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意料不到


本站公告

    战斗一旦展开,就以最为惨烈的方式打开,双方迅速进入短兵相接。

    杨嗣昌曾经组建了一支又一支的部队,他们部署在华夏军的大炮射程之外集结,一冲锋就是几千人,几千人的冲城,虽然敌人的火力非常猛,但丝毫没有打消敌人的士气。

    明军优如饿狼,饥饿久矣,就等着肉吃或饿死。

    当然在下雨天,双方的困难都极大,华夏军的火炮发挥不了最大的威力,而负责进攻一方的明军,也都伤亡十分的惨重,他们披着蓑衣,戴着竹笠,但是这些在雨中效果并不好,并且现在天气寒冷,他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令他们身材臃肿行,行动迟缓。

    很多受伤的人倒地以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但是明军不计伤亡的猛攻,确实是有用,华夏军由火枪和大炮组成的防线,是无法抵挡住他们有如惊涛骇浪一般的攻击。

    刘飞云亲自上城墙督战,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刘飞云就在叹,军中新兵太多了,老兵太少了,新兵没有完成磨合,就全部都推了出来作战,他们大多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血,被敌人这种猛烈的攻击方式所吓怕了,再加上恶劣的天气,十成战斗力都发挥不了五成,居然在第一天,他们就让敌人攻上了城墙。

    虽然敌人被打了下去,但是也给他们的士气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在城下观战的洪承畴则大为振奋,他就在想,用这种方式进攻,果然是对的。所以他下令士兵,不计伤亡也要发动进攻。

    本来下雨天和黑夜就是军事的禁区,晚上和雨天打仗,都很要命的,但是即使到了晚上,洪承畴也都没有停止进攻,而是命令他手下十几支部队,轮番的对沧州城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晚上点不了火把,他们就使用灯笼或者摸黑作战,对自己也算是狠到了极点。

    沧州城,就相当于在惊涛骇浪拍打中的一座孤岛。

    刘飞云看见事不可为,只好命令部队撤退,在撤退之前,他们炸毁了大炮和弹药,烧毁了粮仓,然后全力向南门突围。

    刘飞云的策略也是对的,他手上只有一个师防守着偌大的德州方向,还要分兵镇守沧州,守沧州的兵不过是一个团,防守着这这里已经非常吃力,而敌人却是无边无际,一眼望去,至少多达十万之众,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还是选择了撤退。

    作为师长一级的人物,他也算是华夏军的高层,也算是了解华夏军的策略,那就是焦土抗战,诱敌深入,等敌人拉长了他们补给线,粮草不足,兵力分散,就会令他们锐气受挫,行动迟缓,各种缺点予盾凸显,正是他们反攻之时。

    所以在他们的战术之中,有一项是十分重要,这就是焦土抗战,上面的策略已经说得很明白,守不住的你可以撤退,但是不能把粮食和能用的军事物资留给敌人。

    在这普遍饿死人的年代,你把粮食烧掉了,其实是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事情,因为这些粮食可以救活很多的人,但是上面可是下达了明确的命令,一旦确认不能防守,就得把粮仓给烧掉,一颗都不能留给敌人。

    东昌知府王文升更是派人来告诉了刘飞云,朝廷不会追究你失地之责,但是如果把这些物资留给了敌人,就会追究你一条资敌之罪。

    大规模撤退和疏散百姓,也是出于这一考虑,不能将有用的东西留给朝廷。

    华夏军意识到,一旦双方陷入长久战争之中,人口和粮食就成为了关键,只是现在凸显的是粮食。

    所以华夏军在撤退之前,一把大火把沧州城都给烧了,这在他们以往所有的战斗之中,都是从来没有,从来不会这样干的。

    杨嗣昌看见敌人撤退,没有下令阻击,他知道抢夺城市,抢夺物资才是他们的关键,以战养战,才是王道,而且华夏军全力要逃,他们也都难以抵挡,毕竟现在是晚上,对方又全力以赴的向外突击,归师勿遏。

    刘飞云率领他的剩下的半个团,迅速的突围,往德州方向撤退。

    当他撤出了城外,看着满天火光的城市,他就在想,以后不知道沧州的老百姓,会怎么看他?

    才一天的功夫,居然就拿下了沧州,这令杨嗣昌十分的振奋,这是旗开得胜啊!

    但是看见城中处处升起了大火,他的心就高兴不起来,华夏军就是一把火把这座城给烧了,也不留给他们。

    杨嗣昌就知道这世界上没有愚蠢的人,特别是先说到实在利益的时候,谁都会很清楚。

    据说皇帝他以前是很清高的人,说钱都会觉得污了他的耳朵,但是现在他不同了,变得镏铢必计,朝廷打的是就食于敌,以战养战的策略计划,就去山东这里抢,缺什么就去山东这里筹备。

    这种战术如果去关外,对付建奴和蒙古的话,只怕他就是有一百万人,都得饿死在关外的冰天雪地或者是白山黑水之间,因为关外经常就是千里无人烟的地方,你想筹备足够的粮食,这是非常的难。

    但是这里是大明的腹地,精华之地,富裕之地,到处都是城市,到处都是百姓,要弄来养活百万人的粮食,都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朝廷中的官员,他们才会想出这么一个如此阴损的策略,虽然他们是被迫无奈才想走这种策略的,但是终究还是过于的阴损了。

    只是你狡猾阴损,别人也不是傻的,杨嗣昌等人也都听到了对方传递过来的消息,华夏军也都定好了他们的策略,这就是焦土抗战,诱敌深入,他们会节节败退,又引诱他们深入到了济南一带,再进行决战。

    从战争爆发到济南,已经打了这么久,进入这么大的地方,如果明军无法在这一带搜到粮食的话,他们进入了济南,也都陷入了缺粮或者是缺响的地步,兵无粮无响,除了自我崩溃和解散,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华夏军的应对策略是对的,就算换做了是自己,他也会这么干,但是真看见华夏军这么干,撤退之时把城市都烧了,这还是令杨嗣昌感到十分的失望,他知道这就意味着沧州是攻下来了。

    但是这却是跟攻下来一个普通的城市或者山头差不多。

    攻打山东,他们一方面是要收复失地,另外一方面则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粮食,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军响,他们也是无以为继,最终还是会败的。

    本来攻下了沧州,他手下的这些大将,他们是十分高兴,十分兴奋的,他们纷纷地为之欢呼,但是听到敌人撤退前,把城中一把火都烧了,眼见现在火光冲天,估计他们成功攻下来,城中也剩下不了什么有用的东西了。

    众将为之愤怒,有人建议救火,有人建议追敌。

    杨嗣昌无奈,只得下令,一边派兵追敌,一边入城救火,看能不能抢救下来一些东西。

    但是结果是令他们失望的,华夏军是有计划撤退,所以城中很多地方都淋了猛火油和堆放干柴,根本就无法救火,杨嗣昌虽然派出了大量的士兵进入城中,希望能够救火,但是这些兵,最终还是迫于大火,退了出来。

    这火有多大?天上下着雨,虽然只是微风细雨,但是居然在下雨的情况下,都把城中大多数的建筑物和粮仓都烧了,这可见这火该有多大?

    杨嗣昌攻下了沧州城,没有获得他所想象中的粮响和物资,只有一座化为废墟的城市,还有在一角的无家可归的百姓。

    华夏军已经提前一个月开始撤离和疏散这些百姓,但是终究还是有许多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冒险留在了这里。

    华夏军心狠手辣的时候,可不会管你是不是百姓,可不会管你无辜与否,他们直接就下令把这些百姓粗暴地赶出家中,在敌人抵达之前,把他们的家一把火给烧了。

    面对百姓的苦苦哀求,刘飞云也都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就是上面所下达的死命令,一旦你拒不执行,事后很容易会受到军部督察科的追究。

    军部里面可是说的很明白,可以撤退,但是不能把有用的东西留给敌人,这些百姓如果愿意追随华夏军去,他们可以提供保护,提供粮食和住处。

    如果舍不得家里面那点坛坛罐罐,坚持要死守留下,要去做大明的顺民,那就不好意思了,这是绝对不会允许的,他们不会做出屠杀这些人以绝后患的做法,但是一样会把他们的房子烧了,粮食烧了。

    他们不能够成为大明的助力,只能够成为大明的包袱。

    一场大战下来,人口数十万的沧州城,只剩下几千人了,其它的人,要么是迁移,要么是死于战火,杨嗣昌看着这剩下来的,嗷嗷待哺的几千百姓,他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一场辛苦下来,最终一无所获,令人失望之极。58xs8.com