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上


本站公告

    这么一出,直接让孩子们牢牢记住了元旦节,有大肉吃这个概念,一直记住了很多年,几十年后,当孩子们都过洋节日胜于过传统节日的时候,这群人还是念念不忘,小时候在元旦过年中秋端午那些日子里,吃到肉的那种期待感变为真实的满足感。

    元旦过后是腊月,腊月中过腊八,腊八过后是除夕。

    崭新的一年,在门市上新猪肉限购五斤的欢呼声中,降临了。

    今年似乎格外的热闹,鞭炮声,欢呼声,小孩子大街小巷奔跑的笑声,陆陆续续的就没断过。

    谢琳琅是在三年三十的上午,才算是工作告一段落,农林留了两个值班的,其他人都放假了。

    去年没回老家的吴桂芳,今年倒是累计了假期,回老家去了,临行前找谢琳琅买了点零嘴,毕竟她这里总是能有各个地方的特色零嘴,比供销社卖的还要多样化还要好吃,谢琳琅知道她兴许是老家有小辈要照拂才会找自己匀零嘴的,所以收钱她照样收,分量却给得比较多。

    临行前,还做了不容易坏的鸡蛋糕,送了几只熏鸭子给她一并带上。

    吴桂芳要是自己挣钱自己吃用那真是不少,加上这人还特别的节俭很少见到她买衣服,但是这两年多的四亚生活,谢琳琅却没见她给自己买过多少东西,估计钱都省着有别的用处。

    再问就过界了,谢琳琅自觉已经做到了正常关系的范畴,也没有追着人家问人家干嘛那么节省。

    勤俭节约确实是美德,谢琳琅虽然更倾向于自己有多少能力享多少福利,却也不会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去批判勤俭。

    有些东西,好的就是好的。

    只是看人们如何去理解。

    送了吴桂芳上车,谢琳琅就回家了,家里的人都等着呢。

    今年还是在乡下那边跟谢国居夫妻两个一起过年。

    谢木谢林两家人都是二十七号的时候一起到的,已经在乡下住了两天了。

    谢琳琅一家到的时候,乡下这边的大家庭,已经基本把年夜饭给做好了。

    已经就剩下一锅饺子要下了,其他的菜都好了。

    大桌子搬了出来摆菜,桌上有酒,没烟,谢家的男人,都有不在女人小孩面前扎堆抽烟的习惯。

    谢木和沈固甚至基本不抽。

    谢森是做生意没办法,除了烟,酒也一并碰了,平均隔几天就有局要喝,谢林是在乡下的多,乡下男人嘛,一捧面就来一根?走一个?

    于是谢林也就成了谢家第二个烟酒比较常接触的。

    眼下还没到男人叙旧时间,一个个都不去碰烟酒,注意着孩子们的跑动,不让他们去灶间或者跑太远了。

    沈固就站在门边,看着闺女和囡囡两个叽里咕噜的不知道在说啥,其实囡囡讲话都还不怎么利索,就沈念琳跟她玩得来。

    家里的两个小伙子倒是有点少先队员的样子,也不跟人家一样玩炮仗,在一起说故事呢。

    饺子出锅,许安安喊了一声:“开饭了开饭了,都去好好洗手啊,不洗赶紧手不给上桌。”

    陈清华和汪翠云端了脸盆出来,说许安安促狭呢。

    “本来就是嘛,讲卫生讲文明,建设美好家园不是么。”许安安跟她们两个贫嘴,还要拉上谢琳琅一块;“你说是不是,养猪能手。”

    “好啊你,你笑话我。”谢琳琅做势要去捏许安安的腰,这嫂子平时看着是得体大方,嘴巴挤兑人的时候也是够厉害的,前两天谢琳琅又得了一个养殖的表彰,许安安这就拿出来说嘴了。

    “哎哎,琳琅啊,可不能捏腰。”谢木赶紧跑了过来;“你大嫂现在的肚子这一块,可千万要小心着点,不能碰。”

    谢琳琅还真的咻的一下收回手,惊疑不定的看着嫂子的肚子:“这是……有了?”

    谢木憨憨的挠头:“是啊,还没三个月,不太想说的。”

    “你这榆木脑袋,这是什么时代了还讲究这个,家里那么多孩子呢,哪天磕磕碰碰没注意伤打了这么办?”巧娟没好气的掐了一把大儿子。

    都大学生了,还这么不懂事。

    巧娟赶紧拉了许安安坐下。

    这下谢琳琅找到场子了,反过来不怀好意的问:“哎呦,讲文明树新风,两位大学生,上个学都能鼓捣个小娃娃出来,这心思也不怎么正嘛。”

    许安安也就别扭了那么一下,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情:“既来之则安之,这叫上天的恩赐,来了就受着呗。”

    她倒是坦荡了,还说了这孩子的由来。

    谢木和许安安不是考上大学了么,然后一开始是准备住在学校里,一到周末就回来陪孩子的,不过城里发展得快,他们就喜欢带孩子去城里玩,有时候晚了,带孩子去宿舍打扰人了,带孩子去旅馆吧老是被人要求看证件还贵,就干脆在学校旁边租了一个两屋的家属院,一年两百块,水电另外算,水费一个月一个人是两块钱,电费按照家属院工人的基础每度再加一毛钱。

    电价虽然比人家贵点,但是一年也贵不了几块钱,毕竟他们两个白天基本都是要去上学的,也就中午午休一下,晚上一起睡。

    再加上两人本来就是感情好的夫妻,那档子事是避不开的,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虽说时下喊着计划生育,到底是有钱交罚款就能生下来的,只是他们夫妻两个知道怀孕,也就是上个月的事儿。

    巧娟虽然孙子孙女外孙都有了,但是不妨碍她高兴啊,家里又多了个成员,是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兴旺,她只有高兴的劲儿。

    陈清华还挺羡慕的,她和谢林虽说不差钱,但是只要她还想在这个公家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一定不能做超过制度的行为,也就是孩子只能生那么一个。

    所以在去年冬天,其实陈清华就上环去了。

    之所以不结扎,也还是心底有结,觉得北大就一个人,会太孤单,寻思着要是过个几年,自己万一上不去,或者改变主意了,再想生,不至于断了后路。

    不过上环这个事儿,她没提,谢林也没说,夫妻两个自己决定的,都自己受着。

    此时看到大嫂家里又要添丁进口了,陈清华还是蛮替她高兴的。

    “正好你们大学那边是三年制的,你估计年底把孩子生下来,坐月子也到过年的时候,学校也马上就差半年毕业,到时候找个亲戚或者找个保姆带带孩子过度半年,就顺利解决学业和这孩子的问题了,一点也不耽误。”

    “就是说呢,这孩子会挑时候。”许安安也认同陈清华的说法。

    还开玩笑:“到时候就叫他谢好运什么的。”

    一家人无奈的摇摇头,这两妯娌,一个叫安安,孩子就取名平安,一个叫清华,孩子就叫北大。

    取名字还真像是闹着玩一样。

    今年的三十,多了一个喜讯,家里的喜气似乎都更加的浓烈了。

    饭罢,男人们一屋,小孩子女人们一个屋,分开举行了茶话会。

    谢国居自然是询问每个小家的一家之主,最近的动态,还有明年和最近几年有啥计划。

    谢木这边是决定按部就班的上学,等毕业后,看看能不能找关系,安排到大学所在的省份做事。

    一来是他们觉得那个城市很不错,发展很快速,人文环境也差不离,二来是孩子太小了,他们在不想一家人分开的情况下,能不变动位置就不变动位置,而且平安到城里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没有意外的话,接下来三五年都会在那个城市里生活。

    “那你们租房子可不合算,两百块一年,五年就是一千了,还是买个小院子或者匀个家属院过来,自己慢慢改造一下住的才舒心,前段时间才听你妹妹说了一嘴什么,以后小孩子上学说不定按照学区来划分,你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源,要是不够钱,跟家里说声,大家都会搭把手。”

    谢林谢森立刻点头,沈固也说赞同谢国居的建议。

    谢木认真的将这个建议记住了,具体买哪里的地方,还需要回学校后慢慢去寻摸。

    谢林就简单多了,他一点也不想往外面跑,回去红旗村那么两年,他在大队上跟大多数村民都说得上话,说话也还比较有分量,并不想离开家乡,还有他们镇上来了个建筑队,说是要修建什么新医院,他才刚跟人认识,准备过去跟人学学里面的门道。

    “大哥是有意向做建筑这一块的?”沈固问道。

    谢林说没那么大的目标:“就是做做泥瓦匠的活计,以后看看能不能给人盖房子什么的,我估摸着未来五年十年的,盖房子不会再是一家三代的目标了有可能年轻人自己就能打拼出房子来了,到时候就是我挣钱的时候了。”

    谢国居赞同的点头,本以为谢林是谢家最沉寂的一个,其实人家也有主意着呢。

    到了谢森这边,人家的目标更远大,毕竟见世面多了,整个人也接受了新社会的熏陶,加上他的胆子在这几年是一点点变大,所以胃口也大。

    “青省那边已经有电器厂开办了,我去年就提过,今年又提是因为我打算去那边观摩观摩,回头在红旗村和四亚这边办厂子。”

    哎呦,办厂子,还办两个?

    谢森说:“翠云其实挺想回去的,不是说在这里生活不好,她这个人吧,不爱那种漂泊感,可能心里一直觉得这就是个旱灾的时候出来暂时落脚的地方,她还是想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去生活。”

    之前还因为翠云明明怀揣着这个心思却没跟自己沟通,两人差点冷战起来。

    这办厂,谢森倒也不是做不到。

    家里人还是那句话,要是有困难就说。

    沈固是最后一个说的小辈,毕竟他媳妇是谢家最小的闺女,他就等三哥哥说完了才开口。

    “我这边计划就是明年办厂,厂区已经在建设了,五月左右会开始招工培训,弄原材料和供货商之类的事情,没变动的话也就是在四亚这边生活了,我是估摸着两年内不会有什么变化。”

    “好,好,都是好孩子。”谢国居哈哈笑了。

    往前数个七八年,哪里敢想象未来的日子是今天这个样子。

    个个孩子都有出息,住的吃的用的,放到红旗村甚至镇上,都是头一份。

    他也没想过自己还有年入过万的时候。

    是的,今年养猪的钱,分出去一部分上交,他剩下的有一万三千元,媳妇那边也赚了几千,小小的酱菜竟然也能有这样的收益,还比他养猪的事情轻松干净多了。

    还是国家政策好,大家才能这样致富啊。

    当然,这也脱离不了谢琳琅这几年一路来的帮扶,要不是她起了个好头,在关键的时候给了家里人帮助,谢家要混到现在这样,最少往后推迟二十年。

    另一边,巧娟也是犹豫着说:“我听老三提过他想办厂子,我也有个想法,你听听看行不。”

    “妈,你就说吧。”

    “我,我也想办个厂子。”巧娟补充:“就是酱菜厂,我觉得这个还是有赚头的,除了咸的我还做辣的,以后办厂子还可以做甜的酸的,你们觉得呢,我觉得是不是我想得太容易太浅显了。”

    办厂啊,那要多费时费力。

    谁知道几个儿媳妇包括闺女一起,不约而同的给她来了个绝对鼓励。

    “妈的想法其实已经很成熟了,这样,我投资,好吧,我给你介绍建筑队帮你办手续,再投资一万块钱,到时候给我分红啊。”谢琳琅说道:“我要妈给我打工,年年给我赚钱。”

    许安安也紧随其后,到最后不但没人觉得巧娟的计划是乱搞,巧娟还拉到了两万的赞助。

    琳琅这边一万,许安安和陈清华一人三千,翠云说凑个整数给四千。

    巧娟面红耳赤,这是给激动的,一拍大腿就出去找人了。

    不知道是不是找她今年合作的那几个大姐大妈小媳妇们去了。

    反正回来的时候脸上的喜气还没掉,反而多了几分斗志。

    这样也好,小辈们也不是见不得长辈上进的人,一个大年三十,一家人互相了解了彼此的几年计划,巧娟受益最大,得了两万赞助,在谢国居面前嘚瑟了好几天。

    谢国居等她高兴完了,也拿出这两年存的钱,拿出来三分之二:“你可好好办厂,别霍霍我的养猪钱啊。”

    巧娟愣了一下,随后嗔骂:“死样,明明就是也想帮我,还说这个话。”

    被媳妇拆穿,谢国居老脸都红了。

    谢木谢林两夫妻,回去的时候是分次离开的,陈清华元宵前就要上班,所以初六就离开了,谢木和许安安是元宵刚过完就上车走了,就算不赶着上班,马上就是开学报道的日子了。

    谢国居这边又稍微冷清了一点。

    不过尽管家里人暂时分别了,那也只是院子里住的人少了,谢国居夫妻两个今年可忙了。

    谢国居这边将抓猪崽的事情全程盯着,随后就开始联系老家人,问有没有想来这边工作的,这边有个玩具厂要开,还有个酱料厂也快要开了。

    又明确说明了酱料厂一个月三十包吃住,一年涨十块基本工资,玩具厂一个月六十块工资一年涨二十块工资,三年后按照当季其他厂子工资,加资百分之十,都是很好的福利,没有不去的道理。

    但是谢国居也先跟谢队长和周大舅那边说了:“这边工资不低,福利也好,但是也是有要求的,首先人要正派,讲卫生是必须的,还要嘴巴严实……”

    巴拉巴拉讲了一大堆。

    差点把谢队长和周大舅都给说蒙了。

    最后,周家大队那边送来对年轻夫妻,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个家里就一个独苗苗,独苗苗还参军去了,她打算挣几年前给独苗苗盖房子,就来了。

    谢队长这边来的就是他和妻子,还有几个青壮。

    “老家的女人都不怎么愿意离开,哪怕工资不低。”谢队长其实是跟着媳妇来的,她媳妇跟巧娟关系不错,之前就通电话说要来这边做个组长还是啥的,工资是别人的两倍,心心念念做梦都想来。

    谢队长只能一起来了,将村里的事情交给了儿子和另外一个看好的后生一起管理。

    不是没想过请清华回来,可她的能力,做村长还是小看人家了。

    所以也没提。

    红旗村来的人里面,有一个让谢琳琅惊讶的人,康康。

    原来当年他差点被那个喜欢小孩的变态害了,谢婶子带着他去城里讨生活后,就按部就班的上学,读到高中读不下去了,就又回了老家种地了,毕竟包产到户可以分田了。

    他这次也跟着一起来是谢婶子得了个慢性病,要常年吃药,康康就想出来做事多赚钱给妈妈买药,还有就是想出来打拼一下,看能不能搏一个前程出来。

    康康今年刚过二十二岁,已经是个青年人了,站在谢琳琅面前比她还高了大半个头。

    要不是他自我介绍了,谢琳琅还真不敢想象,当年在自己面前得了个糖就笑眯眯的小学生,都已经长成了这般模样。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