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爱卿,你怎么看?


本站公告

    三月二十日的夜晚。



    夜色渐渐加深,文德殿之中,读卷官们正在阅卷。



    殿试流程,都是给一个晚上的阅卷时间,一百五十份试卷,十四名读卷官,第二天足以完成。



    时间缓缓的流走,殿内明烛高照,十四位读卷官开始转桌阅卷。



    所谓转桌,就是一份考卷从首席读卷官开始评阅,盖上一至五等标识和读卷官印鉴,然后转给下一位读卷官评阅,读卷官需要评阅并加盖等级标识,最后加以总核。



    “各位,且看这一份试卷。”



    一个读卷官摊开卷子,满脸怒容。



    其他读卷官闻言围过来看。



    起先他们脸上还带着笑意,渐渐地笑容敛去,神情难堪起来。



    单这一份卷子就看了将近半个时辰……



    瘦金体!



    全篇策文皆在拍马屁,简直不堪入目,丢尽文人的脸面。



    虽说试卷是糊名的,但众位读卷官基本能猜出考生是哪个。



    除了他,谁会用瘦金体写试卷?除了他,谁会这么谄媚巴结?



    “千古第一幸臣!赵挺之身为宰执,教出这样的儿子,他不惭愧么?”



    馆学一个读卷官喷完一句,直接抓起试卷就要撕碎。



    旁人赶紧拉截住,撕掉考生的试卷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要吃牢饭的!



    虽然他们也很愤怒,大家都是清贵的读书人,何曾见过这等士子?



    再说,你好歹也是天下名士,宰相嫡子!



    脸呢?!



    可愤怒归愤怒,事情还得处理。



    礼部郎中何春棣摇头叹气,幽幽道:“依大家看,此卷该不该黜落?”



    众人登时沉默。



    这时候黜落的意思,就是不让此卷排进前十。



    殿试的规矩,由读卷官选出前十,然后读卷官送呈御览,由宰相将十张试卷读给官家听。



    官家再提笔钦定状元、榜眼和探花。



    “文人风骨何在?此卷吾评定为五等。”



    “善,只能五等!”



    “对。”



    殿内响起读卷官们正义凛然的声音,只剩三个读卷官没有开口。



    因为他们是赵挺之提拔上来的……



    不过,十一个读卷官评定五等,意味着什么?



    此卷连二甲都算不上,更别说前十了。



    何春棣环顾众人,有些犹豫:“若官家和赵相公怪罪下来,这……”



    “大家一起承担,这天下总归需要正义!”



    “对!”



    众人慷慨激昂。



    何春棣松了一口气,心里更是有些窃喜,他是蔡京的人,自然见不得赵明诚好。于是颔首道:“依各位的评定等级,此卷列为二甲第八名。”



    “可。”



    一众读卷官齐声说道。



    二甲第八,也就是殿试总第十一名。



    要说这份试卷,就该是倒数第一的成绩,可大宋自科举以来,还从没有省元掉出过前十!



    赵明诚毕竟是省试魁首,要是名列末尾恐会引起争议,但又不能进入前十。



    只好给个第十一名。



    这时。



    殿外传来“蹬蹬蹬”的脚步声。



    几个太监进殿,为首的杨戬疾步走来,扯着公鸭嗓子道:“赵明诚的试卷在哪,官家要看看。”



    呃……



    文德殿中,刚才还在言辞凿凿,气势汹汹的读卷官们,都是哑口无言,气势全无。



    见是个太监,何春棣怒斥道:“我朝殿试乃糊名誊录制,恕本官难以从命。”



    杨戬闻言笑了一声,斜睨:“杂家只是传话跑腿的,您老有意见就找官家吧。”



    说完挥挥手,转身走出大殿。



    “呸!阉人岂敢放肆!”



    何春棣一脸铁青,边骂边把目光转向其他读卷官。



    眼下如何处理?



    很明显,官家要试卷是假,偏袒赵明诚是真。



    借此机会点赵明诚的名字。



    朕发话了,谁敢不从?



    待会十份试卷里没有赵明诚的名字,你们看着办!



    “你来下决断。”



    一个读卷官尴尬笑了笑,便后退几步,坐回自个位置,埋头评阅试卷。



    “何大人,都听您的。”



    其他人见状,树倒猢狲散一般,各自溜回位置。



    何春棣气急败坏,冷冷盯了他们一眼后,也坐回位置……



    还能咋办,难道忤逆皇帝不成?



    ……



    半夜。



    垂拱殿内静谧安详,殿角两只镀金双鹤口吐异香,御座上,赵佶趴在案桌上批阅奏书,眼皮子都在打架。



    殿内十几个官员闭着眼,身子靠在椅子上,不知是闭目养神还是睡着了……



    他们皆是宰执、中书等众臣,赵挺之蔡京赫然在列。



    大家都困啊!



    但没法子,朝廷科举祖制的流程还要走……



    终于,在四更天的时候,才接到这十份试卷。



    底下的众臣也打起精神了,毕竟这十个可都是未来朝廷栋梁,要是能拉拢就好了,也是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



    “拆号!”



    赵佶金口一开,曾布赶紧上前,三下五除二就拆封试卷,然后道:“启禀官家,这十人分别是鄞县汪洙,鄞县陈禾,长城林冲之……密州赵明诚。”



    赵明诚这三个字一出,大殿内几个大臣心思各异。



    “哦,赵明诚也进前十了,这人果然有才学,真金不怕火炼啊。”



    赵佶放下奏书,佯装出很吃惊的模样。



    众臣点了点头,至于他们心里想什么,就没人能知道了。



    “就先念赵明诚的殿试对策吧,朕看看他对盛世之治有什么好见解。”



    赵佶稍稍挪了挪御臀,让自己靠坐得更舒服一些,准备听策文。



    曾布翻了翻试卷,吃惊道:“官家,赵明诚的卷子满满写了十二张,怕有万余字。”



    “写这么长!”赵佶也有些惊讶,好奇道:“赶紧念吧。”



    连赵挺之都倾耳聆听。



    这儿子对盛世究竟有什么别样的见解?



    曾布看着试卷,嘴角抽搐了一下,声音不轻不重,官话纯正,念道:“我朝皇帝,深知民间疾苦,在位仅一年,轻徭薄税,为民解忧,深受百姓爱戴,民间祥瑞尽出……”



    赵佶龙颜大悦,听得津津有味,脸上的得意都快溢出来了。



    朕真是这样的千古一帝?



    怎么朕自己都有些不信呢……



    而底下的大臣摇头叹气,蔡京儒雅的脸色很平静,赵挺之则满脸害臊之色。



    “咳!”



    赵佶轻轻咳嗽一声,旋即笑容和煦地道:“这篇策论虽然洋洋万言,但没有空洞的套话,言辞恳切,分析透彻,忠君报国的惓惓之心溢于言表,大半个时辰听下来,朕竟不觉得疲倦……”



    顿了顿,看向曾布询问道:“这篇策文,曾爱卿怎么看?”



    曾布稍默,拿着卷子的手都在微颤。



    还怎么看?



    臣都想吐了!



    幸亏昨晚没进膳,否则恐怕真忍不住……



    他嘴上却道:“臣以为,此卷所用之策非常符合朝廷的实际情况。”



    赵佶颔首,转而看向其他大臣。



    “爱卿,你们怎么看?”



    语气虽然很淡然,但众人却听出一丝强硬。



    亮明他的态度。



    强势地传达作为皇帝的意志。



    ……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