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授官!(第五更!求票求票!)


本站公告

    宋朝贡举的最大恩荣是释褐授官。



    唐代明经、进士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不能直接入仕做官。



    必须再经过吏部铨选考试,合格后才能授予官职,脱去粗麻布衣,换上官服,即所谓“释褐授官”。



    因而,唐代许多士人明经、进士及第多年之后,仍为一介布衣,未能释褐授官,以致有出身二十年而未获禄者。



    如一代文豪韩愈,就是这样的倒霉蛋。



    贞元八年他进士及第,因为吏部的考试不合格,磋砣三年,尚未入仕。



    于是贞元十一年他三次上书宰相而求仕,自称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



    希望能通过当朝宰相的论荐获得一官半职,结果是三次上书均不获垂怜。



    他只好离开京城长安,到宣武军节度使董晋的麾下做幕僚,被辟署为观察推官,才踏上了仕途。



    这样的惨痛经历在宋代是不可能发生的。



    宋初承袭了五代以来的规则,但自太平兴国二年开始,进士、诸科及第、出身者可以不经关试皆释褐授官。



    按照惯例,第一、第二等进士并九经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



    同出身进士及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拟初资职事、判司簿尉。



    嘉佑二年这一年是相当特殊的一年。



    一方面,因为惯例,中式考生都可以可以不经关试皆释褐授官。



    另一方面,赵祯首次宣布殿试不黜落。



    而且,在往后推一年,到了嘉佑三年,新及第进士授官较之前一阶段稍有降低,往往会减少新及第进士授官的恩典。



    也就是说,嘉佑二年这一年的考生,着实是幸运到了极致。



    过了省试之后就不必担心黜落,殿试之后不用考核直接当官,授官的时候还往高了授,着实是幸运无比。



    早一年晚一年都不行。



    赶上了好时候,诸多新科进士喜气洋洋,朝廷也按照惯例授官,第二、第三人授大理评事,并为诸州通判;



    第四、第五人授秘书省校书郎、签书两使判官厅公事;



    第六名以下第一甲授两使职官。第二甲授初等职官。



    第三、第四甲授判司簿尉。第五甲守选,待授官。



    然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就是新科状元郎欧阳辩。



    欧阳辩直接授将作监丞。



    看着与众不同,但其实也算是惯例了。



    太祖开宝六年,创立殿试制度,进士及第所授官阶有所提高。



    既然是有例可循,便不算破格。



    仁宗做事历来谨慎,说他胆小也可以,但作为一个帝皇,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也算是好事。



    如果当真不顾一切破格授官,那反而对欧阳辩不利。



    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乾德五年三月,门下省直接将进士开封李肃拟保顺军节度



    掌书记的授官驳回,因为不符合《少尹幕职州县官参选条件》的规定。



    如果仁宗对欧阳辩破格授官,先不说宰相那边能不能通过,即便是通过,也会引起不满,这对原本就年幼的欧阳辩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不过宋代授官如此轻易也有原因,宋代的官、职、差遣是分开的,授官只是出一份俸禄,并不需要实际的工作岗位。



    这也是冗官的来由。



    官位每年都要给出很多,虽然不需要每个都给差遣,但俸禄你总得给吧?



    日积月累之下,即便是有金山银山,也都给吃崩了。



    这也就是赵祯对欧阳辩如此重视的原因。



    所以,在其余新科进士还在悠游林下的时候,欧阳辩已经出现在三司了。



    欧阳辩站在三司大门之前,仔细观看这个帝国财政中心。



    这个部门人流如织,门庭若市,比起其他的部门来说,这里流淌着的金色的铜钱,钱财动人心,所以这里的人多也正常。



    不过除了在这里工作的官员、以及三司里的杂工侍从们,还有许多前来要钱的人。



    里面有州县的官员,也有看起来孔武有力的武将,当然也不乏有看起来高人一等的京官,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这就是三司!



    欧阳辩啧啧称赞。



    大宋朝先天不足,以至于必须常年保持海量的军队,战争的压力之下、募兵制自身的问题,以及越来越多的官员对于俸禄的需求,以至于宋朝不得不在财政上实行前所未有的集权。



    后世人对三司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个烂透了的机构,让宋朝积贫积弱的根子就在这里。



    因为宋之前地方是有财权的,所以经常有中央被外敌打垮之后,地方政府还能够组织起军队来继续反抗,因为地方有钱粮。



    但宋朝一旦中央被打垮,整个帝国就陷入瘫痪,没有办法组织反抗,因为地方上更穷。



    但三司也有优点。



    它最突出的优点在于他的高度统一性、一体性。



    它不但能够统一管理赋税征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统一管理财政支出,甚至能够通过财政监察权有效的统一调度财计的意图。



    然而,欧阳辩很清楚事物的缺点往往也是由优点而生。



    三司体制的优点源于他的财政管理一体化,但缺点也因此而生。



    三司不光朝省财计,又要干预地方财计,又要负责财务检查,又要负责财务出纳,还要负责土木建筑,军器制造水利工程以及一些民政事务。



    这样就使得它的责任过于繁重,需要处理的事物过于众多。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论其结构如何复杂庞大,权力如何集中,要有效的控制整个财政机器的运转,而不出问题也是极其困难的。



    看着熙熙攘攘的庞杂无比的人流,欧阳辩不由得心生怀疑畏惧。



    自己真的能够在如此庞大的机构里大展拳脚?



    即便是三司使是包拯,王安石也在里面担任二把手,但即便是这样,如此庞大的一个机构,他真的能够指使得动?



    就在欧阳辩心生畏惧彷徨之时,王安石从里面出来,笑着和欧阳辩招手。



    这一动作让许多人纷纷侧目。



    作为三司使的二把手,王安石掌控着这个帝国的财富,在这里,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统治者。



    无论是在里面工作的官员或者后勤人员,或者前来跑部钱进的官员武将,都得养他鼻息。



    而现在这位二把手,竟然亲自出门,来迎接一个绿袍的官员,而且这官员看起来也就十来岁模样?



    咦,这是新科状元欧阳辩吧!



    有人恍然大悟。



    欧阳辩是王安石的学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老师照顾学生,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么王安石出来给大家做个姿态,无非就是释放一个信号——这是我学生,你们都给我放尊重点。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