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天津三卫


本站公告

    app2();

    read2();  正统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沿河间府东光,沧州,静海三县一路北上,刘建,韩雍一行人到达顺天府外围,天津卫。

    天津是一座因运河而兴起的城市。

    隋时修建大运河,天津所在正是南北运河的交汇之地,所谓三会海口,便在于此。

    唐后,天津开池煮盐,建有盐仓,辽时在武清建有榷盐院,金时在此设直沽寨管理。

    元时改为海津镇,设盐运,漕运转运使管理。

    而天津真正的崛起,是建文二年,朱棣由此南下靖难,后朱棣感念于此,又因迁都京师,便在此设立天津卫,后又陆续筑城建立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由此设立,不仅拱卫京师,也成为南北运河商贸集散地。

    如今天津不仅是南北运河的商贸基地,由卫河直通大沽口也可由海路,直通长江口,只是这条海路并不兴盛,大部分航运都是由大运河负责。

    所以天津也成为了南北客商,客运汇集之地。

    看着天津码头繁忙的场景,又看了看北岸的三座以品字布局的三座天津卫城,以及南岸和西岸繁忙的商铺,街道。

    刘建暗暗感叹。

    虽然明庭并不重视商贸,但也没有阻止天津的商业地位啊。

    作为如今大明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可谓承载着如今大明南北连通的重则。

    官方的漕运,民间的商贸,都会通过大运河进行沟通。

    实际上大运河并非是隋朝才开始修建的,大运河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之时,吴国曾修建胥溪,邗沟,黄沟三条运河,再配合原有天然河道,湖泊,吴国可以一路北上跨过长江,直达淮水。

    而这之中的邗沟,便是大运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连通长江和淮河的重要通道。

    至汉顺帝时期,会稽郡太守马臻,纳山会平原三十六源之水,兴建了鉴湖,西过西小江至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沟通了钱塘江航道,向东一条过白米堰,曹娥堰后到曹娥江东经上虞,至姚江可达明州,西北则为曹娥江通杭州湾航道,另一条至白米堰往南过蒿坝,沿曹娥江可达嵊州,天台,而后来炀帝在此基础上疏浚,扩宽河道,最终成为了大运河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江南河,至此长江至钱塘江也正式贯通。

    东汉末年,曹操在中原和河北等地又先后开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河曲,后来曹魏建立,又陆续修通汴渠,贾侯渠,讨虏渠和广槽渠等河曲,后到东晋时,桓温开凿桓公沟,在配合当时的天然河道,湖泊,由长江北上经济水入黄河的河道也被开凿出来,同时由黄河经漳水,大陆泽北上等河曲,运河也被修建出来,如此使得北方航运也由此而兴起,后来炀帝在此基础上修建通济渠和永济渠,至此闻名于世的大运河就此修建完毕。

    不过如今刘建所见的大运河并非隋唐大运河,因为到宋时,因为北方幽云十六州丢失,故而为了防备北方强国,宋朝依托黄河和众多天然河道修建了很多防御措施,再加上黄河多次改道,于是隋唐大运河因此废弃。

    至元朝建立之初,为了更好的沟通南北,元朝修建了一条由如今夺淮入海的黄河,向北由大清河直入海河,这便是如今的南运河,再由海河向北直达通州,这便是北运河,而这之中的交界,便是天津。

    “建德兄对于这天津卫颇为感兴趣啊”

    站在天津码头上,韩雍向刘建笑道。

    “天津卫,三会之地,原本我只以为这里是军事重镇,可不想确也是繁华之地也”

    刘建四下看了看,笑道。

    “北岸三城,便是天津三卫,天津卫修建于永乐年间,后宣德之时又修建左卫和右卫,如此互为犄角,拱卫京师,此地向东大沽口有盐场,众多商人会在那里购入,再经天津卖到直隶,山西以及北方蒙古草原等地,南岸和西岸主要是商贾云集,很多沿大运河北上进京的商人,士子,也会在天津驻足休息,就地贸易,如此使得如今的天津,繁盛一时”

    韩雍笑道。

    “只可惜朝廷并不重视商人,不然这些商贸会更加发达”

    刘建叹道。

    “商人谋利,商人受益良多,必然会有更多人从事商贸,如此耕地变少,粮食减少,最终必然危机天下大事矣,故而并非朝廷不重视商业,而是为了天下苍生,社稷安定,而不得不如此矣”

    韩雍长叹一声,说道。

    相比于那些出生士族,豪族,士绅甚至百姓之子来说,出身富豪的韩雍,自然对商人有更深的认识。

    相比于那些把商人当贱民,贱籍,自觉高人一等的士族子弟,韩雍对于商人有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而且刘建虽然比这个时代更加重视商业发展,但刘建也不得不承认,所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农业已经耗费了太多的人力和物力,故而很难让更多人脱产去从事商业,从事商贸,甚至是工人,匠人,军人等等脱产行业。

    为了养活更多人,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种植出更多的粮食。

    这也造成了这个时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也造成了包括军队在内,都必须以军屯的形式进行农业生产,而不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人。

    同样也没有太多的职业商人和职业工匠,毕竟这些人要想脱产,就必须要更多的人去养活,而没有人从事农业,那粮食就会减产,最终那些职业军人,职业商人,职业工匠就只能饿死。

    这也就是为何古代那种体制下,选择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

    更别说古代的体制,皇权至上,作为皇族和统治阶级,也不可能允许有威胁自己统治的势力存在,而商人一但富可敌国,富甲天下,对于皇族,皇权的威胁就会上升,自然会成为皇权和既得利益者们重点打压的对象,而这也是商人没法做大做强,没法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除非如刘建和永兴商行这般,彻底跳出这套体制,另辟蹊径,否则继续入刘家这样发展,最终等待刘家的绝不是富可敌国,金碧辉煌,而是明庭的天子剑,而这也是一开始为何刘家上下举族都支持刘建海外发展的原因所在。

    与其在明庭内等死,还不如勇敢走出去,说不定还能创造一片新天地,如今南洋便是如此也。

    “永熙兄所言极是,不过我觉得,无论是商人,还是农人,或者是匠人都是社会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士农工商,国之柱石,缺一不可,只是如今农业生产底,需要大量人力从事农业,产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故而支撑不了太多人脱产从事商贸,所以重农抑商,其实也没什么不对,只是我看不惯的是那些个官老爷,还有那些自觉高人一等的士族子弟,什么贱商,贱民,贱籍,简直岂有此理”

    刘建愤愤的说道。

    “此事小弟也感同身受,想我四处求学之时,也同样因此而受尽白眼,也正因如此,我才发奋读书,打算未来出人头地,让那些人都闭嘴”

    韩雍也有些气愤的说道。

    “等着吧,以后我必让他们付出代价”

    刘建怒道。

    “建德兄可别意气用事啊”

    韩雍听后,吃了一惊。

    这怎么感觉气氛不对啊。

    “永熙兄放心,我自有分寸”

    刘建笑道。

    “恩,这一点小弟自是相信,多说无益,我们就一起游览一番此天津三会之地如何”

    韩雍笑道。

    “敢不从命否”

    刘建听后,与韩雍相视一笑,便留下仆役们守着船,自己则与韩雍一起,在天津市集内闲逛起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