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 陈婉清和段云的毕业准备


本站公告

    3月号,周一,组会。

    这两周以来,因为课题组的实验资源优先配给了有机光伏团队,所以钙钛矿团队器件制备的次数比较少。

    吴菲菲带着孙沃、于娅、邓虎他们,一共只做了两批器件,结果,基于二维铅锡混合钙钛矿体系,效率从之前的6%,提升到了6.6%。

    效率数值上倒是挺吉利的,就是属实有些低,想要投一个好的期刊还是比较困难的。

    不过,虽然钙钛矿团队不能做器件,但现在钙钛矿也有了单独的旋涂手套箱,做一做基础的表征测试还是可以的。

    因此,这段时间,吴菲菲她们已经把基于75%的铅,25%的锡的二维钙钛矿体系中,各项表征数据补充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她们准备再多做几批器件,看看效率还能不能进一步的往上提升。

    如果能提升的话,还有机会发一篇好一些的文章;如果不能继续提升,那就只能按照当前的实验结果,把文章给整理出来,好好的讲一讲故事,然后投个acsami之类的二区期刊。

    陈婉清和段云,她们近期出现在课题组办公室的时间明显增多。

    因为她们开始忙活毕业的事情了,包括提交论文、等待论文评审、准备答辩等等。

    研究生毕业也是许秋之后要遇到的问题,因此他抽空找学姐多了解了一下情况。

    结果发现,研究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基本上都被排满了日程。

    倒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忙,只是会存在一些时间节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应的任务,具体的时间表是:

    “3月30日前,完成个人基本信息维护确认和上传论文的操作,并上传盲审版论文。”

    维护个人基本信息是比较重要的,如果信息有误的话,比如身份证号填写错误,就会对之后领取毕业、学位证书造成影响。

    另外,论文也是要在3月底前提交的,如果是到研三的最后一学期才开始写论文,从时间上来讲,大概率是来不及的。

    因此一般都要空余出一年的时间,来专门应付毕业的事情。

    换言之,研究生真正能潜心做科研的时间,也就只有研二这一年。

    开头的研一要熟悉实验室、熟悉研究领域,末尾的研三要找工作、写论文。

    “4月4日前,导师完成网上审核论文工作。”

    因为4月份魏兴思要和许秋他们一同前往漂亮国参加mrs会议,所以学姐她们必须要在魏兴思离开之前把这些事情给了结掉。

    不然,到时候魏老师人在漂亮国,沟通起来不方便,万一遇到了急事,可能无法及时处理。

    “4月5日前,院系将根据上传的盲审版论文进行相似度检测,论文全文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超过10%的,不得进入送审程序。”

    许秋发现,研究生对于论文查重的要求提高了不少。

    本科时候是不超过30%的重复率,研究生阶段要求是不超过10%。

    当然,如果正文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或者翻译自己发表的英文sci论文,那基本上不需要担心查重不通过的问题。

    事实上,学校给出10%的重复率,也还是比较仁慈的。

    如果论文完全是自己写的,重复率想超5%都挺困难的。

    比如许秋,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撰写了一篇相当于博士生毕业论文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完全翻译自己已经发表的工作,没有去参考的文献,重复率就只有1.2%。

    “4月10日前,将论文送评审专家进行评阅,博士生全部盲审,科学学位硕士有部分会被抽中盲审,不用送评审专家。”

    现在学校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越来越严了。

    据说,之前都是博士生部分盲审,硕士生全部明审。

    现在呢,是博士生全部盲审,硕士生部分盲审,每年还会抽检一部分已经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旦发现有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就会被取消学位。

    许秋估计,之后大概率会更加严,或许还会推行硕士生、博士生全部盲审,加大抽检比例,甚至本科生毕业论文都要盲审、抽检也说不定。

    其实,从评审委员的角度来看,不论论文是明审还是盲审,他们付出的精力差别并不大。

    以前之所以不怎么推行盲审,大概率是因为那时候国内的研究生人数太少,学校也不想卡着学生不让他们毕业。

    而现在,一方面研究生数量已经提升上来了,另一方面现在研究生的水分确实也有些大,因此就开始慢慢的加大考评难度了。

    论文盲审的全面推行,无疑会给博士生带来极大的毕业压力。

    盲审的话,评审老师通常会倾向于给出较为公正的成绩。

    而明审的话,送审的专家基本上都是导师的熟人,除非导师不想让学生毕业,或者毕业论文写的实在是太过于拉胯,属于不忍直视的那种,不然多半会给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6月5日前,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从4月10号到6月5号,有接近两个月的答辩时间。

    这个准备时间还是蛮长的,许秋估摸着,主要是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比如论文评审不通过,需要修改论文,答辩不通过,需要修改论文或者二次答辩等等。

    “6月6日,提交材料到材料系教务处,包括纸质版学位论文2本、学位申请书1份、学位论文评阅书、学位论文评分表、学位论文评分表、答辩委员会表决票、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培养手册……”

    提交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大多数都要放到档案里面,因此需要手写材料,比较麻烦。

    接下来,田晴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她本身做的实验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结论。

    不过,送样到芬兰ronald团队那边,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ronald团队他们通过新型liv测试手段,成功构建出叠层器件的器件结构、界面电荷复合情况与器件性能之间的相互关联,找到了传输层材料的选择与界面电荷复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这种对应关系对于最终器件性能的影响。

    基于这些结论,已经足以讲出一个故事。

    于是,田晴开始整理文章,打算投《自然·光电》试一试。

    虽然她投《自然》大子刊属于是“往高里投”,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有一定中稿几率的。

    毕竟,这个工作是背靠许秋之前《科学》文章的,也算是在蹭自己课题组的热点。

    科研圈里的马太效应同样非常的明显,讲求赢者通吃。

    比如,钙钛矿、石墨烯领域火起来后,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发现,也可以发表高档次的文章。

    现在,许秋已经把有机光伏领域的热度做起来了,与之沾边的交叉工作,地位同样会水涨船高。

    许秋这两周几乎没有做实验,他专心码了两周的文章,终于拿到了《自然》文章的初稿。

    现在距离月底还有十天的时间,在前往漂亮国参加mrs会议之前,把这篇《自然》文章改好,投出去并没有什么问题。

    组会上,许秋通过ppt,展示了《自然》文章中经由田晴润色过的四张正文的图片,讲述了一番自己的行文思路。

    有机光伏团队里的其他人,这两周来,基本上也都是辅助许秋做实验,并没有展开自己的工作。

    韩嘉莹带着徐心洁,主要负责器件制备,经过不同批次的十批器件进行重复性实验,现在二元单结l6-cl:y20体系的最高效率已经做到了18.27%。

    同时,学妹还负责了各种概念型器件的制备,包括柔性、大尺寸、半透明、刮涂等器件,并拍了一些实物的图片,拼接完成后放入了许秋的正文当中。

    邬胜男带着殷后浪、范文堂他们,主要负责各种表征测试,包括cv、gpc、r、tem、afm等等……

    虽然大多数表征测试的图片和描述都无法放入《自然》正文当中,但测试还是必须要测试的。

    因为档次越高的期刊,对于数据完备性、可重复性的要求就越高,所以一些文章出现支持信息的内容比正文还要多的情况,也非常的正常。

    比如,这篇《自然》文章,许秋放在支持信息里面的内容,就一共有27张图片和表格,5000多个单词的描述部分,12篇额外的参考文献……

    正文才五页的篇幅,支持信息的页数就有十多页……

    莫文琳先是跑了一趟,拿到了第三方检测的结果,最高效率的标定数值为18.0%,与实验室中测试出来的结果相当,表明实验室测试出来的数据非常可靠。

    当时,负责测试的小哥看到测试结果都惊呆了,当场表示:“你们课题组这是坐了火箭嘛,性能提升的幅度这么夸张?!”

    前些日子莫文琳带过去标定的早期y系列材料,效率最高也不过15%出头,现在转眼间才过去一个月,就直接冲到18%了,确实让人不得不服。

    组会结束后,魏兴思把许秋和吴菲菲留了下来,说道:“上午刚收到系里的通知,需要我们做一下实验室的安全信息牌,以及固定资产清查……我把邮件转发给你们了。”

    许秋和吴菲菲相视一眼,点头应和道:“好的。”

    随后,两人返回401s房间,一同查看邮件。

    安全信息牌的话,首先要填一个魔都综合大学实验室安全信息牌,包括实验室名称、课题组负责人&联系方式、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联系方式、实验室安全员&联系方式、校内应急电话。

    然后,要把填好的exl表格回复给院系,院系会把信息牌打印出来,领取后就可以挂在实验室的门口。

    课题组负责人,以及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肯定是魏兴思。

    实验室安全员的话,一般是学生,当前处于空白状态,需要确定这个人选。

    于是,吴菲菲转头问道:“安全员,谁来当?”

    许秋想了想,回应道:“我们俩,一人一个?不是有两间实验室嘛,我负责520的有机实验室,你负责522的器件实验室。”

    吴菲菲没有意见:“可以。”

    填写好exl表格,发给院系后,两人继续看向另外一个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这个相对比较复杂一些。

    需要统计实验室内所有的家具、仪器、设备,分别进行清查。

    统计的内容非常详细,要包括序号、资产编号、名称、型号、总价、所在楼宇、所属部门、保管人、校区、存放地点、注意事项等……

    因为高校里的所有仪器、设备、家具都是归院系、学校、国家所有的,所以对这方面的要求还是比较严的。

    每一个仪器、设备、家具都有对应的固定资产编号,如果报废的话,也会有比较复杂的流程要走。

    魏兴思之前之所以把邯丹办公室的家具都打包带到了江弯办公室,也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想报废这些旧家具比较麻烦。

    至于张疆实验室和办公室的通风橱、家具,当时是和院系商量好了的,直接全部打包还给了院系,因此就没有搬迁。

    固定资产清查的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吴菲菲两年前有过一次清查操作,现在需要重新补充、修改。

    工作量还是蛮多的。

    因为邯丹、张疆的实验室整体都搬到了江弯,变更了校区和存放地点,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信息都需要重新更改。

    许秋把《自然》文章的初稿交给组里的其他几个作者,包括邬胜男、莫文琳、韩嘉莹、陈婉清等人进行修改,自己则参与到了这次清查工作当中。

    一方面许秋写了两周的文章,有些累了,想要换换口味;

    另一方面,他也比较好奇魏兴思究竟有多少“家底”。

    毕竟,之后如果许秋选择留校的话,肯定要和魏兴思通力合作,这些“家底”也算是有他的一部分。

    当然,如果许秋选择另外一条路,比如出国留学,在国外找教职,学成之后再回国自立门户,那魏兴思的积累就和他没太大的关系了。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离现在的许秋还比较远。

    一番清查,许秋发现魏兴思课题组里固定资产还是蛮值钱的。

    魏兴思回国后,所有的科研经费加起来也就300多w,基本上都转化为固定资产了,里面也包括一些院系提供的固定资产,比如通风橱等,并不是魏老师本人的经费报销的。

    具体来说,家具一共有件,主要包括通风橱、试剂柜、实验台等等,总价值107470软妹币。

    像是之前张疆的通风橱,一个就价值8300软妹币;

    中央带有两个水槽的大实验台,一个价值6680软妹币;

    带有防爆功能的化学试剂柜,一个价值6200软妹币。

    全部都是溢价满满。

    这也可以看得出来,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和科研沾上了边,就没有便宜的。

    仪器设备的话,一共有81件,总价值2466404.58软妹币。

    足足246w,还有零有整的。

    比较贵的仪器,包括:

    单室热蒸发真空镀膜机,27w;

    太阳光模拟器,22.9w;

    太阳能电池量子效率测试仪,.9w;

    荧光光谱仪,20w;

    苹果便携式计算机,macbookpro,17551.5软妹币。

    也有比较便宜的,比如:

    循环水真空泵,1050软妹币;

    电冰箱,1050软妹币;

    液氮容器,1200软妹币;

    半自动咖啡机,1490软妹币。

    好像乱入了一些什么东西……

    许秋长见识了,电脑也就算了,冰箱和咖啡机居然也可以算固定资产……

    ps:短小无力又一更。8)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