征来抵御后周大军,中书舍人乔匡舜认为不行,李璟勃然大怒,以扰乱军心罪,把乔匡舜流放到了抚州。李璟又问神卫统军朱匡业和刘存忠,朱匡业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他只用一句诗作为回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刘存忠道:“臣也同意朱匡业的意见”。

    李璟气得直哆嗦,把朱匡业贬为抚州副使,刘存忠被流放到了饶州。而李璟自己最后也没有踏出金陵城半步。

    ◆ 张琼中箭

    世宗一天也没停下攻城的脚步。

    先锋赵匡胤带兵乘坐牛皮船,进入护城河,想通过水门,攻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城去。

    城上守军看到河里有人,迅速启动连动车弩,对准了这些皮船。

    如房屋椽子般大小的箭矢,从城上飞流直下,直接砸向赵匡胤等人。

    眼看赵匡胤性命危矣,在一旁的牙将张琼,挺身而出,用身体做挡箭牌,护住了赵匡胤。那支射向赵匡胤的利箭,穿透张琼的大腿,顿时血流如注。

    赵匡胤等人紧划慢划,小船终于冲到岸边。再看张琼,人已昏死过去,估计张琼的血也快流干了。

    这是赵匡胤一生军事生涯中,最要命的一次历险。如果没有张琼的掩护,估计赵匡胤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更没有后来宋朝什么事。

    在军医的抢救下,张琼又苏醒了过来,胳膊粗细的箭矢还在腿上插着呢,再怎么止血,它还在流血。军医想尽了各种办法,无法拔出箭头,赵匡胤急得直跺脚,军医给出的意见是“破骨出之”。

    张琼叫人端来一大碗酒,咕咚咕咚干了个底朝天。从容自若地言道:“来吧!”

    军医敲碎大腿骨,终于将箭头取出,张琼又流血数升,再次昏迷过去。

    看着张琼在死亡线上挣扎,赵匡胤的心也在流血,他撸起自己袖子,怒吼道:“军医,抽我的血给我兄弟!我要让他活!”

    那时候没有献血输血的技术,还好,张琼福大命大,总算是捡了一条命。腿伤恢复得很快,不久,又能披甲上阵了。

    ◆ 刘仁赡

    寿州主将刘仁赡积劳成疾,卧床不起。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父亲刘金是南唐名将,跟随吴王杨行密自合肥发迹征战,号称淮南“三十六英雄”之一。刘仁赡年轻时略通儒术,好读兵书,历任右监门卫将军及黄州、袁州刺史,颇有政绩,“所至称治”。李璟继位后,刘仁赡被授为清淮军节度使,奉命镇守淮西重地寿州。

    由于寿州多次遭到后周大军的围攻,此时的他,积劳成疾,已经病得不省人事。

    万般无奈之下,李璟派右仆射孙晟为司空,与礼部尚书王崇质,向周世宗柴荣奉上奏章,愿意称臣,割让土地,希望效仿两浙的吴越、湖南的楚国,敬奉中原号令,进献贡品赋税,作大周域外臣子。又贡献黄金千两,白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

    三月十三日,孙晟等人到达后寿州周世宗行宫。

    柴荣让南唐使臣孙晟等人,拿着李璟的诏谕,让他招安南唐守将刘仁赡,放下武器,献城投降。

    刘仁赡见到孙晟,在城上身着戎装行叩拜礼。

    孙晟对刘仁赡道:“您深受国君大恩,不可打开城门迎纳敌寇。”他的话传到柴荣耳朵里,柴荣的鼻子都气歪了,立即派人把孙晟抓来。

    孙晟不屈不挠地说道:“外臣我身为宰相,又岂能教唆我们的节度使叛变投敌呢!”

    柴荣想想也对。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柴荣无奈,只得放了他。

    南唐还是有硬骨头的,孙晟就算一个。

    不是所有的人都长着这样一副硬骨头,比如刘仁赡儿子刘崇谏。

    趁着父亲病重,为了保住全家性命,私下里和将领们图谋,决定乘夜偷潜出城,投降大周。

    是夜,当刘崇谏正要乘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渡河时,被哨兵发现,扭送城中。

    刘仁赡大怒,命左右将他推出斩首。

    监军使周廷构意欲求情,刘仁赡下令关上中门,不让周廷构入内,并且传出话去:“逆子犯法,理应腰斩,如有为逆子说情者,罪当连坐!”

    周廷构无奈,只得向刘仁赡夫人薛氏求救。

    薛氏强忍悲痛,说道:“崇谏是我的孩子,何忍杀害!可是军法不可私,名节不可亏,如果包庇一个崇谏,刘氏一门忠孝至此尽丧,还有何面目再见将士!”

    最终,刘崇谏被斩首,士卒们都感动得哭起来,愿意以死守城。

    儿子崇谏一死,刘仁赡伤心之下,病情愈发的严重,多次出现昏迷。

    寿州城也弹尽粮绝,面对城下的后周大军,城内的监军周廷构、张全约等人商议,决定以刘仁赡的名义,向后周军投降,希望以此保全寿州免遭周军屠戮。

    刘崇谏尸骨未寒,监军大人周廷构就带人打开了寿州大门,放下吊桥,迎接周军入城了。

    天上飘来一行字,这算什么事!

    柴荣把汉高祖刘邦的那一招也搬了出来,与三军约法三章。

    第一,杀人者死;第二,伤人者要抵罪;第三,盗窃者也要判刑!

    命令大军秋毫无犯。

    民以食为天。进城之后,柴荣首先开仓放粮,老百姓都快饿秃噜皮了,再吃不上一顿饱饭,全都要饿死了。

    周世宗柴荣走到哪里,都得到寿州城的百姓热烈欢迎,这就是粮食的魅力。

    柴荣命人将刘仁赡抬到营帐前,见其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人已经不行不行的了,甚为感动,为将如此,也确实无话可说的了。

    诏令赐刘仁赡玉带、御马,让他回城养病。

    柴荣敬重刘仁赡的忠勇,任命他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

    世宗在诏书中写道:“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

    可是,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当天,刘仁赡怀着终生遗憾气绝归天,享年五十八岁。其妻薛氏悲痛愤懑,也跟着绝食而亡。忠臣烈女,伉俪情深,古今少有。

    周世宗派遣使者吊唁,丧事一切费用由官府承担,追封刘仁赡为彭城郡王,让他的儿子刘崇赞担任怀州刺史。

    寿州原来的治所在寿春,柴荣因为它难以攻克,于是将城迁移到下蔡,恢复它的军镇建置,称为忠正军。以此来表彰刘仁赡的忠节。

    寿州,因为有刘仁赡这样一块硬骨头而名垂青史。

    南唐中主李璟听说寿州主将刘仁赡过世,也追赠他为太师。

    显德四年(957)五月一日,南方的雨季又要来了。

    二征南唐,终于占领寿州,解决了大周进军南唐的后防问题,收获也算不小,柴荣下令班师回京。

    张琼的腿伤恢复得很快,骑马已不成问题。

    赵匡胤搂着张琼的肩膀头子,笑道:“好兄弟,回京后,哥请你吃桶子鸡。”

    “好啊!”张琼一扬马鞭子,战马奔出去好远。

    “鸡,俺要亲自抓!”

    (本章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