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新的作风


本站公告

    刘远桥以前没有造反之前,他过的日子就不比崇祯皇帝的差劲,甚至在可支配钱财和享受方面,比皇帝还要好,只是他没有皇帝权力、和尊崇的地位而已。

    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刘远桥他造反,就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为了让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这才愤而起兵造反,当皇帝的。

    如果当上了皇帝以后,还有这么多的人的制约,每天都有一大群人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没有意思了。

    如果他是明朝的皇帝,有这一种想法,肯定会跟大臣们有个很激烈的矛盾冲突,更会碰出万丈的火花,斗得十分精彩。

    但是,他是华夏帝国的太祖皇帝,是在推翻旧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帝国,所以说有些事情他会遵循前朝的各种规定和礼制,但是在很多事情上,他是不会遵从的。

    若是大明的臣子,会规劝皇帝,会把皇帝都限制的死死的,让皇帝都得听他们的或者是听他们所制定的礼制的。

    因为很多官员都认为,他们的先辈制定出的这些政策,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大明长治久安,天下稳定的基础,因为有了这种强大的基础存在,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金科玉律的事情,也是他们认为,不可动摇的信念,愿意为之付出生命而跟皇帝对着干的。

    但现在是不同了,现在已经是华夏帝国了,华夏帝国就是推翻大明帝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全新的帝国,是因为前朝种种的不好,种种的腐朽,才给了他们机会。

    也就是说,对于刘远桥来说,大明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是完全不行的,如果有谁还敢拿大明的那一套来套到华夏帝国这里来,就会令刘远桥十分的愤怒和生气,因为那已经可以确定,这是亡国之策,根本就是包藏祸心。

    而且华夏帝国这些官员之中,大多数出身于刘远桥的门下,是他的奴仆侍从,没有几个有资格和有能耐跟他对着来干的,比如说他军队之中,倒是有几位权力比较大的人。

    比如说他的把兄弟郑芝豹,他在海军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他在海上的权威,就连皇帝都比不上,而且海军因为其特殊性,独立性也都非常的高,如果在别人的眼里,很容易就形成了独立王国,偏偏郑芝豹对刘远桥就崇拜到了极点,对他言听计从。

    郑芝豹虽然是一个很有能耐的人,在别人那里也算是枭雄之才,但是到了刘远桥跟前,只是一个听话的小弟。

    另外一个就是创办了华夏军陆军的刘布,刘布在军中的地位,超过了刘远桥,很多时候,士兵们只知有刘大帅,不知道有监国王,问题就是由刘布是刘远桥的儿子,在这方面天生就低了一层,不具备跟他抗衡的实力。

    刘远桥是大权在握,高高在上,无人能及,并且对华夏帝国的掌控,他丝毫不在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之下。

    只是刘远桥比起朱元璋,更加的有信心,朱元璋因为出身低贱,难免会有自卑之心,只怕他经常就会想,某家出身如此的卑贱,不过是和尚和乞丐而已,这都能当皇帝,那些出身更加好的,都不知道会怎么想,所以对于手下的大臣,那是防范到了极点,每时每刻都防着他们造反,每时每刻都发动谋逆大案,诛杀功臣。

    但是刘远桥他这是不同,他本身就是顶级权贵,顶级枭雄出身,刚开始造反的时候,都已经定下了名分,朱元璋他在打天下的时候,跟大多数的将领和士兵都是以兄弟相称,甚至有一种传闻,经常说打了天下后,大家共享。

    但是刘远桥不同,刚打天下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名分,我是主你是辅,我吃大份你吃小份,我吃肉你们喝汤,这些事情,早都定了下来,他也都不怕其他的人造反。

    华夏帝国他的后勤策略和供应策略,就已经注定了其内部很难以形成军阀,就算将领们想造反,士兵们也都不会听他的,也就是如此,他们才会信心十足。

    而且刘远桥也不会像朱元璋一般,那么的勤奋,那么的大权独揽。

    朱元璋由一个放牛娃,当了大明帝国的皇帝,他十分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也都十分害怕会失去这一切,所以他对这方面的防范,是非常严厉的。

    所有的折奏,都由他自己一个人来审阅,即使折奏再多,身体再累,他也都不会在乎,往往批阅奏章,批阅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早早就起来跟大臣们早朝。

    早朝的意义,在于大臣对其进行朝拜,每时每刻树立皇帝绝对的权威,同时也都与大臣集思广益,共商大计。

    但是刘远桥他的想法则不同,树立权威,不一定每天就坐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跪拜就是有权威,做事情不见得要自己亲自过问,亲自处理才会处理的好。

    刘远桥是一个相信人性,相信制度的人,他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往往是以制度性和激励人的性格有关。

    比如说在他任命的一系列官员之中,他比较喜欢这让这些官员竞争,让他们对比,不会在乎他们的名声好与不好,只会在乎他们能不能办事,能不能把事情办好。

    如果能够把事情办好,就算是贪污腐败,找一些女人,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果不能够把事情办好,又折腾这些事情的话,那他就不用客气了。

    现在大明的这些权贵,其实他们过的都是十分奢侈豪华的生活,虽然皇帝以身作则,提倡朴素勤俭,就连崇祯皇帝都穿打补丁的衣服。

    据传闻崇祯皇帝走路都不敢走快,是因为他的龙袍都破都开裂了,走的快里面的棉花会飞出来,而且在他吃饭的时候,他也都把所有的用度压到了最低,每天也只是吃几个菜而已,说白了日子还不如富贵人家。

    他主要就是为了做出表率,让他的大臣们都效法,就会形成潮流,整个大明都形成节俭朴素的场面,可以省下更多的钱,用于造福社会,造福万民,但他的人格魅力不够,他虽然这样玩,但是他的大臣们可不愿意跟着他这般。

    大臣们表面上是跟着皇帝装朴素,装穷人、装没钱,但是在私底下的时候,他们该有的排场,该有的享受,应有尽有,每个官员过的都是穷奢极欲,繁华之极的生活。

    用他们的话来说,当官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就是为了享受的,如果当了官,还如此贫困的生活,那当官还有什么意义?

    你还别说,连刘远桥也是这般认为的,当官和当皇帝,就是为了活得更好,如果活得还不如以前,为什么要这么干,所以他就不会在这方面进行约束,甚至都懒得提倡国家节俭的风气,但是对于官员们的要求,这是十分硬性的,十分指定的。

    在此,他是十分推崇张居正当年所推行的考成法,对于这些官员都必须进行京察和考成,在这位置上做得好的,就继续干,干的不好,就滚蛋走人。

    他不会因为那位官员名声好,道德文章好,但是却干不了事而重用,说白一点,他在跟大臣们商量国事的时候,他能公开的说,他宁愿用严蒿,也都不愿用海瑞这种人,这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

    在南京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奠定了他的班子,这些人跟刘远桥也都跟了将近一年多,大概也都了解了刘远桥的个人喜好和作风,不只会在这些方面替他进行约束,只会投其所好的加以引导。

    以刘远桥的手段,你跟他对着来干,让他不高兴的话,只怕会让他不动声色之间,就把你挪开了。

    刘远桥他对于华夏帝国的掌控,远远在于大明帝国的任何一位帝王对朝廷的控制之上,他想要用的人,一定会用,不想用的人,一定会搞走。

    而且他可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也都是一个不会轻易的就受人忽悠的人,想用祖宗家法和仁义道德来限制他,也都非常的难。

    刘远桥还是十分务实之人,十分重视利益,说白了这种人就是难以满足,难以收买的人。

    新朝成立以后,刘远桥在考量新的问题,那就是制定和推出对官员们的考成制度和奖励制度,以激发他们更大的热情,至于其他方面的事情,反倒不是他关心的事情。

    而且新朝成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取消了大明实行了两百多年的早朝政策,在许多大明官员的眼里面,早朝是必不可少的,是皇帝勤政爱民,是朝廷官员勤政的一个表现,皇帝不上朝就是偷懒的表现。

    比如说那一位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虽然朝政依旧,但是却被朝廷和民间的百姓骂成了狗,甚至有人攻击,皇帝不上朝,只是为了在后宫与女人嬉戏。

    但是华夏帝国成立的第一件事,首先就取消了早朝,有什么事情都是在当值时处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