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他已经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契机,认为正是一个妥善结束中日战争的机会。
就在京都御所被攻陷的消息传来之后、井伊直定入京都的那天,德川吉宗找了著名大儒、修订校验过《七经孟子考文》和《唐律疏议》的荻生北溪,用汉文写了两封信。
荻生北溪对大顺不太熟悉,但对大明很熟悉,他参与翻译过《大明会典》和《大明律》,用词考究,完全契合和大顺的交流。
一封,是写给大顺天子的,都是些片汤话。写的不错,引经据典,可以说不卑不亢。
另一封,是写给刘钰的。
信上先是盛赞了刘钰为日本送来了番薯、缓解了享保大荒的功绩,狠狠恶心了一下刘钰。
“若无守常君,日本之灾,不下明末,必致烽烟四起,日本必然大乱。幸有番薯救荒,活和人无数,当为君立神社,年节以祀之。”
“江户一别,贻有数载。昔日‘狡兔三窟’之言,言犹在耳。君之本事,实东西通用之术,若去西洋,亦可被重用。惜锁国为祖制,不能用君之学问,致有此败,今深恨之。”
“土佐一战,均田免粮,真不愧大顺之臣,有顺祖皇帝之遗风也。”
“上舰能乘风万里、下马能步战攻城、破城能出榜安民、民乱可月日归心,真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也。”
“此战皆君运筹帷幄之功,必当封侯。”
“昔日三窟之说,君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尔今自毁一窟,舍退路而报国,足见君臣一心不疑。”
“然,吾闻大顺天子年近知天命,古人云,七十古来稀。生老病死,实非人力所能更易也。”
“纵如今君臣不疑,天子百年之后,新君继位,君何以自处?”
“顺之诸皇子,有如懿文太子之辈欤?若无,君当细读明凉国公之传也。”
“君忠臣也,或不读凉国公之传。却不知顺太子读不读《绛侯周勃世家》?”
“是故,若君封侯,当祈封于日本万户为食邑。”
“若新君可辅,则辅;若不能辅,以君之才,不弱秀吉,纵百里之城,亦可竞逐英杰而上洛。”
“秀吉者,不过织席贩履之贱人,他既可成大业,君为华国勋贵,如何不能成?”
“若君嫌日本狭小,可效前明之建州卫龙虎将军。以君练兵、统兵、治民、收心之才,待中原有变,何愁大业不成?”
“而天子若不实封君于西海道,虚爵于京城……纵淮阴之才,多多益善,然困于长乐钟室,不过一二刀斧辈即可杀矣。”
“君当细思之。”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先恶心恶心刘钰,挑唆一下君臣关系。
即便现在没用,悄悄埋一根刺,将来说不定哪一天,这刺就会扎的疼。
这封信的恶心之处,在于他是外人来写的。
大顺内部,不可能有人当着别人的面,和刘钰嘀咕这些。别说这些,单单是“狡兔死”这三字,就足够挑唆君臣之大罪了。
这封信说是写给刘钰的,可实际上完全就是一封公开的信,皇帝肯定能看到。
刘钰偷偷看,被知道了更不好。
不偷偷看,皇帝就算当时置之一笑,谁知道心里不会嘀咕?嘀咕的是就算之前刘钰忠贞无二心,谁知道看过这封信后,会不会自己担忧?
就算将来这根刺没起作用,也可以让大顺这边断绝了割地日本的心思——割地之后,哪怕不实封,总得驻军,而且还得军政一把抓,付以大将军印。
驻军统帅未必是刘钰,但相隔大海,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尾大不掉?
到时候割据一方,成赵佗之事,也未必不可能。使使劲儿,一旦将来中原有变,说不定将来也能效大明建州卫龙虎将军,打出个萨尔浒呢……
荻生北溪执笔的时候,难免记起当初在江户和刘钰的见面,以及自己以新勘定的《七经孟子考文》相赠时候的场景。
那时候他眼里的刘钰,是个一心求利、但实实在在为日本送来了地瓜缓解饥荒的“小人”。
心曾生出一丝不屑。
不想数年之后,这份不屑,变为了自嘲自讽,自己和将军才是那个愚笨之人。
再见已成仇雠,不屑化为敬畏。
写这封信的时候,博学的他,竟有些把自己代入了蒯通的角色,心中竟涌出那么一丝丝伤悲。
暂停下笔,荻生北溪问道:“将军必除此人,方解心头之恨?”
德川吉宗反问道:“汝不想除之?”
“他自弃三窟,将军却可为其留之。此人虽不通圣言,却有实干之才,吾等儒者不能及也。”
德川吉宗摇头道:“他很有才能,但他解决不了日本的困境。因为他解决的方法,必然血流成河。旁有唐国虎视,他的路,走不通的。”
荻生北溪一时间没明白过来德川吉宗的意思,德川吉宗也不解释,摇头不语。
心里却想,日本的事,刘钰可以解决,也很简单。
就像是土佐一样,就以练兵而言,若各藩武士为正兵,他所编练者,可以用农、工、商为主,可称奇兵。
用奇兵而不用正兵,巩固藩政,四周无人可敌。
均田减赋、废藩而效始皇立郡县、选以科举、学以三代之学校,选贤任能,废黜武士之俸,必可成事。
幕府将军可以带头,造武家制度的反吗?
暂不想这个问题,就算真这么搞,必要血流成河。
而大顺就在旁边,怎么可能会放任日本搞成?怎么可能不趁着血流成河的时候,出兵再战?到时候各大强藩,必要奉大顺为正朔,请大顺出兵,大顺又怎么可能放弃这个机会?
最激进的办法,到了这一步,有大顺在旁边盯着,已经无法用了。
只能延续旧有的体制,修修补补,维系稳定,看看能不能找出不用血流成河的办法。
而德川吉宗凭借刘钰在土佐做事的风格,猜想到了刘钰的办法。
幕府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修补匠,而不是一个砸了旧船造新船的造船师。
因为在砸船的时候,在旁边的大顺会趁机把砸碎的木料都烧掉。
就算他有本事,真的能力抗大顺与西南诸藩的联军干涉吗?显然不可能。
德川吉宗心里这样想着,也不断地告诫自己,万万不可过于激进,只能一步步的来,否则必完。
收起了关于未来的思索,德川吉宗又让荻生北溪继续完成那封信的最后部分。
挑唆完刘钰和皇帝的关系,在信的最后,便说幕府这边,会效土木堡故事。
再立新君,死战到底,江户不灭,誓不服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荻生北溪写前面那些恶心刘钰的话时,心情有些沉闷。
当写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心情激荡,说古论今,将心中郁结的激愤和报国之心,全都化为如刀剑的文字,激昂飞扬,将誓死一战的情绪全都宣泄了出来。
然而,他却不知道,德川吉宗之所以在信的最后,写这么一封抵抗到底的宣言,吓唬的不是大顺,而是西南诸藩和伊达氏。
措辞越激昂,实际上恰恰是在告诉刘钰:我认输了,和谈吧。
他知道刘钰对日本一直在搜集情报,很是了解。之前的种种作为,也相信刘钰一定会选择对大顺最有利的条件。
刘钰给他的信,他半信不信,也根本没认为那封信上的条件就是全部。但他已经从大顺直插京都的作战中,摸清了大顺的要求:大顺不想占地、不想占据日本、不想统治。
既如此,再打下去,对大顺来说已经无意义了,纯粹浪费钱。
信的最后一段,实则是向刘钰提出了隐晦的和谈条件:保存幕府体制,否则他会奋战到底。
荻生北溪用重重的墨,点下了最后一个字。
将两封信封存,就要立刻送往京都,交到大顺军的手中,由他们转交给大顺朝廷。
…………
就在城中写这两封信的时候,从小滨赶来江户的井伊直定,决定在江户城下,切腹死谏。
井伊直定没有面见德川吉宗,而是在通往江户本城的路上,当着江户百姓和诸多武士的面,要切腹。
他没有选择此时流行的“扇切”,用扇子比划一下就砍掉脑袋。
甚至,他没有选择任何一个介错人。
而是告诫家臣,无论他有多么痛苦,都不得砍掉他的头。
任何想要帮他的结束痛苦的行为,都不允许,包括将军的命令。
然后,将那封绝笔放在了身旁,就在惊慌的江户百姓的注视下,撩开了自己的上衣。
抽出自己的刀,从左到右先划了一刀,剧痛之下,手腕猛然发力,让刀在腹腔内转了一下,向上一切。
抽出刀,将切腹的刀压住绝笔,这耗尽了他最后的一点忍耐力。
皮下组织神经丰富,如果只是切皮和肉,不见得有多疼。
可剖开的腹腔,内里的脏器,开始制造出比切皮痛苦百倍的感觉。
割开的小肠里,还未完全消化的肠道糜液,流进了腹腔;小肠流出的液体内的蛋白酶,腐蚀着自身的蛋白组织;向上横切刺破胃液的酸液,滴滴答答地冲刷着大网膜。
整个腹部,就像是被拔掉了指甲之后,用沾满了盐酸的铁刷子剐蹭。
进化而来为了保护自己、好让自己知道腹部有病变的神经组织,精确地传递着信号。
融合了阑尾炎之前的压痛和反跳痛;体验着胃穿孔的酸液腐蚀的灼烧痛;每一处都感触着肠穿孔遍布整个腹部的剧痛。
井伊直定伸出手,像是初生的婴儿抓握反射一般,死死地抓着地面,肉骨的手指插入了坚硬的泥土,用力攥成一团。
豆大的汗珠遍布全身,牙齿已经咬碎,嘴里渗出了咬破了腮流出的血。
“咬舌自尽吧!”
“扯断肠子吧!”
这样的想法,不断地在头脑里闪现。每一次压下之后,都会再次出现,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
周围观看的百姓和武士,有许多已经吓得不敢看下去了,有人飞奔去告知德川吉宗在外面发生的一幕。
井伊直定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后,用最后的力气喊出来一句话。
“唐国不可战胜,久战必亡,亡国灭种。妄言死战者,皆国贼也!主战者,国贼也!”8)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