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至少在移民到底是【中国的泄压阀】还是【血缘族群的备份】的问题上,皇帝属于“保守派”。
毕竟,天子是天下的天子,但先有中国后有天下,中国大皇帝才是天子。即便说,天下显然包含朝鲜、越南、琉球在内,但天子不可能站在朝鲜、越南、琉球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
道理,是一样的。
包括说,大顺的百姓,会接受朝鲜、越南、或者琉球的人来当天子吗?
至少,这在大顺,是不可能的。
因为大顺的立国基础之一,就和东虏这个叛逆的宗藩有关。
而之前刘玉搞了朝鲜国、在宗藩体系内有所突破建立新型宗藩体系的原因之一,就是朝鲜的一些士大夫老哔哔“帝出乎震”之类的破玩意儿,经他渲染后,“帝出乎震”的隐藏含义引起了大顺内部极大的反感――大顺变革归变革,引起一些士大夫不满是一回事,骂骂咧咧阴阳怪气那也正常;而藩属拿着变革说大顺已亡天下、帝出乎震,东方将出天子、中国只是天子治下的天下的一部分,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皇帝可能并不在乎这些大义、法理之类的东西。但以帝王的“朴素”帝王观,他肯定是和“保守派”的想法更近。
先有中国,后有天下;而不是先有天下,后分中国。
先是中国的皇帝,然后才是天下的天子。
皇帝又不是傻子。
大顺的统治疆域实际上在此时的技术水平下,已达极限。
大顺之前参与一战,在北美和那群“北美豪强”的分离派互动,皇帝也不是不知道。
皇帝对于迁民的态度,自然也就更倾向于泄压,而最终目的还是完成本土省份的转型,达到他说的那种产业发展以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未来。
支持迁民,是为了自身统治。
支持工商,还是为了自身统治。
皇帝又不是不知道移民的事,也不是不知道刘玉对于工商业和农业的态度,更很清楚刘玉和古儒一派在“非农业能否容纳足够的人口”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争论。
现在皇帝这样问,无非还是对未来的信心不足。
实学派的很多人,对刘玉描绘的未来,信心十足,源于他们投入到了变革中的实践中去了。劳动、战争、探索,这加深了他们对于那种“工商业可以容纳足够多的人口”的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而皇帝,终究还是没有参与到新时代曙光下的社会劳动中,对于社会的理解,还是雾里开花的状态。
皇帝所问的问题,又提到了松苏、山东地区的移民过程,意思倒也很明确。
他相信这些先发地区,大约可以完成改革,工商业继续发展,容纳足够的人口就业。
但是,连这些先发地区――垄断海外贸易、拥有海运优势、迁民走海容易、经济相对最发达、工商业发展底子很好先发地区――依旧需要依靠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才能解决一些问题。
那如河南、湖北、湖南等腹地,真的有未来吗?或者说,真的有那种工商业发展而容纳足够人口的未来吗?
交通不便,就摆在那。海运,现在是物流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此时没有之一,也是大宗货物最方便的运输方式,更是这个时代损耗最小的运输方式。
无防盗小说网
迁民空间不足,也摆在这。陕西最起码还可以垦蒙、西域。而如湖南、河南、湖北、安徽等腹地地区,周边省份的人口密度未必比他们低,他们又能往哪迁?
市场不足,
这个问题更严峻。先发地区自身的原材料,加上海洋运输的原材料,几乎可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的需求。
似乎,这些也可以归于土地问题。土地不足,使得内部几乎没有什么市场,至少是非常狭小的。而本土的手工业过于发达,土地不足逼迫下的小农经济牢固无比――这就是逼出来的,耕地多的如北美,也不是没有家庭羊毛纺织业,但最终被冲垮的过程并不是到难以忍受的剧痛的程度。以至于垮掉之后,在反英运动中,才出现了鼓励“男耕女织、不用英国布”的运动形式――而耕地不足的内地,自耕农以下的,显然拿不出足够的粮食去交换布匹等,只能选择男耕女织的形式。
甚至于,我知道新的宽幅布,真漂亮、也好看、裁衣服也简单。可是,我买不起啊,又不能光腚,没办法,只能自己家种点棉花,让老婆在家里把棉花纺成纱线自己织布以遮羞。
说到底,大顺是个传统的封建帝国。
各个省,都是帝国下的一部分。
总不可能学英国的爱尔兰模式,爱尔兰只能放羊为英国提供羊毛一般,让湖北地主自行圈地种棉花满足松苏的纺织业需求。
种植经济作物的后果,是可怕的。满清末期,因为鸦片的“经济”价值过高,直接导致了蔓延全国的大规模饥荒。
山东一些地区转型种植经济作物,比如花生、烟草等,前提是山东靠海。海运成本极低,而大顺的海军又掌控着从日本到南洋的粮食。
而如河南,就现在的交通状况、运输能力、物流成本……指望吃海外的粮食,那也实在过于不现实。
大顺现在的粮食问题,有点和苏联七八十年代的粮食问题的一方面有点类似。
大顺有没有粮食?
有,怎么可能没有呢?
日本、朝鲜、南洋、暹罗、印度等,都是大顺的是势力范围,他们都能粮食出口。甚至连人均不如大顺的朝鲜,凭借还米制这种官方高利贷,官方上和大顺之间的贸易中粮食也是大宗。
甚至,包括北美西海岸、枫林湾周边地区,那也是上等的小麦产地。
粮食,多。很多。
问题在于,生产的不少,但是稀烂的交通、物流状况,根本无法让生产的这些粮食去该去的地方。
比如说,大顺现在有钱吗?
很有钱,不缺白银。
那么大顺国库的白银,能买到粮食吗?
当然买得到,军舰在的范围之内,用白银买粮食,想买多少买多少。
而一旦比如说开封等地,出现了大灾、饥荒等。那里缺不缺粮食呢?显然又是缺的。
因为运不过去。
沿海地区的赈济,这时候最是简单。
而大运河被废之后,连运河沿岸的灾情赈济,都成为了头疼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的疑惑,皇帝最终还是归结于一个疑问。
“朕知爱卿的那一套‘粮食总量足够,那么人去干农业还是做工商并无区别,工商只是一种分配粮食的方式’的道理。”
“道理似是对的。”
“只是,如山东沿海,爱卿可以鼓励百姓种植烟草、长生果等物。这些原本应该产粮的土地,不需要产粮,用烟草去南洋朝鲜关东等地交易即可,海运至港口销售。”
“而如河南等地……即便说发展工商,譬如织布。就不提卖到哪里去,那是不是要种棉花呢?而河南若种棉花,河南的粮食怎么解决呢?”
“若不能解决,也即不能种棉花。那么,工商业岂不是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有原材料,这又怎么能把工商发展起来呢?”
“自己又不能种,又无方便的运输方式,海外的棉、染等,亦不便运输到内。”
“发展工商,又怎么发展呢?”
说到这,皇帝摆了摆手道:“朕今日不想听道理,只想听具体该怎么办。朕也不是想要大臣争论到底是否要发展工商的,朕现在疑惑不解的,便是你说的那种工商业发展的将来……是只适用于松苏山东江浙等地?还是,适用于天下?”
“若是适用,又该怎么用呢?”
这个问题,刘玉也考虑过。
有没有办法,那自然是有办法的。那就需要极强的国家力量,进行调配发展,这可以做到遍地开花的工业化起步。
但显然,大顺做不到这一点。uu看书 www.uukanshu.
而既然做不到这一点,大顺本身实质上又是个“统而不治”的状态,对于经济调控的能力,之前几乎为零,全靠自发的发展。
皇帝又不是傻子,也是处理了几十年政事的老油条,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
若是说不到点子上,只怕还是不能让皇帝对工商业继续发展的未来,有所相信。
即便说,现在来看,皇帝的态度,依旧还是希望借用技术的提升,保持小农经济的稳固。
但,若是能说出一个看似可行的未来,也算是可以让皇帝有可能做出另一个选择。
选不选那条路,那是皇帝的事。
但只有一条路,和有两条路可选,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正如皇帝所言,这件事并不是一个讲大道理的事,而是一个技术性的施政政策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现在的运输条件,扶桑的粮食,是否可以算在大顺的“粮食总产量”中?
算的话,人均后的河南,理论上粮食也够吃,那么河南大面积种棉花,反正人均粮食够吃,行不行?
显然,不行,因为这么搞真的要出大事。
非出大事不可。
算人均的时候,即便不考虑别的,最起码也得考虑现在没有传送门,不能把北美的粮食直接送到河南,这个人均是没意义的。由这个人均,在理论上可以推出,大顺内部一些地方完全可以种棉花等经济作物;而现实操作上,就很容易出现满清末期鸦片问题,导致各省饥荒不断――刨除掉鸦片的反人类属性,也可以把鸦片视作一种经济作物,道理是一样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