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net 刘炟与刘秀相比,其勇略不足;与刘庄相论,其果决不够。刘炟从小就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战事,刘庄也没有给刘炟多少可以独当一面的机会。因此可以说,刘炟其实是在亲人的庇护下长大的,加上他从小接受诗书礼乐的教化,刘炟其实应该是一个相对比较软弱的君主。
刘炟其实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自己的不足又在哪里。俗话说得好,守业更比创业难,汉朝此时早已是江山稳固,作为一个守成的君主,只要国家不发生内乱,外部边境相对稳定,国计民生有所改善,自己就算是“功德圆满”了。而要达成这些目标,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不够。而他又不能完全信任一般的臣属,因此,刘炟选择了自己的亲人借为臂助。于是大肆封赏母后的马氏家族,让这些拥有较大实权的亲戚们,死心塌地地效忠于自己。
这年春天,大汉一些州郡再次爆发了严重的旱灾。有人上书说,因为对于功臣亲属的封赏不足,上天便降下灾难,以发出警示。这当然不能让刘炟全面相信,毕竟自己也算是一个皇帝,那些上天暗示云云,不过是别有用心之徒为自己谋利益而找的借口罢了,更多的时候,是皇朝内部为维持自己的统治,而采取的愚民手段。但是这一封上书,皇帝竟然采纳了其中的意见,很显然,它为皇帝封赏外戚重臣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刘炟毕竟比较年轻,虽然马氏已经逐渐淡出东汉皇朝权力的中心,但威信可是一点都没有降低。因此,皇帝要施行封赏外戚重臣的政策,还必须要取得太后马氏的支持。而马氏会支持吗?
说马氏是一个看似忠厚却绝顶聪明的女人,一点也不为过。从来后宫嫔妃之间的争宠,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当初争夺皇后之位,马氏能够从步步危机、层层杀气的深宫内院之内脱颖而出,成为母仪天下的唯一女子,又岂是一般女子可以成功的?
说起马氏,她从小生于显贵之家,对于皇宫权力的那些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早已经是司空见惯。而且她从小开始习读历朝史书,对于国家兴亡、个人祸福的道理,也早就深谙于心。马氏知道,如果皇帝赋予外戚太大的权力,非国家之福气。当然,她也许会考虑的更为狭窄一些:如果将来外戚权力过大,则自己的儿孙们势必会遭殃;反之如果一旦儿孙们有能力独当一面,并且认识到外戚权重的害处之时,那自己的那些亲戚们也就会祸从天降了。一面是自己的族人,一面是自己的儿孙,无论是谁受到不应该受到的伤害,都是马氏不希望看到的。
当然,这之中最让马太后恐惧的,还是后者。因为就在不久之前,马氏就经历了外戚权重而招致皇帝削权杀人的惨剧。每念及此,马氏都会不寒而栗。
首先是刘庄在位之时,马氏的父亲马援被害一案。
马援本来就已经是皇亲国戚,地位显赫,天下少见。然而他却依然贪功冒进,招致在关键一战上的大败。马援素有贪财之名,所以先帝见其吃了败仗,就显得尤其生气。加上梁松的构陷,马援哪里还有幸免于难的道理。从这一点,马氏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家族要想长盛不衰,必须要学会韬光养晦。仅仅凭借一颗对于皇帝的忠诚之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可能会在自己权力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变质,也可能会在自己“功高震主”之时,为皇帝所不容,更可能被别有用心的小人所陷害。怎么样的作为才算是韬光养晦呢?
马氏认为,一方面需要在有功劳时不居功自傲,无功劳之时不一味贪功。另一方面,则是要谨防财富权力对人的腐蚀,只有相对地洁身自好,才能够保证皇帝对于自身的长期信任,才能够保证自己家族的兴旺不衰。
其次则是阴丽华一家的悲剧。阴丽华一家如果能够洁身自好的话,又何至于遭受家破人亡的悲剧?曾经阴兴、阴识主持家务之时,阴氏家族的声誉很是不错,皇帝为此也甚是高兴,然而到了阴就主持家务之后,阴氏一门便开始不奉节守礼,仗着皇室家族对于他们的信任和宠爱,仗着阴丽华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任意妄为,最终导致阴丰杀死公主的惨剧。阴氏家族自此一蹶不振,就连阴丽华贵为皇太后,面对当时的处境,也只能望洋兴叹,有心无力。
多年在阴丽华身边伺候,马氏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阴丽华的苦衷,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自己的丈夫刘庄不正是一个比老虎更为凶狠的君王吗?多年在刘庄身边,亦让马氏对皇室宫廷内部权贵之间的争夺甚为担忧和恐惧,生怕有一天这种祸患会再次降临到自己的家族头上。因此,刘炟欲想封赏外戚的举动,对马氏而言,无疑是在她头上悬起了一柄随时可能落下的锋利宝剑。马氏皇太后,已经四十多岁的人,再去参与皇室内斗,此刻已经是力有不逮,她只想过些安稳的日子。
所以当刘炟向皇太后马氏提及要大肆封赏马家亲戚之时,马氏没有任何的高兴和激动,反而面色一沉,心中不悦起来。因为,她知道,这也许会演变成为一场灾难。
前面刘庄升天之后,马氏兄弟便想趁势进入皇宫,帮助刘炟继位,进而自己可以青云直上,为天子执掌权柄。但都被当时的马皇后派人阻止。此刻,马皇后已经变成了马太后,但是自己的基本原则不会变,因为她知道,自己家族的马氏兄弟,马防、马光兄弟只是纨绔之徒,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只有马廖还算有些才能,但都难堪大用。马氏兄弟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早已经成为名重一时的大官,如马廖成了九卿之一的卫尉,马防做了中郎将,马光则当了越骑校尉。
前面司空大人第五伦刚刚奏报刘炟,说当前皇宫内外,群臣上下对于马氏兄弟多有不满。马氏就开始对自己的这些个兄弟有所警觉,于是派遣下人前去查探,一见之下,甚为吃惊。自己仆役的穿戴十分朴素,但却应该是整个京师最为高贵的待遇了,岂料与马府仆人的绿衣白衫相比,竟然显得寒碜之极。这还是马氏兄弟无法无天的沧海一粟,比这更过分的都不胜枚举。不久之后,马太后决意去往别院修养,路过马家在京师的府邸之时,竟然看见成群结队的官员来此拜谒,其间会不会发生什么欺上瞒下、贪赃枉法的事情,就难以预料了。不过这一切,马氏都只是隐而不发,因为暂时她还不想让事情闹大,加剧马家的危机,为今之计,马太后只能坐观事态发展、相机行事。
直到一次马府置办丧事之时,竟然大违祖制,修筑高坟。这在当时甚为尊崇祖制的时代背景之下,此种做法,无疑会惹人非议,指责他们僭越祖制。马氏听闻,大惊失色,这一次,无论多大的影响,都需要管一管了。于是,马氏急忙命人召集马氏兄弟入宫,陈述其中利害,并对马氏兄弟做法进行了严厉的责问,怎奈他们不但不知悔改,还以孝顺之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白。马氏也只能叹息一声,让他们先行离去,然而她心中的担忧,却更加严重了。
由此可见,如若刘炟进一步地重用马氏三兄弟,则三人必将会难以自重,骄奢放纵的性格也必将会变本加厉,最终使得一向宽容的刘炟也会忍无可忍。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马氏在世,协调各方,小过可以为其遮挡,大过亦可以逐步化解,无论如何,马氏的太后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倘若某天马氏西去,留下马家族人,不知节制之下,很难预料会不会重演阴丽华家族的悲剧。
于是皇太后下定决心,竭力去阻止马氏家族被赐爵封侯,然而不知为何,刘炟这次似乎铁了心要封赏马氏家族兄弟。太后与皇上之间的第一次争斗,逐渐拉开序幕!
在历史之上也是难得碰见当朝太后反对当今陛下封赏其娘家人。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net,58xs8.com
刘炟其实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自己的不足又在哪里。俗话说得好,守业更比创业难,汉朝此时早已是江山稳固,作为一个守成的君主,只要国家不发生内乱,外部边境相对稳定,国计民生有所改善,自己就算是“功德圆满”了。而要达成这些目标,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不够。而他又不能完全信任一般的臣属,因此,刘炟选择了自己的亲人借为臂助。于是大肆封赏母后的马氏家族,让这些拥有较大实权的亲戚们,死心塌地地效忠于自己。
这年春天,大汉一些州郡再次爆发了严重的旱灾。有人上书说,因为对于功臣亲属的封赏不足,上天便降下灾难,以发出警示。这当然不能让刘炟全面相信,毕竟自己也算是一个皇帝,那些上天暗示云云,不过是别有用心之徒为自己谋利益而找的借口罢了,更多的时候,是皇朝内部为维持自己的统治,而采取的愚民手段。但是这一封上书,皇帝竟然采纳了其中的意见,很显然,它为皇帝封赏外戚重臣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刘炟毕竟比较年轻,虽然马氏已经逐渐淡出东汉皇朝权力的中心,但威信可是一点都没有降低。因此,皇帝要施行封赏外戚重臣的政策,还必须要取得太后马氏的支持。而马氏会支持吗?
说马氏是一个看似忠厚却绝顶聪明的女人,一点也不为过。从来后宫嫔妃之间的争宠,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当初争夺皇后之位,马氏能够从步步危机、层层杀气的深宫内院之内脱颖而出,成为母仪天下的唯一女子,又岂是一般女子可以成功的?
说起马氏,她从小生于显贵之家,对于皇宫权力的那些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早已经是司空见惯。而且她从小开始习读历朝史书,对于国家兴亡、个人祸福的道理,也早就深谙于心。马氏知道,如果皇帝赋予外戚太大的权力,非国家之福气。当然,她也许会考虑的更为狭窄一些:如果将来外戚权力过大,则自己的儿孙们势必会遭殃;反之如果一旦儿孙们有能力独当一面,并且认识到外戚权重的害处之时,那自己的那些亲戚们也就会祸从天降了。一面是自己的族人,一面是自己的儿孙,无论是谁受到不应该受到的伤害,都是马氏不希望看到的。
当然,这之中最让马太后恐惧的,还是后者。因为就在不久之前,马氏就经历了外戚权重而招致皇帝削权杀人的惨剧。每念及此,马氏都会不寒而栗。
首先是刘庄在位之时,马氏的父亲马援被害一案。
马援本来就已经是皇亲国戚,地位显赫,天下少见。然而他却依然贪功冒进,招致在关键一战上的大败。马援素有贪财之名,所以先帝见其吃了败仗,就显得尤其生气。加上梁松的构陷,马援哪里还有幸免于难的道理。从这一点,马氏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家族要想长盛不衰,必须要学会韬光养晦。仅仅凭借一颗对于皇帝的忠诚之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可能会在自己权力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变质,也可能会在自己“功高震主”之时,为皇帝所不容,更可能被别有用心的小人所陷害。怎么样的作为才算是韬光养晦呢?
马氏认为,一方面需要在有功劳时不居功自傲,无功劳之时不一味贪功。另一方面,则是要谨防财富权力对人的腐蚀,只有相对地洁身自好,才能够保证皇帝对于自身的长期信任,才能够保证自己家族的兴旺不衰。
其次则是阴丽华一家的悲剧。阴丽华一家如果能够洁身自好的话,又何至于遭受家破人亡的悲剧?曾经阴兴、阴识主持家务之时,阴氏家族的声誉很是不错,皇帝为此也甚是高兴,然而到了阴就主持家务之后,阴氏一门便开始不奉节守礼,仗着皇室家族对于他们的信任和宠爱,仗着阴丽华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任意妄为,最终导致阴丰杀死公主的惨剧。阴氏家族自此一蹶不振,就连阴丽华贵为皇太后,面对当时的处境,也只能望洋兴叹,有心无力。
多年在阴丽华身边伺候,马氏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阴丽华的苦衷,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自己的丈夫刘庄不正是一个比老虎更为凶狠的君王吗?多年在刘庄身边,亦让马氏对皇室宫廷内部权贵之间的争夺甚为担忧和恐惧,生怕有一天这种祸患会再次降临到自己的家族头上。因此,刘炟欲想封赏外戚的举动,对马氏而言,无疑是在她头上悬起了一柄随时可能落下的锋利宝剑。马氏皇太后,已经四十多岁的人,再去参与皇室内斗,此刻已经是力有不逮,她只想过些安稳的日子。
所以当刘炟向皇太后马氏提及要大肆封赏马家亲戚之时,马氏没有任何的高兴和激动,反而面色一沉,心中不悦起来。因为,她知道,这也许会演变成为一场灾难。
前面刘庄升天之后,马氏兄弟便想趁势进入皇宫,帮助刘炟继位,进而自己可以青云直上,为天子执掌权柄。但都被当时的马皇后派人阻止。此刻,马皇后已经变成了马太后,但是自己的基本原则不会变,因为她知道,自己家族的马氏兄弟,马防、马光兄弟只是纨绔之徒,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只有马廖还算有些才能,但都难堪大用。马氏兄弟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早已经成为名重一时的大官,如马廖成了九卿之一的卫尉,马防做了中郎将,马光则当了越骑校尉。
前面司空大人第五伦刚刚奏报刘炟,说当前皇宫内外,群臣上下对于马氏兄弟多有不满。马氏就开始对自己的这些个兄弟有所警觉,于是派遣下人前去查探,一见之下,甚为吃惊。自己仆役的穿戴十分朴素,但却应该是整个京师最为高贵的待遇了,岂料与马府仆人的绿衣白衫相比,竟然显得寒碜之极。这还是马氏兄弟无法无天的沧海一粟,比这更过分的都不胜枚举。不久之后,马太后决意去往别院修养,路过马家在京师的府邸之时,竟然看见成群结队的官员来此拜谒,其间会不会发生什么欺上瞒下、贪赃枉法的事情,就难以预料了。不过这一切,马氏都只是隐而不发,因为暂时她还不想让事情闹大,加剧马家的危机,为今之计,马太后只能坐观事态发展、相机行事。
直到一次马府置办丧事之时,竟然大违祖制,修筑高坟。这在当时甚为尊崇祖制的时代背景之下,此种做法,无疑会惹人非议,指责他们僭越祖制。马氏听闻,大惊失色,这一次,无论多大的影响,都需要管一管了。于是,马氏急忙命人召集马氏兄弟入宫,陈述其中利害,并对马氏兄弟做法进行了严厉的责问,怎奈他们不但不知悔改,还以孝顺之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白。马氏也只能叹息一声,让他们先行离去,然而她心中的担忧,却更加严重了。
由此可见,如若刘炟进一步地重用马氏三兄弟,则三人必将会难以自重,骄奢放纵的性格也必将会变本加厉,最终使得一向宽容的刘炟也会忍无可忍。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马氏在世,协调各方,小过可以为其遮挡,大过亦可以逐步化解,无论如何,马氏的太后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倘若某天马氏西去,留下马家族人,不知节制之下,很难预料会不会重演阴丽华家族的悲剧。
于是皇太后下定决心,竭力去阻止马氏家族被赐爵封侯,然而不知为何,刘炟这次似乎铁了心要封赏马氏家族兄弟。太后与皇上之间的第一次争斗,逐渐拉开序幕!
在历史之上也是难得碰见当朝太后反对当今陛下封赏其娘家人。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net,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