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渊啊,我这最近也有一个问题,你帮我想一想。”
简渊点点头:“顾先生请说。”
“现在国内优秀人才流失很严重啊,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留学之后都留在外国了。”顾异同看向简渊,问道:“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有效解决人才外流问题?”
这个问题,表面上是问人才流失,实际上是想看看简渊的立场问题。他的回答,肯定会基于一个立场进行延伸,由此可以看出简渊心里到底是偏向于什么。
如果简渊完全偏向于个人利益,并且对现有机制满腹牢骚的话,这样的人就不可信了。所以简渊这个回答,很重要。
简渊想了想,说道:“我觉得非常简单,那就是改变现在国内的宣传方式。”
顾异同问道:“详细说说。”
“简单来说,就是多进行功利性宣传,少进行英雄式宣传。”简渊举例子:“从小到大,我看到书上、电视上有太多类似内容,一个科研工作者安贫乐道、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吃糠咽菜、受尽委屈、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最开始觉得很感动。”
“可是当我学习了心理学之后,却觉得一味的宣传这种‘感人事迹’虽然是扬正气树新风,但实质性的问题就是会劝退,让更多想进行科学钻研的人心生顾虑。国内留不住人才,这些搞宣传的也有一些责任。”
顾异同问道:“可是最开始,我们的科学家确实是如此啊,那时候也没有人说什么。”
简渊摇摇头:“国情早已经不同!建国的时候,一穷二白,吃苦耐劳当然没有什么,甚至心甘情愿。我们的国家,在危难时刻永远不缺英雄。可问题是,当国富民强的时候,当商人官员都可以山珍海味的时候,还让科学家吃糠咽菜,这不是侮辱人的智商吗?说句难听的,如果有一天战争起来了,保证有很多普通人都敢为了祖国而战,那些国外的学子也会回国的。可是在没有战争的时候,这些敢为了祖国而战的英雄,就要想想吃饭的问题了,毕竟都有一家子人呢。”
“当然我也承认,肯定会有一些有风骨的科学家,他们是真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他们理应被铭记,被宣传。但还有一个问题,这样有风骨的科学家终究是少数。可是科学研究是举国之力,是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这么多的大公无私。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学更是如此。”
简渊越说思路越清晰:“所以说,作为一个正常人和普通人,看到国富民强的同时,科学家还这么艰苦,反正我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搞科研的。你不能要求所有人的觉悟都那么高,我们都是研究心理学的,应该明白那是不可能的。普罗大众的心中,好好活着是第一位。”
“所以真正想解决人才外流,首先就要从社会宣传形象上进行引导。除了那些安贫乐道的科学家,也宣传一些能引人向往的科学家。比如......比如用顾先生举例子。”
顾异同诧异:“我?”
简渊说道:“顾异同,国内杰出科学家,兼某某公司高级顾问或者ceo,认真研发多年,终于发明了某某技术,并且申请专利,不但改变了世界,还让他本人登上了某某富豪榜的榜单。并且获得了某个奖,他本人在当天,在位于某地的私人别墅内进行了答谢会。他向年轻人呼吁,科学改变世界,年轻人才是科学界的源动力。有梦想,谁都可以。”
说完,简渊一摊手:“多么激动人心?多么振奋大众?只有让年轻人崇拜,让家长们敬仰,让社会资源围绕的行业,才会激发人们前赴后继的热情和动力。当社会追踪的目标从大公司创始人,变成了科学家,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科研当中。这就是为什么每年考研的人那么多,但科研的人却那么少。”
顾异同笑道:“有意思,可是你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人才流失啊,有的人并不看重这些。”
简渊哈哈大笑,说道:“顾先生,您比我大这么多,怎么比我还天真呢?如果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投入科研,那科研人才早就爆棚了,流失的那些也一定是被淘汰的。而且相比较每年的新生力量,流失的那些就是微不足道。这样的话,还会有人才流失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个意思了。”
“特殊时刻,科学家的无私情怀,真是感天动地。可科学家也是人啊,人不能只靠着情怀活着,社会也是如此。”
顾异同听完,问道:“可是这样会分心吧?如果运动员去接广告,那么他还怎么专心训练呢?”
“顾先生,我只是说让科研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造福自己,这凭借的是研究成果,全部目标就是成果。体育运动要先拿金牌,才接广告,靠的是名气。毕竟同样是金牌,运动项目不同受到的关注度不同。这看似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却没办法比较。”
“我知道,您其实是想问,这样会不会太功利化,还有就是科研成果能不能变现的问题,比如航天类型的科研是不可能外泄的。”简渊笑道:“不过这些就不是我们这些人可以讨论的了,这需要国家的调控。您不会觉得,这么一个国家级的问题,仅凭我一个办法就可以完全解决吧?哈哈,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把心理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了。”
“是啊,毕竟你这个办法是直接扭转了社会风气。”
顾异同点头的同时,心里只是默默的叹气。他不是感叹简渊的道理,而是感叹自己居然想不到这些。他从小到大都是在这个环境里,所以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就好像从自己本能的认知里,就觉得科学家应该是安贫乐道,就应该是无私奉献,这非常合理,没有什么不对。所以连带着顾异同想到的防止人才流失办法,全都是从思想觉悟上的宣传,却忽略了待遇问题。
现在被简渊点醒,顾异同才恍然发现自己的错误。对啊,为什么科学家就要安贫乐道呢?为什么就一定要无私奉献呢?几十年前没有这个条件也就算了了,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吗?可观念已经形成了,就活在这个固有认知里,转不过弯了。
当整个社会都觉得,科学家应该忍饥挨饿的搞科研时,那谁会去当科学家呢?那才是真的没希望了。这么浅显的道理,却因为困在以往的认知里,愣是想不通。
那么按照简渊这个思路,自己又有什么资格要求简渊一定要留下呢?这人才流失的原因,不是觉悟问题,是待遇问题。简渊其实没有错误。
仔细想来,简渊的思想一向都是客观至极的中立思维。包括刚刚的那些话,虽然简渊提出了宣传方式的改变,但也没有否定过去的宣传,同时也肯定了那些安贫乐道科学家们的付出。这就是完全中立,不偏向利益和道德的任何一方。
顾异同对简渊此时更加赏识,如果说之前是因为简渊的心理学天赋,那么现在就是因为简渊思考问题的角度。
简渊的同龄人,这个年纪都是热血青年,都是思维带着真以为正确的立场。等到了中年,虽然不会那么狂妄,却因为社会的打磨,思维带着社会固有的观念,难以打破。
简单的说,其他人都是:情绪先于思辨,立场先于客观。
简渊却不同,他年轻没有被固化,冷静不会变偏激。客观不带立场,思辨不带情绪,这样非常好。
顾异同想了想,说道:“你今天给了我一个启发,很好。你这个实验我批准了,报告上的东西有些不合适,我帮你改。这次我也会关注你的实验,我想看看,你到底想做点什么。希望你能给我一些新的视角。”
“谢谢。”简渊笑了笑,看看时间:“好的,那我差不多也该回去准备了。”
看着简渊离开的背影,顾异同久久无语。最后回到研究所,也没心思做别的事情,来到了办公区走了走,路上看到研究所里好多的学生,内心一对比,却觉得天差地别。
就凭简渊的思维不受情绪左右这一点,就没有一个比得上简渊。
客观思辨,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却......
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